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汉语不是元朝的官方语言?1251年7月1日蒙哥成为蒙古大汗

为什么汉语不是元朝的官方语言?1251年7月1日蒙哥成为蒙古大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萨沙 访问量:4988 更新时间:2024/1/3 9:29:36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汉语不是元朝的官方语言?1251年7月1日:蒙哥成为蒙古帝国大汗。

大家要明白一个概念。

站在元代的中国社会,蒙古人是征服者、统治者。

蒙古人通过长达四十多年的战争,才用武力灭掉了南宋。

对于蒙古人来说,这只是赤裸裸的暴力征服而已。

蒙古人是统治者,汉人、女真人、契丹人是被统治者,尊卑有别。

蒙古人当时在全世界建立了四大汗国,分别是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金帐汗国。

除了这四个汗国以外,还有一个元朝。

元朝的疆域很大,大体是今天的中国和外蒙古,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部分西伯利亚地区,但是不包括新疆大部分地区。

元朝是蒙古人征服中原的时代,是外来民族通过武力打垮汉人政权,建立的异族统治。

西方一些历史学家,将元朝称为拖雷汗国,也就是拖雷的嫡传后代建立的汗国。本质上来说,拖雷汗国同其他四个汗国没什么不同。

元朝的蒙古人是征服者,是统治阶层,汉人、女真人、契丹人、藏族人等这些民族,都是被统治的平民。

所以,元朝的官方文字当然不是汉语,或者女真语、契丹语,而是蒙古语。

在元代,蒙古语也分为前后两种。

元代之前,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野蛮民族,文化根基非常浅薄,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文字。

蒙古人只有一些口语语言,不同部落之间还有一定差异,互相沟通比较困难。

由于没有文字,蒙古人缺少文化的载体,也缺少书面沟通工具,这是极为不利的。

成吉思汗实力逐步增强以后,就意识到文字的重要性。

成吉思汗打仗之所以能够连战连胜,其中一个要点是他有一套高效率高速度的命令传达机制。

他有在马背上速度极快的传令兵,却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文字。

依靠传令兵口头传达命令,万一稍微出现记忆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成吉思汗很有趣的将命令编成歌谣,让传令兵反复练习,然后再进行传播。由于歌谣是有韵律的,出错的概念比较低,以保证成吉思汗的命令可以被精确传达。

这终究也不是办法,还是要有蒙古人自己的文字。

大概1204年,成吉思汗打垮乃蛮人后,俘虏了一个叫做塔塔统阿的人。

塔塔统阿是维吾尔族人,精通维吾尔文字。当时乃蛮部落在蒙古草原的西部,同维吾尔族人杂居,很多部落也通用维吾尔文字。

而塔塔统阿是乃蛮大汗太阳汗的师傅,负责用维吾尔文字记录部落的账目,同时管理金印。

当时部落的账目和需要使用文字的工作,几乎都是维吾尔族学者来负责。

抓住塔塔统阿以后,成吉思汗认为乃蛮人的做法相当可取,也让这个维吾尔学者为自己服务。

只是成吉思汗的格局较大,直接命令塔塔统阿必须创造出蒙古人自己的文字。

这个要求,根本难不倒学富五车的塔塔统阿。

他以古维吾尔字母(古回鹘字母)为基础,略加改变就创建了蒙古文。

这也是蒙古历史上第一种文字,被称为古蒙古文。

元朝建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官方文字就是这种回鹘(古维吾尔)蒙古文。

这种蒙古文流传至今,也就是今天内蒙古使用的蒙古文字(后来又经过几次演变)。

蒙古人打垮金国、占据中国北方以后,就用这种蒙古文字作为官方文字。

不过,元朝建立以后就发生了变化。

忽必烈成为大汗以后,控制的领土非常大,统治的民族也非常多。

而蒙古文字刚刚创建没有多久,是一种不成熟的拼音语言。

只有本来就会说蒙古文的蒙古人,学习这种文字才相对简单一些。其他民族不会说蒙古文,学习难度就很难。

除了难以学习以外,蒙古文的使用也存在问题。

此时的蒙古文字创建的时间不长,远没有汉字、维吾尔文成熟。

因为缺少不少词汇,蒙古文很多时候不能精确表达一些意思,也就是词不达意。

一种文字难学又难用,又是刚刚创建的新文字,其他民族自然不愿意用蒙古文。

忽必烈认为,必须创造一种新的文字,作为元朝新的官方语言。

在忽必烈的命令下,蒙古国师八思巴根据吐蕃文字,花费长达8年时间创造了一种新蒙古文,叫做八思巴文。

1269年,忽必烈下诏将八思巴文颁行全国,成为了元代的官方蒙古文字。

遗憾的是,八思巴文比古蒙古文还要坑。

八思巴文是一种拼音,只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将蒙、藏、维、汉语言大部分的口语都包含在内。

这四种语言有很大区别,尤其汉语根本就不是拼音语言。汉语中的同一个字,在天南海北可能说法完全不同。八思巴文因为要兼顾其他语言,并没有类似于今天汉语拼音那样的声调。

用这种书面方式来记载文字,基本是无法识别的。

谁都知道,汉字具有大量同音字,比如笼子和聋子,狮子和虱子,绵阳和绵羊,功课和攻克,食油和石油等等。八思巴文根本无视识别这种同音汉字,普通汉族儒生根本就拼读不出。

这还不算,八思巴文同古蒙古文一样,是从左写到右,从上写到下,而藏文是横着写,藏族人对这种文字也颇为排斥反感。

这么看来,八思巴文诞生的时候就几乎注定失败。

八思巴文最初只有41个字母,却发现不能涵盖所有的口语语音。

于是,八思巴文字母又增加到57个字母。

大家知道57个字母是什么概念吗?让大家学得焦头烂额的英语,不过只有26个字母。

八思巴文诞生以后,由于太复杂了,就连蒙古人也不去学,仍然使用简单的古蒙古文。

推广2年后,全国也没有几个人掌握了八思巴文。

忽必烈见这么不行,搞了很多促进文字推广的政策:是忽必烈于1271年下诏要求百官百日内学会八思巴文,官小的学会了可以升官,没官的学会了给官,不识字的学会了可以终身免除乌拉徭役。

即便如此,八思巴文强行推广的难度很大,而且意义很小。文字是一种工具,是老百姓日常使用的重要媒介,一定要方便实用才能流行。

直到元代灭亡,真正掌握八思巴文的老百姓几乎为0。

话虽如此,八思巴文毕竟是元朝的唯一官方文字。

还是有极少数蒙古、色目和汉人官员会学习八思巴文,将它作为统一翻译文稿。

皇帝的蒙古文圣旨全部是用八思巴文,有意思的是各地贵族和藩王却拒绝对下属使用这种文字。

一些蒙古藩王对民众发布的政府公告,就很有意思。整个公告只有题目那几个大字是八思巴文,目的是对忽必烈的命令有个交代,里面的小字全部都是古蒙古文。

元朝灭亡以后,八思巴文在中原就成为一种消失的文字,再也没有人使用了。

到了明代中后期,名存实亡的北元王朝覆灭。高原上的蒙古人也彻底废除了八思巴文,重新使用古蒙古文字。今天的内蒙古和外蒙古,八思巴文也几乎绝迹。只有一些蒙古的古代建筑物门窗上,有一些八思巴文。但主人根本不知道这是八思巴文,只认识这是一些美丽的符号。

因为八思巴文再也没有人使用,已经同古希伯来文一样,成为一种死亡的语言。

今天至少少数学者在国家的计划下,学习八思巴文,以保证这种语言不会彻底失传。

17世纪,蒙古文字又经过一次改良,因为学习佛经的原因,融入了大量藏语、梵语的词汇。

其实,我们也不需要乱认祖宗。元代蒙古人不是我们汉人的祖先,是中国蒙古族人的祖先。这从他们宁可使用两种不完善的文字,也不使用东亚最为成熟的汉语作为官方文字,就可以很好地看出来。

另外,中国的蒙古族掌握的,才是真正的蒙古文字。外蒙古虽然蒙古文口语,同内蒙古差别不大,但文字已经天差地远。苏联占领外蒙古以后,实行同化政策,很快废除蒙古文,改用俄文字母(即西里尔字母)蒙古字。

苏联解体以后,外蒙古多次试图恢复古蒙古文,效果却很不好。

毕竟文字断层已经长达近百年,涉及好几代人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恢复起来没那么容易。

2020年3月18日蒙古国政府正式通过《蒙古文字国家大纲》,决定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

蒙古文学者们认为,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是很困难,甚至不可能。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标签: 蒙古元朝成吉思汗忽必烈巴文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拖雷的儿子蒙哥能够继承蒙古的大汗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宁静思标签:拖雷,蒙哥,孛儿只斤·窝阔台,贵由,成吉思汗,蒙古

    众所周知,在成吉思汗死后,由他的第3个儿子窝阔台继承了蒙古大汗之位。但是当时成吉思汗的幼子托雷拥有非常强大的实力,掌握了成吉思汗留下来的大量的军队,所以新上台的大窝阔台非常忌惮拖雷。窝阔台采取了一个非常狡猾的方法最终逼死了拖雷。在窝阔台假装生重病的时候,作为弟弟的托雷进来探望。窝阔台和当时的巫师串通

  • 蒙哥马利被中国军队震撼,发自肺腑的说:谁打中国,有进无退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元帅,杨勇,战争,中国军队,精锐部队,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引言在1960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在参观来中国军队后,说下了发自肺腑的话——"不要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这要成为全世界军事家的一条禁忌,谁打中国,有进无退"蒙哥马利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名将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中国军队的做了什么会让他发出如此的感慨。又是什么会让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在中国名将

  • 毛主席书赠送蒙哥马利的这幅手稿,精彩绝伦,堪称“神来之笔”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笑话漫画标签:元帅,诗词,手稿,毛主席,周总理,叶剑英,蒙哥马利

    我们曾经欣赏过毛主席书赠叶剑英元帅、邓公,还有周总理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诗词功夫,还是书法功夫,都达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尤其是体现了一种诗书合璧的新境界,不仅如此,毛主席书赠送友人的作品也特别多,而这幅书赠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的手稿,在书写上绝对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水平,精彩绝伦,堪称“神来之笔

  • 蒙哥汗亲自指挥,势必要屠掉钓鱼城,南宋一颗炮石教他重新做人

    历史解密编辑:暴走吧历史标签:宋军,大军,蒙军,南宋,钓鱼城,忽必烈,蒙哥汗,小说家

    自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以来,蒙古人的铁蹄开始杀向四面八方,他们以最贪婪的目光、最残暴的手段掠夺着资源和地盘,西辽、金国、西夏、花拉子模,乃至中亚、西亚等地,都被蒙古人收入囊中。蒙古大军的战斗力毋庸置疑,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蒙古铁蹄无人可挡呢?万物相生相克,怎么可能有无敌的存在,1259年的钓鱼城,就给了蒙

  • 市场花园是蒙哥马利的失败?本身就是政治仗,他也就是个背锅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皇太后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丘吉尔,艾森豪威尔,盟军,德军,英国

    说起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这位老兄虽然位列二战名将之一,但是他的名声实在是不怎么样。究其原因应该是这老兄在二战里的表现实在是不怎么样,在北非得靠优势兵力才能打垮隆美尔,西西里岛上两度和巴顿争功失败,卡昂战役里损兵折将、法莱兹合围战里行动迟缓,以及几乎让他威风扫地的市场花园作战。有鉴

  • 杜聿明接待蒙哥马利,却被当众羞辱,周总理立刻反驳:他仍是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杜聿明,周总理,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国民党,志愿军,抗美援朝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智慧,会这门艺术的人,与之相谈会感到如沐春风,反之则会对其敬而远之。尤其是在国与国等大事的交往中,更应该注重话语艺术,因为这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荣辱,更是一个国家的形象。说道中国的外交历史,就不得不提到那个以一手之力建立外交部的周总理,而他对说话这门学问的掌握更是到了炉火纯青地步

  • 蒙哥马利称三大战役是毛主席得意之笔,毛主席摇摇头:你说的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小昭情感世界标签:毛主席,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红军,三大战役,蒋介石

    1948年底到1949年初,在东北,华北,华东战场上,三大战役接连落下帷幕,总歼敌154万余人,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大陆的武装力量基本被消灭殆尽,全国胜利指日可待。建国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会见,蒙哥马利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

  • 拔都:率15万骑兵西征,能力比蒙哥、忽必烈还强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忽必烈,西征,拔都,蒙哥,孛儿只斤·窝阔台,拖雷

    1250年,拔都抽出大刀,处死成吉思汗的十几个孙子,术赤家族找回了自信,但蒙古帝国内部却出现了裂痕,彼此相互攻杀,这是成吉思汗所始料未及的。拔都,术赤嫡次子,也是影响欧亚历史进程的一代雄主。成吉思汗的孙子辈中,综合实力最强的是拔都,即便是蒙哥、忽必烈等猛人,都要靠边站。1235年,拔都亲率15万蒙古

  • 蒙哥马利访华,杜聿明作陪,英国元帅:你的百万大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杜聿明,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周总理,志愿军,国民党,蒋介石

    1959年,杜聿明终于离开监狱,重获自由。杜聿明脚步轻快地穿过大街小巷,呼吸着自由的空气。组织让杜聿明考虑去留问题,杜聿明决定留在北京,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组织给杜聿明安排了一份文职工作,但是杜聿明主动要求到农村去参加劳动。杜聿明曾经是国民党政府的一名官员,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自从1949年杜聿明被

  • 南宋曾大败蒙古铁骑,蒙哥真的是无能的蒙古大汗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地方标签:蒙哥,拖雷,孛儿只斤·窝阔台,拔都,忽必烈,阿里不哥

    成吉思汗总共有8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兀鲁赤、兀鲁赤、察兀儿、术儿彻,这几个儿子中,成吉思汗最疼爱当属四子拖雷,所以,成吉思汗在生命最后一刻,80%军权交给四子拖雷,汗位交给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会做出这层安排,主要是窝阔台擅长统治、拖雷对于打仗更精通。然而,成吉思汗安排存在一定问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