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剧家关汉卿,在元代就被誉为“杂剧班头”“梨园领袖”。 他风流倜傥,滑稽多智,又兼一身铮铮硬骨,不畏权,不畏势,自称“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偏、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晚年因作《窦娥冤》得罪当朝, 被逐出大都(北京);回到老家蒲阴五人村隐居。
回到五人村以后, 把自己关在小楼上埋头写作,不再出头露面。
但这年三月, 五人村人却出其不意地看见关汉卿这位大名角演戏了。
原来这年三月正是邻村五人桥庙会, 这庙会格外热闹。周围几十里百姓都来这里上庙看戏。 庙会请的是蒲阴县最好的霍家班。看戏的人山人海, 把个台子挤得水泄不通。 五人桥的首富宋员外的两个浪子也来看戏。这兄弟两个大的叫宋文,二的叫宋武。 这文武兄弟俩,依仗宋家有权有势,横行霸道, 强男霸女肆无忌惮,竟无人敢惹。
这天,两位花花公子穿红挂绿,贼眉鼠眼来到台下。他们看戏是假,看人是真。 专盯那些有姿色的良家女子。
附近村庄有一个叫娇莲的姑娘,眉清目秀, 长相俊美,这天也来上庙。 却早已被宋文宋武暗中跟上,二人就像两条毒蛇尾随在娇莲身后
舞台上正演关汉卿的元杂剧《谢天香》, 歌妓谢天香的故事深深吸引了观众。 娇莲本来只在人群的边沿上看,由于被剧情吸引,不觉进入人群。台下很挤, 宋家二兄弟趁机将她挤到人群正当中去了。开始娇莲没往坏处想,看戏么,又不是在家,人多就免不了挤忽然她感到背后被一个人使劲顶住,猛然回头, 看见一位粉面浪子的脸紧贴着自己的后脑。那浪子见她发现了自己,便索性动起手来。
“哎……美人儿……亲……”两个恶少一齐下手在娇莲身上乱摸。
娇莲大喊“救命——”,她想挤出来逃走, 但争不脱四只有力的手,宋文解她的衣扣,宋武亲她的嘴, 台下骚动起来。
所有看戏的人都转过头来看,但谁敢吱声?人们都认识这是宋家两位浪子。宋家有良田千亩,保镖打手也有几十名,就连蒲阴知县也怕上几分。平头百姓一旦惹下宋家恶少,那是连命都难保的。观众们只是气愤,不敢动手。
戏停了。
只听霍班头在台上喊道,“众位看客听了,现在有本县知县大人对大家讲话。”
呵!知县!人们把眼睛转向戏台, 都想看看这知县大人什么模样,讲说什么。
只见一位官式打扮的老汉出现在舞台正中,他就是知县!只见这老翁满面红光,气宇轩昂, 神魄摄人。
县太爷扬声喊道:“众位看官听了。 本知县听说贵地唱戏,特意前来观看,没想到这戏被两个恶少给搅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奸抢民女。 众百姓立即给我绑了!”
看客早想教训这两个浪子,只怕没人做主。 如今知县大人下了命令正好行事。说时迟那时快, 几个猛浪小伙,立即冲过去,先是一阵拳打脚踢, 然后绑了个鸭子浮水。娇莲才趁机逃走。
两位恶少,拚命叫喊:“我是宋员外家……”
“今天打的就是你这宋员外家的! ”五人桥人凡有仇有冤的乘机围过来,一阵臭打。 二恶少鼻嘴流血,连喊“饶命”。
绑了二位恶少,接下来怎么办呢? 人们望着台上的知县老爷。
“立即给我扔到河里去!”知县大人挥手喊了。
小磁河就在戏台不远。 人群中立即踊上几个精壮汉子,将两个恶少抬到河边。 所有看客都跟在后边。“一二三!”‘扑嗵’一声。两个恶少便被沉到河中不见影了。
正在这时,宋员外领着一群家丁赶来了。他气得浑身冒汗,不管知县口令,先救上儿子来再说。
一群家丁下水打捞。
看客们排在岸边观景。见宋家人都变成落汤鸡,不禁哗然大笑。
观众都说,这县太爷倒利索。惩治恶人不用下狱砍头,往河中一扔,倒省事。原来宋家也有不少人在看戏,看见二位少爷被绑,便急忙回去禀告宋员外。宋员外闻听立即赶来,见儿子被扔到河中,顾不上先找知县,便先令家丁下水捞人。春天的小磁河,水并不深,水面平静如镜,家丁们很快把两位公子打捞上来。人们看见两个恶少被直挺挺放在河岸上,像两条死鱼。
宋员外喊:“快压肚子!”
于是就有人压那肚子。
登时,人们看见两个恶少的嘴里流出大片污水。
“里边还有小鱼呢!”有人喊。
听说有小鱼,一位老婆婆赶紧上前去拣。有人提醒她说,“脏!”老婆婆说,“不怕,喂鸡。”
人们又哈哈大笑起来。
宋员外气得浑身发抖。决心要找知县孛儿只斤佳木算账。因为平时他与孛儿只斤佳木有过不少来往,曾给这位蒙人知县送过不少银子。
看见两个儿子吣过水以后,还渐苏醒过来,宋员外才放心。然后他急忙去找知县。 要当面质问他,为何对自己的两个亲生子下毒手。再说,扔进河里算哪家王法。
戏台上早已不见知县的面。他问霍班头, 霍班头说:“知县老爷,讲完便回去了。”
宋老员外吩咐备轿,直奔县衙大堂去了。 孛儿只斤佳木见是老熟人宋员外,便热情接待。 寒暄几句以后,宋员外嘲讽地说,“我是请知县大人到我府去看戏的。"
知县听了忙问:“看戏?你府上唱什么戏?”
宋员外正好说: “五人桥庙会不是在唱戏么?知县大人何不去观瞻一回。你去了可以住在我府上,管保你有吃不完的佳肴、喝不完的美酒。 我还可以将两个不孝的儿子交县太爷治罪。”
知县听了宋员外的话,感到口气不对, 便没好气地问道:“我为何非到你府上去看戏?只要我一声令下,就可以招来任何一个戏班给我唱堂会。 你还说什么把儿子交给我治罪,你儿子犯了什么法,快快讲来!”
宋员外被知县一番话激醒了:是呀,一个七品知县想看戏只要一句话, 何必到离城三十里的五人桥去看?看来这位蒙人知县根本没到过五人桥, 更没有治他儿子的罪。他发现自己太莽撞了,于是便改口说自己是因别的事情路过这里顺便来看知县大人,刚才几句话只不过是随便说着玩儿的。求大人不必介意。 说完又令人给孛儿只斤佳木放了些银两,看见这位蒙人知县高兴了,这才离去。
回到府上,宋员外百思不得其解: 到底是谁假冒知县登台发令,把两个儿子扔到河中去的呢? 幸亏他及时赶到,要不然两个儿子非丧命不可。 他决心要查找这个假扮知县的大胆狂徒。
先是向五人桥人打听,五人桥人都说那天登台讲话的老者很像一个知县,绝不会是假的,再一说谁敢冒充知县呢? 宋员外听了又犹豫起来,莫非真的是孛儿只斤佳木捣的鬼?
正在这时,有一家丁找来告诉他,说那扮演知县的人不是别人,是五人村的关汉卿。
关汉卿?一个大戏剧家,垂暮之年隐居高楼,他怎么可能管这个闲事,搞这个恶作剧? 再一说宋家与他关家无冤无仇。宋员外不大相信。 但是第二天,第三天总是有人向他传这样的话, 说那知县就是关汉卿装扮的……
原来这事都是五人村人们无意中传出来的。这假扮知县的人真的是关汉卿。
宋员外暗自派人去五人村私访,证明了家丁的话是真的。 假扮知县下令将他的儿子扔到河里去的就是关汉卿!
那天关汉卿确实去五人桥看戏的。 因为霍家班演的是关汉卿的著名杂剧《谢天香》, 他想看看家乡人对自己写的戏有何反响。 没想到正碰上宋家两个浪子调戏民女,他忍无可忍,急中生智,立即装扮知县上台发令,惩治了这两位恶少。
外村人不认识他,但五人村人却有人看出是他,对他那高超演技深为佩服,为他智惩恶少感到无比欢快。 五人村人暗中将这快事奔走相告,无意中便走漏了风声,被五人桥宋员外知晓了。
既然关汉卿假扮知县的事被宋家知道, 宋员外是不会饶过他的。
关汉卿也明白,这事迟早会被宋家父子知道,但既然做了就不怕。
关汉卿回到家便直接去普救寺了。 他同老僧智能早是莫逆之交。他秘密要老僧为他准备一领红绫八抬大轿……
这天, 宋家父子果然带了一群家丁来到关园 (关汉卿的住宅)要找关汉卿!
关家老仆邢靠说:“关老爷不在家。”
宋家父子哪里相信? 立刻带领众家丁
一齐下手,搜查打砸起来。就在此时忽听街上一阵锣响, 有人喊道:“知府大人到!闲人回避——”
知府大人干什么来呢?宋家父子不觉吃了一惊:那知府大人可是比知县大人官大多了呀! 宋员外正捉摸,又忽听关园门口锣声响亮,有人喊传:“知府大人到,有请关汉卿大人接见——”
宋员外赶紧叫家丁住了手。
“报知府大人,我们关家正被一伙歹徒砸抢,关老爷吓跑了。”老仆邢靠向知府大人禀告。
知府大人听了非常愤怒,立即传令:“谁敢光天化日之下为非做歹,立即给我拿了!”
闻听将被捉拿,宋家父子带上家丁抱头鼠窜,越墙逃去了。
歹徒逃了, 但如何找到关汉卿接见知府大人呢?关夫人着了急,立即找到老僧智能,要他帮着派小僧们去找。
老僧智能听了不觉一笑说:“要找你家关大人,请随我来。”
老僧领了关夫人, 来到知府大人轿前说,“知府大人,你的夫人来了, 快出来吧。”
关夫人立即被羞得满面通红,心想这老僧开玩笑也太过份了, 自己怎么能是知府大人的夫人呢?她正要说什么, 忽见轿帘一动,从轿中走出一个人来,哪里是什么知府大人, 正是关汉卿。关夫人啼笑皆非, 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滑稽多智、滑稽多智。” 老僧智能翘起拇指笑着夸奖。
关汉卿假扮知县惩治了宋家两个恶少,这回又假扮知府吓走了宋员外。被家乡人传为奇谈。
宋家两位恶少得知真情以后,又要找关汉卿算账,但宋员外说,“关汉卿乃‘智多星’, 不要妄动。”
关汉卿回到关园,又把自己关在小楼上继续写作。 人们到底看见了关汉卿连续两次露面演戏了。关汉卿把自己关在小楼上,昼夜写作。与他做伴的只有一只小狗,一只小巴儿狗。 那是关汉卿为了免除寂寞,特意从外面拣来的。
每到深夜,关汉卿构思写作, 在楼板上来回踱步,捻着胡须,嘴里不时发出嗌嵫声。 小巴儿狗以为是要喂它,便跟在他的后边跑。
年深日久,楼板被踏出几个深坑。 就连小巴儿狗,他也常常忘记喂它。
这年初冬,关汉卿一连几天没有下楼, 他的构思已经深入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自己顾不上吃多少饭,把喂小狗的事也忘了。
一天,清晨起来, 夫人上楼看他,只见楼板有好几处被他踏穿,小狗卷曲在他的脚下一动不动。 关汉卿自己正在望着脚下的小狗发愣。原来这小狗已经被饿死了。
夫人连唤几声,关汉卿不语。再唤时,只见关汉卿将小狗揣在怀里向外走去。
关夫人以为关汉卿下楼埋狗去了。 便在楼下耐心等待。多时不见回来,便到普救寺找老僧智能去了。老僧智能是关汉卿的好朋友,也许关汉卿在那里说话去了。
关汉卿怀揣小狗,并没有去普救寺。他竟直奔十家木匠铺去了。
“给我做一口小棺材吧。”关汉卿对木匠三说。
“小棺材?谁死了?要多么小?”
“哎,是我的‘小精灵’死了。”
关汉卿流着眼泪,从怀中掏出那只小狗。
木匠三笑了,知道老才子关汉卿是个奇人,奇人就做奇事。
“要多少钱我给。”关汉卿又说
“不要你的钱。”
木匠三手艺现成,霎时就做成一口小棺材。
关汉卿道了声:“谢谢。”便携了小棺材出了门。
这事恰被木匠三的东邻尖嘴婆知道。尖嘴婆的丈夫在元蒙灭金那年被元军杀死。后来尖嘴婆认敌为友,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送给知县孛儿只斤佳木做了小老婆,尖嘴婆便依仗女儿得势,威风起来, 吃喝穿戴样样争先,自觉全村谁都不如她。成天不干活, 专门走东家串西家,炫耀自己,挑拨是非, 嘲讽好人。
她见五人村人对关汉卿很崇拜,就气得要命。 早就恨不得让关汉卿威风扫地,好显示她个人的荣耀。 这回她扒着墙看见关汉卿给一只死狗做棺材,便觉得机会到了。她暗中尾随关汉卿走出村口, 来到普救寺后边,找到一背静地方藏了起来。
寺中老僧智能,听关夫人说关汉卿抱了一只小狗的尸体走了出来,便也想看看关汉卿要怎样做。他知道关汉卿是位大才子,所做所为定然与一般人不同。老僧先是看见关汉卿用手在地上刨了一个小坟坑,接着便将装有小狗的棺材放进坑里,然后又封起一个小坟丘。接着关汉卿双膝跪倒,从怀中掏出一纸文书,便哭着叨念起来。
“喂,乡亲们快来看呵,有人给狗当孝子喽——”尖嘴婆顿时吆喝起来。真的来了许多人。
“你贼叫什么?”老僧智能冲她喝道。
“没见过给狗出殡的,俺可是吃得饱睡得着的……”
“你知道什么,关大人能忙中偷闲, 苦中作乐,此乃大觉者。”
“俺可不知道什么大‘脚’小‘脚’的。 俺任啥不缺,吃得饱睡得着。"尖嘴婆一边夸耀自己,一边姗姗走了。
关汉卿不慌不忙, 祭完小狗来到老僧智能身边,贴着耳朵对智能说:“她会来找你的,嘻。”
智能被关汉卿的话,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个老寡妇她怎样来找一个老和尚? 可能关汉卿说了一句戏言罢了。
谁知过了几天, 这尖嘴婆真地来找老僧智能了。她一进寺院就喊:“我的天呦, 俺可是吃不安睡不宁了!”
老僧智能问她怎么样了。她才说, 自从那天看了关汉卿葬狗,说过那几句闲话。 天天半夜她就听见自家窗外有一只小狗在叫,她求老僧为她驱邪来了。
智能想起关汉卿对他的耳语。便不觉一笑,暗中知道这是关汉卿演的戏。便对她说:“你去找关大人吧,他能治你的病。”
尖嘴婆听了百般迟疑, 难道关汉卿也会驱邪么?老僧智能见她迟疑,便说: “你知道关大人祭奠的是一只什么样的狗? 平常的狗死了他肯为它下葬么?那是一只神狗,你冲撞了它, 它的灵魂不饶你了。”
尖嘴婆本来就相信鬼神, 听了老僧的话立即找到关汉卿赔礼道歉,要关汉卿为她驱邪治病。
起初关汉卿装作不肯答应,尖嘴婆又百般乞求,说: “那天我说了不该说的话, 关大人就别跟我一般见识了。”说着磕头如捣蒜。
关汉卿说,“我是怕我说了话你不听。”
尖嘴婆说:“即使教我死,我也依你。”
关汉卿嘱咐她:一要穿满身重孝,二要到神狗坟上陪罪,三必须要哭:“我的夫哇,饶了我吧。”
尖嘴婆听了说前两条要求她能做,唯有第三条她不愿接受。“俺哭它丈夫,可它是只狗哇!”
关汉卿说,“你不听就算了,到晚上它还要去找你。”
尖嘴婆犹豫了。
关汉卿又说,“你以为它是一只狗吗?那只是表面装的,它可是神呀!做神的老婆你还觉不合算?再一说你只不过那样哭几声,哪里就真的成了它的老婆……"
尖嘴婆答应了。
随后尖嘴婆回到家买了白布, 做一身重孝,到狗坟上去了。 关汉卿约了老僧智能躲在一边偷看,看见尖嘴婆直喊连天:“我的夫哇, 你就饶了我吧。不然俺可是吃不饱睡不着呀……"
关汉卿随后问老僧智能: “她一定去找过你吧?”
老僧智能反问关汉卿:“你一定学过狗叫吧 ?”二人相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