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临终前,他写信给弟弟苏辙,嘱咐道:“把我葬在嵩山下。”

临终前,他写信给弟弟苏辙,嘱咐道:“把我葬在嵩山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七彩铅笔 访问量:1353 更新时间:2023/12/30 20:24:32

公元1101年,苏轼在常州病重。临终前,他写信给弟弟苏辙,嘱咐道:“把我葬在嵩山下。”这里,既不是就近下葬的常州,也不是苏轼的老家四川眉山。苏轼为什么要入冢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呢?

嵩山所处的位置,在汝州郏城。苏轼曾经很是“看不上”这个地方。当初他被贬,刚刚离开谪地黄州不久,就接到调令,命他赴任汝州。

但这个地方和京城开封挨得太近,此时苏轼的内心还没有调整过来,对官场是非十分厌倦,他干脆直接翘班,一路游山玩水,接连17月都没去上任。

不过多年以后,弟弟苏辙也到此地任命知州。适逢苏轼又遭贬谪,流落在路途间,听闻弟弟上任,他就绕道来找兄弟一聚。

郏城会面,苏轼对这里印象不错。特别是当地还有黄帝钧天台的经典,传说这是轩辕帝奏乐问道之地,既有意境,又具盛名。

文人雅士到此,都要登高远望一番。苏家兄弟也不例外,只不过登上钧天台之后,他们看到莲花山上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和家乡的峨眉山颇为相似。

一时间,两人的思乡之情在心里油然而生。苏轼想到自己岁数见长,仕途又一贬再贬,显然要落叶归根,已茫茫无期。

当年父亲苏洵过世,两兄弟一起护送灵柩回乡,但追随父亲,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这次绕道来访,也几乎是见弟弟最后一面。苏轼感慨万分,和弟弟商榷,百年之后,就一起葬在这个“小峨眉”的地方吧。

后来,苏轼的儿子遵照父亲遗愿,把父亲的灵柩护送到此地。而苏辙也长眠于此,当地就有了著名的二苏坟了。

苏轼这一生,30岁抵达巅峰,此后都是下坡路。无疑,外界的环境对他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但是我们看到,苏轼始终在以一种飘逸的姿态生活。行将就木之时,哪怕再无法随心所愿,他也依然可以,为自己选择一个心满意足的落冢之地。

那么,苏轼的这份达观与自在,究竟是什么时候修炼而成的?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记载,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入狱之时,他满遍天下的朋友,都开始疏远他。

他只身一人在阴冷潮湿的大狱中,只有蜘蛛、老鼠作伴,境况凄惨。好不容易熬到释放那一天,他收到一纸诏令,再度下放黄州。

当地荒凉,人烟稀少,但苏轼却在某日雨后听到了附近寺庙的禅音鸣奏。当时,他恍然大悟,再怎么失意,自己的人生还是要好好过下去的。“无争、无抢、自得”,成为了他接下来漫漫人生的精神指引。

这本《苏东坡传》,被称作是20世纪的中国四大传记之一。林语堂先生用细腻又客观的笔触,给苏轼拍摄了一段一镜到底的特写。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脱下文人长袍,着布衣劳作的苏东坡;也可以看到他孤身一人,如何对穿林打叶的风声笑叹“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很多人在这本书中,近距离接触了一个多维立体的苏轼。从三次贬谪的时间线出发,我们能够了解一个超脱经典佳作依托的苏轼,看到他是如何认真生活的。

屡创辉煌成就的人生,虽然令人羡慕,却未必能够人人复制。相反,如何从容面对惨淡的现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更值得学习的智慧。

正如弘一法师说:“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 生活中,我们在为生计奔波劳碌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很多的执念、杂念困扰。这个时候,我们却忘了无论何种境遇,都不该放弃自己手上这张人生的体验券。只有放下琐杂,才能清明地看到前路。

读懂苏轼,我们才读懂了我们自己。想过诗意又高级的人生,不妨就从这本《苏东坡传》开始。

更多文章

  • 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变法急需人才,为何用苏辙而闲置苏轼?

    历史解密编辑:姬娴婉趣闻标签:苏辙,苏轼,变法,韩琦,宋神宗,王安石,弦乐器,官宦世家

    治平三年(1066),苏洵病逝于东京。苏轼、苏辙兄弟护丧,回了故乡眉山。等他们返回汴京时,已是三年后的熙宁二年(1069)。回到京师的苏氏兄弟很快就发现,改变可不仅仅是年号,还有整个北宋政坛:治平四年,英宗驾崩,神宗继位。熙宁二年二月——就是苏氏兄弟抵京前后脚——王安石拜参知政事,设置三司条例司(简

  • 苏辙:在苏轼光环的掩映下,他走出了别人的眼光,书写精彩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苏辙,苏轼,王安石,苏洵,蔡京

    苏辙:少年气难回,老者百事衰都说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的是曾巩,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人们在数这八人时,往往在曾巩处卡壳,其中最讨巧的当然是“三苏”,一下便背去了三位,绝无弄错的道理。但是我在想,如果没有苏东坡呢,这苏洵和苏辙是否可位大家之列,这就很难说了,至少可以认定,如果只举“四家”,

  • 苏辙的一篇雄文,成了压死大宋的最后一根稻草!文人误国甚于武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苏辙,王安石,苏轼,宋神宗,宋仁宗

    最近网上流传一个热梗“苏轼一生都在被贬的路上,而他的弟弟苏辙一生都在捞他哥的路上”,虽然这是个戏言,但从历史走向来看确实是这个道理。苏轼苏辙两兄弟本都是北宋时期大文人,不仅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且还可以从政为官。说起来苏辙的命运可比他那“怨种”哥哥好多了,不仅可以官至朝廷,而且侍奉了三代帝位。虽说最终

  • 苏辙:凡事看淡,寸心之处必安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孔子,寸心

    西北关中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故而富有神秘色彩的游览胜地不胜枚举,玉女洞即是其一。洞中有一奇特之泉,极清澈,又甘美异常。传说哪个人有幸得饮此泉,不只百病全消,还会长生不老。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派任凤翔签判,在游玉女洞时,口干舌燥之际痛饮仙泉,顿觉名不虚传。苏轼是个颇懂享受之人。他想:如何

  • 苏辙痛骂宋仁宗,为何皇帝却说,这是他留给后代的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苏辙,皇帝,宰相,韩琦,唐朝,宋朝,宋仁宗,司马光,散文家,官宦世家

    说起苏辙,他或许并没有哥哥苏轼出名,而提起苏轼,谁都能想到他的作品。就连他们的父亲苏洵,都可以拿《六国论》来说事。唯独说起苏辙,一时间很难快速想到他的作品,但这并不代表,苏辙就不如父兄。要说苏辙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还真有一件,那就是他曾痛骂过宋仁宗。然而宋仁宗却没有动怒,反而却说这是他留给后代的宰相。

  • 东坡区苏辙小学举行少先队大队委换届竞选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云讯标签:大队委,少先队,苏辙,东坡区,少先队员

    为不断创新学校少先队组织的工作方式、提升教育引领作用,切实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更好服务少年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3周年之际,东坡区苏辙小学少先队大队在俯仰厅举行了第六届大队委换届竞选活动,暨第六次少代会。鲜艳的队旗迎风飘扬,星星火炬熠熠闪光。一段队史视频

  • 苏辙一家,从蜗居到房奴的买房经历,最能反映当时人们住房的窘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苏辙,苏洵,苏轼,白居易,房奴,买房

    苏辙一家,从蜗居到房奴的买房经历,最能反映当时人们住房的窘状面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各种离奇现象,人们不禁要问,是否只有现代人才会面对如此紧张的居房问题?如果生活在古代,人们还需要为买房发愁吗?或许你想不到,住房难问题不是当代才有的,古代人早就尝到了其中的苦与愁。根据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证明,中国在西周时就

  • 苏辙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苏辙,王安石,苏轼,宋神宗

    苏辙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散文家、书法家,擅长正论和史论,但是大文豪苏辙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并没有让他的在政事上有所有作为。最为重要的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谏言被皇帝看后,贬职,苏辙的兄弟苏轼也是守旧派的代表。苏辙在文学方面的造诣确实高于他在为政期间的表现,作为守旧派的代表,自然是

  •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做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宰相,乌台诗案

    宋朝虽然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使得宋朝在面对外族侵略时没有还手之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宋朝是一个在文化上极具魅力的时代。因为有了宽松文化氛围,因为有了更加繁荣的经济社会环境,所以文人辈出,各种类型的文化作品蓬勃发展,用百花齐放来形容宋朝的文学环境,都一点儿不为过。在群星璀璨的

  • 我的大冤种弟弟,看苏辙如何当的“扶兄魔”

    历史解密编辑:九厘米的雾秋千索标签:苏辙,苏轼,宰相,写诗

    我的冤种弟弟苏辙,最近比较火的,大家都在调侃着“扶兄魔”,他这一辈子做的一件事,那就是不断的捞哥哥,一直升级打怪,升到宰相的位置,只是为了捞自己的哥哥,差点都要当上皇帝了。苏轼的一生,一直在一路的坑弟弟,写诗被流放了,要被弟弟捞,因为嘴欠被流放了,又要让弟弟捞,因为骚扰张怀民被流放了,弟弟救救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