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针
苏轼的才华毋庸置疑,但是有才的人往往恃才傲物。客观公正的评价,苏轼这人的确有才,但他不够低调。苏轼的前半生可谓是顺风顺水,他在21岁的时候就已经中了进士,之后又得到了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早年成名。
之后苏轼凭借着优秀的成绩,成功进入仕途,人生已然已经到达了巅峰。他幻想着自己的未来,希望能在官场中闯出一片天地。初登仕途的他意气风发,被自己的老上司陈希亮上了人生第一堂课,为的就是能将年轻人的这股傲气磨下去,话说年轻气盛,年轻人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陈希亮虽然故意打压磨炼苏轼的心性,让他增加一些抵抗挫折的能力,以期望能迅速适应之后的官场生涯。但是即便是如此,苏轼依旧还是在之后的官场生涯中,因为自己的政见与王安石不同,被王安石打压,这可不是考验,而是实打实的制裁,并且还差点因为这事丢掉性命。
要不是苏辙忙里忙外的打点,王安石手下留情,苏轼的小命就丢了。自此之后,苏轼开始了自己的贬谪之旅。
苏轼年少成名,屡遭贬谪,他非常郁闷
这就是生活,生活不会宠着你,它会让你学着长大。贬谪途中,夜里下起了大雨,苏轼听着雨声,自信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只得提笔写一封信给弟弟,谁知提笔就是名篇。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北宋-苏轼)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开篇“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将苏轼在雨夜中闻声惊醒的场景描绘了出来,与诗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滴到天明”,颇有相通的意境。以景抒情,将自己遭受贬谪的苦闷与孤苦烘托了出来。
夜晚睡在凉席之上,听着外面一声声的“寒蛩声”,苏轼联想到的是纺织的女人,而这个纺织女,当然也是个苦命人,为诗人的悲凉心境再增添一丝凉意。当时居住的环境非常恶劣,远比自己当时在京为官时候差太多了,外面下着大雨,躺在凉席上,听着外面的叫声,这样一幅场景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我在想,他居住环境必然不是高堂阔屋,我想应该是一个陋室,配合这样的场景,更能引起苏轼内心的苦闷。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一路上的经历依旧是历历在目,好似一场梦一般,感觉自己恍恍惚惚的就来到了这里,可内心觉得自己还在江亭上会友人呢。最后一句点明主旨,既是对自己的安慰,也是表达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大好年华,没办法建功立业,自己年轻时风华正茂,本想着之后能够大展宏图,干出一番事业。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他不但没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还被屡次遭受贬谪。前后的处境对比下来,心理落差之大让人难以接受。
后记
即便如此,苏轼郁郁寡欢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在黄州的那几年,苏轼自己的心境达到了一个升华。豪放之气弥漫在自己的作品中,还是在以一个豪放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之后的生活。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就是苏轼面对生活的态度,即便人生遭到了风雨,但是我就是我,哪怕是竹庄芒鞋,也要勇敢的前行。
人生不就是这样,哪有那么多如意的事情,但是一个乐观的心态昂扬的斗志是必不可少的。“有挫折有苦难”人生战胜这些才会更加的丰富多彩。如果是只能接受一帆风顺,接受不了挫折,那么告诉你一句,只有爸妈会宝贝你,生活不会的,生活只会屈服于意志坚强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