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中原,老将赵云与邓芝领军作先锋,魏主派夏侯楙领西羌诸路兵马拒敌。赵云先锋军与魏将韩德的先锋军对阵凤鸣山,双方大战。赵云年岁七十,老当益壮,枪杀韩德四子,魏军损失四位将军,在邓芝率蜀军乘胜掩杀下,大败而逃。夏侯楙亲自率军对阵赵云所部,韩德为报四子之仇,与赵云大战,不到三回合,被赵云刺死。魏军败退十里,魏参军程武,程昱之子,献计言,利用赵云的骄胜心,伏军左右,诱赵云入埋伏,擒杀。赵云中计,被魏军包围,邓芝兵力有限,救援不到,被魏军逼退,危急关头,张苞、关兴引大军来助,魏军大败,夏侯楙引骁将百余人逃往南安郡。
老将赵云为何能阵前杀五将?
- 赵云老当益壮,武艺精熟。赵云领军对阵魏将韩德,亲自出阵,与朝德四子大战。赵云年纪虽大,已到古稀之年,但人老武艺更娴熟。
- 赵云戎马一生,作战经验丰富。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纷争,年青的赵云见百姓受苦,毅然投身行伍,想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赵云先投身袁绍军,见袁绍只为争霸天下,不顾百姓死活,改投白马将军公孙瓒。袁绍与公孙瓒大战,赵云屡立战功,不被公孙瓒重用。后来,赵云发现公孙瓒跟袁绍一样的政治目标。赵云在公孙瓒阵亡后,投靠落魄的刘备,跟随刘备征战天下,为蜀汉的建立,立下巨大功勋。赵云征战一生,作战经验丰富。
- 赵云有名将邓芝辅助。蜀汉名将邓芝,智勇双全,出使吴国,不卑不亢,凭其才智胆略,深受东吴众臣,吴主孙权的赞赏。邓芝为将二十多年,赏罚明断,体恤士卒,深晓谋略。
- 韩德父子五人,武艺平常。韩德出身西凉,善使开山大斧,有万夫不挡之勇。韩德帐下四子精通武艺。朝德四子围攻赵云,四对一,被老将赵云一一枪杀。韩德亲自对阵赵云,不到三回合,被赵云刺死马下。
- 韩德有勇无谋。韩德领军作战,有勇无谋,只知一味强攻。韩德面对武艺高强的赵云,只令四子硬碰硬与赵云死斗。
赵云为何被困敌阵,差点身亡?
- 赵云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赵云连胜魏军两阵,阵前刺死魏军五位大将,有些骄傲自满,认为魏军不过如此,面对魏军放松警惕,轻敌大意了。
- 赵云不听邓芝谏言。副将邓芝见魏军自动前来作战,向赵云道:"昨夜魏兵大败而走,今日复来,必有诈也。老将军防之。"赵云道:"此乳臭小儿,何足道哉!吾今日必擒之!"不听邓芝的谏劝,赵云中计,陷入敌军埋伏中,身陷危机。
孔明为何能打败夏侯楙?
- 夏侯楙只会纸上谈兵。夏侯渊之子夏侯楙熟读兵书,没有行军作战,毫无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夏侯渊在蜀魏的汉中大战中,被老将黄忠所杀。夏侯楙为报父仇,向曹主请命出战,司徒王朗反对,言其无作战经验,诸葛亮多智,恐非亮对手。夏侯楙怒叱王朗,道:“王朗莫非结连诸葛亮,欲为内应,吾自幼从父学习韬略,深通兵法,汝欺吾年幼,吾若不生擒诸葛亮,誓不回见天子。”
- 魏军无出色谋士。魏国老一辈的出色谋士大都逝世,程昱之子程武作为魏军参军,通谋略,但才智比不过程昱,也不是孔明的对手。
- 孔明用赵云以身作诱,牵制魏军主力,数路大路反围歼魏军。孔明算准赵云的个性,利用赵云身入敌营,引诱魏军主力的围杀。孔明令张苞、关兴各领军五千助赵云,又调数路大军反围歼魏军。魏军二十万人马,死伤惨重,四处溃逃。主帅夏侯楙只带百余人,逃向南安郡。
张苞、关兴、赵云三面围攻南安郡,奈何此城坚固,易守难攻。孔明令人诈称是南安郡军士,向安定太守崔谅求救,崔谅引军欲助南安郡,中蜀军埋伏,被迫投降。孔明让崔谅入南安郡招降太守杨陵,崔谅无投蜀汉之心,向夏侯楙献计,引蜀军入城击杀。崔谅来见孔明言诸事顺利,孔明知道崔谅有诈,将计就计,让张苞、关兴引军假扮成安定军随崔谅入南安郡。当杨陵认为蜀军中计,开城门,亲自来接蜀军入城,被关兴先下手为强,斩杀。崔谅也被张苞刺死马下。蜀军攻入城,夏侯楙被王平所擒。
孔明为何能智取二城?
- 孔明洞悉人性,洞察人心。孔明先令心腹假冒南安军士向安定城求救,骗安定太守崔谅引军前来相助南安城时,半路伏击,擒崔谅。崔谅降服,孔明让崔谅招降南安郡太守杨陵。崔谅无心向蜀汉投降,向夏侯楙献计,将计就计,引诱蜀军入城击杀。孔明洞悉崔谅险恶用心,将计就计,令关兴、张苞随崔谅入南安城,先下手为强,斩杀杨陵与崔谅,大军攻入南安。
- 孔明料敌机先,出奇制胜。孔明兵围南安城,眼见南安城坚难攻,只能用计诈其自开。强攻南安虽能攻破此城,必伤亡大,孔明不想蜀军过多伤亡,用计擒安定城太守崔谅,又用崔谅赚开南安城门,攻入南安城,擒夏侯楙。
孔明派遣另一心腹采用取安定城的办法,欲骗天水郡太守马遵,来助南安,被中郎将姜维识破。蜀军遭遇第一次败仗。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