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天祥、张弘范与忽必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宋元之际的中国历史?

文天祥、张弘范与忽必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宋元之际的中国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牌娱乐酱酱 访问量:1204 更新时间:2023/12/6 22:59:43

忽必烈真的不想杀文天祥。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十月,文天祥被押送至大都,忽必烈以上宾之礼待之。之后,忽必烈派了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来劝降文天祥,这里面有1276年临安城破之时被抓的宋恭帝;有南宋旧臣,比如同为状元出身的留梦炎;还有元朝重臣,比如平章政事阿合马,又如灭南宋的张弘范。

但文天祥始终不为所动,并写下了千古传颂的《正气歌》,誓死不降。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忽必烈曾与群臣讨论谁是天下最贤能的宰相,结论是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惜才,更欣赏文天祥的忠义,所以文天祥便一直被关押着。

后来,河北定州发生了反抗元朝的起义,并准备劫狱营救文天祥。至此,文天祥要不要杀,必须要做一个了断了,于是忽必烈亲自以元朝宰相之位招降,但文天祥依然拒绝了。

公元1283年,文天祥向故国所在的南方叩拜之后,从容就义。就在文天祥被杀的前一刻,忽必烈又后悔了,并下令停止处死,但为时已晚。

张弘范本就是元朝人。

张弘范,生于公元1238年,今河北保定定兴县人,汉族。张弘范是汉人,这一点没有疑义,但同时他也与南宋并无瓜葛,这一点也没有疑义。

张弘范的出生地,在易水河之北,恰好属于历史上著名的燕云十六州,在涿州南。也就是说,从公元938年石敬瑭将这里割让给辽国之后,这里便不再属于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了。

  • 公元1005年,宋真宗赵恒通过澶渊之盟正式承认了燕云之地属于辽国。

  • 公元1141年,宋高宗赵构通过绍兴和议正式承认了燕云之地属于金国。

  • 公元1232年,宋理宗赵昀联蒙灭金,蒙古答应灭金以后将河南还给南宋,这事实上是南宋承认了燕云之地属于蒙古。

从938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至张弘范1279年灭宋,时间已经过去了341年。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张弘范的出生地曾经是辽国、金国、元朝,但就是从未属于两宋的一部分。

张弘范的父亲张柔曾经作为金人抵抗过蒙古人的进攻,但张弘范出生之时,金国也已经亡了四年了,所以张弘范完全就是一个元朝人。

我们如何苛责一个连金国人都算不上的张弘范站在从未归属过的南宋一边?南宋有汉人,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辽国、金国都有比契丹人、女真人还要多的汉人;蒙古国也同样如此。

与张弘范类似,大名鼎鼎的丘处机其实从出生的一刻起便是金人,他与南宋也没有瓜葛。丘处机声名大振,其实是从应金世宗征召,主持“万春节”才开始的。而金庸的小说中将其塑造成一位抗金的义士,虽然符合汉人的心理,但也确实属于虚构。

忽必烈是我国又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开创者

在我国古代,宋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这是事实。

公元907年,大唐帝国灭了之后,北方辽国首先建国,之后北宋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形成了南北对立之局。

后来,党项人李继迁在公元982年叛宋,并在李元昊时期正式称帝,李元昊三败宋仁宗,奠定了与辽宋三足鼎立的格局。

此外,北宋立国之初,赵匡胤便玉斧一挥,将大渡河以西变成了化外之地。于是,西南的大理,还有交趾的越南也成为了独立的政权。

再后来,女真人崛起于辽国境内,并用十年的时间灭了辽国和北宋,迫使西夏和南宋称臣。此时的天下,又形成金国、南宋、西夏、西辽、大理、吐蕃并立的格局。

公元1206年,蒙古人成吉思汗统一大漠草原,开始了灭金复仇之路。

  • 公元1218年,西辽亡;

  • 公元1227年,西夏亡;

  • 公元1234年,金国亡;

  • 公元1247年,吐蕃纳入蒙古国版图;

  • 公元1253年,大理亡;

  • 公元1276年,南宋亡。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流亡政权彻底结束,文天祥则在崖山之战的前一年被俘。

至此,天下在唐朝之后重归一统,如果我们抛却狭隘的民族观念,那么忽必烈在我国历史上的功绩其实完全是可以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

秦灭六国,而蒙古人和元朝同样也灭六国(西辽、西夏、金、宋、大理、吐蕃)。

秦行郡县制,元创行省制,均沿用至今。

秦统一的是长城以内,元统一的是长城内外。

在这一点上,元世祖忽必烈居功至伟。我们需要明白,元朝的统一,其实是宋辽夏金等不同政权、不同族群间不断冲突和融合的历史结果,而之所以最终走上了统一之路,本质上还是受华夏文明“大一统”观念的影响,只不过这一统一之路并非由汉民族完成的。

事实上,如果我们认真了解这段历史,那么便应当明白两宋也确实承担不了这一任务。

或许有人会说,统一就一定好,分裂就一定不好吗?我只能说“大一统”自始至终都是华夏文明最核心的特点,这也正是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之中国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在其它文明中均不存在,或者说均没有这么明显的追逐制度的统一、政令的统一,以及文化的统一。而这些统一,其实都需要版图的统一作为前提。

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宋朝虽非大一统,但也确实具有同时期其它政权不可取代的核心地位。以思想学术而言,汉学和宋学并称,朱熹是宋学(理学)的集大成者;以文学而言,唐宋并称,唐诗宋词;以绘画而言,宋元并称。两宋虽然在事功上无所建树,但确实是我国文化的巅峰。

同时,具体到宋元之际的文天祥和忽必烈,那么忽必烈的成就在于“立功”,而文天祥的成就在于“立德”,忽必烈留给后人的是影响至今的政治遗产,而文天祥留给世人的则是高山仰止的人格和道德典范。至于张弘范,我们确实不能苛责于他。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标签: 文天祥张弘范忽必烈宋元元朝西夏

更多文章

  • 史上霸气外露的一句话——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日落看比俺还标签:张弘范,忽必烈,元军,伯颜,元朝,镇国大将军,元世祖忽必烈,艺术家,军事制度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伟大人物往往都有至理名言,比如汉武帝刘彻“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金海陵王完颜亮“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等等,恕小编识寡,在我看来,史上最霸气的一句话属于张弘范,他是谁?先看看他说的话吧,他不仅说了而且把这句话刻在了石头上。这就话就是“元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这是多么

  • 灭宋“将军”张弘范一家的命运,忽必烈的野心和元帝国的最终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发现吴标签:上都,金国,诗人,元朝,张弘范,忽必烈,元帝国,小说家,蒙古帝国

    1279年,张弘范所率领的元军于崖山彻底击溃宋军的最后部队,宋亡,张弘范意气风发,勒石记功: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时间来到明代,由于张弘范本身是汉人,人们为了讽刺张弘范,在其勒石处前加一“宋”字,这段碑文变成“宋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一个“宋”所达到的讽刺效果非同一般。重用汉人,忽必烈的野心张

  • 张弘范:祖孙三代都是名将,5个孙子被元军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张弘范,元军,忽必烈,宋军,张世杰,大将

    1328年,元军冲入张家,把张弘范的5个孙子全部处死,孙女为奴,并抄没家产。一代名将张弘范,为元朝出生入死,血战疆场,立下赫赫战功,子孙却落得如此下场,着实可悲。张弘范,元朝名将,文武双全,与父亲张柔、儿子张珪,都是文韬武略,是元朝的柱石。元朝能夺取中原,主要依靠中原汉军“世侯”,尤其是张柔家族。蒙

  • 张弘范:因指挥元军灭亡了南宋而被指为汉奸,这其中是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张弘范,金人,汉奸,张世杰,岳飞,文天祥,伯颜,军事制度,元朝,艺术家

    张弘范:问我事如何?无日不风波崖山之战,十数万大宋军民蹈海自尽,浮尸数十里,惨不忍睹,立朝三百余年的宋王朝就此划上了句号,而造成这一堪比“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是元朝镇国大将军,名为张弘范。战后的张弘范在崖山石壁上勒石而还,字为“张弘范灭宋于此”,后来有人在前面加了个“宋”字,遂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 1278年张弘范奉命南下灭宋,在漳州平灭一百五十座宋军山寨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宋军,元军,汉军,大军,诗人,元朝,张弘范,文天祥

    1278年,新上任的元军征南总指挥张弘范抵达扬州后,挑选了一些将领随军听用,并抽调一千蒙古兵、四千汉军步兵、一万五千汉军水师,分成几路南下攻打残宋。十月十九日,元廷又命淮东行省打造战船,供张弘范军队使用。张弘范任命自己的弟弟张弘正为先锋官。张弘正出发前,张弘范对他说:“因为你骁勇善战才用你作先锋,而

  • 俘虏文天祥,终结南宋,元朝名将张弘范,真是人们眼中的汉奸吗?

    历史解密编辑:青橙拂户标签:元朝,金国,诗人,宋朝,文天祥,张弘范,忽必烈,张世杰

    1279年,元朝大臣纷纷上书,建议诛杀被俘后始终不愿投降的文天祥,忽必烈陷入犹豫。有一个人听说此事后,不顾重病缠身强撑着坐起来,给忽必烈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折,恳求不要杀文天祥,对这样的忠君爱国之士,应当予以释放。这个人便是元朝初年威震天下的名将张弘范,他的奏折打动了忽必烈,文天祥逃过一死。但仅仅几

  • 赵孟頫的字,真的很俗么?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书法,赵体,黄庭坚,草书,中国书法

    赵孟頫于1322年过世,已经700年了,至今尚无一人能达到他的高度。甚至有人说赵孟頫这座高峰,元明清民四朝,只有廖廖数人走到他的了半山腰。赵孟頫在书法界中的地位不可谓不高,他创造赵体至今是教科书式字帖。然而从古到今,依然有不少人说赵孟頫的字“媚俗”。到了近年,更是风起云涌。现在我们收集批判赵体主流声

  • 纪念赵孟頫逝世700周年《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三)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标签:赵孟頫,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书法,书画,颜平原,柳公权

    为 纪念赵孟頫逝世700周年,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730周年,东亚文化之都一一中国济南 活动年。 8月5日,“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济南首展开幕式将在胶济铁路博物馆( 济南市车站街30号 )举办。 展览主办单位: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中国致公党济南巿委员会、济南市文联、山东中铁文

  • 赵孟頫小楷 《道德经》高清版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小楷,楷书,书法,行书,赵体,赵孟頫,道德经,偏旁部首

    赵孟頫,元代大书法家。他在元朝延佑三年三月,时值63岁的赵孟頫为进之高士书写了这卷小楷道德经。《道德经》是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书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至今700多年。他时年六十三岁,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卷首有明姚绶行书“松雪书道德经”六字,前隔水绫上有近人张爰二题。曾经为明

  • 这幅字不管是不是赵孟頫写的,它都是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丞相,太守,公孙弘,公卿,汲黯

    汲黯(jí àn)(?-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官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主张与匈奴和亲。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召拜淮阳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