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人留给我们这样那样的思考或感动,他们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与热爱向我们描绘了另一番宏图壮志。祖国的大好河山或坐落于山脚袅袅上升的炊烟村落,又或许是花鸟虫鱼美人一瞥。画家用他们灵巧的手、敏捷的心和发现美的眼睛将我们带向另一个美好的世界。王希孟便是如此,他虽天不假年,留下一幅千里江山图便撒手人寰,但美是人类共通的,这幅画却让他的名字火了一千年,留在我们心中和记忆中。
一、少年便天资显露王希孟出生于北宋晚期,在北宋那个人人皆为艺术家的年代,王希孟便自幼受到熏陶。我们常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王希孟自然不缺少这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的乐趣往往是从发现和探索而产生的,他有时为了观察趴在哪儿一天不动弹。
在他眼中,花鸟虫鱼各有各的灵动,而四季的变换更是明媚。如秋天写着萧瑟,“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春天则写着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夏天,写着惠风和畅,“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当和煦的晚风穿过长廊、扫过庭前,柔柔的花香沁入心脾,多情的秋雨温润了人的急躁,王希孟便以生活作画,发现其中的真善美。可以说,王希孟的画大多反映了他对生活浓浓的热爱之情,更展现了他少年的天资与聪慧。王希孟简单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少年时便展露出的才华,自然引得称赞声一片,小小少年便拥有如此高超的画技自然引得当时的宫廷画师连连咂舌,自愧不如,引得不爱江山爱书画的皇帝拍案叫绝,称赞他大有可为,前途不可限量。
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让时间轮回千年后,她们依然可以令人忆往昔,有如“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感受她的风采与魅力。今天就让我们拨动时间的钟表,穿越千年,感受她的风采与魅力。二、高超的画技赢得皇帝喜爱《千里江山图》隔水的黄绫上权臣蔡京题道:“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这是蔡京对《千里江山图》仅寥寥数语的描写,虽未对其中景象作详细描述也未曾袒露一言或是褒奖或是非议,但其中一句“不逾半年”“上嘉之”,皇帝对这幅山水画的喜爱之情可见一斑。当时,年仅18岁的王希孟刚刚从画学毕业,虽幼时天资聪颖,名誉京城,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王希孟深感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从此以后便更加勤奋努力的学习。毕业以后,王希孟进入禁中文书库工作,枯燥的税赋档案整理工作,让他更加怀念可以每日作画的自由时光和悠哉游哉的日子。
急中生智下,王希孟数次向徽宗进献自己的画作,有时几天一幅有时数月一幅,内容不同自然画风也就不同。然而,一向自傲的王希孟回回碰壁,自己呕心沥血作的画竟让都没有的到认可,这让他感受到了迷茫和绝望。但可喜的是,徽宗认为王希孟是个可造之才,他的画每每欣赏下来便觉得心旷神怡,但仍缺少一份韵味。出于爱才之心,徽宗便亲自指点王希孟作画。
王希孟大受启发,用了大约半年时间完成《千里江山图》这幅长篇巨制。这幅画长近12米,用辉煌绚丽的色彩,青色与绿色错落有序的搭配,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大宋王朝当时的锦绣江山。画中绵延起伏的峰峦,烟波浩渺的江河,郁郁葱葱的树林,忙碌的人民穿插其中。《千里江山图》整幅画显示出了大气磅礴的气势,画意壮丽恢弘,气象万千,令人目不转睛的欣赏其中的美妙场景,沉醉其中。
三、留下千里江山图绝作1113年闰四月的一天,王希孟完成后不久,徽宗便把这幅耗尽王希孟心血的江山图赐给了蔡京,同时也带着王希孟无限的感慨和唏嘘。而王希孟此后的身世,又成为了一个历史不解之谜,以供后人追索和纪念。
当这位青年天才画手王希孟,消逝于历史长河之后,历史流淌至清朝,清代大收藏家梁清标将《千里江山图》卷进献给乾隆皇帝。酷爱诗画的乾隆皇帝当然格外珍爱此卷,将其藏于御书房,并在乾隆三十年(1765)、三十三年(1768)分别敕令宫廷画家王炳、方琮临仿此画。至1786年,乾隆皇帝在王希孟的画卷上挥笔题诗“可惊当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若臣”,表达了对徽宗赵佶与王希孟的这段传奇故事的慨叹至深和唏嘘之情。
王希孟这样的天赋之才不得不令人感叹,18岁意味着什么?西方艺术里的少年天才,有委拉斯贵支、有莫扎特、有毕加索、有米开朗琪罗等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给我们展示的世界,充满好奇,感激和热爱。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18岁的孩子刚刚成年,他们或许还在准备高考,梦想着美好的大学生活。他们虽然可能不能像王希孟那样一鸣惊人,留下一幅国宝级别的画作,但是他们如同王希孟一样蕴含着无限的能量。
他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想,寻着艺术大师的足迹,那一道道神秘的面纱会渐渐隐去,历史会渐渐明晰在我们的面前。故宫出版社策划的“跟着艺术大师”系列丛书正是展现艺术大师的生平、艺术及其背后有趣故事的艺术普及类读物,力求通过轻松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让大众感受到艺术之美、文化之趣,让艺术走下神坛,走进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四、总结时间走马,有些变了,有些如旧,一如千里江山,变的是四季轮回,风云际会,不变的,是少年常在,江山永固。这正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张千古传奇的作品。游过千年的时间长河,带着层层迷雾,来到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