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她用画笔勾勒“黄道婆”一生

她用画笔勾勒“黄道婆”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上海徐汇 访问量:896 更新时间:2023/12/8 7:41:59

“头部勾勒是重头戏,凝神屏息,不能马虎!”只见连环画师邬海佳竖执画笔,或蘸淡墨,或洗笔舔下水粉色。寥寥数笔,被更乌泾名天下的黄道婆的脸庞和神色跃然纸上,“然后可舒口气,写意地涂抹人物衣袖及背景、植被。”邬海佳如释重负,笔走龙蛇,不消五分钟,一个人物“完整版”小写意国画呈现出来。

眼前这位80后人物画师,正是《黄道婆》连环画作品主创者,这一作品入选第九届上海美术大展、第二十届江南之春——上海美术作品展并获一等奖。

从小爱涂鸦,父亲是榜样

邬海佳出身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家舞剧院的美工,经常制作宣传海报。兴许是强大基因使然,海佳从小就喜爱在一张白纸上乱涂鸦,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精神专注,往往一画大半天,她时常看着爸爸作画,当看到无数根线条勾画、着色、打上阴影后,立体呈现出来,无不惊叹,心中默念:“我也要像爸爸那样,一支画笔行天下。”由此,她关注小小连环画、少儿美术作品等,不仅看内容,更研究绘画门道,渐渐地,学习方、人生定位朝绘画艺术这条路上走去,经过义务教育的艺术铺垫,终于从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现为上海民盟书画院画师、上海梧桐画社画师、湖南社区连环画传承馆画师。

画“黄道婆”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众所周知,汇区人历史上有“两位巨人”支撑,一位是第一个睁眼看西方《农政全书》著作者、科技先贤徐光;另一位就是末元初衣被天下,将先进棉纺织技术广泛传播的黄道婆。邬海佳近二十年创作连环画,得奖无数,从领袖元帅到长征军官,从战斗英雄到人民公仆;从党的诞生地到名人故居,邬海佳凭借着深厚艺术功底,驾轻就熟,推陈出新,而当老师钱定华接到《黄道婆》连环画绘制任务,并委之以重任时,邬海佳既兴奋又担心,真是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记不清翻阅了多少有关黄道婆史料书籍,不知跑了多少次黄母祠、黄道婆纪念馆、江南古镇;纺织器械和棉纱、锭子、蓝印花布……往往看得出神,忘却了时间。

在专家老师启发下,对每幅文稿都做到“咬文”准确,配之以适当画面,还原历史原貌。历时半年精心创作,131幅绘画,较完整地勾勒了“黄道婆”的一生。

邬海佳说,黄道婆也叫黄道姑、黄四娘、松江乌泥泾人,早年流落海南崖州三十年,后因家庭变故,政局所迫,背景离乡,于元代元贞年间返回华泾镇故里,她的少女时代的居住环境、着装,肢体语言等要以画与之相匹配,如海南热带雨林气候配之于宽大翠绿芭蕉叶,竹楼、草舍也要体现少数民族特色,青年时期黄道婆着装以裙衫为主,步态轻盈、神态生动,回到华泾镇,已是中老年时期。她创造出“擀、弹、纺、织”等一整套先进棉纺工具及技术得到推广、传播。我更注重的棉纺器械、布料等真实表达,因为黄道婆中老年时期,正是她事业巅峰期。她创新和推广的棉纺织技术不仅泽被乡邻,更对江南社会的经济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

初心不改,为非遗传承做贡献

连环画,曾风靡于六七十年代、兴盛于八十年代,是那一年代每位孩子美好的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连环画受到了市场落,孩子们更专注于动漫、游戏等,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的技艺总要有人来传承,邬海佳就是甘守寂寞,“驻守阵营”的一位年轻连环画画师。

她告诉记者,面对市场,艺术家不能光赚快钱,还须静下心来,把该做的事做好,譬如为连环画传承,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她庆幸自己作为湖南社区连环画传承基地的负责人,能组织开展一系列传承非遗的且具有价值学术活动和交流,更庆幸生在一个好的时代,只要敢想敢拼,没有达不成的目标。她时常说:“拿起画笔,沉浸其中,一切烦恼抛之九霄云外,惬意极了!”

记者:殷志军、陆翔、瑾琳

编辑: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更多文章

  • 黄道婆“重返”海南,700年前的纺织故事仍在被讲述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纺车,海南,织布机,棉纺织,土布

    700多年前,黄道婆将海南黎族的纺织技艺带回上海,在松江府乌泥泾一带传授技艺,造就了松江府“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地位。6月28日,“锦绣世界—2022年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在海南海口会展工厂开幕,华东师范大学代表上海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参与了展览,将黄道婆手中延续下来的珍贵

  • 民间故事:黄道婆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黄道婆,民间故事,纺车,织布机,黎族,布客

    黄道婆是宋朝末年时候的人,从小被人拐卖給上海鳥泥涇黄家做童养媳。鳥泥涇是个村鎮,有一千多户人家,都依靠种地过活。由于土質不好,收成很差,农民生活非常困苦。后来,有人从广东带了棉花种籽回来,当地人开始栽种。但他們不懂得栽种技术,产量不高,特別是紡織技术差,用的工具簡單,織成的布很粗劣,人們仍然不能改善

  • 南宋织女黄道婆,纺织界必膜拜的鼻祖,亡国时靠织棉布保下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青家東山标签:黄道婆,织布机,忽必烈,织女,棉布

    阴历的七月七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古代佳节。关于七夕,谁能没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呢?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就是历史上真正的织女了。话说在公元1245年,在松江府的乌泥泾镇上,出生了一位姓黄的小姑娘。因为年代久远,她的名字并没有被历史记下来,后世的人多数称她‘黄道婆’。生在南宋这么一个动荡时代,黄道婆

  • 刘正刚 付伟:黄道婆问题再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明清史研究辑刊标签:黄道婆,道光帝,乾隆,民间传说,张萱,嘉庆

    摘要:宋元之际,黄道婆通过海洋平安地来往于海南与江南间,对这一现象的较合理的解释是人 口买卖的结果。 明代以来,她被官民推上庙宇祭祀的神坛,完全是江南籍士大夫因应当地商品经济发展 及维护“女织”形象而刻意制造的结果,并由此强化了黄道婆是上海人的历史形象。其实,黄道婆的籍贯 也不排除是海南人的可能。关

  • 狈论南唐(九章)李煜被毒杀是历史谎言,赵光义并未派赵廷美下毒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李煜,后主,秦王,南唐,诗人,宋太宗,赵廷美,赵光义,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古代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讲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被毒杀的故事。说是南唐被灭后李煜被押送到东京汴梁城,然后被软禁起来。他只能每天靠着借酒消愁,发国破家亡的忧愤寄语诗词之中。这些诗词传到宋太宗赵光义耳中,于是受到了猜忌。赵光义派南唐旧臣徐铉去试探李煜,李煜说了些悔不该当初的话。这些话让赵光义认为李煜不甘心

  • 宋太宗为何主动对监修国史的宰相曝光弟弟赵廷美非杜太后所生?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宋太宗,赵廷美,杜太后,宰相,国史

    一、同一部《宋史》,不同的记载《宋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母昭宪杜太后……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这里明确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和秦王赵廷美是一母同胞,都是杜太后所生。然而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被贬房州的赵廷美“因忧悸成疾而卒,年三十八”。听闻消

  • 狈论南唐(十九)赵元佐装疯避祸与赵廷美无关,而是被赵元僖迫害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赵恒,南唐,赵元佐,赵廷美,赵元僖,宋太宗

    在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宋朝最麻烦问题的便是立谁为太子。这个问题从赵光义即位起就开始被人提出,知道他即将去世前两年才定了下来。期间经过了多次周折和反复,发生了赵廷美谋反案,赵元佐发疯,赵元僖暴毙等事情,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风波。其中赵元佐发疯的事情最耐人寻味,既牵涉到赵廷美的谋反,又关系到立赵元僖为太

  • 赵元佐为赵廷美求情后疯了而赵元僖早薨故赵恒得以即位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赵元佐,赵廷美,赵元僖,赵恒,宋太宗,宋真宗,中国传统音乐

    宋真宗赵恒排行老三。上面两个哥哥全都不是庸才,为啥宋太宗赵光义最后会选择让老三赵恒继承大统呢?赵恒的大哥叫赵元佐,是赵光义最喜欢的儿子。赵恒的二哥赵元僖,曾经担任过5年的开封府尹,而且是亲王爵,妥妥的接班人安排。赵恒呢?除了是个亲王以外,啥也没有。他凭什么能够胜出呢?这事儿还得看看他前面两位哥哥都干

  • 听闻赵光义欲将皇位传给赵廷美,赵普惊恐道:若赞成,必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宋太宗,赵廷美,赵普,宋太祖,皇位,丞相

    杜太后画像 图片来自网络前言宋朝皇位的传承制度在建立之初就被搞坏掉了!说起这件事,有两个人罪莫大焉,一个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老娘杜老太后,另一个就是赵普。据《宋史 杜太后传》记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

  • 【书画欣赏】 完颜璟 瘦金体《女史箴词句》逸趣霭然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摹本,瘦金体,顾恺之,女史箴图,书画欣赏,女史箴词句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女史箴》是西晋张华写的一篇讽谏贾后的辞赋。贾后名南风,是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立过大功的贾充的女儿。她在晋惠帝司马衷做太子时,就被册封为王妃。贾后性情妒忌,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