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二十四桥,杜牧和姜夔各有一个千古名句,放一起读是何感觉?

关于二十四桥,杜牧和姜夔各有一个千古名句,放一起读是何感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书分享与推荐 访问量:1443 更新时间:2024/1/16 13:19:23

诗人笔下同一景象的盛衰对比,总是能让人在精巧的句子中感到触动。比如,同样是写扬州的“二十四桥”,从唐代杜牧的俏皮可爱,到南姜夔月无声,一盛一衰之间,让人感到沧桑无限,感慨不已。

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著名词人姜夔路过扬州,看到遭受战乱后,被洗劫一空的扬州城,其断壁残垣的萧条景象,令人落泪,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扬州慢·淮左名都》词,抚今追昔,哀叹满眼的荒凉景象。

其中,他写到了著名的“二十四桥”,说: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究竟是什么,没有定论,一说,是吴家砖桥,因其桥边种满了红芍药花,所以又名红药桥,相传有美女二十四人,于桥畔的月夜之下奏箫起舞,故名二十四桥;另一说,是扬州城中,原有二十四座著名的桥梁,故合称二十四桥。

姜夔这几句词,意思是说,(当年扬州的胜迹)二十四桥仍在,月影倒映在水中,荡漾着清辉,凄冷的月光洒下,四周一片寂静——当年的盛况,早已经不复存在。他遥想当年杜牧在此的风流潇洒,不禁感叹,即便是杜牧再风流洒脱,如果现在看到这番景象,也一定会无比震惊的(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姜夔短短三句,写得凄婉动人,虽是写桥,却饱含了时代的沧桑盛衰,仿佛岁月时间冻结在了二十四桥之畔,令人唏嘘不已。扬州曾是一座繁华无比的城市,可是遭遇战乱以后,连曾经热闹的“二十四桥”,都是变得静悄悄的,那其他地方,就不言而喻了。

《扬州慢》是一首特别的怀古词,没有写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只有诗人冷眼般的叙述,却带给人一种繁华落幕、盛景难寻,死一般沉寂的苍凉感觉,千岩老人说,这首词有《黍离》之悲,的确如此。

而曾经繁华时的“二十四桥”之畔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其中后两句写道: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处教吹箫。”

在那个明月皎皎、清光洒落在二十四桥之上的大好月色里,(韩绰)你又在哪个地方让歌女为你吹奏音乐呢?

这是杜牧离开扬州之后,写给友人的一首诗,有些许调侃,些许风流,更有些许羡慕。曾经的扬州是多么繁荣,夜晚是多么热闹,诗人肯定有无数次和友人一起在扬州的夜景中消磨时光,所以才会对扬州如此念念不忘。

杜牧在扬州玩得很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诗人关于扬州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还是二十四桥之畔那个美丽的夜晚,于是便以此入诗,调侃朋友,更是回忆当初的热闹时光。

这种半开玩笑的口吻,韵味悠扬,诙谐之中不乏优美的意境,因而成为形容扬州繁华的千古丽句,这比正面写扬州的繁盛,更显得含蓄和有韵味。

同样是写“二十四桥”,同样有月色,却因时代不同,所表现出的意境、情感,截然相反,好的诗人,犹如魔术师一般,总是能写出这样韵味无穷的诗句。将不同时代的诗人联系在一起,又能组合出不一样的韵味,比单纯看其中之一,更令人印象深刻。

附注: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慢

宋·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的小序写得很好:淳熙丙申至日,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读完这两首诗词,你有什么感觉?欢迎大家讨论。

更多文章

  • 宋词三百首丨203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相思,风月,宋词,范成大,古典乐,拨弦乐器,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译文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动情。梦里相见时还赶不上看画像清晰,而这种好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春草

  • 本周20篇作品上榜,姜夔《角招》钢笔字练字打卡作业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钢笔爱好者标签:姜夔,角招,打卡,柳永,诗人,钢笔字,齐特琴,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

    上期练字打卡的题目是宋代姜夔的《角招》,这个词牌名比较少见。角招/宋・姜夔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犹有。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

  • 宋词三百首丨204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相思,燕燕,离魂,千山,宋词,乐器,古典乐,齐特琴,中国传统音乐,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宋】姜夔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译文她体态轻盈、语声娇软的形象,我分明又从好梦中见到了。我仿佛听到她在对我说:长夜多寂寞呀,你这薄情郎怎么会知道

  • 姜夔: 开创了南宋的一代词风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姜夔,诗词,苏轼,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古典乐,民族乐器,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作者:赵心放有首白石诗写的是,南山有个仙人,夜夜煮白石来当饭食,不用花钱只是费牙齿,世人叫他白石仙。这个有点儿神乎的白石仙就是南宋大词人姜夔。他深受道家思想熏陶,一生漂泊于江湖,居无定所,卓尔不群,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等无不精通,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一)大咖抬举飘游之人姜夔自幼就

  • 宋词三百首丨202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吴江,孤雁,诗人,宋词,陆龟蒙,弦乐器,齐特琴,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方明老师朗诵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译文北方的鸿雁羡慕飞鸟的自由自在,从太湖西畔随着白云翻飞。几座孤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我真想在甘泉桥边,跟随

  • 姜夔:平正的楷书太俗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姜夔,楷书,真书,唐人,书谱,王羲之,行草书,民族音乐,齐特琴类,书法作品,中国音乐家

    01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谓如“东”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体”字之大,“朋”字之斜,“党”字之正,“千”字之疏,“万”字之密,画多者宜瘦,少

  • 南宋鬼才姜夔:一生江湖谒客,未当官却在22岁就写成传世名词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姜夔,辛弃疾,杜牧,扬州慢,诗词,陆游,南宋鬼才,弦乐器,拨弦乐器,宋朝,演奏家

    姜夔是鬼才,他在艺术领域像是个全能家,诗词歌赋,散文书法样样精通。姜夔从小就熟读了杜牧写扬州的诗歌,对于繁华扬州向往非常。在姜夔22岁的时候,他来到了扬州。他站在扬州城外远眺,却只看到遍野的芥草和麦子。“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这是他当时的记录。这是一座战后的荒城,根本就没有杜牧描

  • 姜夔:平正的楷书太俗!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姜夔,楷书,真书,书谱,行草书,书法

    01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谓如“东”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体”字之大,“朋”字之斜,“党”字之正,“千”字之疏,“万”字之密,画多者宜瘦,少

  • 宋代著名词人姜夔,书法同样惊艳!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姜夔,小楷,书法,黄庭坚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小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姜夔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可以看出他的书法用笔精到,典雅俊润,且受初唐诸家书风影响,不随时俗,清新脱俗。姜夔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局部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小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姜夔“崇晋贬唐”,反对俗书,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相一致。

  • 本周24篇作品上榜,姜夔《疏影》钢笔字练字打卡作业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钢笔爱好者标签:姜夔,疏影,打卡,江南,乐器,沁园春,钢笔字,古典乐,齐特琴,中国传统音乐

    上一期练字打卡的题目是宋代著名词人姜夔的一首《疏影》《疏影·苔枝缀玉》南宋词人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