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管天,下管地,内管政治,外管外交——北宋最强打工人:沈括

上管天,下管地,内管政治,外管外交——北宋最强打工人:沈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坛典故 访问量:3082 更新时间:2024/1/25 7:23:45

近期,沈括塑像在中国石油大学落成,中石大隆重召开了以“勤思精研 求是创新”为主题的沈括塑像揭幕仪式。 沈括,历史课本上的那个沈括?那个诬陷苏轼造成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那个《梦溪笔谈》的作者?他和中国石油大学有什么关系?他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是第一个为石油命名的人……如果给沈括贴上当下的标签,那便是——斜杠少年、一人千面、宝藏男孩。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个国民度不那么高的北宋著名科学家的精彩人生。

中国石油大学沈括塑像

一、儿时修炼多磨难

沈括出生于仕宦之家,其父沈周在外地辗转任职,沈括和母亲便跟随父亲上任。沈括自幼患慢性病,为治疗疾病,拜访名医、寻求民间偏方都是家常便饭,可以说是饱受折磨。但沈括家有藏书万卷,他也一直跟随父母学习,从小便在家中博览群书。

同时,在随父亲多地任职期间,沈括游览了各地的名山大川。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番游历使得求知若渴的种子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为日后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奠定了基础。

二、少年初露显锋芒

少年时期的沈括也开始展露自己的风采。曾有段时间沈括父亲身体患重病,和他一起供过职并成为交心好友的范仲淹王安石一起拜访沈府。沈周自知身体状况如何,便也不忌讳谈论自己百年以后的事——沈周担忧儿子沈括,希望两位大家可以对其指点一二。沈括人虽机智聪颖,勤奋好学,但其主要兴趣不在经学与科举,反而对奇特的地理等有极强的好奇心。沈括还就自己在随父亲辗转多地时所见的奇特地理现象与疑点向二位大家讨教,但二位大家术业有专攻,对地理少有研究,只能承认“不知为不知”。

范仲淹和王安石了解到沈括在读《孟子》,便让沈括讲一下对内容的理解,沈括一番言语之后,二人都为之震惊,如此年龄能有此等感悟实乃少有。范仲淹和王安石对少年之博学表示惊叹,但还是劝沈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经学和为天下百姓计之上。但有一点是无疑的:年轻的沈括并没有因二位大家的劝解而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术道路,对历史本身来说,这未必是坏事。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了那个与众不同的沈括。

三、青年入职速成长

沈括后来参加科举中进士,在地方担任转运史。沈括观天象总结出“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从而帮助老百姓减少恶劣天气出行。他因此得到赏识,后被推荐参加京城文昭馆考试,成功入阁,进京为官。

在文昭馆中沈括手不释卷,校点文献,乐不自胜,不觉乏味。由于朝廷需要,入职司天监。沈括凭借知人善任,不姑息一丝错误,敢于同恶风作斗争,最终成功编纂新历书,还建造了新的天文观测仪——“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天文观测仪

在熙宁六年至熙宁九年期间,沈括升集贤校理,任太子允中,兼史馆检讨,修起居注,迁右正言,封知制诰,任河北西路察访使,拜翰林士等。其仕途生涯可谓丰富!

四、中年变法成砥柱

神宗继位之初,准备进行第一次祭天大典。由于这是改革的第一年,祭天大典便显得别具意义,只有成功才能堵住悠悠众口,顺利开展接下来的变法。王安石向神宗举荐了沈括。王安石知道,沈括的父亲曾任职于太常寺,主管祭祀礼仪,且沈括对祭祀礼仪颇有研究,于是将这个举足轻重的任务交给沈括。沈括深知神宗当时的处境,为配合环境,他去除一些繁文缛节,还原最初的祭祀礼仪。沈括的每一处改变都有理有据,不仅朝臣没有异议,也得到了神宗的支持。此后沈括受到神宗信任,多委以重任。

祭天大典

沈括在被任命为相度使巡查两浙督察水利时,遇到了被贬到杭州当通判的苏轼。虽然苏轼是反对变法派,但由于神宗赏识他的才华,便嘱咐沈括见了苏轼一定要优待。沈括在与苏轼见面后,发现两人拥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研究中医药学。后来留存于世的《苏沈良方》,就是二人相处甚欢的一个见证。

在沈括返回京城时,苏轼将自己写的诗赠予友人。现如今有些人认为沈括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但纵观沈括前半生,生于仕宦之家,受良好家风的熏陶,清正为官,都可以看出沈括不是置朋友于死地的小人,这段历史事实如何,有待进一步探究。

《清平乐》苏轼(右)

同时,沈括和苏轼在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很多改革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也为变法更好地推行提供了帮助。

五、晚年释然归梦园

辽宋之争中,辽派使者要求与宋按分水岭重新划分边界,宋使者就之前签订的协议据理力争,表明不用再重新划分边界,但辽方仍然坚持划分,双方僵持不下。

沈括得知后细心查看了边界地图,再加上实地考察,意外发现,如果重新划分边界,宋朝疆域可能不减反增。而辽只看到了一小部分,未能整体考察,误以为可以侵占宋朝土地,闹了个大乌龙。此番经历使沈括更加认识到了边界地图的重要性,他回来沿途绘定了《使契丹图钞》,“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真实记录了辽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

《使契丹图抄》

但沈括与王安石之间存在一些矛盾——王安石对辽态度是快速安抚,使其不生事端,然后以大部分精力实行变法。但沈括的一些行为扰乱了王安石的计划,使王安石认为他在坏自己的好事,再加上之前沈括曾和王安石一起探讨新法,让王安石误会沈括反对变法,便对沈括多加打压。

元丰五年,沈括也参加了永乐城之战,在军事行动上,由于徐禧自作主张,不听劝阻,最终导致战争失败,沈括也遭牵连贬职。晚年的沈括崇尚老庄思想,在皇帝需要的时候一定尽全力去完成任务,在被贬时也云淡风轻。回归乡里之后,他买下了一处宅院,命名梦溪园,在此总结之前所记载的奇闻异事、地理考究、科学深探,汇编成《梦溪笔谈》。

梦溪园

文史君说

沈括幼年独特的经历使得他没有将自己禁锢在经学之中,而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他少年时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造就了他在诸多方面不凡的成就;他内心毫无私利,胸怀天下,心系百姓,使得他在遭受官场上小人的中伤被贬之后,仍无怨无悔地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他晚年遭遇皇帝的不信任后,以老庄思想来宽慰自己,著书立说,流传千古。做人当如沈括,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各个阶段时,应向沈括学习,不辜负自己的每一段光阴。

参考文献

《宋史o沈括传》,中华书局,2004年。

祖慧著:《沈括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周山湖:《梦溪妙笔o沈括传》,作家出版社,2016年。

杨贵环、王孝峰:《从<梦溪笔谈>看沈括的文学创作观》,《名作欣赏》2020年第36期。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更多文章

  • 从李阳夫妻和好,看北宋的沈括,家暴下的人生,或许旁人难以看清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沈括,家暴,王安石,苏轼,李阳,进士

    12月4日,李阳通过社交平台发布长文向妻子Kim道歉,并在文中称“谢谢你Kim,谢谢你原谅我。这么多年来,我对你一直心怀愧疚。曾经我的家庭暴力行为深深地伤害了你,也对几个孩子带来了情感伤害。”随着李阳公开道歉并晒出全家合影的照片之后,广大网友纷纷热议,留言栏里更是挤满了祝福和点赞之声,当然也有许多不

  • 嫁李之仪,结交苏轼,沈括也虚心求教的胡淑修是怎样一名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李之仪,沈括,苏轼,胡淑修,蔡京,诗词

    自古以来,侠人义士多为男性,描写男性侠客的诗词歌赋也很丰富,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诗句。也许是我们过于注重男性,一些拥有侠肝义胆的女士却被我们忽视了,下面要介绍的这位名叫胡淑修的女子,就是一位可以和男性侠士相媲美的奇女子。胡淑修一、嫁李之仪,在他身

  • 宋代名人——沈括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沈括,宋神宗,梦溪笔谈,辽朝,宋英宗

    宋英宗死后,太子赵顼即位,史称宋神宗。沈括是杭州钱塘人,曾被宋神宗派遣出使上京(辽朝的京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沈括收集了许多地理资料,并且叫随从的官员都背熟。到了上京,辽朝派宰相杨益戒跟沈括谈判辽方提出的边界问题,沈括和官员们对答如流,有凭有据。杨益戒一看没有空子好钻,就板起脸来蛮横地说

  • 沈括:他是天才,是伟大的科学家,却也是陷害苏东坡的无耻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沈括,苏轼,王安石,梦溪笔谈

    沈括:梦溪清涧水,难涤小人心 一生喜集邮,在早期发行的一套中国科学家第二组中,有两枚是描写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其实当时对此还很有些不以为然,难道仅仅记录些见闻就能成科学家啦。及至后来看《宋史·沈括传》,“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才发现此人甚是了得,在那

  • 学术水平极高的沈括,人品却很卑劣,苏轼当他朋友,却被无情出卖

    历史解密编辑:浩然文史标签:沈括,苏轼,宰相,杜甫,香草,北宋,王安石,宋神宗,乌台诗案,民族乐器,千古名句

    沈括说起宋代科学著作,当属《梦溪笔谈》,作者沈括也因此书而名垂青史,但圣人也是人,沈括本人的人品着实不敢恭维。宋代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就是出自沈括的策划。乌台诗案险些导致苏轼被处死,因朝臣反对,最后才幸以贬谪了事。一、乌台诗案所谓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1069年,主角苏轼。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很

  • 历史上的沈括有多牛?一个无所不通的全才,中国史上最为博学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西府赵王爷标签:沈括,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科学家,医学家,数学家,梦溪笔谈,博学之人,天文学家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感比较高的一个朝代,历史名人多如繁星,比如一代文豪词宗苏东坡,精忠报国岳武穆、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变法大家王安石。还有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等等,那真的多得数不过来。但有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如皓月般辉煌,但却不为人所知。元朝脱脱夸他博学善文,无所不通;纪晓岚则称其为北宋最为博学之人

  • “幼科鼻祖”东平人钱乙和他的六味地黄丸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钱乙,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张仲景,幼科,颅囟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言不为过。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今山东省东平县人),生于公元1032年,卒于公元1113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

  • 炎黄国医传奇:宋代名医钱乙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炎黄国医吴越标签:钱乙,内经,本草,名医,处方,医学家,炎黄国医传奇

    钱乙,字仲阳。他本来和吴越王钱俶有宗属关系,他的先祖跟着吴越王北上迁移,因此就成了郓州(今山东东平县)人。他的父亲钱颖精于医道,但特别爱喝酒,又喜欢外出旅游。有一天他东游海上,便没有再回来。那时钱乙才三岁,他的母亲在那以前已经去世了。他的姑妈出嫁到姓吕的医生家里,因为可怜他是孤儿,就把他收为义子,并

  • 李侗曾:重症高峰已过,但个人防护不可松懈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家庭报标签:呼吸道,发热,症状,治疗,李侗

    本期专家:李侗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来,发热门诊变得格外忙碌,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较多。随着一些老年人和重症患者的增加,各科室也越来越忙了。对于专家来说,除了在医院里进行日常的诊疗、会诊等工作外,更多的就是做一些科普工作,例如让广大群众了解哪些人群可以在

  • 对话李侗曾|未来还会出现“新冠大流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新华社标签:科主任,李侗曾,医师协会,工作委员会,北京佑安医院

    未来还会出现“新冠大流行”吗?围绕这一话题,新华社记者李姝莛专访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记者:李姝莛 梅元龙 姜含章 王剑英 郝晓江 田里 邹健波 董硕 邰剑秋编辑:李姝莛 梅元龙鸣谢: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