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变法急需人才,为何用苏辙而闲置苏轼?

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变法急需人才,为何用苏辙而闲置苏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姬娴婉趣闻 访问量:4886 更新时间:2023/12/28 11:42:17

治平三年(1066),苏洵病逝于东京。苏轼苏辙兄弟护丧,回了故乡眉山。等他们返回汴京时,已是三年后的熙宁二年(1069)。回到京师的苏氏兄弟很快就发现,改变可不仅仅是年号,还有整个北宋政坛:治平四年,英宗驾崩,神宗继位。熙宁二年二月——就是苏氏兄弟抵京前后脚——王安石拜参知政事,设置三司条例司(简称“三司条例”),熙丰变法的大幕徐徐拉开。对于苏氏兄弟来说,同自己父子有过旧怨的王安石执政,此种朝局无疑是让他们难受,但也并不是无解。无论是对王安石还是对二苏兄弟来说,嘉祐年间的种种笔战恩怨,不过是学术观点不和,尚谈不上什么深仇大恨。况且苏轼为人子,替父亲发话乃天经地义,就算是王安石也并不能说什么。更为关键的是,二苏兄弟的《进策》中都有强烈呼吁改革现有体制的部分,当年甚至还激怒了庆历老臣韩琦:王安石封还词头,韩琦看了还开玩笑说,人家可是连我们这些宰相都看不上,想要古代娄师德郝处俊那种名臣,你还说他只有可能是谷永?(“此人策语,谓宰相不足用,欲得娄师德、郝处俊而用之,尚以谷永疑之乎?”)可见,在主张变法改革方面,二苏也足以让韩琦暴跳如雷,同王安石并无二致,况且新党中坚如章惇等人同苏轼交情深厚,托他们转圜,苏、王合作,也未始不可能。

事实上,二苏兄弟回京的工作安排隐隐有此趋势。苏辙因为在《论时事三状》中提出“三冗”问题,被神宗看中钦定选入变法核心部门“三司条例司”,曾经封还任命他词头的王安石,无疑也是看中他在《进策》中表达出的政见,对此任命也加以认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轼,神宗本想用他修中书条例,但王安石力阻称:“轼非违众以济此事者也”,于是任苏轼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实际闲置。

变法之初,神宗和王安石遇到了巨大阻力,亟须援引志同道合的青年官员推行、实施新法。在此大前提下,昔日二苏兄弟与他过家家般的斗嘴骂战,自不会放在王安石心上。王安石看重二苏支持变法的本质,认为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因而尽弃前嫌,让昔日看不惯的苏辙加入变法核心部门,便是他此心态的明证。值得推敲的是王安石对苏轼的处置,为何苏辙能入“三司条例”,苏轼却偏要闲搁起来?这显然不能完全用苏轼当年专门批驳过他来解释,从他阻止神宗重用苏轼的理由:“恐欲故为异论,沮坏此事今陛下但见轼之言,其言又未见可用,恐不宜轻用”来看,此时王安石已经对苏轼形成了一定成见,觉得此人聪明有余,但过于轻浮,讲人情而无原则。过于聪明,就有可能“故为异论”,光讲人情,在面临变法阻力时多半不能“违众以济此事”,因此还是闲散一段时间再观察为好。人们不得不佩服王安石看人之准。至少在熙宁年间,他对苏轼看法是没有大错的。

更多文章

  • 苏辙:在苏轼光环的掩映下,他走出了别人的眼光,书写精彩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苏辙,苏轼,王安石,苏洵,蔡京

    苏辙:少年气难回,老者百事衰都说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的是曾巩,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人们在数这八人时,往往在曾巩处卡壳,其中最讨巧的当然是“三苏”,一下便背去了三位,绝无弄错的道理。但是我在想,如果没有苏东坡呢,这苏洵和苏辙是否可位大家之列,这就很难说了,至少可以认定,如果只举“四家”,

  • 苏辙的一篇雄文,成了压死大宋的最后一根稻草!文人误国甚于武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苏辙,王安石,苏轼,宋神宗,宋仁宗

    最近网上流传一个热梗“苏轼一生都在被贬的路上,而他的弟弟苏辙一生都在捞他哥的路上”,虽然这是个戏言,但从历史走向来看确实是这个道理。苏轼苏辙两兄弟本都是北宋时期大文人,不仅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且还可以从政为官。说起来苏辙的命运可比他那“怨种”哥哥好多了,不仅可以官至朝廷,而且侍奉了三代帝位。虽说最终

  • 苏辙:凡事看淡,寸心之处必安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孔子,寸心

    西北关中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故而富有神秘色彩的游览胜地不胜枚举,玉女洞即是其一。洞中有一奇特之泉,极清澈,又甘美异常。传说哪个人有幸得饮此泉,不只百病全消,还会长生不老。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派任凤翔签判,在游玉女洞时,口干舌燥之际痛饮仙泉,顿觉名不虚传。苏轼是个颇懂享受之人。他想:如何

  • 苏辙痛骂宋仁宗,为何皇帝却说,这是他留给后代的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苏辙,皇帝,宰相,韩琦,唐朝,宋朝,宋仁宗,司马光,散文家,官宦世家

    说起苏辙,他或许并没有哥哥苏轼出名,而提起苏轼,谁都能想到他的作品。就连他们的父亲苏洵,都可以拿《六国论》来说事。唯独说起苏辙,一时间很难快速想到他的作品,但这并不代表,苏辙就不如父兄。要说苏辙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还真有一件,那就是他曾痛骂过宋仁宗。然而宋仁宗却没有动怒,反而却说这是他留给后代的宰相。

  • 东坡区苏辙小学举行少先队大队委换届竞选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云讯标签:大队委,少先队,苏辙,东坡区,少先队员

    为不断创新学校少先队组织的工作方式、提升教育引领作用,切实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更好服务少年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3周年之际,东坡区苏辙小学少先队大队在俯仰厅举行了第六届大队委换届竞选活动,暨第六次少代会。鲜艳的队旗迎风飘扬,星星火炬熠熠闪光。一段队史视频

  • 苏辙一家,从蜗居到房奴的买房经历,最能反映当时人们住房的窘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苏辙,苏洵,苏轼,白居易,房奴,买房

    苏辙一家,从蜗居到房奴的买房经历,最能反映当时人们住房的窘状面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各种离奇现象,人们不禁要问,是否只有现代人才会面对如此紧张的居房问题?如果生活在古代,人们还需要为买房发愁吗?或许你想不到,住房难问题不是当代才有的,古代人早就尝到了其中的苦与愁。根据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证明,中国在西周时就

  • 苏辙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苏辙,王安石,苏轼,宋神宗

    苏辙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散文家、书法家,擅长正论和史论,但是大文豪苏辙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并没有让他的在政事上有所有作为。最为重要的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谏言被皇帝看后,贬职,苏辙的兄弟苏轼也是守旧派的代表。苏辙在文学方面的造诣确实高于他在为政期间的表现,作为守旧派的代表,自然是

  •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做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宰相,乌台诗案

    宋朝虽然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使得宋朝在面对外族侵略时没有还手之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宋朝是一个在文化上极具魅力的时代。因为有了宽松文化氛围,因为有了更加繁荣的经济社会环境,所以文人辈出,各种类型的文化作品蓬勃发展,用百花齐放来形容宋朝的文学环境,都一点儿不为过。在群星璀璨的

  • 我的大冤种弟弟,看苏辙如何当的“扶兄魔”

    历史解密编辑:九厘米的雾秋千索标签:苏辙,苏轼,宰相,写诗

    我的冤种弟弟苏辙,最近比较火的,大家都在调侃着“扶兄魔”,他这一辈子做的一件事,那就是不断的捞哥哥,一直升级打怪,升到宰相的位置,只是为了捞自己的哥哥,差点都要当上皇帝了。苏轼的一生,一直在一路的坑弟弟,写诗被流放了,要被弟弟捞,因为嘴欠被流放了,又要让弟弟捞,因为骚扰张怀民被流放了,弟弟救救我吧,

  • 苏辙:我的偶像,从来就是那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尧博实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宋朝,欧阳修,王安石,陶渊明,宋哲宗,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坊间有言:“富过三代为贵,富过五代为世家”,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所熟知的世家,当属至今已繁衍八代,有突出成就者240余人的曾国藩家族。古代世家,除了文书中记载的陇西李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弘农杨氏等十位超显赫世家以外。最受世人喜欢的当属“眉州苏氏”,在苏氏家族中最有名望的,又属北宋时期闻名全国的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