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辙的一篇文章,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苏辙的一篇文章,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萍姑娘说历史 访问量:732 更新时间:2024/1/16 3:13:02

历史人物是复杂的,不能以简单的好坏看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人打仗勇猛、谋略无双,却没有政治头脑,在朝廷里四处树敌;有些人文采超群,却不善于理政治民,他们身居高位之后往往教条僵硬,只会掉书袋,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苏辙位列其中。

苏辙公元1039年生于四川眉州,父亲苏洵学识渊博,注重对后代的教育,因此苏辙与哥哥苏轼很早就开蒙读书,并很快博得“俊才”之名。公元1057年,苏辙与父亲、哥哥一起赶赴京城参加科举,均名列前茅。正当他们要参加殿试的时候,家中有亲人突然去世,他们只好回家守孝。

公元1061年,苏辙参加殿试,在撰写策论的时候,别的考生都不敢评议当政者,他却直言当时的皇帝宋仁宗有过失。若是放在别的朝代,苏辙很可能受到处罚,但宋仁宗历来宽宏大量,非但没有怪罪苏辙,反而让他金榜题名,并委派他到秘书省历练。

宋仁宗去世后,宋神宗继位,他野心勃勃想要改革图强,于是将王安石任命为宰相,让他主持变法。苏辙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他与王安石激烈争辩,王安石勃然大怒,上书弹劾苏辙,苏辙因此被贬官到外地,一直郁郁不得志。

宋神宗去世后,宋哲宗继位,由于他年幼,朝政实际上是太后在处理。太后是个保守派,不喜欢王安石变法,于是便将苏辙召回京城,提拔为宰相,让他与改革派斗争。没过多久,太后去世,宋哲宗正式亲政,他与太后的思想截然不同,他支持变法。

苏辙闻讯后,马上写了一篇雄文进行劝谏,他将变法比作苛政,将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比作穷兵黩武的汉武帝,同时以太后的名号来压宋哲宗,希望他能放弃变法,做个守成的君主。这彻底激怒了宋哲宗,他将苏辙贬官到汝州,后来又将其贬到袁州,苏辙正准备去赴任,宋哲宗火气还未消,再次下达诏令,贬他去筠州。

客观来说,苏辙反对变法,主要是因为他的政见与宋哲宗和王安石等人不同,他坚信变法会损害国家的根基,进而引发某一利益集团的哗变,届时极有可能带来战争。这也从侧面证明,苏辙是一个很保守的人,一直遵从过往的旧例,三句话不离圣贤书。

这要是在和平时期,可以用来延续基业,但在国家处于衰亡时期,则无异于饮鸩止渴,保守只会慢性死亡,改革方能使国家焕发第二春。原本王安石变法是很有成效的,但在苏辙与司马光等人的力主下,新政被废除,宋朝失去了复兴的唯一希望,此后一蹶不振,最终走向灭亡。武将误国,不过是输一两场战役,文人误国,可是要颠覆江山的!

晚年的苏辙四处奔波,一直在基层做小官,直至宋徽宗继位才重新用他。后来蔡京当政,朝中大臣纷纷开始抱团结党,互相倾轧,有人想拉拢苏辙,便上奏皇帝,请求将他官复原职。苏辙不想卷入政治斗争中,所以一直不去京城领命。这激怒了皇帝和为他说情的官员,他也因此再次被贬官。公元1103年,苏辙上书辞去官职,搬到颍川,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禹州隐居。每日读书练字,念佛参禅,公元1112年,苏辙因病去世,享年74岁。

苏辙是一个文学家,他与父亲、哥哥同列唐宋八大家,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但苏辙在政治上并无远见,他的书生气太过于浓厚,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对当时的时局缺乏必要的认知,结果断送了宋朝复兴的唯一机会。不过我们也不必过多议论苏辙,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非要评判个是非,那也就偏离读史的意义了!

更多文章

  • 苏辙的一篇雄文,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苏辙,王安石,苏轼,宋哲宗,宋神宗,欧阳修

    现如今的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宋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一个朝代,尽管其经济、文化政治都已经发展到了巅峰的地步,但却因为军事过于孱弱,使其沦为丧家之犬,不仅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连文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一介书生都变成了战场上可以指挥作战的大英雄。然而不少人发出疑惑,难道宋朝真的没有复兴的可能了吗

  • 苏辙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苏辙,苏轼,王安石,宋神宗,宋哲宗,宋仁宗

    公元1085年,年仅八岁的赵煦登基,成为北宋的新一位皇帝,后世称之为宋哲宗。因为年纪尚小,宋哲宗登基初期,朝政由太皇太后高氏把持。八年后,宋哲宗亲政,推行新法,进行体制改革。此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上书劝阻哲宗,不要轻易改变政策。这篇文章让苏辙因言获罪,哲宗一怒之下,罢黜了苏辙以及与苏辙交好的一

  • 苏炳添是不是苏轼后人?苏辙后人发声:元代苏氏族谱没有这一脉人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网资讯标签:苏辙,苏轼,苏氏族谱,苏炳添,苏洵

    ​​近日,知名短跑运动员苏炳添是苏轼后人的话题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赞优秀一脉相承,有网友质疑说法的真实性,有专家表示尚待考证。8月11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联系到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河街乡陈胡村苏青龙,苏青龙自称是北宋苏辙二十七世孙。苏青龙介绍苏氏族谱每60年修一次,他手上有一本元代的《眉阳苏氏族谱》

  • 古有科举今有高考,苏洵止步秀才,感慨: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历史解密编辑:骅骏老师张标签:苏洵,进士,举人,宋朝,诗人,莫道登,科举考试,地方官员

    高考临近,想起了古代的科举考试。昨天有人问我,高考有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古代有秀才、举人、进士和状元,古代的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位?古代读书人先考童生,而秀才,而举人,而进士乃至状元、榜眼、探花。古代读书人最初的考试目标就是童生。考上了,才可以称之为“童生”。童生考试也不容易,需要通过县试、府试才

  • 少年当志强 奋进新征程 苏洵中学少年学子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云讯标签:二十大,苏洵,团员,团课,少先队员

    少年强则家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当代中国青少年生逢其时,学习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为了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发展,11月18日下午,眉山市东坡区苏洵中学校团委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团课学习。团校教师陈星主讲,青年教师、团员同学、入团积极分子和部

  • 苏洵为何给两个儿子取名都有车?苏轼苏辙这中间又有什么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苏辙,苏洵,苏轼,欧阳修,黄庭坚,散文家,拨弦乐器

    相信对于唐宋八大家,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苏轼和苏辙这一对亲兄弟吧。首先呢,我们来看一下他和弟弟为何分别名为“轼”和“辙”的原因吧。苏洵为何给儿子取名苏轼苏辙?古代是极重取名的,作为一代文豪的苏洵,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自然也花了不少心思。苏洵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这中间又有什么

  • 苏洵小学举行2022秋季开学典礼

    历史解密编辑:眉山教育在线网标签:苏洵小学,新学期,新学年,老师

    9月1日上午,眉山市东坡区苏洵小学“喜迎二十大 筑梦向未来”2022秋季开学典礼,拉开了新学年学习的序幕。因疫情防控需求,此次特别的开学典礼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全校师生在教室观礼,也吸引了不少家长朋友一起“云”享开学,“疫”样精彩,“童”样欢乐。同学们高唱国歌,饱含着对新学期的憧憬和希望;同学们举

  • 苏洵义利观对苏轼产生重要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想去北极洲标签:茶,苏洵,苏轼,苏辙,易传,朱熹,儒家,香草,义利观,齐特琴类

    苏洵肯定“义”的道德要求,认为“义”是行为规范,并且可以矫正天下人的不正之心。“义者,所以宜天下,而亦所以拂天下之心。”苏洵认为,将“义”作为道德标准虽然可以匡正天下人之心,但是只言“义”而没有“利”,就是“徒义”,就成为圣人戕害天下的利器。苏洵以伯夷、叔齐为例,说明“徒义”的危害:“伯夷、叔齐殉大

  • 历史上的今天:北宋文学家苏洵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古次伍牛爱音乐标签:苏洵,苏轼,苏辙,杜甫,李白,谥法,诗人,宋朝,千古名句,北宋文学家

    1066年5月21日,北宋文学家苏洵去世。苏洵,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皆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字经》中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苏洵少时不好读,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类似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一直到二十七岁

  • 苏洵:一个学霸父亲的自我修养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苏洵,苏辙,苏轼,杜甫,李白,宋仁宗

    半卷诗书一窗月每天七点,为你读诗诗词曲赋,名著散文作者:蘅苒楚予微茫(ID:HY-chuyu1)原创可能最近在知乎看到好多熊孩子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育儿经验”学霸的养成经验分析:看曾经的学渣爸爸苏老泉如何成功逆袭,培养出一双文豪儿子?“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是朱德同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