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1226一1306以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先生。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白朴生于金末,是元好问的通家子弟,在文学上得益于元好问颇多,金亡后不仕。后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放情山水,诗酒为乐。他工杂剧,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16种,今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等三种。他所作词曲以绮丽婉约见长,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鹏搏九霄”,盖其曲于婉丽之中,另有豪气,兼有豪放清丽之长。散曲今存小令37首,套数四套。
白朴【越调?天净沙】(四首)
一,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二,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三,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四,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隋树森《全元散曲》)
注:
飞红,飞花,落花。纱厨,纱帐。藤簟,藤制凉席。缣,音尖,两股丝织的细绢。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
评:
这组小令分写四时景色,皆能抓住特定环境中的一个时间片的来表现季节的特点。
第一首是以闺阁女子的角度来审视春天,她的目光所及,听觉所达,都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充分突出了春天的和煦明丽之美。
第二首同样选取封闭的画面,却采用白描的手法。雨过天晴,绿阴垂檐,清新凉爽,而人物与器具的加入,并未打破这一宁静,相反纱帐藤席,罗扇绢衣,是那样的素净;青年女子静静地消受这宜人的时光,仿佛更增添了一分静谧,而远离了夏天的躁动与喧哗,使人油然而生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第三首则选取开放式的画面。孤村落日残霞是远景,轻烟老树寒鸦是细景,飞鸿影动是秋季特有之景。前三句都略显肃杀,而末二句陡然一转:“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具有多么活泼的生命原动力。前后的巨大反差,突出了秋天的绚丽多彩,而郁闷肃杀之气也因之一扫而空。这首小令是白朴的名篇,向来与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并称。
第四首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得寂寞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几许悲凉,空气弥漫着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
这四支小令虽是写景,但也可以看作是白朴对人生的体验,由欢快,明净而到寥落孤寂的过程。一年中时令更替带给人们的感受,或许也是白朴这位遗老的感情变化的经历吧!
附图:
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