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奇才为何难用?看看北宋名相寇准和四位贤相的相处就知道了!

奇才为何难用?看看北宋名相寇准和四位贤相的相处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画个圈圈吧 访问量:4044 更新时间:2024/1/15 12:25:28

自古有“奇才难用”“才大难为用”的说法。在古代政坛上,“奇才难用”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归咎于古代君主的品德脾气,有人归咎于古代社会环境的晦暗忌才,这些,也许都不乏道理,不过,恐怕奇才本身的特点不能忽视。

宋朝的寇准,人们公认为“奇才”,他身处宋太宗、真宗两个不算昏庸的君主当政的年代,同时代有吕端毕士安李沆王旦等贤相,因此,寇准也许算历史上较幸运的奇才,得以成就大事业,一展雄才。

寇准19岁中进士,,一生刚上加刚,叱咤风云,屡经沉浮,经历奇特,史书对他的评价中有这么一段:“然挽衣留谏,面诋同列,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

胆敢拉着皇帝的衣服不让走,非得听完自己的忠言进谏作了决定才能退朝;当面嘲讽批评同僚,让人家下不了台。这些,都是寇准一生亦功亦过,优缺点并存的表现。

皇帝曾把寇准比作魏征,但又不得不为之叹息:“鼠雀尚知人意,况人乎。”觉得寇准难以相处。

不说皇帝,不说奸臣,就说寇准与四位贤相的相处吧。

吕端忠厚,十分赏识寇准之才,认为自己不如,因而极力推荐寇准居自己之上。但皇帝毕竟还是提拔了吕端,吕端只好要求与寇准“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以便平抑寇准的不平之气,发挥他的治国奇才。尽管这样,在处理叛逆李继迁之母的问题上,寇准与皇帝私下决策,还是差点犯了错误,幸亏吕端及时匡正,以致皇帝大叹一声:“微卿几误我事(若不是你,几乎误我大事)!”

毕士安,深得宋真宗信任,要用他为相,毕士安则极力推荐寇准,说了一番十分识大体的话:“当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我的能力水平不足以胜任,而寇准为人忠义,善断大事,他才是真正的宰相之才啊!”

宋真宗表示异议:“闻其好刚使气(刚直而脾气大)。”

毕士安说:“寇准慷慨而有大节,正直而嫉恶如仇,为国而忘身,他一身正气,朝上群臣没一个比得上的。正因为这样,他不容于流俗,人家总要说他坏话。现在国家虽然稍安,但西北边境隐藏大患,正是需要寇准这样的人才啊!”

宋真宗被毕士安的赤诚推荐所感动,终于同时用毕、寇二人为相,但还是留下了一句发人深思的话:“然当籍卿宿德以镇之(还是要借你的高尚品德镇住他)。”又把毕士安置于寇之上。

不久,寇准遭人诬陷,无法自辩,又是毕士安出面,坚决为他辩白,并采取行动弄清真相。澶渊之战,寇准采取了惊世骇俗的做法,又是在毕士安的支持下才得以实施的。

寇准很幸运,在吕、毕之后,又遇上贤相李沆和王旦。

王旦在人面前,时时讲寇准的长处;而寇准却常常揭王旦的短处。连宋真宗也反感,便告诉了王旦。王旦却为他辩白:“这是正常的,我做宰相时间长了,一定有很多缺点毛病,他能向朝廷揭我的短,证明他为人正直,我正是因此才看重他的。”

当时,王旦主管中书省,,寇准管枢密院,一次,寇准发现中书省的文件有错,便报告皇帝,使王旦及中书省都受了处分。不久,王旦的部下也发现了枢密院一个文件出错,正想报复,王旦却下令把文件退还寇准,让他改正了再呈送,避免了一次处分,寇准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度量不如王旦。

尽管寇准多次暴露出自己性格和人格上的瑕疵,但王旦仍然看重他。直至临终,宋真宗逼他推荐继仼人,他明知真宗不大喜欢寇准,还是坚持说:“以臣之愚,莫如寇准。他人,臣所不知也。”

被称为“一代贤相”的李沆,更是深知寇准的长处和短处,悄悄地弥补他的失误。当时,寇准与丁谓很要好,寇准屡次向李沆推荐丁谓,要升他的官,李沆却总是不肯。有次,寇准急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您能始终压着不用吗?”其实,李沆早就觉察丁谓是个奸佞之徒,恰恰是寇准这类忠直而无心计者的克星,所以才压着不提拔。此时,他笑着对寇准说:“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

李沆死后,寇准提拔了丁谓,果真被丁谓的诬陷奸计所倾覆,终生为其所误,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实在不如李沆有知人之明。

由此可见,奇才的遭遇,同自己的性格缺陷知识才能的缺陷以及生活上的毛病是分不开的。四位贤相都是节俭成风,而寇准则侈靡浪费,近于皇家,以至皇帝发怒:“寇准尔事欲效朕,可乎?!”幸亏王旦从旁劝解,否则,寇准决没可能善终。

世有奇才,然后可以成就一般人做不到的大事,这正是寇准扬名后世的缘故。然而,后人往往忽略了身前身后暗中保护辅佐奇才的人,就如寇准与四贤相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奇才都有此幸运的。

古人云:得人才者成大事。”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但关键中之关键还是用人,尤其是奇才。当然,用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下面这本书相信大家可以从中学到如何去用人或者被用。

奇才少,能如四贤相般待人处事者更少,所以往往奇才难用,奇功难成。

标签: 寇准王旦丁谓吕端赵恒宰相

更多文章

  • 寇准:用一生积累差评的人,即便功劳不小,最终也难逃流放荒岛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寇准,王旦,宰相,赵恒,澶渊之盟

    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军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入宋朝的京都开封,朝廷上下一片惊慌失措。自从“雍熙北伐”惨败以来,宋朝对辽国的战略方针就从“进攻”转为了“防御”,一直秉持和平共处的原则存在着,这次辽国大举进兵,宋朝政权表现得手足无措也实属正常。此时朝中众人也是意见不一,有人建议求和、有人建议南迁;

  • 寇准:无地起楼台相公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寇准,宰相,丁谓,赵恒,宋太宗,刘皇后

    1023年10月24日,寇准在广东雷州去世,这是他最后的贬谪之地。寇准本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因是西北人士还有“寇老西儿”的别称。寇准与杨家将的故事通过戏曲形式,广为流传,不过这些都是杜撰的。历史上的寇准直言进谏,击退外敌,官拜宰相,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寇准做官廉洁,他入仕三十年,两度任相,位居

  • 北宋宰相寇准的120首绝句,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寇准,秋山,宰相,江南,秋怀,江上,感旧,北宋,宋朝,诗人,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任枢密副使,淳化五年升任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

  • 北宋宰相寇准:特立独行,与“重文轻武”时代格格不入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寇准,赵恒,皇上,皇帝,宋朝,声乐,文轻武,宋太宗,艺术家,北宋宰相,中国传统音乐

    1023年,62岁的寇准在雷州孤独死去,客死他乡。寇准击退20万辽军,为北宋续命一百多年,却与“重文轻武”的弱宋时代格格不入,这是寇准的悲哀,更是北宋的悲哀。寇准,北宋宰相,非常有个性的一位人物,深得宋太宗、宋真宗赏识。宋太宗一日见不到寇准,食不甘味,即便寇准屡次跟他唱反调。995年,宋太宗奄奄一息

  • 北宋名相寇准:前半生锋芒毕露,后半生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寇准,丁谓,宰相,宋仁宗,赵恒,张咏

    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曾两度出任大宋宰相的寇准,病逝于雷州的一个家中。作为北宋著名宰相,寇准的一生可谓是风光无限,前半生锋芒毕露,深受宋朝两任帝王的信赖。然而,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虽然寇准前半生享受了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晚年却过得十分凄凉,死后连一个体面的葬礼都没有。寇准病

  • 1023年62岁的寇准去世。他的衣服打满补丁,鞋尖有破洞买不起棺材

    历史解密编辑:旧时光故事屋标签:寇准,丁谓,赵恒,丞相,皇帝,宰相,棺材,诗人,宋朝,宋仁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1023年,62岁的北宋丞相寇准去世。他的衣服打满补丁,鞋尖有破洞,家里人买不起棺材,只将他的尸身裹上一层草席。下葬时,宋仁宗突然下令:“朝廷拨款,厚葬!”寇家人:还不如不拨款。寇准是北宋名相,历经两朝,深受宋太宗、宋真宗的信任。然而,他的晚年穷困潦倒,连体面下葬都做不到。这到底是为什么?要说清楚这

  • 北宋最硬的脊梁:寇准,一生大起大落,最后死于“不懂为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寇准,赵恒,宋太宗,宰相,真宗,太宗

    公元969年的一天,陕西渭南的一个府邸的主人正在办宴席,众多文人墨客相聚于这大雅之堂。正当众人把酒言欢之时,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听闻令郎自小博学多才,能三步成诗,在此良辰美景之时,让鄙人开个眼界?”另一人和道:”此地傍华山,要不就以华山为题如何?”就在众人唏嘘之际,一个孩子走到了厅堂一侧,只见他拂了

  • 寇准,梦华录里柯相的原型,真名士自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二的十次方标签:寇准,丁谓,宰相,宋太宗,赵恒,刘娥

    最近的热播剧中有一个神秘的人物柯相,清流的领袖,他是以北宋著名宰相寇准为原型创造的。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寇准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要澄清的是寇准不是清流,更不是清流领袖。清流这个名词在宋朝根本不存在,是直到清末才出现。但是这些人确实是从宋朝就已经普遍存在了,他们自我标榜道德高尚,进而对其他所

  • 身为一代名相,寇准的下场为什么如此凄凉,其实都是他自找的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寇准,丁谓,宰相,王钦若,魏征,真宗

    ◆文:刚子聊历史◆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前言导语寇准是北宋时期一位比较出名的宰相,在太宗、真宗时期都曾被皇帝倚为栋梁,太宗赵光义曾以魏征为例赞誉寇准。真宗时期,在澶渊之战中,寇准更是力主主动北上抗辽,最终于澶渊城下与辽军议和,为大宋军民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因此,他在百姓中的声望很高。但就是这么一位

  • 寇准为什么结局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寇准,宰相,宋太宗,太宗,赵恒,真宗,中国传统音乐,宋朝,古典乐,艺术家

    在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故事中,有这样一位名臣。他机智,善良,刚正不阿。然而历史中的他,却堪称两宋时期最有争议的大臣之一。他不到三十就进入最高决策层,却几度罢相,数遭贬谪。而几乎每次受挫,都和他的性格有关。他,就是寇准。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寇准的性格是如何影响他一生的。刚正耿直,成股肱之才寇准天资聪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