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夔:平正的楷书太俗!

姜夔:平正的楷书太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临池 访问量:3774 更新时间:2024/4/9 13:10:00

01

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谓如“东”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体”字之大,“朋”字之斜,“党”字之正,“千”字之疏,“万”字之密,画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

——宋·姜夔《续书谱》

这段话举出以钟繇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真书潇洒纵横、各尽字之真态,来对比唐人一味求平正的失误。姜夔的见解是很正确的。汉字虽然叫方块字,但实际每个字短长、肥瘦各异,疏密欹正不同。作真书切不可截鹤续凫,令其整齐划一,布若算子,失尽字本身的势态。唐人以书判取仕。士大夫追求功名,故限制了在正书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因而字形呆板。姜夔所谓“私意”,正是指唐人的这种明显的功利目的。

02

真书之难,古今所叹,书法不由晋人,终成下品。钟书点画各异,右军万字不同,物情难齐,变化无方,此自神理所存,岂但盘旋笔札间,区区求象貌之合者!

——明·莫云卿《评书》

写楷书最容易陷入程式和技法中去,而失去生机,失去书法追求最根本的东西——神韵。学习真书,难在得魏晋人之神韵。钟繇的真书“使转纵横”极有气势,王羲之的小楷变化无穷,这是因为魏晋人的思想境界高,他们能顺应自然,把握规律,而不是斤斤于运笔的技巧。

03

作书从平正一路作基,则结体深稳,不致流于空滑。《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险绝之后,复归平正。”盖非板滞之谓,仍要衔接有气势,起迄有顿挫,写真一如写行草、方不类“算子书”耳。虽古人书皆以奇宕为主,不取平正,然为初学说法,不敢超乘而上也。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学习楷书初级阶段,还是要先从结构平正的一路入手,作为基础。能做到沉着稳健,不至于浮滑无力。孙过庭在《书谱》中讲的学书三个阶段:平正-险绝-平正。后一个平正是一种高超的境界。在追求过结字的险峻奇绝之后,达到一种超逸自然的程度,笔画之间虽起止顿挫分明而气势连贯。这是因为有了行草书“使转纵横”的功力,才不是“算子书”了。古人的书法以奇逸跌宕为主流,不提倡平正。但对于初学者还是要讲阶段性的。

04

盖作楷先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然大小、繁简、长短、广狭,不得概使平直如算子状,但能就其本体,尽其形势,不构于笔画之间,而遏其意趣。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

——清·宋曹《书法约言》

汉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形体特征。写楷书先要将每个字的间架安排好,字形特征把握住,然后再以法则推求。法则绝不是使字平直呆板,而是要在每个字的本体特征上尽其形势,令其自然合度,不拘泥在每个笔画的起止上,否则会遏制笔势和意趣。笔笔相生,因势而发,自然有力。字字形状不同,行行都有不同的意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说“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才是合乎法度的。这段话解决了法度与自然的关系。“极其自然,乃为有法”是彻悟者的语言。

05

楷书如快马斫阵,不可令滞行,如坐卧行立,各极其致。

——清·宋曹《书法约言》

宋曹所说极是。魏晋人写经行笔疾涩,杀锋入纸,入木三分,从不臃肿含糊。褚遂良《大字阴符经》能得其笔意,真如骑着快马冲锋陷阵去砍杀,骏利爽快。但墨迹入石,经辗转翻刻,又经风化,拓时墨也会掩去锋芒,所以形成了断断续续、吞吞吐吐的样子,后人反而认为是古朴凝重,结果造成滞钝。用笔当出入引带分明,如人作一个动作,要做到家,不可拘泥窘迫,不敢尽其势态。

06

古人书鲜有不具姿态者,虽峭劲如率更,道古如鲁公。要其风度,正自和明悦畅。一涉枯朽,则筋骨而具,精神亡矣。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法备而后可以为人。

——清·王澍《论书剩语》

文字本来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他是人创造出来的,不是自然界的某种生物。但中国书法,却赋予这种“工具”以生命,让他具备筋、骨、血、肉、精、神、气、脉。试想,我们不用毛笔,而用直尺、圆规写印刷字体,能有这样的效果吗?而运用毛笔者要得古人姿态、气度,并非要从笔墨技巧上下功夫。下笔遒劲,用墨苍润,自能笔下决出生机。

07

结字要得势,断不能笔笔正直,所谓如算子便不是书,到字成时,自归于体正而行直。

——清·徐用粲《论书》

楷书一般说法是“横平竖直”。这句话不能理解得太机械。横有轻、重、长、短、俯、仰,竖也因位置不同而有形态与方向的变化。如果一味平直、呆板、重复,那就不是书法。把用笔结体的各种变化把握住,运用自如,反倒觉得字里行间安稳统一了。

08

唐有经生,宋有院体,明有内阁诰敕体,明季以来有馆阁书,并以工整专长。名家薄之于算子之诮。其实名家之书,又岂出横平竖直之外?推而上之唐碑,推而上之汉隶,亦孰有不平直者?虽六朝碑,虽诸家行草帖,何一不横是横,竖是竖耶?算子指其平排无势耳,识得笔法,便无疑已。

——清·沈曾植《海日楼札丛》

沈曾植对横平竖直与算子书作了更进一步的探讨,他认为两者并无必然联系。从唐碑上推至六朝碑版和汉隶,都是横平竖直的。行草书也是横是横,竖是竖。他指出所谓算子书实际上是如同古代竹制的算筹,长短粗细一致,平行排列,毫无起止相顾盼呼应的势态。如果理解了笔法中的止起使转,就可以明白地知道了。

『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姜夔楷书真书书谱行草书书法

更多文章

  • 宋代著名词人姜夔,书法同样惊艳!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姜夔,小楷,书法,黄庭坚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小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姜夔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可以看出他的书法用笔精到,典雅俊润,且受初唐诸家书风影响,不随时俗,清新脱俗。姜夔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局部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小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姜夔“崇晋贬唐”,反对俗书,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相一致。

  • 本周24篇作品上榜,姜夔《疏影》钢笔字练字打卡作业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钢笔爱好者标签:姜夔,疏影,打卡,江南,乐器,沁园春,钢笔字,古典乐,齐特琴,中国传统音乐

    上一期练字打卡的题目是宋代著名词人姜夔的一首《疏影》《疏影·苔枝缀玉》南宋词人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

  • 姜夔的《踏莎行》描绘了“淮南皓月冷千山”的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姜夔,淮南,相思,离魂,踏莎行,冷千山,弦乐器,中国传统音乐

    现在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其实这也不是新鲜事,古人早已有之。近期陆陆续续学习了姜夔的几首词作,越来越觉得姜夔绝对是一个痴心之人。他二十多岁时,曾经在合肥有过一段情缘,但后来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分手了。从此以后,姜夔便一直对这位合肥女子念念不忘,为她写下了无数首爱情和相思的词篇,这些词

  • 姜夔:22岁写下一首词,赢得故人情,抱得美人归,道尽历史沧桑

    历史解密编辑:此笺标签:姜夔,柳永,杜牧,苏轼,范成大,扬州慢,辛弃疾,民族乐器,拨弦乐器,千古名句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这是25岁的柳永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科考失败后的狂放之语,也是牢骚之语。因为这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后面,还有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谁曾想,就是这句牢骚,惹怒了宋仁宗,从此奉旨填词,坐实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此后柳永把烟花巷柳寻遍,写下大量的慢词艳曲,赢得风流名,“凡

  • 南宋词人姜夔的十首诗词,其词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姜夔,高洁,诗词,苏轼,辛弃疾,骚雅

    他是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的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他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精音律、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他就是南宋词人姜夔[kuí]。公元1154年,姜夔出生于饶州鄱阳的

  • 姜夔最经典的一首小令,结尾两句缥缈清冷,连王国维都改口爱了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王国维,姜夔,婉约词,人间词话,踏莎行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宋词多被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在北宋词坛,几乎是婉约词的天下,柳永、大小晏、欧阳修、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等婉约派名家辈出。直到苏东坡横空出世,方才首倡豪放,到南宋词坛,家国时事的剧变促使慷慨激昂的豪放词成为主流。虽然南宋依然有姜夔、吴文英等等婉约派名家被明清词人推崇一时,但时

  • 宋词三百首丨206姜夔《齐天乐·蟋蟀》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愁赋,机杼,私语,宋词,古典乐,民族乐器,齐天乐·蟋蟀,中国传统音乐

    齐天乐·蟋蟀【宋】姜夔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

  • 宋代著名词人姜夔的30首绝句,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姜夔,秋声忆,苏轼,平生,烟波,绝句

    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1.《过垂虹》姜夔〔宋代〕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

  • “女神医”宇文柔奴

    历史解密编辑:酱油诗5号标签:苏轼,太医,王巩,宋神宗,女神医,宇文柔奴

    她是北宋京城著名的歌女,她被岭南的百姓誉为“女神医”,她就是宇文柔奴。宇文柔奴,又称柔娘,点酥娘。大诗人苏轼曾有诗曰:“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对他的好友王巩(王定国)能有一位天姿国色,蕙质兰心的美人非常羡慕。宇文柔奴不仅琴棋书画皆擅长,在音律歌舞方面也

  • 狈论南唐(二二)王继恩欲废赵恒改立赵元佐,或是赵光义临死安排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王继恩,赵恒,赵元佐,宋太宗

    熟悉宋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斧声烛影"的故事中,太监王继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按照传闻正是王继恩违背的宋皇后的命令,将赵匡胤去世的消息通知赵光义,这才帮助赵光义夺取了皇帝宝座。因此在赵光义执政时期,王继恩非常受重用。不但在朝中享受着所谓内相的待遇,而且还带兵打仗。他参与了雍熙北伐,平定四川内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