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时光|刘川眉:苏辙铜像诞生记

时光|刘川眉:苏辙铜像诞生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封面新闻 访问量:4259 更新时间:2024/1/20 8:33:55

来源:封面新闻

眉山苏辙公园中的苏辙塑像。张杰 摄影

/刘川眉

眉山苏辙公园的颍滨广场上,有一尊高达四五米的苏辙铸铜塑像。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尊苏辙的青铜塑像。

正面望过去,身材颀长的苏辙,身着披风,手握书卷,眉头微皱凸显心事重重,正作大步前状……他要到哪里去?是不是又一次向皇帝上书?紧攥的书卷中,是匡正朝政的大计还是民间疾苦的药方?

鼓荡的披风、昂扬的步态、微眯的眼神似乎在告诉我们——那应是正当盛年的苏辙,历经磨难而秀杰之气不没;那应是元祐主政的苏辙,精详吏事的他正相才初试。

谁是这尊铜像的创作者?对人物形神把握如此精准,造型如此大气磅礴,且赋予人物丰富的情感和内涵。这位有着一双神手的可敬的雕塑家是谁?

荣归桑梓的苏辙,默默地沐浴着盛夏的阳光,全身泛着青铜色的光辉——

铸铜基座上,赫然镌着一方大印:叶毓山。

果真是当代名家的杰作。毋庸置疑,当代大艺术家为古代大文学家造像,当使人物的艺术复活成为可能。

可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

2014年初,在苏辙公园开工之时,因经费等原因,设计中的苏辙塑像只是一尊铸铁塑像。

作为三苏父子故乡的眉山,作为苏辙公园的核心元素,苏辙塑像,本身就是应当载入眉山历史的一件艺术作品。负责苏辙公园建设的一班人,深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研讨会上,大家形成共识:苏辙塑像一定要请国内的雕塑大家来设计创作,要做就要做高品质、高水平的雕塑,以无愧于苏辙他老人家,无愧于眉山的历史文化,无愧于眉山人民。

一份请示报告递到了上级。有关领导要求,眉山的城市主题雕塑,一定要请国内的大家来设计制作,不能随意了事。

经过遴选比较,一位雕塑大家的名字进入预选方案,他就是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目前国内最负盛名的雕塑艺术大家叶毓山。

叶毓山,1935年生,四川德阳人,195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历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自1962年至今,约有172座雕塑作品遍布中国,并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有雕塑作品。他的作品擅长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和历史人物,是我国近代雕塑界的泰斗。

最令人兴奋的是,叶毓山对三苏父子有一种特殊情感。据说,他很想为三苏老家眉山留一点纪念。

2013年12月下旬的一天,眉山有关人士来到成都华阳,得知叶老最近很忙,而且年近八旬,身体也不大好,一般不再接雕塑作品项目。即使接了,也只能让他的工作团队来设计制作,他只做指导。

但两天后,叶老竟欣然接受了苏辙雕塑的创作。派人到眉山现场勘察后,叶老决定采用铸铜为苏辙造像,像高4米,加上基座1.5米,共5.5米。

2014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叶老的助手给眉山打电话,说是因被眉山的诚意所感动,叶老决定亲自设计创作苏辙塑像。春节期间,叶老师放弃休息和家人团聚的机会,阅读了大量有关苏辙的资料,突然有了灵感,从初一到初三连续3天,一鼓作气完成了泥稿小样。不仅他本人满意,而且得到了助手们的一致认可。

过了几天,眉山相关人员来到位于双流牧马山的叶毓山雕塑工作室,审看泥稿小样。言谈间,叶老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双手不停地比划,近80岁的老人一下子变成了天真的孩童。

当时,他的手下讲到一件事,说是如果单从商业角度讲,苏辙塑像应该不会考虑披风设计,因为那样宽度、厚度都要增加,成本自然要增加。可这说法遭到叶老的严厉批评:“不要只是提钱,这尊雕塑是艺术,是我的得意之作。”

临别时,叶老讲,在进入泥稿大样的制作前,为慎重起见,他要亲自到眉山现场看看。可接下来的两周里,一直没有他来眉山的消息。后来打电话一问,叶老早就悄悄到眉山看了现场回去了,没惊动眉山任部门和个人。

回去后,叶老对塑像作了一个重大变动,即在原4米高度的基础上,再增加0.5米,即总体增加到4.5米。别小看增加这0.5米,那可是增加不少成本的。他的助手对他讲,是否可以给眉山方面洽谈一下,追加一点费用。叶老坚不同意,他说:“这尊铜像是我对三苏父子的一点心意,合同上定了多少就多少,不可再追加。”

5月29日,泥稿大样造型终于完成,叶老兴奋地打电话请眉山的同志去双流审看。

果真是一尊宏制巨作。随着脚手架的拆除,苏辙塑像赭红色胶泥造型大样矗立在我们面前,巍峨高大,栩栩如生。激动之余,大家纷纷与叶老在大样前合影留念。

为这尊苏辙塑像,叶老可谓沥尽心血,倾尽全力。据他老伴介绍,近八旬高龄的他,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每天都要上下脚手架五六次,对塑像精雕细琢。老伴心疼他,怕他摔倒,已准备给他专门购置一台升降机,方便他工作。

据介绍,铸铜雕塑艺术品至少要经过11道严谨复杂的工序才能最终完成。泥稿造型大样完成后,接下来还要翻制玻璃钢模板、铜水浇铸、打磨着色、防腐处理等等。

这时,恰遇叶老有一个出国访问的安排。临行前,他再三交代团队,后面的程序不得有丝毫马虎,特别是铜像的颜色,一定要等他回国后亲自把关。

8月上旬,苏辙铜像的工序终于全部完成。

“千里故园魂梦里,百年生事寂寥中。”

苏辙,这位浴火重生的眉山人民的优秀儿子,就要程回家,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眉山老家。

叶老无憾,在他80岁高龄之际,亲手“复活”了一位他衷心敬仰的古代文学家。

眉山有幸,在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时,迎来了一位引以为豪的骄子荣归故乡。

【“时光”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讲真实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字数控制在1500字内,原创首发。面向四川省内征稿。勿用附件,标题务必注明“时光”。在封面新闻发表的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标签: 苏辙刘川眉塑像眉山雕塑故乡

更多文章

  • 《孟德传》——为什么苏辙认为这个逃兵是有道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苏辙,苏轼,秦中,商州,人望,宋朝,唐朝,孟德传,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苏辙〔宋代〕传奇色彩甚浓,奇人奇事!苏家兄弟还兴致昂然的进行了讨论,观其主旨似归于“道”,以“无”为上。然而,世人又怎能做到心无挂碍呢?难。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

  • 苏辙将出使辽国,苏轼写诗给他打气,最后一句北宋也就他敢这样说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苏轼,苏辙,名士,辽国

    北宋文人里,苏轼是一个低调不了的人。在京城时,他每有词作,就会被学子们争相论读。哪怕是被贬到“天涯海角”的海南,也一样被人惦记着。当年他在海南发明了一种防晒防雨的斗笠,也就是如今的“东坡笠”。本来这是给当地农人戴的,结果传到京城后,达官贵人们觉得很是洋气,将它稍稍改了一下也都戴了起来。从这件事上我们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除了是个“冤种弟弟”,还是个暖男、扶兄魔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苏辙,苏轼,宰相,苏洵,宋太祖

    话说,大宋朝真的可能是个神奇的朝代。上有扶弟魔的太祖赵匡胤,下有扶兄魔的宰相苏辙。苏辙是谁,没听过?没关系,苏轼总知道噻,他就是那扶兄魔苏辙的哥哥。他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公务员,一路往上硬是爬到了当朝宰相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他们的兄弟情谊还得从俩人年幼的时候开始说起。某天,父亲苏洵对年幼的兄

  • 临终前,他写信给弟弟苏辙,嘱咐道:“把我葬在嵩山下。”

    历史解密编辑:七彩铅笔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嵩山,宋朝,唐朝,林语堂,王安石,苏东坡传,乌台诗案,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公元1101年,苏轼在常州病重。临终前,他写信给弟弟苏辙,嘱咐道:“把我葬在嵩山下。”这里,既不是就近下葬的常州,也不是苏轼的老家四川眉山。苏轼为什么要入冢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呢?嵩山所处的位置,在汝州郏城。苏轼曾经很是“看不上”这个地方。当初他被贬,刚刚离开谪地黄州不久,就接到调令,命他赴任汝州。但

  • 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变法急需人才,为何用苏辙而闲置苏轼?

    历史解密编辑:姬娴婉趣闻标签:苏辙,苏轼,变法,韩琦,宋神宗,王安石,弦乐器,官宦世家

    治平三年(1066),苏洵病逝于东京。苏轼、苏辙兄弟护丧,回了故乡眉山。等他们返回汴京时,已是三年后的熙宁二年(1069)。回到京师的苏氏兄弟很快就发现,改变可不仅仅是年号,还有整个北宋政坛:治平四年,英宗驾崩,神宗继位。熙宁二年二月——就是苏氏兄弟抵京前后脚——王安石拜参知政事,设置三司条例司(简

  • 苏辙:在苏轼光环的掩映下,他走出了别人的眼光,书写精彩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苏辙,苏轼,王安石,苏洵,蔡京

    苏辙:少年气难回,老者百事衰都说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的是曾巩,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人们在数这八人时,往往在曾巩处卡壳,其中最讨巧的当然是“三苏”,一下便背去了三位,绝无弄错的道理。但是我在想,如果没有苏东坡呢,这苏洵和苏辙是否可位大家之列,这就很难说了,至少可以认定,如果只举“四家”,

  • 苏辙的一篇雄文,成了压死大宋的最后一根稻草!文人误国甚于武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苏辙,王安石,苏轼,宋神宗,宋仁宗

    最近网上流传一个热梗“苏轼一生都在被贬的路上,而他的弟弟苏辙一生都在捞他哥的路上”,虽然这是个戏言,但从历史走向来看确实是这个道理。苏轼苏辙两兄弟本都是北宋时期大文人,不仅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且还可以从政为官。说起来苏辙的命运可比他那“怨种”哥哥好多了,不仅可以官至朝廷,而且侍奉了三代帝位。虽说最终

  • 苏辙:凡事看淡,寸心之处必安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孔子,寸心

    西北关中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故而富有神秘色彩的游览胜地不胜枚举,玉女洞即是其一。洞中有一奇特之泉,极清澈,又甘美异常。传说哪个人有幸得饮此泉,不只百病全消,还会长生不老。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派任凤翔签判,在游玉女洞时,口干舌燥之际痛饮仙泉,顿觉名不虚传。苏轼是个颇懂享受之人。他想:如何

  • 苏辙痛骂宋仁宗,为何皇帝却说,这是他留给后代的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苏辙,皇帝,宰相,韩琦,唐朝,宋朝,宋仁宗,司马光,散文家,官宦世家

    说起苏辙,他或许并没有哥哥苏轼出名,而提起苏轼,谁都能想到他的作品。就连他们的父亲苏洵,都可以拿《六国论》来说事。唯独说起苏辙,一时间很难快速想到他的作品,但这并不代表,苏辙就不如父兄。要说苏辙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还真有一件,那就是他曾痛骂过宋仁宗。然而宋仁宗却没有动怒,反而却说这是他留给后代的宰相。

  • 东坡区苏辙小学举行少先队大队委换届竞选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云讯标签:大队委,少先队,苏辙,东坡区,少先队员

    为不断创新学校少先队组织的工作方式、提升教育引领作用,切实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更好服务少年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3周年之际,东坡区苏辙小学少先队大队在俯仰厅举行了第六届大队委换届竞选活动,暨第六次少代会。鲜艳的队旗迎风飘扬,星星火炬熠熠闪光。一段队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