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草红叶黄花:白朴散曲【越调天净沙】

白草红叶黄花:白朴散曲【越调天净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李飞飞 访问量:1588 更新时间:2024/1/15 18:29:33

白朴(1226一1306以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先生。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白朴生于金末,是元好问的通家子弟,在文学上得益于元好问颇多,金亡后不仕。后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放情山水,诗酒为乐。他工杂剧,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16种,今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等三种。他所作词曲以绮丽婉约见长,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鹏搏九霄”,盖其曲于婉丽之中,另有豪气,兼有豪放清丽之长。散曲今存小令37首,套数四套。

白朴【越调?天净沙】(四首)

一,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二,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三,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四,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隋树森《全元散曲》)

注:

飞红,飞花,落花。纱厨,纱帐。藤簟,藤制凉席。缣,音尖,两股丝织的细绢。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

评:

这组小令分写四时景色,皆能抓住特定环境中的一个时间片的来表现季节的特点。

第一首是以闺阁女子的角度来审视春天,她的目光所及,听觉所达,都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充分突出了春天的和煦明丽之美。

第二首同样选取封闭的画面,却采用白描的手法。雨过天晴,绿阴垂檐,清新凉爽,而人物与器具的加入,并未打破这一宁静,相反纱帐藤席,罗扇绢衣,是那样的素净;青年女子静静地消受这宜人的时光,仿佛更增添了一分静谧,而远离了夏天的躁动与喧哗,使人油然而生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第三首则选取开放式的画面。孤村落日残霞是远景,轻烟老树寒鸦是细景,飞鸿影动是秋季特有之景。前三句都略显肃杀,而末二句陡然一转:“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具有多么活泼的生命原动力。前后的巨大反差,突出了秋天的绚丽多彩,而郁闷肃杀之气也因之一扫而空。这首小令是白朴的名篇,向来与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并称。

第四首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得寂寞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几许悲凉,空气弥漫着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

这四支小令虽是写景,但也可以看作是白朴对人生的体验,由欢快,明净而到寥落孤寂的过程。一年中时令更替带给人们的感受,或许也是白朴这位遗老的感情变化的经历吧!

附图:

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更多文章

  • 白朴的这首《天净沙.冬》,短短的28个字,却写尽了冬日的萧瑟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白朴,天净沙.冬,萧瑟,冷月,马致远,冬景,赵冬日,军事政策,中国传统音乐,编剧

    我们一看到天净沙这个曲牌,就会想起马致远那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元曲只有28个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和马致远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白朴,用天净沙这个曲牌,以四季为主题,

  • 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到白朴《墙头马上》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墙头马上,井底引银瓶,白居易,白朴,王实甫

    纵观中国古代戏剧史,女子被伤害的主题很多,与身体上的伤害相比,心灵和精神的伤害也不容小觑。尤其是涉及情感意志,更不能因循苟且。值得激赏的是,我们古代戏剧中的女主人公,常常都充满了斗争精神,聪慧、善良、可爱,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女性的大德、至善与至美。有一个题材,我常常给年轻的女学生讲,叫《井底引银瓶》

  • 白朴的苦闷人生与悲剧风流——我们要向元剧作家学习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白朴,忽必烈,元杂剧,剧作家,关汉卿

    一谈到古典戏剧,年轻的学生常常追问——我到底为什么要知道它,你到底要我从中学习什么?这种问法,有一定的功利性。总而言之,在当下务实的精神之下,与他人说古典戏剧,确实是一件极其困难,同时也相当奢侈的事情。然而,我还是要讲!因为至少在元代剧作家白朴身上,有与今天的我们几近类似的苦闷。我们看白朴,或许能够

  • 山西历史名人 一百二十六 白朴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白朴,元好问,杂剧,天籁集,马致远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著杂剧十六种,现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两种;另有《天籁集》,收词作二百余首,后附散曲四十多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网络图片、侵权联删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

  • 赏画 | 陈汝言《罗浮山樵图》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水墨,丁东,画家,立轴,陈汝言,国防部门,书法作品,罗浮山樵图

    陈汝言《罗浮山樵图》纸本 立轴 水墨 107x53.5cm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本幅左上自识:至正二十六年(1366)正月望后庐山汝言为思齐断事写罗浮山樵图。裱边十砚斋主人、严绳孙题跋。此图所绘罗浮山,位于广东增城县东,为东晋葛洪得道之处,画面峰峦层叠,一瀑飞溅,负担士子蹒跚而行,情思高旷,正如十砚斋

  • 小年读首范梈的诗,学段儿童传统节日舞|年少有舞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年少,传统节日,习俗,节日,灶神,糖瓜

    “年少有舞”为新京报特别策划栏目,与编舞师姜先昊、左杨洋合作,推出系列儿童传统节日舞蹈,将一年中小年、除夕、新年等传统佳节习俗融入编舞之中,教孩子在强身健体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设计/新京报张瑶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分别是中国南北方的小年,小年是除夕春节到来前的一个重要节日,用糖瓜祭祀灶神、扫除

  • 在京西古道边 老舍遇见马致远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老舍,茶馆,钟声,朱凡,元朝,马致远,古典乐,曲作家,京西古道

    洁白轻盈的云雾从西山顶上垂下,在山间飘飘荡荡。夕阳西下时,宁静的东马各庄,迎来了久违的热闹。一场大戏,正在这个京西古道旁小山村里上演。“戏院”是一个乡村民宿小院中的大厅,民宿由村里废弃的学校改建,大教室改造成了大厅,搭起舞台,摆上一排排的八仙桌和宽条凳,宽敞的礼堂,就变身一间古典的戏院。来自北京市曲

  •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走,到马致远写过的那条古道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西山,悠悠,古道,京西,元朝,马致远,剧作家,古典乐,文化遗存,天净沙·秋思,中国传统音乐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走,到马致远写过的那条古道看看【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古往今来吟秋之作中,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匠心独运,寥寥数语写尽天涯羁旅的惆怅凄苦,被誉为“秋思之祖”,百世流传。是怎样一条沧桑古道,勾起作

  • 来门头沟,到马致远写过的那条古道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门头沟信息港标签:西山,悠悠,古道,元朝,马致远,门头沟,剧作家,古典乐,天净沙·秋思,中国传统音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古往今来吟秋之作中,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匠心独运,寥寥数语写尽天涯羁旅的惆怅凄苦,被誉为“秋思之祖”,百世流传。是怎样一条沧桑古道,勾起作者如许心事?学人大多认为,这条古道大体位于马致远故居所在地—

  • 草书元·马致远的两首曲,《秋思》《远浦帆归》

    历史解密编辑:可爱的孩子标签:元曲,草书,马致远,关汉卿,古典乐,齐特琴,远浦帆归,洞庭秋思,民族乐器,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字千里,号东篱。 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庶的书香门第,由于元代实行的民族高压政策,他的仕途之路相当坎坷,仅担任过一些微末的佐官,满腹经纶,壮志难酬,在漂泊中蹉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