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辙的一篇雄文,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苏辙的一篇雄文,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781 更新时间:2024/1/16 3:11:05

现如今的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宋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一个朝代,尽管其经济、文化政治都已经发展到了巅峰的地步,但却因为军事过于孱弱,使其沦为丧家之犬,不仅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连文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一介书生都变成了战场上可以指挥作战的大英雄。

然而不少人发出疑惑,难道宋朝真的没有复兴的可能了吗?其实并非如此。只不过由苏辙撰写的一篇文章将宋朝复兴的火苗彻底掐灭,因此也有不少历史学家感叹,简直是文人误国。苏辙究竟写了什么文章?这篇文章又为何会掐灭大宋复兴的希望呢?

一门三苏展头角,仕途平坦有挫折

宋朝时期的苏家三父子颇有盛名,而这三位不仅在文学上颇有建树,在政治上也有着别开生面的佳话。据史料记载,苏洵也就是苏辙和苏轼的父亲,其年幼时并不是一个读书好学之人,等到其真正意识到读书重要的所在之时,已经三十几岁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就是这样曲折的学习生涯,使得他学会了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儿子。而在苏洵的教导之下,他的儿子苏轼和苏辙成为了众人敬仰的一代大文豪。

据史料记载,苏轼第1次参加科举考试之时,就得到了欧阳修的青睐,当时的欧阳修更是告诉其身边的官员们说只要苏轼进了官场,就一定能够得到统治者的重用。苏轼得知这一消息欣喜若狂,然而命运却在这关键时刻给予他致命一击,原来没过多久,他的母亲便因病去世。按照中国封建古代之时的孝道来讲,苏轼和苏辙是不能够进入仕途的,需要回家为母亲守丧。

三年丧期已满,苏轼和苏辙二位兄弟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并成功入朝为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苏辙和苏轼都是富有雄心壮志的,他们都希望自己可以在朝廷之上立足,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然而苏轼和苏辙虽然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但在为人处事方面还是天差地别的。苏轼性情洒脱,虽然颇有才华,但却因为性格过于耿直,曾因变法一事与王安石成为了死对头。在遭到王安石的排挤之后,苏轼更是一气之下主动离开了京城,从此过上了动荡不安的一生。

苏辙的仕途经历与哥哥相比,则相对于顺遂了许多,他虽然和哥哥一样对变法持反对意见,但因其处事圆滑,再加上颇得统治者的信赖,多次受到了统治者的重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苏辙和苏轼便是两个对立面。但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苏辙恐怕是整个宋朝的罪人,就因为他笔下的一篇文章彻底掐灭了整个大宋复兴的火苗。

新旧之争乱朝堂,多番对抗的信赖

苏辙在刚踏入官场之时,便因为他强硬的态度得到了统治者的刮目相看。在统治者看来,苏辙态度坚定,直言不讳,这样的臣子则更能够警醒他,发现宋朝的诸多弊端。或许是因为这一缘由,苏辙在未来为官的几年当中一直保持着这一态度,甚至在王安石推行新法期间,王安石还亲自找到苏辙,希望他能够给予一系列的意见。

年轻的苏辙直接大言不惭地告诉王安石,不如将政府拨下来的钱款全部交予百姓,这样既不会让百姓对政府徒增埋怨,又可以直接地将这笔钱花在老百姓的身上。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苏辙的这一建议十分不成熟,但是王安石也并没有生气。然而苏辙并不知其中的弯弯绕绕,反倒是觉得自己在王安石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便对变法一事多加干预。

王安石因此气急败坏,立刻将苏辙的越矩行为汇报给了宋神宗,而宋神中也按照王安石的意见,将苏辙赶出了京城。然而没过多久,苏轼因为乌台诗案一事被捕入狱,为了救自己的兄长,苏辙表示自己愿意用官位来换苏轼一命。王安石听闻此事,被兄弟二人的手足之情深深感动,也向宋神宗求情,这才保住了苏轼。

按照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苏辙和王安石是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对立面的,也就是说,王安石是宋哲宗的阵营,而苏辙乃是太皇太后高滔滔的阵营。然而奈何当时的宋哲宗年龄尚小,不能独自处理政务,所以高滔滔便有了想要垂帘听政的念头。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在高滔滔的一系列操作之下,宋哲宗在早年是一个傀儡皇帝,而苏辙更是因为站对了阵营,一路高升,没过多久便成为了一国宰相。在高滔滔去世之后,宋哲宗便使用一系列手段夺回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于是又萌生了想要恢复变法的念头。

一篇文章误国家,复兴火苗被熄灭

苏辙得知这一消息,更是急得手忙脚乱。首先在宋神宗统治期间,苏辙便对变法持反对态度。而在高滔滔垂怜听证期间,苏辙便利用自己的权力优势,将所有支持变法之人打击到了谷底。事到如今,宋哲宗竟然想要恢复变法,苏辙又怎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苏辙写了数道密折,想要阻止宋哲宗恢复变法一事。

而这段历史事件也在《史书》当中有所记载,任谁也想不到,在苏辙的笔下,年纪尚轻的宋哲宗竟然成为了不值一提的一代昏君。苏辙警告宋哲宗,当初宋神宗在变法之时,就已经触动了部分人的利益,而这样的方法是十分冒险的,稍有不慎便会葬送整个国家。宋哲宗在看完这封密信之后怒火中烧,然而苏辙却火上浇油。

苏辙将自己和宋神宗之间的关系比作霍光和汉武帝。在他眼中,汉武帝虽然颇有功绩,但却四处征战,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如若宋哲宗效仿汉武帝的话,就是置天下百姓于水火当中。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苏辙的此番举动彻底惹火了宋哲宗,而他也被赶出了京城。没过多久,苏辙写的这篇文章就流落民间,许多百姓被其蛊惑,纷纷反对变法,而迫于压力,宋哲宗也不得不打消变法的念头。

结语:

现如今的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如果王安石主持的这次变法真的成功的话,那会解决宋朝诸多根深蒂固的腐烂之处,从而使得宋朝焕然一新,或许还可以延长宋朝的统治时间。然而可惜的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王安石的一系列超前思想是不能够实现的,这或许就是历史学家认为苏辙文人误国的主要原因吧。对此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更多文章

  • 苏辙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苏辙,苏轼,王安石,宋神宗,宋哲宗,宋仁宗

    公元1085年,年仅八岁的赵煦登基,成为北宋的新一位皇帝,后世称之为宋哲宗。因为年纪尚小,宋哲宗登基初期,朝政由太皇太后高氏把持。八年后,宋哲宗亲政,推行新法,进行体制改革。此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上书劝阻哲宗,不要轻易改变政策。这篇文章让苏辙因言获罪,哲宗一怒之下,罢黜了苏辙以及与苏辙交好的一

  • 苏炳添是不是苏轼后人?苏辙后人发声:元代苏氏族谱没有这一脉人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网资讯标签:苏辙,苏轼,苏氏族谱,苏炳添,苏洵

    ​​近日,知名短跑运动员苏炳添是苏轼后人的话题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赞优秀一脉相承,有网友质疑说法的真实性,有专家表示尚待考证。8月11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联系到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河街乡陈胡村苏青龙,苏青龙自称是北宋苏辙二十七世孙。苏青龙介绍苏氏族谱每60年修一次,他手上有一本元代的《眉阳苏氏族谱》

  • 古有科举今有高考,苏洵止步秀才,感慨: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历史解密编辑:骅骏老师张标签:苏洵,进士,举人,宋朝,诗人,莫道登,科举考试,地方官员

    高考临近,想起了古代的科举考试。昨天有人问我,高考有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古代有秀才、举人、进士和状元,古代的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位?古代读书人先考童生,而秀才,而举人,而进士乃至状元、榜眼、探花。古代读书人最初的考试目标就是童生。考上了,才可以称之为“童生”。童生考试也不容易,需要通过县试、府试才

  • 少年当志强 奋进新征程 苏洵中学少年学子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云讯标签:二十大,苏洵,团员,团课,少先队员

    少年强则家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当代中国青少年生逢其时,学习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为了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发展,11月18日下午,眉山市东坡区苏洵中学校团委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团课学习。团校教师陈星主讲,青年教师、团员同学、入团积极分子和部

  • 苏洵为何给两个儿子取名都有车?苏轼苏辙这中间又有什么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苏辙,苏洵,苏轼,欧阳修,黄庭坚,散文家,拨弦乐器

    相信对于唐宋八大家,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苏轼和苏辙这一对亲兄弟吧。首先呢,我们来看一下他和弟弟为何分别名为“轼”和“辙”的原因吧。苏洵为何给儿子取名苏轼苏辙?古代是极重取名的,作为一代文豪的苏洵,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自然也花了不少心思。苏洵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这中间又有什么

  • 苏洵小学举行2022秋季开学典礼

    历史解密编辑:眉山教育在线网标签:苏洵小学,新学期,新学年,老师

    9月1日上午,眉山市东坡区苏洵小学“喜迎二十大 筑梦向未来”2022秋季开学典礼,拉开了新学年学习的序幕。因疫情防控需求,此次特别的开学典礼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全校师生在教室观礼,也吸引了不少家长朋友一起“云”享开学,“疫”样精彩,“童”样欢乐。同学们高唱国歌,饱含着对新学期的憧憬和希望;同学们举

  • 苏洵义利观对苏轼产生重要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想去北极洲标签:茶,苏洵,苏轼,苏辙,易传,朱熹,儒家,香草,义利观,齐特琴类

    苏洵肯定“义”的道德要求,认为“义”是行为规范,并且可以矫正天下人的不正之心。“义者,所以宜天下,而亦所以拂天下之心。”苏洵认为,将“义”作为道德标准虽然可以匡正天下人之心,但是只言“义”而没有“利”,就是“徒义”,就成为圣人戕害天下的利器。苏洵以伯夷、叔齐为例,说明“徒义”的危害:“伯夷、叔齐殉大

  • 历史上的今天:北宋文学家苏洵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古次伍牛爱音乐标签:苏洵,苏轼,苏辙,杜甫,李白,谥法,诗人,宋朝,千古名句,北宋文学家

    1066年5月21日,北宋文学家苏洵去世。苏洵,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皆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字经》中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苏洵少时不好读,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类似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一直到二十七岁

  • 苏洵:一个学霸父亲的自我修养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苏洵,苏辙,苏轼,杜甫,李白,宋仁宗

    半卷诗书一窗月每天七点,为你读诗诗词曲赋,名著散文作者:蘅苒楚予微茫(ID:HY-chuyu1)原创可能最近在知乎看到好多熊孩子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育儿经验”学霸的养成经验分析:看曾经的学渣爸爸苏老泉如何成功逆袭,培养出一双文豪儿子?“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是朱德同志在

  • 苏洵小学办学共同体开展英语学科教研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眉山教育在线网标签:教学,教师,新学期,苏洵小学,英语学科,教研活动

    为促进苏洵小学办学共同体各学校的交流合作,提升“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5月19日,眉山市东坡区苏洵小学共同体在尚义镇小学开展了2023年春季学期英语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尚义小学郭雅欣老师和象耳小学蒲晓莉老师分别带来了两节精彩的示范课。两位老师调动学生积极性,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