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辙的一篇雄文,成了压死大宋的最后一根稻草!文人误国甚于武

苏辙的一篇雄文,成了压死大宋的最后一根稻草!文人误国甚于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花萃谈谈 访问量:2631 更新时间:2024/1/4 3:12:44

最近网上流传一个热梗“苏轼一生都在被贬的路上,而他的弟弟苏辙一生都在捞他哥的路上”,虽然这是个戏言,但从历史走向来看确实是这个道理。

苏轼苏辙两兄弟本都是北宋时期大文人,不仅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且还可以从政为官。说起来苏辙的命运可比他那“怨种”哥哥好多了,不仅可以官至朝廷,而且侍奉了三代帝位。虽说最终他还是逃不了被贬的命运,可是在他从政十几年时间里话语权还是很高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苏辙当官是否真的做得好吗?那倒也不一定。虽然为官多年并没有传出什么不当作风,但他政见保守,不喜变革,甚至几度驳斥王安石的变法。后来他还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奏疏全权误导了当朝的想法,甚至一度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那么苏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北宋而言到底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这一切的背后都和他生平历史脱不了关系。

苏辙从官,反对变法

苏家兄弟生来家世就不一般,他们的父亲苏洵同样是一代文人,对于两个孩子的培养更是往从文的方向一路奔去。所以苏轼、苏辙两兄弟更能让后世记住是他们文采斐然的大文豪印象。

兄弟两人成年之后便一同去参加科举考试,凭借不俗的文采两人双双中榜。只不过由于家母过世需要有人回家守孝,苏辙比哥哥苏轼晚了3年参加殿试。

而就是在这次的殿试他就彰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殿试上他交出一篇时论通篇都是在大谈当朝皇帝宋仁宗政道的得失,用词尤为激烈。

虽说文章写得不错,但当时就有考官不喜欢他的态度一度想让他落榜。但好在有了同样是文人出身的欧阳修和司马光力挺下,苏辙的文章才得以被保住。

当然更重要是他入得了宋仁宗的法眼,当时宋仁宗已经步入暮年,可对年轻气盛的苏辙一点都没有怪罪之情,他直言到“有对我直言不讳的人,不能抛弃。”正是有了皇帝的赏识,苏澈也如愿以偿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后来的苏辙官至秘书省教书郎,妥妥的是朝廷的大官。而当朝的皇帝则到了宋神宗继位的时代。

宋神宗原本很是喜欢苏辙这位官员,可等到第二年王安石也步入朝政参议政事后,两位左膀右臂不但没有一拍即合,反而是陷入喋喋不休的争论里。

究其原因还是王安石一心想要搞改革变法,以此想要来挽回当朝积贫积弱的局势。毕竟当时的北宋内忧外患,不但边外有威胁,而且内部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国家财政收入颇具危机。

而王安石的主张主要提出就是对外富国强兵,对内经济上制定青苗、免役、均输、市场、农田、水利等一系列利民惠民的新法,好用于发展生产基础,增加国家创收。

这本身是个好事,可却在苏辙那里遭到强烈的反对。他并不认为这样大型改革能对社会动荡有所改变,反而会弄巧成拙成为社会的累赘。

于是他上书宋神宗,一项一项地驳斥王安石的观点,各种长篇大论甚至把宋神宗都给搞烦了。但好在宋神宗不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还是相信王安石的论点,让他在局部地区先实行看看效果。

就比如青苗法先在山西试运行一段时间,结果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之后又被推广至全国各地运行,成效颇丰。王安石也得到神宗的大力赞扬,而至于一直反对他的苏辙则被贬出京,从此再也不得到神宗的信任了。

重出江湖,再度被贬

苏辙被贬后虽然也一直在周转于各地做官,但始终官位不及往昔,甚至都动过要和哥哥苏轼一起回乡种地的念头了。

但到了元丰八年转机又来了,宋神宗的驾崩让朝廷改朝换代,九岁哲宗继位后,掌权人又落到高太后及一干旧臣手里,要知道他们可都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

毕竟王安石变法极大触动了封建地主及官僚的利益,以往有先帝撑腰他们不敢多说什么,如今既然要改朝换代,王安石和他的变法自然就成为他们首要的攻击目标,废黜了王安石之后他们召回苏辙再度出山。

苏辙在高太后手下活活做了8年的大官,最后一路做到宰相之职。不过8年保守之路走下来北宋的发展是越来越差,而此时已经成年的宋哲宗也摆脱了祖母做主的束缚,夺回属于自己的大权。

哲宗其实很崇敬自己的父亲,他想重自己父亲时代搞出的变法来挽救当代。可苏辙听闻后立马又是一封又一封的文章上书哲宗,文中写的全是对前朝变法的不是和批判,将神宗当朝所创立下功绩全部抹杀。最后还警告哲宗如果步了神宗的后尘,无疑是用旧制重蹈覆辙。

这洋洋洒洒的雄文简直是把王安石的变法批评得一无是处,甚至把神宗的仁政说成了苛政,如此颠倒是非黑白写法倒是把他自己感动一把鼻涕一把泪。而哲宗却丝毫没有理会他的想法。

后来哲宗还是不顾众臣反对继续开启变法,而此时苏辙继续不停地上书高呼变法有误。忍无可忍的哲宗怒不可遏,直接把苏辙一贬再贬,下放到了雷州。从此以后苏辙再也没有回到过哲宗的身边。

不过哲宗虽然不喜欢他的政见,可朝廷里大部分官臣还有百姓还是挺相信苏辙的言论,毕竟苏辙为官多年,地位颇高,为人也尚可,自然就会得到人们的敬重。所有人都认为是哲宗年轻草率而武断行事,赶走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

不得人心的哲宗想要推行的变法也处处受限,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最后连神宗时期的小高潮都未曾可见。

而且从此以后的北宋再也没有挣扎的可能,一路而下的下坡路让北宋难逃终结的命运。要说这一切与至死不愿意进行变法的苏辙脱不了干系。

矛盾人生,保守误国

晚年的苏辙还在宋徽宗的力挺下继续官复原职,不过一年后他就因为年事过高而驾鹤西去。回顾他的这一生更让人惊叹是他的文采和笔墨,可对于他的政治主张却始终让人持保留意见。

其实从后世来看苏辙这个人本身就充满矛盾,当年他敢于向仁宗谏言就彰显了他特立独行的个性,可后来那些年里他却非要坚持一成不变,甚至变得冥顽不灵。他敢于直言不讳,希望皇帝能改变自己想法,却不希望社会发生变化,改变现状。

他敢于批判不是,却总是看不清孰是孰非。比起王安石对变法的坚持,苏辙的坚持简直是毫无意义。他不但没能让社会处于稳定的状态,反而加速地走向穷途末路的终端。

虽说北宋的灭亡事实并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苏辙身上,但他确实其中一个绕不开的环节。假设没有他的干预,或许历史真的有可能改写。

小结:

北宋时期一直保持重文轻武的态度,甚至到现在我们都会有这样的错觉,武人粗犷武断所以容易造成误国之事,文人考虑周到所以更易治国。但现在看来文人过于保守一样会误国,而且其造成的危害比武人更甚。

总之,治国之道本应中庸,既不可多变也不可不变。多变是社会动荡的根源,而不变是温水煮青蛙的后果。这个道理显然苏辙并不明白,不然他也不会背上历史的锅,成为了掐灭北宋复燃希望的那把剪刀。

标签: 苏辙王安石苏轼宋神宗宋仁宗

更多文章

  • 苏辙:凡事看淡,寸心之处必安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孔子,寸心

    西北关中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故而富有神秘色彩的游览胜地不胜枚举,玉女洞即是其一。洞中有一奇特之泉,极清澈,又甘美异常。传说哪个人有幸得饮此泉,不只百病全消,还会长生不老。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派任凤翔签判,在游玉女洞时,口干舌燥之际痛饮仙泉,顿觉名不虚传。苏轼是个颇懂享受之人。他想:如何

  • 苏辙痛骂宋仁宗,为何皇帝却说,这是他留给后代的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苏辙,皇帝,宰相,韩琦,唐朝,宋朝,宋仁宗,司马光,散文家,官宦世家

    说起苏辙,他或许并没有哥哥苏轼出名,而提起苏轼,谁都能想到他的作品。就连他们的父亲苏洵,都可以拿《六国论》来说事。唯独说起苏辙,一时间很难快速想到他的作品,但这并不代表,苏辙就不如父兄。要说苏辙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还真有一件,那就是他曾痛骂过宋仁宗。然而宋仁宗却没有动怒,反而却说这是他留给后代的宰相。

  • 东坡区苏辙小学举行少先队大队委换届竞选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云讯标签:大队委,少先队,苏辙,东坡区,少先队员

    为不断创新学校少先队组织的工作方式、提升教育引领作用,切实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更好服务少年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3周年之际,东坡区苏辙小学少先队大队在俯仰厅举行了第六届大队委换届竞选活动,暨第六次少代会。鲜艳的队旗迎风飘扬,星星火炬熠熠闪光。一段队史视频

  • 苏辙一家,从蜗居到房奴的买房经历,最能反映当时人们住房的窘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苏辙,苏洵,苏轼,白居易,房奴,买房

    苏辙一家,从蜗居到房奴的买房经历,最能反映当时人们住房的窘状面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各种离奇现象,人们不禁要问,是否只有现代人才会面对如此紧张的居房问题?如果生活在古代,人们还需要为买房发愁吗?或许你想不到,住房难问题不是当代才有的,古代人早就尝到了其中的苦与愁。根据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证明,中国在西周时就

  • 苏辙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苏辙,王安石,苏轼,宋神宗

    苏辙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散文家、书法家,擅长正论和史论,但是大文豪苏辙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并没有让他的在政事上有所有作为。最为重要的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谏言被皇帝看后,贬职,苏辙的兄弟苏轼也是守旧派的代表。苏辙在文学方面的造诣确实高于他在为政期间的表现,作为守旧派的代表,自然是

  •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做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宰相,乌台诗案

    宋朝虽然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使得宋朝在面对外族侵略时没有还手之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宋朝是一个在文化上极具魅力的时代。因为有了宽松文化氛围,因为有了更加繁荣的经济社会环境,所以文人辈出,各种类型的文化作品蓬勃发展,用百花齐放来形容宋朝的文学环境,都一点儿不为过。在群星璀璨的

  • 我的大冤种弟弟,看苏辙如何当的“扶兄魔”

    历史解密编辑:九厘米的雾秋千索标签:苏辙,苏轼,宰相,写诗

    我的冤种弟弟苏辙,最近比较火的,大家都在调侃着“扶兄魔”,他这一辈子做的一件事,那就是不断的捞哥哥,一直升级打怪,升到宰相的位置,只是为了捞自己的哥哥,差点都要当上皇帝了。苏轼的一生,一直在一路的坑弟弟,写诗被流放了,要被弟弟捞,因为嘴欠被流放了,又要让弟弟捞,因为骚扰张怀民被流放了,弟弟救救我吧,

  • 苏辙:我的偶像,从来就是那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尧博实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宋朝,欧阳修,王安石,陶渊明,宋哲宗,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坊间有言:“富过三代为贵,富过五代为世家”,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所熟知的世家,当属至今已繁衍八代,有突出成就者240余人的曾国藩家族。古代世家,除了文书中记载的陇西李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弘农杨氏等十位超显赫世家以外。最受世人喜欢的当属“眉州苏氏”,在苏氏家族中最有名望的,又属北宋时期闻名全国的治水

  • 苏轼雨夜惊醒,内心苦闷无依,提笔给苏辙写信,堪称传世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仕途

    文/时针苏轼的才华毋庸置疑,但是有才的人往往恃才傲物。客观公正的评价,苏轼这人的确有才,但他不够低调。苏轼的前半生可谓是顺风顺水,他在21岁的时候就已经中了进士,之后又得到了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早年成名。之后苏轼凭借着优秀的成绩,成功进入仕途,人生已然已经到达了巅峰。他幻想着自己的未来,希望能在官场

  • 苏炳添是不是苏轼后人?许昌苏辙后人发声

    历史解密编辑:豫知身边事标签:苏轼,苏辙,苏炳添,族谱,玄孙

    近日,知名短跑运动员苏炳添是苏轼后人的话题,引发争议。8月11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联系到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河街乡陈胡村苏青龙,苏青龙自称是北宋苏辙二十七世孙。苏青龙介绍苏氏族谱每60年修一次,他手上有一本元代的《眉阳苏氏族谱》复制本,这本族谱和苏炳添宗族公布的家谱有出入,两份族谱从苏轼的玄孙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