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大元王朝历史上最为复杂的悲情帝王,非他莫属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大元王朝历史上最为复杂的悲情帝王,非他莫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1845 更新时间:2023/12/8 6:48:04

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按干支纪年来算,是癸酉年。这一年,隔海相望的日本,豪门旺族北条氏覆灭,镰仓幕府时代宣告终结。大洋彼岸的英国,苏格兰和英格兰打得热火朝天,不可开交。世界风云变幻,元朝也没闲着。从1308年元武宗海山登基,到1333年元朝顺帝即位,二十五年时间,元朝居然连换八位皇帝,内乱频繁,皇位好像走马观花,这帮蒙古贵族们为了当皇帝可以说是撸胳膊挽袖子,打的鸡飞狗跳。英宗皇帝硕德八剌出门旅游,直接被大臣给咔嚓了,天顺皇帝阿速吉八登基仅一个月多月,就被人拉下了马,明宗皇帝和世㻋,更是被自己的亲弟弟在背后下了黑手。皇帝们忙着内斗,自然没有时间管理国家,元朝的国情发展就好像坐了末班车,蹭蹭往下掉。到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登基时,元朝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贪腐横行、腐败成风、经济原地踏步,科技倒退十年,文化一蹶不振,农业颗粒无数。先说贪污这件事儿。元朝的贪污可以说是老传统了,从世祖忽必烈立国,官员贪污就屡禁不止。这帮蒙古官员们从睁开眼睛就开始搞贪污,一直搞到下班才算完。为了光明正大的贪污腐败,官员们横生出五花八门的收费条例。在元朝,种地要收田租,盖房子要收地租,请客吃饭要收口食钱,逢年过节,要缴纳节庆钱,出门剪个头理个发,要收面容钱......反正你只要在元朝生活,不管干啥,都得额外向政府交钱。你可能会说,那好办,那我啥也不干,每天我就在家躺着,政府总不能收我钱了吧?不好意思,还是要收,因为元政府另有规定,平日无事,要收常例钱。从百姓身上收缴上来的钱当然不会进入国库,而是中饱私囊,都落入到了官员自己的口袋里。历朝历代,同朝为官,相互都要比较一下,比政绩,比业绩,比百姓口碑,到了元朝可好,官员之间啥也不比,专门比谁贪污的多,您要是每天不贪污个十万八万的,上朝你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光是贪污也就算了,元朝的管理制度上也有很大的问题,无论魏晋汉唐,还是南北两宋,治国治民,都讲究个包容开放,一视同仁,元朝偏偏搞了个“四等人制度”

所谓“四等人制度”,就是把天下黎民分成四个级别。一等人当然是蒙古人自己,待遇丰厚,五险一金,四菜一汤。二等人是波斯人和一些番邦百姓,待遇一般,但空调零食下午茶一样也没落下。而作为三四等人的汉人,可以说是实名惨,居住环境差,就业机会少,还时常挨欺负。由于待遇不平等,百姓之间矛盾激烈,小规模的造反起义时有发生。人祸不断,天灾也接踵而至。至正十年,黄河泛滥成灾,翻天巨浪,洪水滔天,冲堤毁堰,沿岸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其中,又当属山东、河南、安徽三地受灾最为严重。黄河发水,元朝当然不能置之不理。元朝贵族们认为,发洪水又冲不到北京城(元大都),老百姓挨洪水冲,死了就死了,直接一埋就得了,但是那些没死的怎么办,如果不管他们,搞不好他们就要造反。皇帝(元顺帝)和大臣们一顿商量,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放粮赈灾。从正常角度来看,百姓受灾,皇帝赈灾,这是一件好事,但皇帝只是提出解决办法,具体的施行,是由这帮头头脑脑的官员们来操办的。救济粮从国库调拨出来,到了救灾总负责人的手里,自己总要贪污掉一半,剩下的粮食从北京城出发,途径各州府道台,衙门驿馆,经手的官员们也要自己吃点回扣,留下点粮食也无可厚非,这么一路下来,原本一万斤粮食,到了老百姓手里,就只剩下几百斤,这还算好的,运气不好的,发到个人手里,米粒没有,只剩下谷壳了。安徽濠州有一户人家,就因为没吃上朝廷的救济粮,全家饿死,只剩下一个叫朱重八的小朋友。此事暂且不提,单说赈灾的事情。救济粮该吃回扣的吃完了,该贪污的也贪污完了,全国各地的大臣们接连给皇帝上折子,内容大致都是替百姓感谢皇帝洪福齐天,皇帝发的米饭真香,皇帝仁德,皇帝万岁之类的话。元顺帝看完折子,非常满意,又在心里给自己记上了一笔功劳。当然,对皇帝来说,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年少登基的妥懽帖睦尔能做的只有这些。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傀儡皇帝。

岁数小是一方面,主要是朝廷里有个叫伯颜的大臣,飞扬跋扈,结党擅权,当皇帝的家,做皇帝的主,搞得皇帝什么都干不了,只能吃瘪。伯颜同志是个十足的坏人,顺帝时期那些匪夷所思的制度和政策多半都是他一手操办的,这位权臣还曾跟皇帝建议,把张、王、李、刘、赵这五姓汉族人都杀光,搞减种灭丁,这样才能保证汉人不会造反。皇帝寻思你有病吧,你越打压百姓,百姓反心越甚,于是果决回绝了伯颜的提议。通过这件事,元顺帝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再任由伯颜这么胡闹,元朝就得彻底凉凉,今天他敢扬言把老百姓都杀死,明天就敢带人把自己也整死。很快,皇帝发动政变,三下五除二就把伯颜给弄死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做人不能太伯颜。伯颜一死,顺帝重新夺回主权,但眼下国家百废待兴,命悬一线,单靠皇帝自己单排上分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皇帝很快加上了元朝名臣脱脱的好友。单排上分有风险,还是灵活组排靠谱。脱脱是元朝晚期数一数二的治世名臣,心怀百姓,惦念苍生,被顺帝委任丞相,开始了元朝新一轮的改革。改革,是大元王朝不变的主题。世祖忽必烈开国,搞改革搞得马马马虎,换汤不换药。成宗铁穆耳,有心改革,但能力不行。武宗海山,有本事有能力,却在位短暂,没两年就领了便当。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锐意进取,可还是浅尝即止。之后的英宗硕德八剌、泰定皇帝也孙铁木儿、文宗图帖睦尔,天天忙着搞权力争夺,自顾尚且无暇,哪有多余的时间搞改革?而这些皇帝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元朝也可以说是南孚没了聚能环,一代更比一代弱,到元顺帝妥懽帖睦尔手里的时候,内忧外患,活脱脱一个烂摊子。名臣脱脱当了丞相,对着这堆烂摊子一顿缝缝补补,刚有点气色,朝堂上又爆发党争内斗,脱丞相干了没两天,又被勒令下岗了。元顺帝没了脱脱,自此一蹶不振。翻阅史料记载,你会发现顺帝是个很奇怪的人。

一方面,他能善用脱脱这样的贤臣,让他们勤勤恳恳的为自己打工,但皇帝同样信任像麻蛊惑、朴不花、搠思监等大奸大恶的臣僚。这就导致顺帝得到了后世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这位皇帝在位近三十年,其中一半时间,他和脱脱同志双排上分,俩人一起携手,发起改革,革除弊政、甚至一度让元朝重新焕发出生机。而另外十五年,皇帝身边全是各色奸臣,他们跟着皇帝一起,荒淫无度,整日嬉戏玩乐,彻底把元朝推向了深渊。对末代皇帝来说,我们看待他们时要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历代亡国之君,暴虐无道,如秦二世,国家活生生是他自己玩没的。昏庸慢懒,不干正事,如宋徽宗,北宋基本上是他亲手断送出去的。难有作为,命不由人,如唐哀帝,他运气不好,遇上了乱世枭雄朱温,自己无论再怎么抗争努力也是白搭。而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勤劳、果敢、肯干、他拥有诸多优秀傲人的品质。但一个年轻勇敢,想要有所作为的帝王摊上了一个百病缠身,几欲将死的帝国时。他又能怎么样呢?我们总是试图去分析一个王朝的灭亡是有多重原因的。政策的不行,环境的变化,文化制度的弊端,皇帝的决策失误,甚至一次小小的历史事件,都能被我们认为是一个王朝灭亡的原因。但我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当历史选择一个王朝时,这个王朝必将万世璀璨,永垂不朽。而当历史准备抛弃一个王朝时,无论你如何抗争,如何补救,也难逃灰飞烟灭的厄运。这是所有人共同经历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规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绝不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蒙古人再也不能称霸世界了。没有任何人能改变这种结局。元顺帝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个亡国政治的囚徒而已。而现在,这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战无不胜的马背民族早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雄心壮志,他们缔造的大元帝国也终于迎来了终结。公元1368年,曾经因为领不到救济粮而全家饿死的安徽濠州人朱重八摇身一变,变成了带领着一众精兵强将的朱元璋。老朱同志攻占北京,顺帝仓皇出逃,元朝正式灭亡。

成吉思汗、拖雷、窝阔台、忽必烈.....一代一代蒙古英豪的身影在火光滔天中闪过。一个时代结束了。帝国覆灭,荣光不再。苟延残喘的蒙古人退缩到漠北草原,开始日思夜想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为什么朱元璋那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朱元璋也想过这个问题,当年黄河水灾,全家惨死,他虽然对元朝的黑暗统治有着无尽的愤恨,但他最初的梦想,只不过是想要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罢了。

标签: 元顺帝元朝伯颜忽必烈朱元璋王朝

更多文章

  • 元顺帝想留宿大皇后处,却被拒绝,得知真相后,对大皇后心生敬意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元顺帝,伯颜,皇后,帖木儿,忽都,奇氏

    一日深夜,元顺帝处理完工作,想到好久都没有去大皇后那里过夜了,就对宫人说道:“去告诉皇后,我今晚去她那里过夜。”谁料,不一会儿宫人回来禀告:“皇后不让你过去!”这让元顺帝很愤怒,然而皇后一番话却让他顿生敬意……对一个女人而言,能够得到君王的恩宠,被君王翻牌,那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为何元顺帝的这位正宫

  • 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常遇春大发雷霆,朱元璋却暗暗点头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徐达,朱元璋,元顺帝,常遇春,皇帝,明朝,小说家

    历史上真正的布衣皇帝只有两个,一个是汉高祖刘邦,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如果严格来说的话,刘邦的出身其实还要高一些,好歹他还曾当过秦朝的泗水亭长,也算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相对来说的话,朱元璋的出身就很低了,要过饭当过和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布衣。朱元璋从乞丐变成皇帝,除了因为他自己的努力拼搏之外,还因为手

  • 明朝战争:明朝北伐大业即将告终,元顺帝奔袭逃亡上都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元顺帝,徐达,元朝,朱元璋,明王朝,明朝

    公元1368年,对于朱元璋而言是具有空前意义的一年。扫山东、平河南、夺潼关,徐达所带领的北伐大军大有荡平华北的态势。而北伐的作战方案也是侵夺山东之地,威逼河南之地,扼守潼关重地,进而将元大都扼杀在摇篮之中。当徐达带领大军一步步的完成了以上的作战计划之后,远在应天的朱元璋奔赴汴梁之地,他不仅对于眼前硕

  • 被朱元璋赶走的元顺帝,到底做了些什么?而被称为鲁班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皇帝,明朝,元朝,元顺帝,朱元璋,小说家,鲁班天子,天子守国门

    一个好的皇帝,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木匠,可一个好的木匠,却很难成为一个好的皇帝。说起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什么荒淫无道,贪恋女色,亡国之君,所有不好的,都可以往他头上扣,难道你亡国了,还要歌颂你吗?其实,这亡国之君元顺帝,真不是一无是处,他还有一个名称:鲁班天子。这名字听起来,要比明朝那位木匠皇帝高

  • 徐达攻克元大都故意放走元顺帝,常遇春很生气,朱元璋却大加赞赏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徐达,朱元璋,元顺帝,常遇春,陈友谅,郭子兴

    常言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对于这点,种地的百姓知晓,而古代高高在上的帝王更深谙其理,毕竟在权力面前,哪能容得半分同情和想当然?遥想当年,吴王夫差就对越王勾践想当然了,结果不仅被勾践翻了盘,而且小命也交代在了他的手上。相比较夫差来说,唐太宗李世民就做得比较干脆,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后,直接眼睛也不

  • 据蒙古史料记载,朱棣是元顺帝的遗腹子,是真的吗?朱棣的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朱棣,元顺帝,朱元璋,遗腹子,马皇后,朱允炆

    洪武元年(1368)八月,明军攻破元大都(北京),元顺帝带着残部北逃,元朝结束了对汉民近百年的统治历史。因为逃得太仓促,加上后宫太庞大,所以元顺帝留下了大量的后宫佳丽,结果“便宜了”朱元璋。这其中有个叫格呼勒德的弘吉剌美女,被送到朱元璋的面前。弘吉剌部是蒙古草原上一个盛产美女的部落,成吉思汗的母亲和

  • 徐达攻破元都,放走元顺帝,朱元璋不仅不责罚,反倒这样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徐达,朱元璋,元顺帝,郭子兴,陈友谅,常遇春

    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年,为了表彰和自己共同征战多年的将帅们的功绩,命人在南京城外的鸡鸣山修建功臣庙,按照功绩大小,将21位开国功臣的塑像供奉在内,其中魏国公徐达位列第一。1、投身军旅徐达是朱元璋的同乡,都是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市)人,两个人从小关系就很好,那时候经常和

  • 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常遇春勃然大怒,朱元璋为何却不怪罪徐达

    历史解密编辑:新语话史标签:徐达,朱元璋,元顺帝,常遇春,明朝

    1367年,朱元璋在相继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势力之后,其政权已经基本稳固,南方的广大地区也再无后顾之忧。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朱元璋自然不甘于偏安一隅。于是,北伐也随即被提上议事议程。在中国历史上,自南至北的北伐数不胜数,一如东晋祖逖、恒温北伐,南宋隆兴北伐等等,但能够取胜者却寥无几人。这

  • 元顺帝是如何为日落西山的北元,多争取200余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季依晨动物谈标签:伯颜,元朝,皇帝,明朝,脱脱,元顺帝,帖木儿,朱元璋,小说家

    元顺帝是如何为日落西山的北元,多争取200余年的?“帝在位三十六年,当元统、至元间,帝受制权臣,相继或死或诛,帝恐惧之心弛,而宽平之心生……向使庚申帝持其心常如至正之初,则终保天下,何至于远遁而为亡虏哉!……庚申帝岂昏愚者哉?观其欲杀是人也,未尝不假手于人,外为不得已之状,内实行其欲杀之志”元顺帝是

  • 元朝末帝元顺帝的曲折命运, 从沦为孤儿被流放, 到成为元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头像壁纸汇标签:皇帝,元朝,皇位,元顺帝,帖木儿,宋太宗,元文宗,小说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主导下的大一统王朝。不过这个王朝的存续时间可谓昙花一现:从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到元顺帝逃到长城北方维持北元王朝,前后一共不足百年时间。同时由于文学和教育方面对元朝的宣传题材较少,所以元朝历史一直让多数人感到陌生。其实元朝末帝元顺帝的个人命运是十分坎坷、传奇、曲折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