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少年画家王希孟:一生只此青绿

宋代少年画家王希孟:一生只此青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天读文史 访问量:267 更新时间:2024/1/21 11:27:13

字数:1742,聆听阅读时间:约9分钟

-有音频,更精彩-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主播

淡墨花

北宋政和三年(公元 1113年),宋徽宗可谓春风得意:修筑保和殿,建成延福宫,修成《政和五礼新仪》,追册贵妃刘氏为皇后,追封王安石为舒王,下诏将皇家的公主改称帝姬……然而更令他兴奋不已的是他的得意门生王希孟进献的《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在画中描绘了神州大地的锦绣江山,表达了一个青年才俊的家国情怀。

王希孟的生平,史书中没有记载,仅可从北宋蔡京、元代溥光的题跋和清代的《北宋名画臻录》窥知一鳞半爪。王希孟聪颖博学,善诗文,通音律,工书画,尤善剑术。 10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后被召入禁中文书库,侍奉徽宗左右,曾数次向宋徽宗献画,然而所绘画作尚显稚嫩,并不十分精致。作为丹青高手的宋徽宗慧眼独具,看到了画中的独到意境和他锲而不舍的韧劲,认为“其性可教”,于是不厌其烦亲授王希孟绘画技法。王希孟悟性很高,在徽宗的悉心指点下,“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政和二年,他向徽宗汇报说想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写生,丰富视野,以创作出精品。徽宗欣然应允,并赐高档颜料、绢帛等绘画材料。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走遍大江南北,游览名山大川、城郭乡野,又借鉴前人所绘山水,融入自己的感情想象和诗意境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巨制《千里江山图》。那年王希孟刚刚18岁,正值朝气蓬勃、意气奔放的大好年华。徽宗阅完此画后,神情为之一振,爱不释手,并于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赏赐给宠臣、宰相蔡京分享。蔡京如获至宝,欣赏后在画卷后隔水黄绫上题跋记之。

《千里江山图》纵 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采用远距离俯视,多点透视,全景式描绘了连绵群山、峰峦叠嶂、幽岩深谷、江湖浩淼、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活动。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该画卷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据中央美术学院专家研究认为,《千里江山图》绘制过程繁琐、细致,相当于画了五遍图:第一遍起稿以水墨描底,又称粉本;第二遍上赭石色,以展现冷暖对比,加强景物和谐;第三遍加入石绿,是由绿松石和孔雀石制成;第四遍再上一遍绿色进行叠加,以增强视觉感官上的立体感;第五遍才是上青色,取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千里江山图》的长度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多,耗费的精力和心血可想而知。

乾隆皇帝在画上御笔题诗曰: “千里江山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王希孟借用生花妙笔,描绘美丽江河山川,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寄托了一个翩翩少年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意在激励宋徽宗和朝廷大臣们励精图治,为百姓营建一个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和繁荣盛世。然而,王希孟画中寓意是否被徽宗所领悟?他赏赐给蔡京又有何用意?不得而知。而事实是宋徽宗重用蔡京、童贯之流,追求奢靡、政治腐败、外交不力,政治形势一落千丈,以致民怨沸腾,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北宋名画臻录》还记载了这样一则传说,王希孟目睹朝廷腐败、社会动荡、内忧外患、危机四伏,他非常忧虑,多次建言宋徽宗实行变革,发愤图强,然而宋徽宗及其股肱大臣们仍然我行我素。悲愤万分的王希孟又一次请求游历,而这一次他体察的是民间疾苦,含着满腔悲痛,创作了一幅《千里饿殍图》,展现了天下哀鸿遍野、饿殍千里的悲惨景象。当此图献给宋徽宗后,徽宗勃然大怒,将图撕碎,把王希孟打入大牢。王希孟意识到自己将有杀身之祸,便向宋徽宗请求希望在临死前,能再看一眼《千里江山图》。

在得到宋徽宗的允许后,王希孟走进画室,令人惊异的是这位仅有 20岁才华横溢的画坛翘楚再也没有走出画室,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许他真正走进了自己的画中,化身为山间的野鹤,或江边的渔夫,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曾被康熙皇帝赞誉“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集诗人、画家、政治家于一身的宋荦感慨道:“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

主播 | 淡墨花

投稿 | wangyw1027@163.com

入群学习 | 微信(15116151869)

图片 | 来自故宫博物院名画记,如侵权立即删除

文字内容 | 文章内容为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更多文章

  • 王希孟:18岁天才画家,20岁离世,一生只画一幅画,却火了一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农家小阿哥标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宋徽宗,天才画家,绘画,赵佶

    2022年春晚,一部舞蹈剧——《只此青绿》刷屏网络、好评如潮。它为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借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展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而这部舞蹈剧取材于北宋时期一位天才画家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凡是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看过此画的人——无论是行家还是路人——无不被此画的构造、展现、人物的细

  • 18岁天才画家王希孟,年仅20岁离世,一生一幅画火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宫虹萌宠标签:王希孟,乾隆皇帝,艺术大师,天才画家,书法作品,千里江山图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人留给我们这样那样的思考或感动,他们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与热爱向我们描绘了另一番宏图壮志。祖国的大好河山或坐落于山脚袅袅上升的炊烟村落,又或许是花鸟虫鱼美人一瞥。画家用他们灵巧的手、敏捷的心和发现美的眼睛将我们带向另一个美好的世界。王希孟便是如此,他虽天不假年,留下一幅千里江山图便撒

  • 不到半年完成《千里江山图》卷,徽宗为何对王希孟只嘉奖不授官?

    历史解密编辑:青睐标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蔡京,平复帖,张择端,徽宗,宋徽宗,书法家,香草,艺术家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宰相蔡京在题记里确定《千里江山图》卷系“禁中文书库”里的“希孟”之作,宋代《百家姓》里没有“希”姓,作者一定是有姓氏的。五百多年后,清初梁清标、顾复、王济之、宋荦等异口同声地称之为“王希孟”,那么,希孟的

  • 【名师名家名人坛】安徽历史重要名人 · 李公麟、梁红玉|傅少森诗歌

    历史解密编辑:经典诗书画标签:李公麟,傅少森,梁红玉,名家,安徽,画家

    3M(相遇—相携—相传) 安徽历史重要名人 · 李公麟、梁红玉文/傅少森77、李公麟龙眠山人李公麟,出于望族系名门。家藏古器名书画,好古善鉴长诗文,知识渊博识奇字,夏商鼎尊能考订。行楷笔露晋人风,作画无数归勤奋。权贵名士为至交,进士任职奉朝廷。朋党之争远不染,官员画家于一身。师法自然集诸长,自成一家

  • 李公麟“白画”山水传人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如梦境般的追思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李公麟,后赤壁赋图,乔仲常,苏轼,山水画,后赤壁赋

    导语:读乔仲常的《后赤壁赋》,仿佛是一场梦中游弋。画卷中的苏轼,神情安详、形态高大。这样的苏轼,正是乔仲常心中那个仍旧意气风发、独领风骚、才情横溢的苏轼。夜色,总有静寂、感伤、朦胧、清冷的意境,恰恰呼应宋人的情趣。夜景被苏轼所钟爱,是不难理解的。宋神宗元丰五年一个爽朗的秋夜,不知是夜游还是算梦游,苏

  • 李公麟故里——一个没有争议的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涌银视角标签:宋史,墨池,宋朝,画家,李公麟,宋徽宗,宣和画谱

    每一次谈到舒城古代历史人物,总是会滋生诸多争议,比如周瑜,比如李公麟周瑜有争议还可以理解,那是庐江与舒城、舒县与龙舒地名区域的今古不同,史料记载不明确所致,但李公麟有也被争议,真让人哭笑不得。关于李公麟的籍贯,史料中最早、最详实的记载是出于编撰于公元1119年至1125年间的《宣和画谱》。李公麟逝于

  • 李公麟五马图卷高清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李公麟,五马图,黄庭坚,真迹,伯时,五马,画家,艺术家,宋朝

    五马图卷Wu Ma Tu Juan北宋李公麟纸本墨笔纵29.3厘米,横225厘米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卷是公认的李公麟画人马传世真迹。图以白描笔法描绘五匹朝廷御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前四匹每马身后有北宋黄庭坚笺题,详述马之入厩时间、来历、马名、年龄、尺寸。从右至左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

  • 乾隆帝与宋神宗的对话——以李公麟《五马图》为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国家历史》标签:李公麟,五马图,宋神宗,乾隆帝,乾隆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贰拾叁》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全文共4781字 | 阅读需10分钟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在 20 世纪 30 年代悄无声息地从伪满洲国皇宫流入日本,后又传毁于“二战”战火,竟于 2019 年岁首出现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

  • 李公麟是舒城人还是桐城人?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公麟,桐城人,舆地纪胜,宋史,舒城,石涛

    我和很多舒城人一样,一直以为李公麟是舒城人,偶尔百度了一下,却发现百科李公麟词条下,李公麟已经被“移民”桐城,查看相关参考资料,断章取义有之,现代人杜撰有之、无凭无据有之……本着对历史的尊重,对历史名人的尊重,决定探个究竟关于李公麟的故里,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个观点是舒城人,另一个观点是桐城人。说李公

  • 李公麟款“诸夷职贡图”源流暨图像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钦点历史标签:唐朝,画家,宋朝,李公麟,刘克庄,诸夷职贡图

    李公麟款“诸夷职贡图”是一幅描绘中国周边各民族的画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地图的珍品之一。这幅画作不仅是一幅地图,更是一幅民族志,对于研究中国周边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职贡、职贡图与李公麟款“诸夷职贡图”存世的职贡图有多种,包括番臣立像图、贡兽图、殿堂朝贡图和诸夷职贡图。其中,番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