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真的不想杀文天祥。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十月,文天祥被押送至大都,忽必烈以上宾之礼待之。之后,忽必烈派了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来劝降文天祥,这里面有1276年临安城破之时被抓的宋恭帝;有南宋旧臣,比如同为状元出身的留梦炎;还有元朝重臣,比如平章政事阿合马,又如灭南宋的张弘范。
但文天祥始终不为所动,并写下了千古传颂的《正气歌》,誓死不降。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忽必烈曾与群臣讨论谁是天下最贤能的宰相,结论是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惜才,更欣赏文天祥的忠义,所以文天祥便一直被关押着。
后来,河北定州发生了反抗元朝的起义,并准备劫狱营救文天祥。至此,文天祥要不要杀,必须要做一个了断了,于是忽必烈亲自以元朝宰相之位招降,但文天祥依然拒绝了。
公元1283年,文天祥向故国所在的南方叩拜之后,从容就义。就在文天祥被杀的前一刻,忽必烈又后悔了,并下令停止处死,但为时已晚。
张弘范本就是元朝人。
张弘范,生于公元1238年,今河北保定定兴县人,汉族。张弘范是汉人,这一点没有疑义,但同时他也与南宋并无瓜葛,这一点也没有疑义。
张弘范的出生地,在易水河之北,恰好属于历史上著名的燕云十六州,在涿州南。也就是说,从公元938年石敬瑭将这里割让给辽国之后,这里便不再属于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了。
公元1005年,宋真宗赵恒通过澶渊之盟正式承认了燕云之地属于辽国。
公元1141年,宋高宗赵构通过绍兴和议正式承认了燕云之地属于金国。
公元1232年,宋理宗赵昀联蒙灭金,蒙古答应灭金以后将河南还给南宋,这事实上是南宋承认了燕云之地属于蒙古。
从938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至张弘范1279年灭宋,时间已经过去了341年。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张弘范的出生地曾经是辽国、金国、元朝,但就是从未属于两宋的一部分。
张弘范的父亲张柔曾经作为金人抵抗过蒙古人的进攻,但张弘范出生之时,金国也已经亡了四年了,所以张弘范完全就是一个元朝人。
我们如何苛责一个连金国人都算不上的张弘范站在从未归属过的南宋一边?南宋有汉人,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辽国、金国都有比契丹人、女真人还要多的汉人;蒙古国也同样如此。
与张弘范类似,大名鼎鼎的丘处机其实从出生的一刻起便是金人,他与南宋也没有瓜葛。丘处机声名大振,其实是从应金世宗征召,主持“万春节”才开始的。而金庸的小说中将其塑造成一位抗金的义士,虽然符合汉人的心理,但也确实属于虚构。
忽必烈是我国又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开创者
在我国古代,宋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这是事实。
公元907年,大唐帝国灭了之后,北方辽国首先建国,之后北宋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形成了南北对立之局。
后来,党项人李继迁在公元982年叛宋,并在李元昊时期正式称帝,李元昊三败宋仁宗,奠定了与辽宋三足鼎立的格局。
此外,北宋立国之初,赵匡胤便玉斧一挥,将大渡河以西变成了化外之地。于是,西南的大理,还有交趾的越南也成为了独立的政权。
再后来,女真人崛起于辽国境内,并用十年的时间灭了辽国和北宋,迫使西夏和南宋称臣。此时的天下,又形成金国、南宋、西夏、西辽、大理、吐蕃并立的格局。
公元1206年,蒙古人成吉思汗统一大漠草原,开始了灭金复仇之路。
公元1218年,西辽亡;
公元1227年,西夏亡;
公元1234年,金国亡;
公元1247年,吐蕃纳入蒙古国版图;
公元1253年,大理亡;
公元1276年,南宋亡。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流亡政权彻底结束,文天祥则在崖山之战的前一年被俘。
至此,天下在唐朝之后重归一统,如果我们抛却狭隘的民族观念,那么忽必烈在我国历史上的功绩其实完全是可以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
秦灭六国,而蒙古人和元朝同样也灭六国(西辽、西夏、金、宋、大理、吐蕃)。
秦行郡县制,元创行省制,均沿用至今。
秦统一的是长城以内,元统一的是长城内外。
在这一点上,元世祖忽必烈居功至伟。我们需要明白,元朝的统一,其实是宋辽夏金等不同政权、不同族群间不断冲突和融合的历史结果,而之所以最终走上了统一之路,本质上还是受华夏文明“大一统”观念的影响,只不过这一统一之路并非由汉民族完成的。
事实上,如果我们认真了解这段历史,那么便应当明白两宋也确实承担不了这一任务。
或许有人会说,统一就一定好,分裂就一定不好吗?我只能说“大一统”自始至终都是华夏文明最核心的特点,这也正是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之中国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在其它文明中均不存在,或者说均没有这么明显的追逐制度的统一、政令的统一,以及文化的统一。而这些统一,其实都需要版图的统一作为前提。
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宋朝虽非大一统,但也确实具有同时期其它政权不可取代的核心地位。以思想学术而言,汉学和宋学并称,朱熹是宋学(理学)的集大成者;以文学而言,唐宋并称,唐诗宋词;以绘画而言,宋元并称。两宋虽然在事功上无所建树,但确实是我国文化的巅峰。
同时,具体到宋元之际的文天祥和忽必烈,那么忽必烈的成就在于“立功”,而文天祥的成就在于“立德”,忽必烈留给后人的是影响至今的政治遗产,而文天祥留给世人的则是高山仰止的人格和道德典范。至于张弘范,我们确实不能苛责于他。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