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间故事:关汉卿智斗宋员外

民间故事:关汉卿智斗宋员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字言字语 访问量:2876 更新时间:2024/3/8 22:31:33

大戏剧家关汉卿,在元代就被誉为“杂剧班头”“梨园领袖”。 他风流倜傥,滑稽多智,又兼一身铮铮硬骨,不畏权,不畏势,自称“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偏、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晚年因作《窦娥冤》得罪当朝, 被逐出大都(北京);回到老家蒲阴五人村隐居。

回到五人村以后, 把自己关在小楼上埋头写作,不再出头露面。

但这年三月, 五人村人却出其不意地看见关汉卿这位大名角演戏了。

原来这年三月正是邻村五人桥庙会, 这庙会格外热闹。周围几十里百姓都来这里上庙看戏。 庙会请的是蒲阴县最好的霍家班。看戏的人山人海, 把个台子挤得水泄不通。 五人桥的首富宋员外的两个浪子也来看戏。这兄弟两个大的叫宋,二的叫宋武。 这文武兄弟俩,依仗宋家有权有势,横行霸道, 强男霸女肆无忌惮,竟无人敢惹。

这天,两位花花公子穿红挂绿,贼眉鼠眼来到台下。他们看戏是假,看人是真。 专盯那些有姿色的良家女子。

附近村庄有一个叫娇莲的姑娘,眉清目秀, 长相俊美,这天也来上庙。 却早已被宋文宋武暗中跟上,二人就像两条毒蛇尾随在娇莲身后

舞台上正演关汉卿的元杂剧《谢天香》, 歌妓谢天香的故事深深吸引了观众。 娇莲本来只在人群的边沿上看,由于被剧情吸引,不觉进入人群。台下很挤, 宋家二兄弟趁机将她挤到人群正当中去了。开始娇莲没往坏处想,看戏么,又不是在家,人多就免不了挤忽然她感到背后被一个人使劲顶住,猛然回头, 看见一位粉面浪子的脸紧贴着自己的后脑。那浪子见她发现了自己,便索性动起手来。

“哎……美人儿……亲……”两个恶少一齐下手在娇莲身上乱摸。

娇莲大喊“救命——”,她想挤出来逃走, 但争不脱四只有力的手,宋文解她的衣扣,宋武亲她的嘴, 台下骚动起来。

所有看戏的人都转过头来看,但谁敢吱声?人们都认识这是宋家两位浪子。宋家有良田千亩,保镖打手也有几十名,就连蒲阴知县也怕上几分。平头百姓一旦惹下宋家恶少,那是连命都难保的。观众们只是气愤,不敢动手。

戏停了。

只听霍班头在台上喊道,“众位看客听了,现在有本县知县大人对大家讲话。”

呵!知县!人们把眼睛转戏台, 都想看看这知县大人什么模样,讲说什么。

只见一位官式打扮的老汉出现在舞台正中,他就是知县!只见这老翁满面红光,气宇轩昂, 神魄摄人。

县太爷扬声喊道:“众位看官听了。 本知县听说贵地唱戏,特意前来观看,没想到这戏被两个恶少给搅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奸抢民女。 众百姓立即给我绑了!”

看客早想教训这两个浪子,只怕没人做主。 如今知县大人下了命令正好行事。说时迟那时快, 几个猛浪小伙,立即冲过去,先是一阵拳打脚踢, 然后绑了个鸭子浮水。娇莲才趁机逃走。

两位恶少,拚命叫喊:“我是宋员外家……”

“今天打的就是你这宋员外家的! ”五人桥人凡有仇有冤的乘机围过来,一阵臭打。 二恶少鼻嘴流血,连喊“饶命”。

绑了二位恶少,接下来怎么办呢? 人们望着台上的知县老爷。

“立即给我扔到河里去!”知县大人挥手喊了。

小磁河就在戏台不远。 人群中立即踊上几个精壮汉子,将两个恶少抬到河边。 所有看客都跟在后边。“一二三!”‘扑嗵’一声。两个恶少便被沉到河中不见影了。

正在这时,宋员外领着一群家丁赶来了。他气得浑身冒汗,不管知县口令,先救上儿子来再说。

一群家丁下水打捞。

看客们排在岸边观景。见宋家人都变成落汤鸡,不禁哗然大笑。

观众都说,这县太爷倒利索。惩治恶人不用下狱砍头,往河中一扔,倒省事。原来宋家也有不少人在看戏,看见二位少爷被绑,便急忙回去禀告宋员外。宋员外闻听立即赶来,见儿子被扔到河中,顾不上先找知县,便先令家丁下水捞人。春天的小磁河,水并不深,水面平静如镜,家丁们很快把两位公子打捞上来。人们看见两个恶少被直挺挺放在河岸上,像两条死鱼。

宋员外喊:“快压肚子!”

于是就有人压那肚子。

登时,人们看见两个恶少的嘴里流出大片污水。

“里边还有小鱼呢!”有人喊。

听说有小鱼,一位老婆婆赶紧上前去拣。有人提醒她说,“脏!”老婆婆说,“不怕,喂鸡。”

人们又哈哈大笑起来。

宋员外气得浑身发抖。决心要找知县孛儿只斤佳木算账。因为平时他与孛儿只斤佳木有过不少来往,曾给这位蒙人知县送过不少银子。

看见两个儿子吣过水以后,还渐苏醒过来,宋员外才放心。然后他急忙去找知县。 要当面质问他,为对自己的两个亲生子下毒手。再说,扔进河里算哪家法。

戏台上早已不见知县的面。他问霍班头, 霍班头说:“知县老爷,讲完便回去了。”

宋老员外吩咐备轿,直奔县衙大堂去了。 孛儿只斤佳木见是老熟人宋员外,便热情接待。 寒暄几句以后,宋员外嘲讽地说,“我是请知县大人到我府去看戏的。"

知县听了忙问:“看戏?你府上唱什么戏?”

宋员外正好说: “五人桥庙会不是在唱戏么?知县大人何不去观瞻一回。你去了可以住在我府上,管保你有吃不完的佳肴、喝不完的美酒。 我还可以将两个不孝的儿子交县太爷治罪。”

知县听了宋员外的话,感到口气不对, 便没好气地问道:“我为何非到你府上去看戏?只要我一声令下,就可以招来任何一个戏班给我唱堂会。 你还说什么把儿子交给我治罪,你儿子犯了什么法,快快讲来!”

宋员外被知县一番话激醒了:是呀,一个七品知县想看戏只要一句话, 何必到离城三十里的五人桥去看?看来这位蒙人知县根本没到过五人桥, 更没有治他儿子的罪。他发现自己太莽撞了,于是便改口说自己是因别的事情路过这里顺便来看知县大人,刚才几句话只不过是随便说着玩儿的。求大人不必介意。 说完又令人给孛儿只斤佳木放了些银两,看见这位蒙人知县高兴了,这才离去。

回到府上,宋员外百思不得其解: 到底是谁假冒知县登台发令,把两个儿子扔到河中去的呢? 幸亏他及时赶到,要不然两个儿子非丧命不可。 他决心要查找这个假扮知县的大胆狂徒。

先是向五人桥人打听,五人桥人都说那天登台讲话的老者很像一个知县,绝不会是假的,再一说谁敢冒充知县呢? 宋员外听了又犹豫起来,莫非真的是孛儿只斤佳木捣的鬼?

正在这时,有一家丁找来告诉他,说那扮演知县的人不是别人,是五人村的关汉卿。

关汉卿?一个大戏剧家,垂暮之年隐居高楼,他怎么可能管这个闲事,搞这个恶作剧? 再一说宋家与他关家无冤无仇。宋员外不大相信。 但是第二天,第三天总是有人向他传这样的话, 说那知县就是关汉卿装扮的……

原来这事都是五人村人们无意中传出来的。这假扮知县的人真的是关汉卿。

宋员外暗自派人去五人村私访,证明了家丁的话是真的。 假扮知县下令将他的儿子扔到河里去的就是关汉卿!

那天关汉卿确实去五人桥看戏的。 因为霍家班演的是关汉卿的著名杂剧《谢天香》, 他想看看家乡人对自己写的戏有何反响。 没想到正碰上宋家两个浪子调戏民女,他忍无可忍,急中生智,立即装扮知县上台发令,惩治了这两位恶少。

外村人不认识他,但五人村人却有人看出是他,对他那高超演技深为佩服,为他智惩恶少感到无比欢快。 五人村人暗中将这快事奔走相告,无意中便走漏了风声,被五人桥宋员外知晓了。

既然关汉卿假扮知县的事被宋家知道, 宋员外是不会饶过他的。

关汉卿也明白,这事迟早会被宋家父子知道,但既然做了就不怕。

关汉卿回到家便直接去普救寺了。 他同老僧智能早是莫逆之交。他秘密要老僧为他准备一领红绫八抬大轿……

这天, 宋家父子果然带了一群家丁来到关园 (关汉卿的住宅)要找关汉卿!

关家老仆邢靠说:“关老爷不在家。”

宋家父子哪里相信? 立刻带领众家丁

一齐下手,搜查打砸起来。就在此时忽听街上一阵锣响, 有人喊道:“知府大人到!闲人回避——”

知府大人干什么来呢?宋家父子不觉吃了一惊:那知府大人可是比知县大人官大多了呀! 宋员外正捉摸,又忽听关园门口锣声响亮,有人喊传:“知府大人到,有请关汉卿大人接见——”

宋员外赶紧叫家丁住了手。

“报知府大人,我们关家正被一伙歹徒砸抢,关老爷吓跑了。”老仆邢靠向知府大人禀告。

知府大人听了非常愤怒,立即传令:“谁敢光天化日之下为非做歹,立即给我拿了!”

闻听将被捉拿,宋家父子带上家丁抱头鼠窜,越墙逃去了。

歹徒逃了, 但如何找到关汉卿接见知府大人呢?关夫人着了急,立即找到老僧智能,要他帮着派小僧们去找。

老僧智能听了不觉一笑说:“要找你家关大人,请随我来。”

老僧领了关夫人, 来到知府大人轿前说,“知府大人,你的夫人来了, 快出来吧。”

关夫人立即被羞得满面通红,心想这老僧开玩笑也太过份了, 自己怎么能是知府大人的夫人呢?她正要说什么, 忽见轿帘一动,从轿中走出一个人来,哪里是什么知府大人, 正是关汉卿。关夫人啼笑皆非, 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滑稽多智、滑稽多智。” 老僧智能翘起拇指笑着夸奖。

关汉卿假扮知县惩治了宋家两个恶少,这回又假扮知府吓走了宋员外。被家乡人传为奇谈。

宋家两位恶少得知真情以后,又要找关汉卿算账,但宋员外说,“关汉卿乃‘智多星’, 不要妄动。”

关汉卿回到关园,又把自己关在小楼上继续写作。 人们到底看见了关汉卿连续两次露面演戏了。关汉卿把自己关在小楼上,昼夜写作。与他做伴的只有一只小狗,一只小巴儿狗。 那是关汉卿为了免除寂寞,特意从外面拣来的。

每到深夜,关汉卿构思写作, 在楼板上来回踱步,捻着胡须,嘴里不时发出嗌嵫声。 小巴儿狗以为是要喂它,便跟在他的后边跑。

年深日久,楼板被踏出几个深坑。 就连小巴儿狗,他也常常忘记喂它。

这年初冬,关汉卿一连几天没有下楼, 他的构思已经深入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自己顾不上吃多少饭,把喂小狗的事也忘了。

一天,清晨起来, 夫人上楼看他,只见楼板有好几处被他踏穿,小狗卷曲在他的脚下一动不动。 关汉卿自己正在望着脚下的小狗发愣。原来这小狗已经被饿死了。

夫人连唤几声,关汉卿不语。再唤时,只见关汉卿将小狗揣在怀里向外走去。

关夫人以为关汉卿下楼埋狗去了。 便在楼下耐心等待。多时不见回来,便到普救寺找老僧智能去了。老僧智能是关汉卿的好朋友,也许关汉卿在那里说话去了。

关汉卿怀揣小狗,并没有去普救寺。他竟直奔十家木匠铺去了。

“给我做一口小棺材吧。”关汉卿对木匠三说。

“小棺材?谁死了?要多么小?”

“哎,是我的‘小精灵’死了。”

关汉卿流着眼泪,从怀中掏出那只小狗。

木匠三笑了,知道老才子关汉卿是个奇人,奇人就做奇事。

“要多少钱我给。”关汉卿又说

“不要你的钱。”

木匠三手艺现成,霎时就做成一口小棺材。

关汉卿道了声:“谢谢。”便携了小棺材出了门。

这事恰被木匠三的东邻尖嘴婆知道。尖嘴婆的丈夫在元蒙灭金那年被元军杀死。后来尖嘴婆认敌为友,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送给知县孛儿只斤佳木做了小老婆,尖嘴婆便依仗女儿得势,威风起来, 吃喝穿戴样样争先,自觉全村谁都不如她。成天不干活, 专门走东家串西家,炫耀自己,挑拨是非, 嘲讽好人。

她见五人村人对关汉卿很崇拜,就气得要命。 早就恨不得让关汉卿威风扫地,好显示她个人的荣耀。 这回她扒着墙看见关汉卿给一只死狗做棺材,便觉得机会到了。她暗中尾随关汉卿走出村口, 来到普救寺后边,找到一背静地方藏了起来。

寺中老僧智能,听关夫人说关汉卿抱了一只小狗的尸体走了出来,便也想看看关汉卿要怎样做。他知道关汉卿是位大才子,所做所为定然与一般人不同。老僧先是看见关汉卿用手在地上刨了一个小坟坑,接着便将装有小狗的棺材放进坑里,然后又封起一个小坟丘。接着关汉卿双膝跪倒,从怀中掏出一纸文书,便哭着叨念起来。

“喂,乡亲们快来看呵,有人给狗当孝子喽——”尖嘴婆顿时吆喝起来。真的来了许多人。

“你贼叫什么?”老僧智能冲她喝道。

“没见过给狗出殡的,俺可是吃得饱睡得着的……”

“你知道什么,关大人能忙中偷闲, 苦中作乐,此乃大觉者。”

“俺可不知道什么大‘脚’小‘脚’的。 俺任啥不缺,吃得饱睡得着。"尖嘴婆一边夸耀自己,一边姗姗走了。

关汉卿不慌不忙, 祭完小狗来到老僧智能身边,贴着耳朵对智能说:“她会来找你的,嘻。”

智能被关汉卿的话,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个老寡妇她怎样来找一个老和尚? 可能关汉卿说了一句戏言罢了。

谁知过了几天, 这尖嘴婆真地来找老僧智能了。她一进寺院就喊:“我的天呦, 俺可是吃不安睡不宁了!”

老僧智能问她怎么样了。她才说, 自从那天看了关汉卿葬狗,说过那几句闲话。 天天半夜她就听见自家窗外有一只小狗在叫,她求老僧为她驱邪来了。

智能想起关汉卿对他的耳语。便不觉一笑,暗中知道这是关汉卿演的戏。便对她说:“你去找关大人吧,他能治你的病。”

尖嘴婆听了百般迟疑, 难道关汉卿也会驱邪么?老僧智能见她迟疑,便说: “你知道关大人祭奠的是一只什么样的狗? 平常的狗死了他肯为它下葬么?那是一只神狗,你冲撞了它, 它的灵魂不饶你了。”

尖嘴婆本来就相信鬼神, 听了老僧的话立即找到关汉卿赔礼道歉,要关汉卿为她驱邪治病。

起初关汉卿装作不肯答应,尖嘴婆又百般乞求,说: “那天我说了不该说的话, 关大人就别跟我一般见识了。”说着磕头如捣蒜。

关汉卿说,“我是怕我说了话你不听。”

尖嘴婆说:“即使教我死,我也依你。”

关汉卿嘱咐她:一要穿满身重孝,二要到神狗坟上陪罪,三必须要哭:“我的夫哇,饶了我吧。”

尖嘴婆听了说前两条要求她能做,唯有第三条她不愿接受。“俺哭它丈夫,可它是只狗哇!”

关汉卿说,“你不听就算了,到晚上它还要去找你。”

尖嘴婆犹豫了。

关汉卿又说,“你以为它是一只狗吗?那只是表面装的,它可是神呀!做神的老婆你还觉不合算?再一说你只不过那样哭几声,哪里就真的成了它的老婆……"

尖嘴婆答应了。

随后尖嘴婆回到家买了白布, 做一身重孝,到狗坟上去了。 关汉卿约了老僧智能躲在一边偷看,看见尖嘴婆直喊连天:“我的夫哇, 你就饶了我吧。不然俺可是吃不饱睡不着呀……"

关汉卿随后问老僧智能: “她一定去找过你吧?”

老僧智能反问关汉卿:“你一定学过狗叫吧 ?”二人相对大笑。

标签: 关汉卿宋员外知县谢天香恶少

更多文章

  • 关汉卿、“唐山事件”、女性友好型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秦朔朋友圈标签:关汉卿,窦娥冤,杂剧,救风尘,王国维

    · 这是第4549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每周,我都会写一个人物。今天写的是关汉卿。最近随着改编自关汉卿杂剧《救风尘》的《梦华录》的热播,人们对于“女生帮女生”(Girls help girls.)非常有共情。周舍把宋引章娶回家,对其不断进行家暴,都快打断了腿。还是赵盼儿出手,有勇有谋地救了

  • 关汉卿大约为由金入元的作家,作品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关汉卿,录鬼簿,拜月亭,杂剧,朱帘秀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国末年(约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

  • 关汉卿, 封建时代的反抗者

    历史解密编辑:食话周天标签:周舍,编剧,关汉卿,救风尘,窦娥冤,赵盼儿,宋引章,风尘女,曲作家,古典乐,剧作家,青楼女子

    关汉卿是元朝伟大的剧作家,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当属《窦娥冤》。窦娥背负冤屈,临终时许下三桩誓愿,最后一一实现,终于平反昭雪。对熟悉的故事情节进行深思,我们就能听到关汉卿在黑暗时代的大声疾呼。一、关汉卿生平元代,科举废止,知识分子的地位下降,甚至到了“十儒九丐”的境地。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路径已经走

  • 关汉卿笔下的“俏冤家”大女主们究竟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关汉卿,谢天香,救风尘,金线池,窦娥冤

    还是要感谢《梦华录》,即便它完全背弃《救风尘》的精气神,但“赵盼儿”这个名字,把关汉卿带进大众的视野,是时候了解一下在《窦娥冤》之外,关汉卿写过的那些生气勃勃的大女主们。田汉写《关汉卿》时,请教了历史学家翦伯赞。翦伯赞提醒他,关汉卿是“郎君班头”,和那时大都的名女优们来往是少不了的,关于元代女优们的

  • 关汉卿:锁在浓浓迷雾中的“曲圣”

    历史解密编辑:青林知青标签:散曲,元朝,关汉卿,窦娥冤,单刀会,元杂剧,剧作家,曲作家,古典乐

    关汉卿:驱梨园领袖,捻杂剧班头我们今天能知道关汉卿,真是要拜那个时代了,在“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元代,文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仅仅高于乞丐,甚至还不如娼妓。知识分子上升的通道被阻断,如果不归隐南山,就只能混迹于勾栏瓦肆或戏剧书场,但这也派生出一个新的文学现象,那就是元杂剧和元曲的勃兴。五十年代中苏关系亲

  • 《梦华录》大爆,原著作者关汉卿也该被更多人看到

    历史解密编辑:网易蜗牛读书标签: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梦华录,西厢记,白朴

    01 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般会把元代的散曲和杂剧分成两派,各自以王实甫和关汉卿为代表。王实甫、马致远、白朴都是从文人系统出来的,你一读他们的东西,就能感觉到很深的文人气。他们的作品好处是优雅古典,可是也有一些“坏处”,仿佛不弄那几个字就不过瘾,总要有“古渡、寒鸦”这些。可是大家读一读关汉卿的文字,就知

  • 关汉卿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临洮县融媒体中心标签:元朝,编剧,关汉卿,王晓丽,赵志强,中医药,曲作家,春节走访慰问,中国传统音乐

    又是一年新春到,最是情暖岁寒时。近日,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关汉卿走访慰问了重点企业和春节在岗企事业职工、老党员、老干部、优秀专家人才以及医务人员等,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与新春祝福。关汉卿走访慰问了离退休老干部,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生活和身体情况,叮嘱他们要好好保重身体,提醒做好疫情防控

  • 曲解了关汉卿,又在双洁上做文章,《梦华录》越往后争议越多

    历史解密编辑:影视地平线标签:梦华录,关汉卿,救风尘,赵盼儿,元曲

    当《梦华录》口碑达到8.8分,成为目前古偶剧最佳作品后,随之而来的争议,也让它的口碑跌到了最初的8.6分。虽然只有0.2分的变化,背后却涌现出了很多两极分化的声音。一部剧有争议说明这部剧的关注度很高,但如果剧组宣传团队非要放大争议,甚至从中谋取更多的流量和话题,那无疑是对这部剧最大的毁灭。《梦华录》

  • 刘亦菲出彩《梦华录》爆火,口碑剧少了些关汉卿原著亮点

    历史解密编辑:第一财经资讯标签:刘亦菲,梦华录,关汉卿,古装

    在多个待爆剧哑火之后,古装偶像剧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现象级作品。由刘亦菲、陈晓主演的《梦华录》,在腾讯视频上线仅6天,累计播放量就已突破7亿。在各大网络剧指数排行榜上,目前该剧热度值均位居第一。截至6月7日,豆瓣上近30万人打出8.8分,暂列2022年剧集评分榜第一。在国产剧“重灾区”古偶这一类型中,《

  • 现代人拍的《梦华录》,真的比关汉卿原著还封建吗?

    历史解密编辑:雷斯林标签:梦华录,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赵盼儿,王国维

    《梦华录》,原著《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关汉卿写于元代,700多年前。原著情节起伏跌宕 ,妓女赵盼儿利用妓院中的卖弄风姿的手段,去解救同样生活痛苦的风尘姐妹。故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原著因为将底层姐妹互助的故事写得太过深刻,被近代文学家王国维赞叹:“其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致,宁较后世之传奇有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