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舜钦的一首冷门爱国七律,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苏舜钦的一首冷门爱国七律,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豁然书斋 访问量:3232 更新时间:2023/12/10 11:59:32

庆历五年,苏舜钦被削职为民。苏舜钦这次罹祸,表面上是因为他动用了衙门卖废纸所得的公钱设酒宴,会宾客,其实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息息相关。

苏舜钦的岳父杜衍同情范仲淹的新政,苏舜钦又是范所推荐,加以他屡“言时政得失”,“无所回避”,使“群小为之侧目”,因此守旧派拱辰等借机打击苏舜钦,想以此动摇杜衍、范仲淹的地位。

苏舜钦支持范仲淹,欲对朝政有所更张变革,又遭到群小的倾陷。对此,诗人感到愤懑不平。于是将这种愤懑和强烈的民族意识铸入到这首诗中。

《览照》

苏舜钦〔宋代〕

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不称好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

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岂见明。

这首诗的大意是:

从镜中照见自己面黑如铁,络腮胡须苍白,目光炯炯如有棱角,这个模样,世间男女见了都会害怕。自己胸怀大志,也自信有平虏的才能。但是在日渐腐败的王朝中,他只能嗟叹命不逢时,怀着壮志难酬的痛苦退入山林。

自己爱好文学创作,但才情不能相称,身衰多病,且以诗文补足自己的志趣吧!自己一生光明磊落,肝胆如星斗光亮明耀,可叹从镜子你这块无知觉的顽铜中怎能看得分明。顽铜,指铜镜。

这首七律,是诗人的自画像。览照,是览镜自照的意思。

“铁面苍髯目有稜,世间儿女见须惊”,诗人以鲜明犀利的线条勾勒出自我画像: 那铁面无私的面庞,腮边冲出了灰白色的胡须,那凛然威严的目光,炯炯有神,让那些世间儿女 (甚至包括权奸) 看着都要惊恐退避。

这两句表达出诗人激越豪迈的气势,一种郁郁不平的心绪溢于言表。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早就立下了以身许国最终消灭敌人的志向,然而“命未逢时合退耕”,然而身不逢时,只能空怀报国之志。

一个 “终”字,下笔千钧,显示出决然、断然的态度。“合”字,正应是 “不合” 的讽刺语,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心潮难平的怨恨情绪。

“不称好文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说自己爱好文学创作,但才情不能相称,身衰多病,且以诗文补足自己的志趣吧!

这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激愤的自嘲。因为诗人早有投笔从戎的宏愿,现在却只好重操笔墨,怎能使诗人的心境获得平衡呢?这一联明是叙说文才,实则悲壮怀莫展,表面上是嘻笑之词,实际是沉痛之语。

“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岂见明?”,诗的末尾,终于忍耐不住,将一腔悲愤,发泄在铜镜身上:自己一生襟怀光明磊落,感慨你这愚顽的铜镜,岂能照出我内心的贤明吗?

诗歌借镜子只能照出人的表面形象,而照不出内心贤明的事例,痛骂了朝廷的不辨黑白、贤愚莫分; 并突出表明了诗人的不畏挫折,眷恋祖国始终不渝的坚定节操。

这首诗笔力雄健,感情激昂,蕴含着一股慷慨不平之气,反映了苏舜钦诗歌的基本风格。

全诗质朴无华,绝去雕饰。它的感人处全在诗人的悲剧命运,诗人的人格力量。这是诗人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志士仁人的共同悲剧。

更多文章

  • 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二十首绝句,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诗人,秋怀,花枝,绝句,宋代,宋朝,苏舜钦,范仲淹

    苏舜钦,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生于开封。中进士后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等。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苏舜钦属于范仲淹为首的革新集团。后被邪恶势力所不容,被罢黜“除名”,闲居苏州。后又起用为湖州长史,不久病卒。苏舜钦是与梅尧臣齐名的诗人,时称“苏梅”。他的诗多能揭露时弊,反映人民疾苦,抒

  • 张九成:桂子飘香的状元郎,人品高洁,不依附秦桧,终成一代大儒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张九成,秦桧,高洁,赵构,岳飞,大儒

    张九成:一帘春月静,数点列山青认识张九成,并不是从他的事迹或读他的诗词,而是看了一副对联知道他的,这个对联的作者那可是如雷贯耳,被称为“诗宗”的李清照,正因为是她所撰,所以对其中的人物不得不加以关注。“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柳三变就不用说了,天下“漫词”第一人,“白衣卿相”,我最喜欢的词

  • 《寻龙诀》中的“奥古公主”,现身“千年女巫”古墓,满身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古墓,墓室,黄金,面具,奥古,墓主人,寻龙诀,动画产业公司,时代片,寻宝电影,冒险片

    小编很喜欢盗墓题材的影视作品,比如《九层妖塔》《盗墓笔记》等,当然这并不代表赞同盗墓的行为,而是墓中各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很是让人刺激。特别是《寻龙诀》中的“奥古公主”那神秘一笑,至今想起都能激起一身鸡皮疙瘩。本以为“奥古公主”只是电影中一个虚构的角色,却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的,而且她的古墓也在

  • 炎黄国医传奇:宋代名医庞安时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炎黄国医吴越标签:扁鹊,难经,脉诀,黄帝,庞安时,炎黄国医传奇

    庞安时,字安常,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县)的人。他小时候就很能读书,看过的书都能记住。他的父亲是祖传的医师,曾经拿《脉诀》来教他。庞安时说:“这本书不值得学。”他自己找了黄帝、扁鹊的脉学理论来钻研。过了不久,他便弄通了其中的道理,有时还能说出一些新颖的看法。和别人讨论、辨诘有关问题时,没有人能让他

  • 李若水因何甘愿为北宋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蔡京,皇上,宋廷,金兵,北宋,宋朝,李若水,宋钦宗,宋徽宗

    作者:许云辉公元1127年初,宋都开封外城,杀气腾腾的金兵大营内,突然传出声遏行云的吟诵声:“矫首问天兮,天卒无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这惊天动地的声音,是吏部侍郎李若水以诗明志、引吭高歌。他跟随宋钦宗再入金营后,为捍卫宋廷最后一丝尊严,大义凛然痛骂金兵。在被如狼似虎的金兵绳捆索绑押至祭坛后,他

  • 刘春智仿 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历史解密编辑:国画刘春智标签:溪山行旅图,尘埃,宾客,刘春智,宋范宽

    观历代名画有感读史鉴兴衰,代有王者才。光照三千里,声震古今开。百年皆宾客,露散几多哀。屈心难自傲,一笑出尘埃。 (题画句)

  • 赏画 | 范宽《临流独坐图》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范宽,临流独坐图,水墨,山石

    范宽《临流独坐图》绢本 立轴 浅设色 156.1x10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幅山形轮廓多方折的线条,皴纹直劲有力,水墨层加渍染,用墨甚浓,有坚实厚重之感。林麓间留白作烟云,与山石成虚实之呼应,凝重中有灵秀之韵。本幅具有典型北宋山水主山堂堂居中的雄伟构图,画中并无绘者款印,清代才归于范宽(活动于十

  • 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再现,天津展宋元文物精品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范宽,哥窑,瓷器,宋代,画家,张择端,天津市,宋元文物,中国文物,雪景寒林图,金明池争标图,中国世界遗产

    澎湃新闻获悉,“再现高峰—馆藏宋元时期文物精品特展”近日在天津博物馆展出,展览精选了宋元时期瓷器、玉器、铜器、书画、玺印、文房等各类文物逾百件,一二级品等珍贵文物超半数,70%的文物为首次展出。作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宋代著名书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真迹时隔五年再次展出;天津博物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

  • 寻找范宽《溪山行旅图》隐藏的作者签名

    历史解密编辑:闻是文化标签:范宽,朱文,溪山行旅图,沈周,黄筌

    作品:水墨写生图作者:牧溪朝代:宋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尺寸:纵47.3厘米,横814.1厘米材质:纸本法常的绘画,有不少取材于平时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但独能于平淡天真之中揭示生命意识的真谛。此卷所绘折枝花果、禽鸟、鱼虾及蔬果,笔墨简淡,平平常常,在画幅上随随便便地摆放在一起,看来就是最为常见的与

  • 百代之师 — 范宽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范宽,李成,董源,马远,画家,山水画,百代之师,书法作品,雪景寒林图,临流独坐图

    范宽(约950年-约1032年),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生于五代末,北宋著名画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雪山萧寺图团扇因为性情宽厚豁达,不拘成礼,嗜酒好求道,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临流独坐图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临流独坐图》是又一表现层峦叠嶂、千岩万壑的巨制。深郁的山坳间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