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福通和韩林儿是朱元璋授意杀害的?朱元璋被冤了几百年

刘福通和韩林儿是朱元璋授意杀害的?朱元璋被冤了几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古文人物坛 访问量:4344 更新时间:2023/12/25 12:22:29

元失其鹿,鱼书狐呼之徒并世而起,斩木揭竿,因缘起事,遥借声势,风云激荡。

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韩山童为白莲教徒,在传教过程中,声称自己是宋徽宗八世孙,与安徽阜阳人刘福通密谋起事。

彼时,元朝政府强征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民心沸反盈天。

韩山童、刘福通先在河道中埋下一只独眼石人,然后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

当石人挖出,天下哗然之际,韩、刘借势而起,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

韩山童称明王,起义部众用红巾裹头部,称红巾军。

明王命不好,起义之初,便被元兵俘虏,早早报销。

刘福通很讲义气,拥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继续搞事。

俗话说,“胡无百年之运”,元朝政府本来就不得民心,小明王韩林儿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事业越做越大。

1356年五月,韩林儿在亳州(今安徽亳州)称帝,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仿元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六部,地方设行省。

改年,(1359年),韩林儿与刘福通兵分三路攻下汴梁(今河南开封),改汴梁为都城。

但汴梁城大难守,不久,元军察罕帖木儿攻陷汴梁。

由此,韩林儿、刘福通仓皇撤回安丰。

1363年,参与逐鹿天下的元末群雄之一的张士诚玩了一出“黑吃黑”,趁红巾军受元军重创,元气未复之际,派遣大将吕珍率军20万奔袭安丰。

危在旦夕的韩林儿只得飞檄向朱元璋求援。

朱元璋已于七年前(即1356年)被部下奉为吴国公,成为了独立的、争夺天下的一大军事集团。

也就是说,朱元璋完全可以对韩林儿的求救置之不理、作隔岸观火之势。

而实际上,朱元璋的军事实力在当时也非常有限,一旦发兵救援安丰,另一强大割据势力陈友谅就有偷袭应天(南京)之机,彼时,朱元璋不免进退失据,有全军覆灭之

但朱元璋是一个极具大局观的雄主,他看准了陈友谅只会一门心思打南昌,毅然出兵,亲率大军救援安丰。

很快,朱元璋就击败了吕珍率领的张士诚军,但韩林儿、刘福通却在此前丢失了安丰城。

关于韩林儿、刘福通的下落和生死从此就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

很多人都认为,韩林儿、刘福通落入朱元璋手里,先后被朱元璋杀害了。

只不过,杀害的经过却又说法不一。

据权衡《庚申外史》载:“小明王驻兵安丰,为张士诚攻围,乘黑夜冒雨而出,居于滁州。至是(1366年),朱镇抚(朱元璋)具舟楫迎归建康。小明王与刘太保(刘福通)至瓜州渡(江苏六合东南),遇风浪掀舟没,刘太保、小明王俱亡。”

也就是说,刘福通、韩林儿两人在朱元璋到来之前已突围出城,移居滁州,三年后受朱元璋之请入南京,同时溺死于瓜步。

这一种说法,并见于吴宽《平吴录》、近人柯绍忞《新元史》以及当代史家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太祖平吴》却记:“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上诚、吕珍率众十万围刘福通于安丰,福通间道遣人求援。珍破安丰,杀刘福通,据其城。韩林儿走滁州。”

按照这种说法,刘福通是战死于安丰,韩林儿突围到了滁州。

张廷玉《明史》、夏燮《明通鉴》、毕沅《续资治通鉴》以及《明太祖实录》等众多史书的记载与之略同。

《明史》在《廖永忠传》中记载了韩林儿的最终结局:“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履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韩林儿同样是在朱元璋迎入南京时溺死于瓜步。

由于《明史》是官修权威正史,影响力巨大,此说得到了广泛认同。

当代史家如吴晗、翦伯赞等均持此说,遂成定论。

不过,谈迁《国榷》却认为韩林儿到滁州后,被朱元璋派人迎接时,未死于瓜步,而是顺利到达了南京。

还有观点认为,刘福通被杀于安丰,而韩林儿没有远走滁州,是被朱元璋救出后直接带回到了南京。

据高岱《鸿猷录》卷二《宋事本末》就述:“张士诚遣将吕珍率兵攻安丰,福通遣使诣建康(南京)求救,上(朱元璋)自率诸将救之。未至,吕珍攻破安丰,杀福通,据其城。三月,上至安丰,击吕珍,大破之,珍弃城走。上遂以宋主韩林儿归金陵”。

查继佐《罪惟录》、郎瑛《七修类稿》、陈邦瞻《元史记事本末》与之略同。

当然,韩林儿到了南京并不代表着可以长命百岁,而是于1366年被朱元璋害死于应天。

综上以上几种说法,刘福通、韩林儿的结局分别是:

刘福通:一、战死于安丰,为张士诚军所杀;二、被朱元璋授意手下沉溺死于瓜步。

韩林儿:一、被朱元璋授意手下沉溺死于瓜步;二,被朱元璋处死于南京。

但是,这些说法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弄死这两个人?或者说一定要弄死韩林儿?

普遍的理由是:韩林儿是元朝末年起义军名义上的领袖人物,有他在,就会影响到朱元璋称帝。由此,朱元璋要排除自己称帝道路上的障碍,就必须提前黑掉韩林儿。

这其实是不符合实情的。

在韩林儿势力最大时,他其实也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领袖,根本不能对其他割据势力、包括朱元璋形成约束。

实际上,在1364年,朱元璋已经称吴王,建立起吴政权了。

到了1366年这年,朱元璋已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了。而韩林儿自安丰失陷之后,默默无闻,既无政治上的影响力,更谈不上军事上的号召力,与普通人无异,根本就不可能给朱元璋登基称帝带来直接的威胁。

想想看,即便是方国珍,朱元璋尚可以授其广西行省左丞一职;对于有名无实的韩林儿,朱元璋实在没有必要去杀韩林儿而授人与柄,徒坠自己威名。

退一万步说,如朱元璋非要置韩林儿于死地,可以有一千种人不知、鬼不觉的方式使韩林儿停止呼吸,而不必制造张扬的沉船事故、或让韩林儿死在自己的地盘南京,授人与口柄。

所以,《明史廖永忠传》补了一笔,说朱元璋称帝后,大封功臣,对廖永忠只封侯爵不封公爵。理由是:“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即批评廖永忠不应该听信腐儒之言、揣摩自己的心思、擅自做主将韩林儿杀害。

所以,刘福通和韩林儿为朱元璋所杀之说并不成立。

更多文章

  • 小明王韩林儿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元朝,明朝,韩林儿,小明王,红巾军,宋徽宗,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小明王韩林儿怎么死的,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更多的人认为是朱元璋将其谋害致死。明史记载公元1366年,韩林儿应朱元璋的邀请南下,当时去迎接韩林儿的是廖永忠,等接过韩林儿后船行至瓜步就翻了,韩林儿由此淹死,但是前去接韩林儿的廖永忠却活着,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朱元璋令廖永忠,秘密将韩林儿杀害。出现这样猜测的

  • 韩林儿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杀死的?通过仔细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韩林儿,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吴王,大军,金庸笔下角色,军事制度,小说家

    韩林儿确实死在朱元璋将其接往应天府的路上,是朱元璋邀请韩林儿前往应天府的,也是朱元璋派人去接的。那么韩林儿的死,朱元璋难逃干系,甚至可以说韩林儿就是朱元璋杀的,没有人会对此有异议,毕竟这件事从头到尾就只有朱元璋这么一个犯罪嫌疑人,除非韩林儿自己不想活了,对了还有一个嫌疑人,就是朱元璋派去接韩林儿的廖

  • 执意要救韩林儿的朱元璋并不傻,这也是他敌视刘伯温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悠然修标签:元朝,韩林儿,朱元璋,刘伯温,陈友谅,张士诚,天文学家

    至正十九年八月,察罕帖木儿攻破红巾军龙凤政权(国号宋)的都城汴梁,皇帝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护卫下退守安丰。加上之前三路北伐的失败,原本盛极一时的红巾军就此开始快速下滑。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此时已降元)派十万大军猛攻安丰。刘福通一边组织城中军民殊死抵抗,一边广派使者向各路“诸侯”求救。救还是不救的问

  • 笑谈大明(十三)小明王韩林儿之死谜题已解,主谋是锦衣卫的前身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韩林儿,小明王,朱元璋,红巾军,郭子兴,李韩公

    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明初的农民战争中崛起,从红巾军属下的小头目成长为统一中华的明朝皇帝,也在民间留下了不少传说和谜题。朱元璋自占据金陵后实力迅速膨胀,连续击败了包括张士诚在内的周边势力,成为江淮义军中最大的分支。在这期间属下多次劝他称王都被拒绝,朱元璋一直担任宋政权下吴国公的官职。这是由于朱元璋名义上

  • 韩林儿之死,竟是廖永忠多事,黑锅却让朱元璋背了六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明朝,韩林儿,廖永忠,红巾军,郭子兴,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开国皇帝朱元璋

    廖永忠覆舟杀韩林儿之谜大明王朝建立前的一桩公案。朱元璋一个部下多事,乱作为,不仅害死了一皇帝,而且让朱元璋背了数百年黑锅。明太祖朱元璋这桩公案就是廖永忠沉“韩林儿”坐舟案。此案,红巾军建立的大宋政权皇帝韩林儿被淹死在长江中。数百年来,人都说是朱元璋下令让廖永忠杀了韩林儿。实际上,却是廖永忠私自揣摩上

  • 韩林儿:自称是宋徽宗的九世孙,朱元璋跪他12年,却让他无处容身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韩林儿,宋徽宗,朱元璋,红巾军,张士诚,明朝,金庸笔下角色,画家

    从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元顺帝被赶出中原,元朝统治中原不过百年,虽然不是最短命的王朝,但也是统治时间最短的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究其原因不过是久在安乐窝,开始了苛捐杂税,鱼肉百姓。面对元朝统治者的压迫,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拿起了武器开始起义,朱元璋就是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但是在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前,他向一

  • 手无实权的小明王韩林儿,为什么一直不禅让,要等朱元璋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遇梦标签:韩林儿,朱元璋,陈友谅,郭子兴,平定

    年轻时朱元璋还没有那么高明的政治,能当个开国将军就是最大梦想。所以,不惜冒险亲自去救韩林儿。韩林儿随即让他官升好几级,成为地方自治性质的吴国吴王,也算对得起朱元璋的冒死救驾之功。至于数年后,朱元璋的手下看出吴王的心事,替他干掉韩林儿,那就与他没有任何干系。对于手下干的这种事,而且纯属意外,相信谁都会

  • 赵敏父亲察罕帖木儿被周芷若刺杀,王保保剖敌之心替父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王保保,帖木儿,赵敏,周芷若,察罕,张无忌,元顺帝,察罕帖木儿,小说家

    察罕帖木儿,字廷瑞,喜欢读书,考过进士,少年成名,胸怀大志。身长七尺,修眉覆目,左脸有三根长毛,生气时根根竖立。至正十一年,明教徒四处起事,焚烧城郭,残害官吏,朝廷多次派兵征讨,皆无功而返。至正十二年,帖木儿拉了一支队伍抵抗起义军(可以称之为民团,相当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湘军和李鸿章淮军,也就是所

  • 朱元璋晚年羞于启齿的一件往事:畏惧察罕帖木儿,差点投降了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朱元璋,帖木儿,元朝,红巾军,扩廓帖木儿,张士诚

    朱元璋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但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起兵之后,命运眷顾之神似乎一直站在他这边。尤其是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这段时间里,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发展顺利,势头迅猛。盖其原因,主要是韩林儿、徐寿辉、张士诚的队伍,一支在北,一支在西,一支在

  • 郭守敬望远镜发布光谱数据突破两千万条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网资讯标签:恒星,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光谱数据,郭守敬望远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3月31日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数据集DR10(v1.0版本),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达2229万余条,是目前国际上其他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9倍。郭守敬望远镜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