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夔在回家过年途中写下一词,以哀景写欢乐,温暖明亮,幸福满满

姜夔在回家过年途中写下一词,以哀景写欢乐,温暖明亮,幸福满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刘玲子 访问量:3340 更新时间:2024/1/21 2:16:32

写在前面: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辞旧迎新,除夕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无论海角天涯,游子们在这一天总是要赶回来的。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这样的幸福,宋代以清客身份依人篱下的姜夔,除夕不能回家过年就是常事。

总有苦尽甘来,姜夔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庆元二年(1196年),这一年,他得到挚友张鉴的帮扶移家杭州,而他也终于可以在年关岁尾之时赶回家过年了。

“一年灯火要人归”,除夕临近,灯火相催,这年的腊月二十五,姜夔从无锡乘船回杭州的新家,并在途中写下这首《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以抒发他彼时热切地盼归之情。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宋 姜夔《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简译:

彤云密布,天空低垂,就连掠过云空的大雁也吓得不敢啼叫了。

触景生情,当航船驶过石塘西畔时,我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了。

天气恶劣,风大浪急,船儿被迎头打来的风浪恶作剧地摆布着。

迎着归棹,我依稀看到,春天的河岸上,已然长出一层层新绿。

久未归家,庭院里小小的梅树,它的新枝该长得压着门楣了吧?

一年一度的灯节已经开始了,它仿佛在邀请我:“快点回来啊!”

赏析:

上片写归途之景,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下片抒盼归之情,春浦生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

上片景象惨淡,充满忧愁,下片色彩明丽,温暖热闹,全词以哀景写欢乐,突出了词人归心似箭的迫切心情。

上片写旅途艰险,抒发归家之心切,“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前两句写满怀愁绪,仰头看长空云低,雁儿疾飞,低头看江面风急,画船载愁。

“打头风浪恶禁持”,第三句交代满怀愁绪的起因,“恶”是猛烈之意,“禁”通“今”,“持”是摆布的意思,即航船前头遇到风浪,归途受阻。

回家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是天公不作美,空中彤云密布,让南飞的雁儿受阻,江上风急浪高,让自己的行程受阻,这怎不让归心似箭的词人心生烦忧呢?

但是,天气越是寒冷阴郁,旅途越是艰难险阻,家就越发地显得温暖明亮,而那归途中的人们就越是归心似箭。

下片写盼归之切,温暖明亮,是词人心绪的转变,和上片的愁云惨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境由心生,这一切都是因为回家的热切之情。

虽然寒云未尽,冷风犹冽,但春水初生,迎着归棹,目之所及,岸上已是一片新绿,遥想家中门前的小梅,它长出的新枝可与门一样高了吧。

“一年灯火要(yao)人归。”,词尾之句是全词情感的升华,此句中的“要”通“邀”,灯火指除夕守岁之灯火,这是家人盼其归的殷切之情,也是词人自己归心似箭的热切之意,因为亲情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

家人围坐,灯火可亲。无论旅途有多少险阻,都不能阻挡回家团圆的脚步,因为家中的亲人也在翘首以待,毕竟除夕夜守岁的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矣,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在一起才是幸福。

写在后面:

杨万里赞其“为文无所不工”,范成大夸其“高雅脱俗,翰墨人品酷肖魏晋间人物”,朱熹佩服他深通礼乐,辛弃疾与他填词互相酬唱。

他就是才华洋溢的姜夔,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所不精,少年时就声名在外,但是,“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奈何仕途不顺,十年难中一第,布衣终生。

姜夔,字章,号白石道人,虽出身世宦,可家道中落,父亲早逝,少年孤贫,流寓四方,因为得到世家公子张鉴的资助,他的后半生得以度过十年的岁月静好。

春浦生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姜夔这首作于回家过年途中的小词,不仅写出了他自己彼时的归心似箭,也写出了世人的朴素心愿,温暖明亮,幸福满满。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更多文章

  • 关于二十四桥,杜牧和姜夔各有一个千古名句,放一起读是何感觉?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分享与推荐标签:杜牧,姜夔,寄扬州韩绰判官,扬州慢,诗人,扬州

    诗人笔下同一景象的盛衰对比,总是能让人在精巧的句子中感到触动。比如,同样是写扬州的“二十四桥”,从唐代杜牧的俏皮可爱,到南宋姜夔的冷月无声,一盛一衰之间,让人感到沧桑无限,感慨不已。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著名词人姜夔路过扬州,看到遭受战乱后,被洗劫一空的扬州城,其断壁残垣的萧条景象,令人落泪,于是写下

  • 宋词三百首丨203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相思,风月,宋词,范成大,古典乐,拨弦乐器,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译文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动情。梦里相见时还赶不上看画像清晰,而这种好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春草

  • 本周20篇作品上榜,姜夔《角招》钢笔字练字打卡作业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钢笔爱好者标签:姜夔,角招,打卡,柳永,诗人,钢笔字,齐特琴,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

    上期练字打卡的题目是宋代姜夔的《角招》,这个词牌名比较少见。角招/宋・姜夔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犹有。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

  • 宋词三百首丨204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相思,燕燕,离魂,千山,宋词,乐器,古典乐,齐特琴,中国传统音乐,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宋】姜夔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译文她体态轻盈、语声娇软的形象,我分明又从好梦中见到了。我仿佛听到她在对我说:长夜多寂寞呀,你这薄情郎怎么会知道

  • 姜夔: 开创了南宋的一代词风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姜夔,诗词,苏轼,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古典乐,民族乐器,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作者:赵心放有首白石诗写的是,南山有个仙人,夜夜煮白石来当饭食,不用花钱只是费牙齿,世人叫他白石仙。这个有点儿神乎的白石仙就是南宋大词人姜夔。他深受道家思想熏陶,一生漂泊于江湖,居无定所,卓尔不群,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等无不精通,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一)大咖抬举飘游之人姜夔自幼就

  • 宋词三百首丨202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吴江,孤雁,诗人,宋词,陆龟蒙,弦乐器,齐特琴,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方明老师朗诵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译文北方的鸿雁羡慕飞鸟的自由自在,从太湖西畔随着白云翻飞。几座孤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我真想在甘泉桥边,跟随

  • 姜夔:平正的楷书太俗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姜夔,楷书,真书,唐人,书谱,王羲之,行草书,民族音乐,齐特琴类,书法作品,中国音乐家

    01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谓如“东”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体”字之大,“朋”字之斜,“党”字之正,“千”字之疏,“万”字之密,画多者宜瘦,少

  • 南宋鬼才姜夔:一生江湖谒客,未当官却在22岁就写成传世名词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姜夔,辛弃疾,杜牧,扬州慢,诗词,陆游,南宋鬼才,弦乐器,拨弦乐器,宋朝,演奏家

    姜夔是鬼才,他在艺术领域像是个全能家,诗词歌赋,散文书法样样精通。姜夔从小就熟读了杜牧写扬州的诗歌,对于繁华扬州向往非常。在姜夔22岁的时候,他来到了扬州。他站在扬州城外远眺,却只看到遍野的芥草和麦子。“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这是他当时的记录。这是一座战后的荒城,根本就没有杜牧描

  • 姜夔:平正的楷书太俗!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姜夔,楷书,真书,书谱,行草书,书法

    01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谓如“东”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体”字之大,“朋”字之斜,“党”字之正,“千”字之疏,“万”字之密,画多者宜瘦,少

  • 宋代著名词人姜夔,书法同样惊艳!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姜夔,小楷,书法,黄庭坚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小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姜夔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可以看出他的书法用笔精到,典雅俊润,且受初唐诸家书风影响,不随时俗,清新脱俗。姜夔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局部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小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姜夔“崇晋贬唐”,反对俗书,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