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间故事:黄道婆的故事

民间故事:黄道婆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4343 更新时间:2024/1/10 12:47:41

黄道婆朝末年时候的人,从小被人拐卖給上海鳥泥涇黄家做童养媳。鳥泥涇是个村鎮,有一千多户人家,都依靠种地过活。由于土質不好,收成很差,农民生活非困苦。

后来,有人从广东带了棉花种籽回来,当地人开始栽种。但他們不懂得栽种技术,产量不高,特別是紡織技术差,用的工具簡單,織成的布很粗劣,人們仍然不能改善贫困的生活。

黄道婆生長在那种封建社会里,除了和許多被压迫的妇女有着共同的不幸外,还多受着一重童养媳的压迫和痛苦。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灯下紡織。虽然这样勤劳刻苦,但仍然受到公婆的虐待,丈夫也时常打駡她。

有一次,黄道婆害了病,不能起床,没下地干活,也没有煮好饭。婆婆毒打了她一顿,还把她关鎖在柴間里。

黄道婆被疾病折磨着,加之又餓又,痛苦万分。她想。这許多年,受尽了凌辱和痛苦。是呆在家里受折磨而死呢;还是鼓起勇气冲出去另寻生路呢?

她想来想去,终于选擇了逃出去求生的道路。求生的欲望,促使她增加了勇气,她在暗黑中摸索到一柄旧鉄鍬,使勁在牆上挖了一个洞。

她探身鑽出屋子,輕輕吁了口气,只怕家里人发觉不敢耽擱,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里,踉蹌地前奔去。

黄道婆不知不觉走到黄浦江边,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她看到江边停泊着一条海船,船上连一点声息都没有,她不管有人没人,想爬上船去躲过一夜再說。

她走到船梢上,揭开一块船板,躲了进去,仍把船板盖好,一倒下就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黄道婆一觉醒来,发觉船底下有流动的水声,知道船正在航行,不禁吃了一惊。正在这时,船上的水手发现了她,大声惊叫起来。

水手們圍上来,七嘴八舌地問起原由。黄道婆說出了自己的遭遇,水手們深表同情,没有人责备她,只是不知道怎么来安顿她。

原来这船是开往崖州去的,船已出海,假如把她遇到原地去,也不使她重投虎口;她求船上的人帶她去,到了目的地,她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求生。

好心的水手們答应了,分給她一份口粮。黄道婆就在船上給众人漿洗衣服, 帮他們燒飯做菜。凡是能做的事,她都搶着去做。这天,船到崖州,靠岸泊定。黄道婆带了些干粮,謝別了水手們,走上岸去。

这崖州原是黎族人民聚居的地方,黄道婆刚到这里,处处感到不习惯,更困难的是語言不通,无法向人倾吐自己的遭遇。

在当时,一个單身妇女来到这个环境里,要想生活下去确实困难,但黄道婆并没有灰心失望。她餓了,就採摘路边的菜子吃,渴了,就飲山溪里的水。

晚上没有地方睡,她就找个僻静的林子,撿些树枝树叶当褥子,露宿在那里;遇到刮风下雨的日子,她就找个山洞住宿。

白天,碰見人时,就用手势来代替說話;日子一久,慢慢地学会了当地人民的語言。她常到黎族妇女干活地方去找活干。

黎族人民非常純朴热情,对这个衣衫襤褸的异乡妇女,产生了深厚的同情;起初不讓她干活,却願意分些东西給她吃。

黄道婆不愿平白无故受人的东西,她尽心尽力地帮助黎族人民种地,渐渐和黎族人民建立了友誼。以后,她就定居在这里。

崖州或产棉花,黄道婆在劳动中注意黎族人民对于棉花选种、栽植等方法,記在心里,并随时向她们学习。

这里的黎族姊妹都会紡紗織布,用的紡織工具很精巧。紡織技术也很高,不但織得布很好,而且还会織一种帶有各种花紋的被面。她們見黄道婆热心学这种技术,都热情地教她。

黄道婆在家乡时也从事过紡織工作,但她过去使用的是一些粗劣的工具,割棉子是用手工,又慢又麻烦;彈棉花的工具也是“綫弦竹弧”作的小弓,操作起来很费力。起初使用新工具,在掌握上还不灵活。

学会了使用新工具以后,黄道婆又向黎族姊妹学习設計布匹上的花紋图案。这是黄道婆从来没有见过的,学起来困难很多。

黄道婆没有向困难低头,相反地,她專心地鑽研起来。經过了較長的时間,她慢慢地掌握了設計的原理,加上她灵巧的手法,設計成的花紋,更加新穎美观。

許多黎族妇女看到她設計的新产品很好,反而来請教她。她毫不自滿,一面講述自己的心得,一面更加刻苦地鑽研起来。

黄道婆和黎族妇女一起設計了許多新的花紋,同时也一起改进了紡織工具,一年一年地过去,黃道婆的紡織技术越来越精熟了。

黄道婆在崖州过了廿多年,她已有四五十岁了。虽然她生活过得很好,但她不能忘記贫困的家乡,心上时常浮起回去的念头:把这些好工具和織被面的技术教給她們该多好啊!家乡还是靠紡紗織布过日子吗?还是用那些纺車和線机吗?还是有一頓沒一顿的挨餓嗎?

黄道婆想回去的念头一天比一天强烈。一天,来了一个故乡的布客,一問,他正有一条要去她故乡的海船。她高兴得不得了。

黄道婆告別了亲如姊妹的黎族妇女,帶着紡織工具的图样和随身行,搭了布客的船,离开了崖州。

一路遇着顺风,行船很是迅速。那天进了吴淞口,在黄浦江边泊下。黄道婆上了岸,想起年輕时离开这里的情景,心中又悲又喜。她慢慢地向鳥泥涇走去,一路上誰也不認識她,象到了陌生的地方一样。

这时朝代也换了,元成宗正做着皇帝。烏泥涇的人家也有了变化,黄家的人不知到那里去了。她在烏泥涇附近借了一间小屋子,定居下来。

她向鄰居問起情形,情况和过去一样,棉花产量不好,織成的布和从前一样粗劣,没人要买。居民的生活仍然很苦。

黄道婆向許多人説出了自己的心意:要改革紡織技术,摆脱贫困生活。人們正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听她这样说,大家很高兴,要她赶快出主意。

黄道婆先談起崖州种植棉花的方法,又把帶回来的紡織工具和用法傳授給大家。她不怕辛苦,耐心地把自己所学到的一切教給大家。

她把帶回来的紡織工具图样,依据自己多年的經驗,作了大胆的改革,繪成新的样式,并请了工匠,进行制造。

原来鳥泥涇人采下棉花以后,用手工剖棉子,手續很麻煩。现在黄道婆改用装着鉄杖的軋花車,效率要提高很多倍。

彈棉花原来用一尺多長的小竹弓,彈力很差。现在她改用了四尺多長的大弓, 配上很粗的弦綫,彈起来利落得多。

她又改裝了三錠三綫的紡車(三根紗綫同时紡出来),又設計了新型的織布机,用染了顏色的紗,試織起来。

她把織成的彩布給大家看。这上面織的花鳥图案,象活的一般;拿它和当地原来产的粗布一比,越显得她織的布是那么精致漂亮。

許多妇女都来向黄道婆学习紡織技术。这正符合黄道婆自己的愿望,她更加尽心地教导她們。

黄道婆取得这些成績,她毫不自滿,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不断地鑽研提高。所設計的花紋、图案,一天比一天更新颖、美观。

当一种新花样获得人們喜爱的时候,向她学习的人去請教她,希望她説明其中的道理。黄道婆笑着说:“这没有什么,我不过肯想,肯琢磨。老是依样画葫蘆,是画不出象样的东西来的。”

她这种反对墨守成规、大胆创造精神,鼓舞和发了周圍的人。她們都尽量在产品的颜色,花紋上面下功夫,終于設計和織造出了更好的紡織品。

由于她们产品的质量高,受到了远近人民的欢迎,各地的布客,爭先恐后得到鳥泥涇来采購。

她们的产品数量有限,远远滿足不了各地布客的需要。有的布客先同这里訂货,有的索性在这里等着。

烏泥涇出产的布不但产量提高,而且因为品种多、花色美丽,受到各地欢迎,人們的生活当然也大大改善了。附近各县的人听到人們說起烏泥涇的情况,都想到这里来学习技术,黄道婆很热情地欢迎她們。

黄道婆和鳥泥涇的人尽心教外县的人学紡織。不久,青浦、松江以及苏杭等地的人都学会了,江南地区紡織手工业从此很快地发展起来。当地人们非常尊敬黄道婆,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有的叫她黄娘娘,有的叫她黄婆婆。

她去世以后,人們非常悲痛,出錢給她举行公葬。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修了黄道婆墓。她关心人們疾苦和大胆革新的精神,永远活在劳动人民的心中。

更多文章

  • 南宋织女黄道婆,纺织界必膜拜的鼻祖,亡国时靠织棉布保下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青家東山标签:黄道婆,织布机,忽必烈,织女,棉布

    阴历的七月七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古代佳节。关于七夕,谁能没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呢?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就是历史上真正的织女了。话说在公元1245年,在松江府的乌泥泾镇上,出生了一位姓黄的小姑娘。因为年代久远,她的名字并没有被历史记下来,后世的人多数称她‘黄道婆’。生在南宋这么一个动荡时代,黄道婆

  • 刘正刚 付伟:黄道婆问题再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明清史研究辑刊标签:黄道婆,道光帝,乾隆,民间传说,张萱,嘉庆

    摘要:宋元之际,黄道婆通过海洋平安地来往于海南与江南间,对这一现象的较合理的解释是人 口买卖的结果。 明代以来,她被官民推上庙宇祭祀的神坛,完全是江南籍士大夫因应当地商品经济发展 及维护“女织”形象而刻意制造的结果,并由此强化了黄道婆是上海人的历史形象。其实,黄道婆的籍贯 也不排除是海南人的可能。关

  • 狈论南唐(九章)李煜被毒杀是历史谎言,赵光义并未派赵廷美下毒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李煜,后主,秦王,南唐,诗人,宋太宗,赵廷美,赵光义,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古代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讲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被毒杀的故事。说是南唐被灭后李煜被押送到东京汴梁城,然后被软禁起来。他只能每天靠着借酒消愁,发国破家亡的忧愤寄语诗词之中。这些诗词传到宋太宗赵光义耳中,于是受到了猜忌。赵光义派南唐旧臣徐铉去试探李煜,李煜说了些悔不该当初的话。这些话让赵光义认为李煜不甘心

  • 宋太宗为何主动对监修国史的宰相曝光弟弟赵廷美非杜太后所生?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宋太宗,赵廷美,杜太后,宰相,国史

    一、同一部《宋史》,不同的记载《宋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母昭宪杜太后……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这里明确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和秦王赵廷美是一母同胞,都是杜太后所生。然而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被贬房州的赵廷美“因忧悸成疾而卒,年三十八”。听闻消

  • 狈论南唐(十九)赵元佐装疯避祸与赵廷美无关,而是被赵元僖迫害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赵恒,南唐,赵元佐,赵廷美,赵元僖,宋太宗

    在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宋朝最麻烦问题的便是立谁为太子。这个问题从赵光义即位起就开始被人提出,知道他即将去世前两年才定了下来。期间经过了多次周折和反复,发生了赵廷美谋反案,赵元佐发疯,赵元僖暴毙等事情,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风波。其中赵元佐发疯的事情最耐人寻味,既牵涉到赵廷美的谋反,又关系到立赵元僖为太

  • 赵元佐为赵廷美求情后疯了而赵元僖早薨故赵恒得以即位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赵元佐,赵廷美,赵元僖,赵恒,宋太宗,宋真宗,中国传统音乐

    宋真宗赵恒排行老三。上面两个哥哥全都不是庸才,为啥宋太宗赵光义最后会选择让老三赵恒继承大统呢?赵恒的大哥叫赵元佐,是赵光义最喜欢的儿子。赵恒的二哥赵元僖,曾经担任过5年的开封府尹,而且是亲王爵,妥妥的接班人安排。赵恒呢?除了是个亲王以外,啥也没有。他凭什么能够胜出呢?这事儿还得看看他前面两位哥哥都干

  • 听闻赵光义欲将皇位传给赵廷美,赵普惊恐道:若赞成,必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宋太宗,赵廷美,赵普,宋太祖,皇位,丞相

    杜太后画像 图片来自网络前言宋朝皇位的传承制度在建立之初就被搞坏掉了!说起这件事,有两个人罪莫大焉,一个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老娘杜老太后,另一个就是赵普。据《宋史 杜太后传》记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

  • 【书画欣赏】 完颜璟 瘦金体《女史箴词句》逸趣霭然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摹本,瘦金体,顾恺之,女史箴图,书画欣赏,女史箴词句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女史箴》是西晋张华写的一篇讽谏贾后的辞赋。贾后名南风,是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立过大功的贾充的女儿。她在晋惠帝司马衷做太子时,就被册封为王妃。贾后性情妒忌,凶狠

  • 金章宗完颜璟:对内宠信盗贼的妹妹李师儿,对外让铁木真做大做强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李师儿,女真族,完颜雍,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帝国,金章宗完颜璟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542期)公元1189年,“小尧舜”完颜雍去世,本来皇位应该传给皇太子完颜允恭,但因完颜允恭英年早逝,因此皇位传给了完颜允恭的儿子完颜璟。对于完颜璟而言,他从小就受到古代中原文化的影响,因此他下定决心要给女真打上“汉化补丁”。他先是废除了女真族内部的奴隶制,毫无疑

  • 金章宗完颜璟:我模仿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连专家都看不出来真假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金章宗,宋徽宗,完颜雍,西夏,皇帝

    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正月。对草原上的大金王朝来说,这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这一年,堪称金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金世宗完颜雍驾崩了。皇帝执政28年,却几乎完成了历代先祖们几百年才能完成的壮举。帝王登基之初,金朝人口不过区区300万户,而到皇帝驾崩前夕,人口已经攀升至670万户。有读者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