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守敬望远镜发布光谱数据突破两千万条,解读宇宙再升级

郭守敬望远镜发布光谱数据突破两千万条,解读宇宙再升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新京报 访问量:870 更新时间:2024/1/18 5:31:25

3月30日,中科院国家天台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LAMOST(郭守敬望远镜)DR10(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2229万条,是目前国际上其他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9倍。LAMOST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的巡天项目。

千万光谱再翻倍,十年居世界之最

此次发布的DR10数据集是LAMOST于2011年10月至2022年6月观测获取的光谱数据,其中包含5923个低分辨率观测天区、1951个中分辨率观测天区。发布的2229万条光谱数据包括1181万条低分辨率光谱、1048万条中分辨率光谱,中、低分辨率光谱均突破千万。此外,DR10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约961万组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LAMOST发布光谱数和恒星参数星表数量,均连续十年稳居国际第一。

LAMOST(郭守敬望远镜)与银河。国家天文台供图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搭建了LAMOST DR10数据发布平台,科学用户可登录网站(https://www.lamost.org/dr10)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

2009年,验收专家们在项目验收时曾指出LAMOST是中国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典范,它将使人类观测天体光谱的数目提高一个数量级,至千万量级,使中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9年,LAMOST成为全球首个发布光谱总数超千万的巡天项目。四年时间,LAMOST获取的光谱数量再翻一倍。如今,LAMOST已经获取了两千万量级的光谱数据。在过去十年间,LAMOST开并引领了国际大规模光谱巡天之路,成为国际上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经典之作。

LAMOST年均发表论文超过200篇

截至目前,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比利时、丹麦等国家和地区的194所科研机构和大学的1385位用户正在利用LAMOST数据开展研究工作,已发表高质量论文1200篇,引用13000余次。近两年的科研产出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LAMOST年均发表论文超过200篇,其中国外天文学家发表的科学论文占40%以上,彰显了LAMOST数据的国际影响力。

LAMOST的科学产出已步入国际大型(6-10米)天文望远镜的先进行列。LAMOST助力全球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结构与形成演化、恒星物理的探究、特殊天体和致密天体的搜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批刷新纪录、提高量级的重大突破性成果。

2023年初,LAMOST DR8光谱数据库已与美国斯隆数字巡天项目(SDSS)的CasJobs数据系统完成了融合,这是继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数据中心(CDS)VizieR系统、欧洲空间局ESASky平台、德国虚拟天文台(GAVO)合作后,LAMOST光谱数据库又一次与国际顶级科学数据平台的合作,此举将拓宽LAMOST数据使用的深度和广度,提升LAMOST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LAMOST第二期光谱巡天任务将于2023年6月结束,第三期光谱巡天计划将于2023年9月开启。LAMOST将继续守望星空,记录和见证我国第一个天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历程。

■ 成果案例:

搜寻星海里的罕见“明星”

浩瀚星空的舞台上众星云集,在它们之中,总有几类非同一般的天体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傲立群雄,成为宇宙星海中奇特而又罕见的“明星”。搜寻这些稀有天体是非有价值的工作,但也因其稀有而使搜寻异常困难。若没有大样本的数据“海洋”,几乎不可能实现“大海捞针”般的搜寻工作。近年来,得益于LAMOST,一批批特殊天体不断亮相,成为解读宇宙奥秘的珍贵“密码”。

2022年,通过发挥LAMOST的巡天优势,天文学家一次性发现了九颗罕见的超富锂矮星,其中一颗超富锂矮星的锂元素含量达到太阳的31倍,刷新了此类恒星的锂元素含量纪录。在此之前,天文学家仅发现过四颗类似的超富锂矮星。该成果在揭示超富锂矮星中锂元素的起源与演化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过去几年,LAMOST在富锂巨星研究方面同样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其中三篇成果发表在《自然·天文》期刊:发现了人类已知的锂元素含量最高的富锂巨星,并获取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富锂巨星样本,远超人类40年来发现的富锂巨星数量总和;揭示富锂巨星的真身是红团簇星;揭秘类太阳恒星氦闪后普遍可以产生锂元素等。该系列成果加深了人类对富锂巨星以及巨星中锂元素演化的认知。

2022年,我国研究团队在LAMOST光谱数据中发现了734颗极矮星,这是目前最大的、具有均一光谱数据的极冷矮星样本。极冷矮星质量小、颜色红、亮度暗、观测难度非常大,对观测设备的要求极高。该发现展示了LAMOST在暗端的观测能力,证实了大口径光谱巡天望远镜研究极冷矮星的可能性。

2022年,天文学家利用LAMOST和Subaru数据构建了目前最大的、具有高度一致性的高分辨极贫金属星样本,对研究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2021年,天文学家利用LAMOST和Gaia数据,一次性发现591颗高速星,其中43颗是超高速星。这是历史上一次性捕获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将人类历时15年使用多个望远镜发现的高速星总量翻倍。

捕获遥远宇宙的信息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持续发光的天体,是研究遥远宇宙的重要探针。截至目前, LAMOST认证的类星体总数达到56176个,其中有24127个是LAMOST首次发现的。这使得LAMOST成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类星体数目第二多的巡天项目,仅次于美国斯隆数字巡天项目(SDSS),为变脸类星体和宽吸收线类星体等罕见类星体的搜寻提供了宝贵的光谱数据。

2022年,天文学家在LAMOST海量光谱中发现了1547个致密星系,其中1417个为最新发现,包括大量绿豌豆星系、蓝莓星系及紫葡萄星系,这些星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达到90亿光年左右。这是迄今为止一次性发现致密星系数量最多的研究工作。在这之前,最大的具有光谱信息的致密星系样本仅约800个成员。这些致密星系为了解早期宇宙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陈静 校对 赵琳

更多文章

  •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国乐跨界-扬琴公益沙龙活动圆满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张侠,扬琴,国乐,演奏,音乐会,北京市,科学家,数学家,公益沙龙,天文学家,郭守敬纪念馆

    5月20日,在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内举办了一场“国乐跨界-扬琴公益沙龙”活动,此次活动是5.18国际博物馆日的系列活动之一,更是响应“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的开展。今年的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张侠老师和“豆蔻年华”扬琴室内乐团,乐团成员来自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北京

  • 位于承德兴隆县的郭守敬望远镜创造世界纪录

    历史解密编辑:承德帮标签:光谱,兴隆县,科学家,数学家,世界纪录,天文学家,人类文明,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

    助力全球天文学家“解读”宇宙郭守敬望远镜创造世界纪录该望远镜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的巡天项目3月3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郭守敬望远镜DR10(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2229万余条,标志着郭守敬望远镜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

  • 郭守敬望远镜发布光谱数据突破2000万条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资讯标签:天文学家,光谱数据,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吴月辉3月31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郭守敬望远镜(LAMOST)DR10(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2229万余条,是目前国际上其它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9倍。郭首敬望远镜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的巡天项目。LA

  • 京城小学生志愿者走进郭守敬纪念馆传播运河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大运河,小学生,博物馆,数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郭守敬纪念馆

    图为小学生志愿者在郭守敬纪念馆进行讲解。 主办方供图中新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 徐婧)13日,北京郭守敬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讲解员。十余名小学生作为志愿者走进纪念馆,向前来参观的民众介绍郭守敬的求学和治水经历、北京的建城与建都史以及大运河的由来等内容,讲解水利知识,传播运河文化。元代杰出科学家郭

  • 郭守敬是怎样一个人?他编 《授时历》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郭守敬,授时历,大明历,忽必烈,祖冲之,刘秉忠,数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

    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的南面,有一座雄伟古朴的古观象台,台子上面安放着一些巨大而精密的古代天文仪器,人们 从很远就可以看见它们。这座古观象合,就是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郭守敬(1231—1316)是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人,由于他的祖父郭荣在数学和水利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他从小耳濡目染,

  • 郭守敬:将毕生献给星空和大地的古代科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郭守敬,授时历,祖冲之,忽必烈,徐光启,数学家,天文学家,古代科学家

    郭守敬:授时算学业,运水行天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对科学家是极为不重视的,不说是古代,即使是在现代,同那些小鲜肉们的名声相比也相去甚远,没见哪个科学家会被一堆保安手挽手地围着踱步的。为写郭守敬,专门去知乎查资料,有一个讨论郭守敬是如何走到北极圈的专题,点击量很高,让人尴尬的是,很多人是误看成郭敬

  • 月球上有座“郭守敬环形山”,这位元朝天文学家能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博雅小学堂标签:郭守敬,天文学家,授时历,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浑仪

    文 | 河马老师(德国海德堡大学天文学博士、中国国家天文台博士后、北师大最受学生喜爱的天文系老师)音频选自博雅小学堂APP《河马老师讲天文》“组成宇宙的不是原子,而是故事”,欢迎大家收听河马老师讲50位天文学家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位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01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

  • 佟怡天:小暑新阅历,走近低调而伟大的古代科学家郭守敬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Tech标签:郭守敬,佟怡天,授时历,天文

    【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 林聿 刘思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唐代诗人元稹的《小暑六月节》,生动描述了热风伴随着小暑节气而来,竹叶喧响、雷声隆隆、山雨将至的自然景象。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它标志着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代表着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 我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一颗宁静态中子星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中子星,郭守敬,天文学家,望远镜,双星系统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时域巡天数据,LAMOST黑洞猎手计划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037光年、处于双星系统中的宁静态中子星。北京时间9月23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发布了这项重要发现。这是继2019

  • 恒星“批量生产”使用同一参数模板?郭守敬望远镜重磅成果挑战天文学经典理论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郭守敬,恒星,望远镜,星系,银河系,天文学

    宇宙中的恒星“摇篮”区域在孕育恒星时,往往会批量形成许多不同质量的新生恒星。在进行恒星的“批量生产”时,每次都会使用同一个参数模板吗?1月19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我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超大光谱数据样本优势,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的最新发现: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