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末三杰”之陆秀夫

“宋末三杰”之陆秀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 访问量:900 更新时间:2024/3/11 18:33:57

陆秀夫是南宋时期左丞相,著名的抗元名臣和民族英雄,与文天祥张世杰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宋末三杰。

宋嘉熙二年,陆秀夫在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出生,三岁的时候随自己的父亲一起迁居京口。陆秀夫自幼聪颖好学,在跟随父亲迁居到京口之后,就跟随同乡的孟先生学习。孟先生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所以来孟先生这儿读书的人不少。孟先生的学生,经常达到上百人的人数。这么多人中,他却单单将陆秀夫提出来赞赏。

十八岁的时候。陆秀夫过省试。景定元年,陆秀夫十九岁,与文天祥一起考中了进士。当时李庭芝在淮南镇守,听说陆秀夫的才名,于是将他招到麾下为幕僚。

陆秀夫才思清丽,性格刚正沉稳,在李庭芝一众幕僚中十分显眼。当时许多大臣招收幕僚,组成小朝廷,其中以李庭芝为最。所以每当幕僚们到官署请见,举行宴会,宾主共欢,好不热闹。但是只有陆秀夫不发一言,正襟危坐,矜持庄重。等李庭芝考察陆秀夫的工作,却又都做的井井有条,十分优秀。因为这样,李庭芝对他十分看重。李庭芝曾经多次调任升迁,都将陆秀夫带在身边,陆秀夫因此也有过三次晋升,一直坐到主管机宜文字。

咸淳十年,李庭芝升任淮东制置使,陆秀夫被提为参议官。一年后,也就是德祐元年,南宋朝廷边防紧急,战事十分艰难,李庭芝府下的幕僚大部分都逃走了,只有陆秀夫等人未曾离开。

因为这件事,李庭芝对陆秀夫更加重视,直接向朝廷举荐陆秀夫。受到李庭芝举荐的陆秀夫,被南宋朝廷任命为司农寺丞,屡次升迁,直到任为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

德祐二年,陆秀夫以礼部侍郎身份到前线讲和。不过议和的使团还没有达到约定的地点,元朝又反悔了,此事告终。

南宋都城被元朝攻破,谢太后带着宋恭宗和南宋的宗族出城投降。虽然表面上谢太后向元朝投降,但暗地里却吩咐江万带着二帝出逃。等到二帝到温州的时候,陆秀夫与苏刘义,追随二王而去,派人召回了陈宜中、张世杰等,于是大家共同拥立益王于福州。

益王被拥立为帝后,陆秀夫任端明殿学士、签发枢密院事。后来陈宜中与张世杰存在矛盾,于是便去了占城。陆秀夫因此被提拔为左丞相,与张世杰二人共同执掌国家朝政。

张世杰主管军事,带领军队继续与元朝抗争。陆秀夫则领导百官,治理文政,筹措军费,管理各项事务,工作十分繁忙。

元朝的进攻十分猛烈,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共同托起的南宋小朝廷,日子十分艰辛,可以说是在颠沛流离中艰苦维持。小政事都疏于治理,杨太妃垂帘听政,与臣下说话还自称为奴。

在这样艰辛的时候,有些时候陆秀夫上朝途中都不禁潸然泪下。但是等到上朝的时候,仍端持着手板,俨然像过去上朝一样,让人感到十分辛酸。

后来益王因为受不住海风,惊惧而亡。百官们都支持不下去,想要借这个机会离开。陆秀夫却坚持道,度宗皇帝还有一个儿子,百官还在,军队还在,大宋还没有亡,难道就不能凭此振兴国家吗?

在陆秀夫等人的坚持下,最终卫王被拥立为帝,就是历史上代表着宋朝彻底灭亡的宋末帝。宋末帝登基之后,情势越发艰难,一行人被逼到崖山。百官军队,宗室皇族都在海船上生活,艰苦维持。

后来元军赶到,崖山大战爆发,宋军大败,退守崖山。因为元军截断水源和补给线,张世杰拼死一搏,还是失败。陆秀夫坚持不详,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保持大宋皇家尊严,身负宋末帝跳海而亡。

陆秀夫这一跳,可以说是千古悲歌,标志着宋朝的灭亡。

更多文章

  • 陆秀夫背起八岁赵昺,用白绸相缠,从容投海,他们真的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便民军事指南标签:陆秀夫,赵昺,张世杰,元军,张弘范,宋军

    《宋史》记载:祥兴二年(1279)二月六日,元军攻破厓山,陆知君臣难以脱险,先拔剑驱妻儿入海,后对赵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赵显)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说完藏玉玺于赵昺怀内,背负幼主,命人用白绢将君臣两人相缠,从容投海。这君臣二人到底死了没有?据说当年,南宋的帝后辅臣们向元朝屈膝

  • 崖山海战的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赵昺,元军,宋朝,元朝,张世杰,陆秀夫,张弘范,陈宜中,崖山海战

    宋元崖山之战,一开始占据优势的原本是南宋水军:张世杰麾下有三千艘战舰,“元将”张弘范只有三百艘战船,无论是装备还是吨位,元军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崖山之战的结果,读者诸君都知道了,所谓“宋张弘范灭宋于此”,虽是杜撰(张弘范不承认自己是宋人),但却符合历史真实——宋军一败涂地,陆秀夫背着末代皇帝跳海殉国,

  • 诗词山东·济南行|“趵突”者,曾巩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曾巩,诗词,泉水,宋朝,趵突泉,济南行,济南市,山东省,齐州二堂记

    此刻,我就在趵突泉边,900多年前,曾巩也望着同样的泉水出神,这就是济南的“魂”!凡一提到济南,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我身后的趵突泉。话说北宋以前,趵突泉并不叫“趵突泉”,而是有着各种名字!直到公元1072年之后,曾巩任齐州知州,在泉边建了一个“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趵突泉才正式有了

  • 从曾巩里巷中走出的老学童(图)

    历史解密编辑:江南都市报标签:曾巩,书法,草书,王羲之,篆书,书法家

    ■饶振华简介饶振华,1966年4月出生,原陶博吾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西省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赣闽书法院特聘书法家,作品先后被吴道子艺术馆、曾巩纪念馆、李时珍博物馆等单位和海内外人士收藏,多次在全国及省市重要书法比赛中获奖,并在《中国书法》《书画世界》《江西日报》等学术刊物和报刊

  • 虞云国|曾巩《局事帖》二题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曾巩,晏殊,进士,唐朝,宋朝,局事帖,王安石,欧阳修,虞云国,散文家,抚州府志,唐宋八大家

    前贤时彦对曾巩《局事帖》多有考论,笔者不贤识小,仅对两个相关问题,结合文献,略说浅见;当然,限于史料,也仅是管窥而已,不当之处,尚祈指正。曾巩《局事帖》资料图片无党乡贤之旁证据《式古堂书画汇考》卷12著录云:“曾子固《局事多暇帖》,行楷书,印书纸背。”今据存本行款,过录标点如下:局事多暇,动履禔福。

  • 曾巩为官二三事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曾巩,为官,齐州,知州,官府,地方官

    曾巩,字子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也是一名政绩卓著的官员。嘉佑二年,曾巩进士及第,从此开始仕途生涯。早年间在朝廷担任一些文职,多年后出任地方官职。曾巩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他被任为越州通判,其时越州大旱,粮食紧缺。曾巩考虑到常平仓的粮食供应不了境内粮荒,各地百姓也不可能都到州城来买

  • 曾巩与济南的不解之缘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曾巩,大明湖,趵突泉,西湖,济南,齐州二堂记

    曾巩是客居济南的名士,是济南重要的文化名片。曾巩任齐州知州只有两年,政绩却十分显著。他改革弊政,推崇仁政;推行新法,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根除水患;镇压恶霸,除暴安良;珍惜民力,节用裕民;美化环境,建设城市;重视文教,繁荣学术;把齐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物阜民丰, 是一位卓有才干的政治家。曾巩文学成就卓著

  • 曾巩之侄曾纡《过访帖》拍出4025万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曾纡,过访帖,曾巩,黄庭坚,米芾,李公麟

    曾纡(1073-1135),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江西临川南丰人。北宋丞相曾布第四子,曾巩之侄。北宋末南宋初散文家、诗人、书法家。他与曾巩、曾布、曾肇、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纡天资聪颖,十三岁时已经在诗文上有多开悟,伯父曾巩以韩愈的诗文传授指导,学习更加上一层楼。十八岁时,曾纡便在开封

  • 曾巩:对任何命运抱有气概和平和

    历史解密编辑:秦朔朋友圈标签:曾巩,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范仲淹

    · 这是第4666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唐宋八大家,前面陆陆续续都写过7家了,该写曾巩了。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有多厉害呢?介绍一个人,应该先介绍绝活和核心竞争力。他写东西特别快,又相对特别好,应是古代单位时间内产出性价比极致王。十几年前,小作者我也特别“能打”

  • 宋代墓志︱王安石“退稿”曾巩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曾巩,王益,诗人,宋朝,王安石,墓志铭,宋代墓志

    墓志铭的写作,中国古代最常见的情况是墓主人去世之后,丧家给一定数量的财物(雅称为“润笔费”)请他人撰写,写作者完成之后交稿,丧家磨勒上石。不过,有一种极其罕见的情况,即丧家先后两次求他人为墓主撰写墓志,也就是说墓主一人有两方墓志存在。据学者统计,在上万方唐代墓志中,有28人存在两方墓志,(拜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