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自己卖这些牲口,卖不上个好价钱,肯定要吃亏。现在好了,真金白银拿到手里,足足四千多块钱,这还真得感谢我们的樊书记。”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五良太乡康圣庄村,正在打扫院子的村民郝存良笑得合不拢嘴。
郝存良口中的樊书记名叫樊瑞兵,是呼和浩特日报社的一名普通干部。2021年9月,樊瑞兵被派驻到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五良太乡康圣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围绕乡村振兴“一宣六帮”工作要求,真蹲实驻、狠抓实干,用实际行动书写了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樊瑞兵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监测户郝存良患有小脑萎缩病,隔三岔五就要到医院接受治疗,家里的农活、家务活全靠爱人一个人操持,牲畜没人照料,想卖掉却没有门路。于是,樊瑞兵联系了相关单位,对郝存良养的牲畜进行了收购,解决这一家的燃眉之急。
樊瑞兵(左)来到村民郝存良家里,询问是否有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摄影:杨彩霞)
康圣庄村下辖8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96户213人。樊瑞兵向记者介绍,村里的耕地都是旱地,主要种植玉米、谷子等耐旱作物,但产量不高。“咱们村的农副产品虽说是产量不高,但是质量好呀,可是却一直卖不上个好价钱,村民们的收入也一直提不起来。” 村民郝润小谈起前几年的收入时对记者说道。
眼看村民们的农副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樊瑞兵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和村‘两委’走遍了所有自然村,发现每个村都存在农产品销售难题,这些农副产品可是农户一年收入的全部希望,不能让大家的辛苦白费。”于是樊瑞兵多方联系,为村民们开展了农产品助销活动。樊瑞兵帮助村民们把农副产品运到县里加工后,再拉到市里售卖。在这个过程中,樊瑞兵主动当起推销员,向朋友、各大超市、采购客商挨个打电话推荐加工后的农产品,并请他们帮忙转发消息。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订单电话越来越多……
“消费帮扶让村民的农副产品卖上了好价钱,所以我们打算成立合作社,打造自己的品牌,目前,消费帮扶示范中心正在逐步建设中。”樊瑞兵高兴地说。
漫步在康圣庄村,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路面干净整洁,文化墙上,名人名言图文并茂,文化活动广场上,村民们正在休闲健身。聊起康圣庄村以前的人居环境,樊瑞兵仍记忆犹新。“刚进村的时候差点迷路,”樊瑞兵笑着说,“村口没有指示牌,村与村之间也没有标识。”于是他联系包联单位投资3.5万元,给8个自然村设置了村名路牌;在乡政府的支持下,为村里硬化道路6公里;还利用驻村工作队经费,对破旧的坝堰进行了修缮,有效解决了下雨天淤泥淹没道路的问题。
此外,樊瑞兵还联系企业对全村的20名留守儿童开展了教育帮扶行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直至大学毕业。樊瑞兵还联系云南白药呼和浩特市代理商为村民们发放了价值1.5万元的常用药,有效解决了村民们的用药需求。
康圣庄村日照时间长,非常利于光伏发电。京能集团清水河光伏发电站就坐落在这里。在阳光的照射下,大片光伏板排列有序、整齐划一,从空中俯瞰犹如墨蓝色的海洋,蔚为壮观。
樊瑞兵向记者介绍:“京能集团清水河光伏发电站所输出的65MW光伏中,有5MW光伏的收益所得是给县里的213户动态监测脱贫户发放的分红福利,每户每年能获得3000元,分红年限为20年。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带动了当地的土地流转,给村民带来稳定的收入。”
“既然来到了村里,就要扑下身子,脚踏实地为村民干点实事。”樊瑞兵说,“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下一步我们打算围绕光伏发电继续做文章,比如扩大光伏面积,打造光伏科普实践基地和利用光伏发电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推动光伏效益最大化,多渠道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丨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记者 杨彩霞
丨本期编辑:梁靖苑
丨校读:董仙鹤
丨监制:张耀 封斌
丨总监制:赵敏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和浩特晚报官方微信;本平台转载内容部分来源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闻热线:0471-656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