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淑真这两首早秋诗,自比纨扇,有着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坚毅果敢

朱淑真这两首早秋诗,自比纨扇,有着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坚毅果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漫话诗词 访问量:1810 更新时间:2024/1/17 17:03:53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自先秦时期萌芽后,一直持续发展,至宋朝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发展高峰。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女性作家,她们的文学作品,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她们的才华甚至能和男性作家相抗衡。

李清照自不必说,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女”,而唯一能和李清照相提并论,一起被誉为“宋代双璧”的人,就是命运多舛的朱淑真。她的存世作品,截止到明代,仅从数量上来说,在女性作家里,排名第一。

朱淑真的诗词作品大多以抒情为主,早期作品笔调明快、清新婉丽、情致缠绵,后期作品蓄思含情、忧愁郁闷、感伤幽怨。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寻觅知己知音。她触物感兴,将诗词与个人生活、个人情感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独树一帜的作品。

朱淑真和许多诗词大家一样,用一颗敏感多情的心捕捉自然意象,大自然的风花雪月、四季风光均可化为她笔下的诗情画意。她笔下的桃花是:“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而她心中的梅花是:“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她看到的秋天是:“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从这些词中不难看出,朱淑真的文字非常接地气,语言具有生活化、通俗化、女性化的特点。在个性被压抑,婚姻成坟茔的漫长岁月里,她和众多女子一样,渴望“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然而她们知道,春天是留不住的,青春更是留不住。

新婚后的朱淑真,并没有体会到初婚的快乐,也没有李清照和赵明诚那样赌书泼茶的甜蜜生活。朱淑真的丈夫与她志趣相远,而且她丈夫用情不专,这让朱淑真感觉自己如同一把秋扇,入秋便被抛弃。正如她在《无寐》中所写:“背弹珠泪暗伤神,挑尽寒灯睡不成。卸却凤钗寻睡去,上床开眼到天明”。

朱淑真在婚后的一个早秋时节,写过两首暗伤身世的诗,直抒胸臆,自比纨扇,写得愁云密布,哀怨万千。我们分别对这两首诗进行赏析。先看第一首:

早秋 一痕雨过湿秋光,纨扇初抛自有凉。 雾影乍随山影薄,蛩声偏接漏声长。

题解:

这首诗的诗题是“早秋”,早秋也就是刚刚入秋,这时候暑热还未完全散去,但是偶尔的一场秋雨会带来些许凉意,而此时手中用来纳凉的纨扇,恐怕就派不上用场了。诗人以此为题,写出了哀婉忧伤的《早秋》诗。

古代农历七月还有许多其它叫法,例如相月、巧月、霜月、孟秋、兰月、凉月、瓜月、初秋、早秋。

注释:

1. 纨扇:汉成帝时,专宠貌美的班婕妤,后来成帝遇到了善歌舞的赵飞燕,二人缠绵厮守,班婕妤被冷落,写了《团扇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哀叹身世。纨扇也就是团扇。

清代纳兰性德借用班婕妤的典故,写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 蛩:蟋蟀。蛩声,指蟋蟀的叫声。漏,即更漏,古代用滴漏方法计时的器具,也叫漏壶。

赏析:

“一痕雨过湿秋光,纨扇初抛自有凉”。诗人首句就写明了季节,入秋之后,下了一场雨,从“痕”字看,这一场雨留下了诸多痕迹,湿润了秋光,可见雨势不小。因为降雨,气温下降,夏天不离手的扇子,第一次被抛弃不用,因为雨后自带凉意。

这两句诗中的动词:过、湿、抛、有,具有很强的时间连续性,因为秋雨过后,雨润万物,早秋的暑气被一扫而光,纨扇成了多余的摆设,发挥不了任何作用,空气凉爽宜人,谁还会想起扇子呢。

诗人以“纨扇”自比,写出了婚后丈夫常常流连风月,彻夜不归,孤独寂寞的诗人,茕茕一人,就像那一把多余的纨扇,被弃之不用。

“雾影乍随山影薄,蛩声偏接漏声长”。秋雨中的大自然,被笼罩在雾霭重重下,雾气浓重,衬得山影反而单薄了许多。偏偏在这时候,蟋蟀的叫声和更漏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更让人无法入睡。

朱淑真婚后曾和丈夫一起在江浙一带宦游,并远渡潇湘,江南的山大都不高,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江南烟雨的景象,雾重影浓,遮蔽了远山,在雾影迷蒙中,诗人无法入睡,夜里的蛩声如此清晰,漏声更是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诗人还写过一首《早秋有感》:“西风渐渐收残暑,庭竹萧疏报早秋。砌下黄昏微雨后,幽跫啾啾使人愁。”读来亦有忧伤哀婉之感。

再看第二首:

新秋 一夜凉风动扇愁,背时容易入新秋。 桃花脸上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题解:

这一首诗的诗题是“新秋”,即初秋。详解在上一首《早秋》诗中,此处不赘述。

注释:

桃花脸:形容女子姣好的面容。唐代诗人崔护在《题都城南庄》诗中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后人们形容女子貌美常常用“面若桃花”。

赏析:

“一夜凉风动扇愁,背时容易入新秋”。在这一首诗中,诗人首句先点名“凉风”,有凉风自然用不到扇子,所以诗人发愁扇子成了无用之物。就在不知不觉中,季节就来到了新秋,气温凉爽,告别了夏日的挥汗如雨,也就告别了不离左右的团扇。

时间最是无情物,年少时以为离长大还早,然而转眼就告别了少年。朱淑真曾有过一段情刻骨铭心的初恋,然而,她终究摆脱不了“父母之命”,所嫁非所爱,加上丈夫粗俗不堪,不解风情,这让精神世界极为丰富的朱淑真只能在另觅知己的路上越走越远。

她所寻觅的“知己”未必是蓝颜,更多的可能是笔墨文字,琴棋书画。朱淑真一生存世作品三百多首,被父母焚烧的作品不计其数,她急于摆脱时代束缚,又未能幸免,只能在自己的内心,构建一个精神世界,并通过文字做桥梁,化解胸中郁闷。

“桃花脸上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诗人借用崔护的典故,写出了思念故人的心情。因为丈夫只顾自己风流快活,对自己不闻不问,所以诗人难免想起初恋。

诗人和初恋的故事,就像崔护遇见心爱的女子一样,只有开始,没有结局,爱情就成了肥皂泡,加上婚姻破裂,诗人只能以泪洗面。这相思的泪水不是说流就流,而是忍无可忍,忍到三更半夜,更深夜浓,无人看到时,才汹涌而出,流之不尽。

初恋似乎成了朱淑真的情感寄托,因为初恋带给自己的美好,终身难忘。朱淑真把这段感情也写到了词《清平乐夏日游湖》中:“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然而婚后朱淑真却过着“独行独坐亦独酌,独玩独吟还独悲”的生活,她以泪洗面,愁病相加,“赐尽寒灯梦不成”,难以排遣的愁绪,难以回到的过去,都随着泪水倾盆而落。

诗人如实记录着自己的情感历程,这两首写早秋的诗,以纨扇自比,生命轻如小扇,而朱淑真担负着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负重前行。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标签: 朱淑真早秋李清照班婕妤

更多文章

  • 朱淑真最大胆的一首词,真率热情,却被道学家贬斥其为“淫娃荡妇”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荡妇,才女,诗人,宋朝,朱淑真,李清照,道学家,小说家,古典乐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两宋的才女词人,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李清照和朱淑真。李清照自不必多说,千古第一才女、婉约词宗,其历史地位胜却无数男儿。而朱淑真则是继李清照之后最为杰出的女词人,其词凄厉断肠,令人为之一悲。朱淑真本生于官宦之家,但因所嫁非人,婚姻不幸,一生郁郁寡欢。据野史所传,朱淑真与丈夫分居

  • 断肠词人朱淑真:才华媲美李清照,纵有风流无处说,45岁自尽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钰姐来了标签:诗词,诗作,宋朝,朱淑真,李清照,断肠词,欧阳修,小说家,古典乐

    明代诗人胡俨在《结发行》里写道:“世人应无连理枝,阶下偏生断肠草”。纵观古今,女人婚姻不幸的不乏其数,甚至才女也如此。宋代著名女词人朱淑真是唐宋留存作品最丰富的才女,也是继李清照之后又一个成就非大的女词人,她的才华与婚姻也与李清照很相似,但人生轨迹有所不同。比如朱淑真的诗词也同李清照一样,早期明快灵

  • 南宋大才女朱淑真:才情不输李清照,为爱不惜挑战整个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李砍柴标签:朱淑真,李清照,断肠,诗词

    与朱淑真才华横溢,瑰丽无比的诗章相比,朱淑真的死,却是极其地凄惨憋屈,黯淡无光。父亲觉得她辱没了门风,即使她死了,也没有放下怨恨,将她的遗物,包括无数佳作,一把火烧了。幸亏慕名者尽心收集,整理成《断肠集》,才使得朱淑真的三百多篇诗词,流传至今。朱淑真的故事,要从她的一篇诗中发掘:“旷轩潇洒正东偏,屏

  • 朱淑真经典的十首诗词,文采风流不输李清照

    历史解密编辑:小晴天爱生活标签:朱淑真,李清照,生查子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

  •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笔下的20首秋天诗词,诗情画意,阅尽最美的秋天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朱淑真,秋夜,凉生,微雨

    1.《秋夜》朱淑真 〔宋代〕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2.《黄花》朱淑真 〔宋代〕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3.《秋日晚望》朱淑真 〔宋代〕极目寒郊外,晚来微雨收。陇头霞散绮,天际月悬钩。一字新鸿度,千声落叶秋。倚楼堪听处,

  • 包青天是怎么死的?他给子女产生什么影响?从包绶身上就能看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包绶,包拯,皇帝,一心,包青天,两个妻子

    青天大老爷包拯,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历史上老百姓最敬爱的官员,正因为当时他刚正不阿,清廉有为,当时他可谓百姓破了不少的大案,一心为百姓着想,头上一个大月牙,黑脸成为了他的象征。包拯生前从不贪污受贿,因此肯定得罪了不少的达官贵人,当时他生病卧床不起,皇帝还御赐了良药给他,但是没有起作用,最后

  • 王清惠:南宋亡国后被俘去北国的她,一首《满江红》引文天祥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王清惠,满江红,文天祥,杜甫,王昭,宋度宗

    王清惠:妾命薄如叶,流离万里行在文学史上能留下姓名之人,相对于那笔墨耕耘的芸芸众生来说,万不及一,众多的人是一生写作,但作品因各种原因不得传世,以至于湮没在文字的汪洋大海之中;而有些才情绝佳之人,因偶尔的机缘,如鸿泥雪爪般留下的印迹中,也难以识得其全貌。王清惠便是这留下了点滴印迹之人,她一生只留下四

  • 夜雨丨黄濂清:在佛印山,当茶叶邂逅兰花

    历史解密编辑:上游新闻标签:印山,茶树,兰草,兰花,松树,黄濂清

    在佛印山,当茶叶邂逅兰花文/黄濂清山上有佛,佛在山上。佛往佛来,有痕;佛来佛往,留印。于是,这山就叫佛印山了。虽然没有泰山那样巍峨雄壮,但也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与意蕴。常常烟雨迷蒙、云雾缭绕。站在孙家槽往山那边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绿,铺天盖地的绿。细细观之,这绿由密密匝匝、层层叠叠、高高矮矮的松树

  • 观心铭史︱苏轼请佛印和尚喝酒,并暗中让歌伎陪佛印就寝

    历史解密编辑:观心铭史标签:苏轼,宋神宗,出家,佛印,歌伎

    北宋时期,苏轼请佛印和尚喝酒,酒足饭饱后,苏轼暗中让歌伎陪佛印就寝,苏轼对歌伎许诺:若能成事,定会帮你赎身,否则就要挨一顿板子。苏轼与佛印是至交好友,可是苏东坡为何这样对他呢?佛印在出家以前,原本姓林。他自幼聪慧,3岁就能背诵论语,5岁精通四书五经,是远近出名的“神童”。林公子在成年后,顺理成章地考

  • 佛印:你像一尊佛 东坡:你像一堆牛粪

    历史解密编辑:挥不去执着plus标签:苏轼,牛粪,禅师,佛印,居士

    苏轼即苏东坡,虽然仕途不顺,但是被贬到哪里就吃到哪里,就快乐到哪里,每每迁走,百姓们都会争相相送被贬黄州时一道东坡肉被他带火了。被贬杭州,苏轼带着20万人修苏堤,才有了今天的西湖。还建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免费看病等等,关于他的小故事也特别有趣:佛印是他的好朋友,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佛印,看到佛印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