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忽必烈在历史上做出过什么贡献?

忽必烈在历史上做出过什么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斯基栀子 访问量:4422 更新时间:2024/1/18 22:40:54

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丰功伟绩,当属千古帝王,应为华夏景仰。

一、千古帝王元世祖,黄金家族留血脉

忽必烈,成吉思汗儿子托雷的第四子,蒙古帝国第五位可汗,也是最后一位可汗,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成吉思汗,大蒙古帝国的皇帝,世界上杰出的军事家,多次发动对蒙古以外的战争,征服地区自东亚到中亚,甚至东欧的黑海海滨。虽然元朝建立后,赠成吉思汗谥号法天运圣武皇帝,史称元太祖。必须说明,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第一位可汗,也是蒙古元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但却不是元朝的皇帝,只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追赠其为元太祖而已。

蒙哥,成吉思汗儿子托雷的长子,蒙古帝国第四位可汗,史称“蒙哥汗”,让西方世界颤抖的上帝之鞭。蒙哥率军长子西征,进攻古罗斯等地。即位蒙古帝国皇帝后,主要致力于攻灭南宋。蒙哥病逝后,忽必烈继位蒙古国皇帝。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号桓肃皇帝。仍然需要说明,蒙哥仍然是蒙古帝国的可汗,当然不是元朝的皇帝,忽必烈追尊其为桓肃皇帝,如此而已。

蒙哥兴师伐宋在前线病逝后,忽必烈被诸王推戴继可汗位,在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建元中统,取意自“中华开统”,是大蒙帝国的首个年号,也是元朝历史上的首个年号,忽必烈确立的这个年号历时4年。7年后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今北京)为首都,元大都由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至此以后,明、清两代,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首都。又过了8年,忽必烈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二、马上征战征兄弟,依靠汉人继汗王

1252年,忽必烈向蒙哥汗建策进兵大理国,借西南人力物力迂回攻宋,被采纳。1253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1254年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忽必烈为总东路军指挥。1259年9月,忽必烈率师抵淮河,蒙哥汗于钓鱼城之战中受伤死于军中。

大蒙古帝国当值可汗病逝前线,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留守漠北,据悉他正在擅自征兵图谋汗位。忽必烈获悉危情,即采纳汉人郝经计策,与南宋约和,率轻骑北返。

但在当时,蒙古王公大都支持阿里不哥,而阿里不哥又掌控着漠北草原,有60多个诸千户军队(6万多人),有六盘山的4万骑兵,还有部分跟随蒙哥南征的军队,共计大约15万。

可是此时,忽必烈掌控的蒙古军队只有,征宋时亲率的东路军约1万人,从南宋接应北归的兀良合台军1万5千人。忽必烈面临的局面是,自己的2万5千人,对阵阿里不哥的15万人,天时地利人和,阿里不哥占尽优势。

但是,忽必烈拥有的,阿里不哥没有,那就是北地的,汉人武装力量。就这样依靠中原地带,强大的经济实力,与不断的兵源补充,忽必烈击败了阿里不哥,也获得了原先支持阿里不哥那部分蒙古王公的臣服。

当然,忽必烈很清楚,在蒙古王公眼里,他始终是个背叛者,大蒙古帝国的异类。对于蒙古王公来说,忽必烈虽然貌似称“汗”,但那不是成吉思汗所约定的,忽里勒台推举出来的汗王。

忽里勒台,大蒙古国的诸王大会或大朝会,又称作“忽邻勒塔”或“忽里台”,即蒙古语“聚会”或“会议”的意思。成吉思汗时期,蒙古人的忽里台是部落和各部联盟的议事会,用于推举首领,决定征战等大事。

汗,可汗,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为汗或可汗,类似于汉字的国王或天子。汗与可汗的区别在于,汗是通过选举制度产生的部落首领,而可汗通常采用指定继承制度,延续其权力地位,更近似于中原地区的皇帝。成吉思汗及以后的汗,严格意义来说属可汗,形式上的选举而已,即汗位类似黄袍加身。

1260年3月,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戴下,忽必烈登上了大蒙古国汗位。但是,同年的4月,阿里不哥由另部分宗王的拥戴,在异地也宣布自己登上汗位,兄弟二人争夺汗位的斗争终于白热化了。忽必烈亲率大军与阿里不哥作战,从1260年秋至1261年秋,忽必烈军与阿里不哥军南征北战,相互进攻,互有胜负。最终,忽必烈将阿里不哥围困于和林,忽必烈有汉地汉人的强力支持,而阿里不哥则孤立无援,原来支持阿里不哥的宗王,也都纷纷倒戈偏向忽必烈。1264年7月,走投无路的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忽必烈赦免了阿里不哥等宗王,只是诛杀了参加谋反的大臣。1264年8月,阿里不哥“病死”。

三、不拘种族选人才,崇尚儒学重汉臣

忽必烈英明睿智,他在建立元朝之前,就刻意广交中原文人儒士,熟悉了解中原汉地情况,笼络大批汉人知识分子为其幕僚。忽必烈招聘重用窦默和姚枢,窦默就为忽必烈讲解三纲五常和正心诚意之说,姚枢就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忽必烈结交僧人子聪,并为子聪赐名刘秉忠,刘秉忠给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像这样的汉人知识分子,还有为忽必烈译讲《大学衍义》的赵璧,为忽必烈讲《孝经》、《尚书》、《易经》及儒家的政治学和历史的王鹗,官任王府书记的张文廉,还有名士元好问等二十余人。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上述汉人知识分子,受到忽必烈的重用,他们用汉文化武装忽必烈的思想头脑,以辅佐忽必烈的方式求得国家重新统一。

建立元朝政权后,忽必烈一如既往,尊崇汉制,接纳汉族,重视人才。忽必烈重用汉臣,如董文炳、刘秉忠、张弘范等,他们的治国理政才能都得以极大的发挥。忽必烈作为皇帝之后,并没有改变宋朝已有的制度,而且甚至保留了宋朝的全部官员,竭尽所能地获得这些前朝官员的效忠。

在忽必烈之前,蒙古所有汗王,都没有使用年号,用蒙古传统生肖纪年。1260年5月,在刘秉忠等汉臣的建议下,忽必烈建立了“中统”年号,意为“中华开统”,自称为“华夏中央王朝的正统”,表明其以承继中央王朝的正统自命,并致力于“天下一统”的目标。1271年11月,忽必烈正式建国号为“大元”,采古礼、定朝仪、册皇后、立太子。

至此,元朝正式建立。“大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意即忽必烈要做超越历朝历代的千秋大业,由此可以名正言顺地并序于夏、商、周、秦、汉、隋、唐的大一统王朝之列。

还有,忽必烈选用人才,不拘泥于种族的限制,譬如任命色目大臣阿合马掌管国家财政,成为忽必烈时期不可多得的大臣和近臣。阿合马出生于费纳喀忒,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属回族,初为察必皇后之父按陈那颜的陪嫁奴隶。1261年,出任上都同知。三年后,领中书左右部,兼都转运使。1264年,拜中书平章政事,主要掌理财政,推行清理户口、推行专卖制度、发行钞票(时称交钞)等方式,增加朝廷收入。元朝灭亡南宋之后,继续在江南地区实行发钞和药材限制专卖政策,大大增加财政收入。

四、开疆拓土绘蓝图,创设行省立国体

元朝的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疆域之辽阔广大空前绝后。保守些来说,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部分岛屿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盛世,为中国打下330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如此幅员辽阔,汉朝或者唐朝,最为鼎盛的时候,也远远比不上。此外,元朝还有四大汗国,以及其他包括高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内的藩属国。元朝的四大汗国,分别是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当然,属于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的领土,却不能算在后来元朝的版图里。

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中国之后,面对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又连年战乱纷争国家刚刚统一,政治局势尚未稳定的情况下,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各地的控制,避免再度出现分裂割据,忽必烈采取了招贤纳士,广采众议,改革蒙古旧制,建立大元大一统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制度。

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辅佐皇帝发布政令。设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设御使台,负责对官员的监察。在中央政权之下,又有各自的派出机构,分别负责各地和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与中央官制相适应的是,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行省作为中书省派出的常设机构,是元朝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同时也是一级军事机构。行省本身是军政一体的。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军政事务分别由所属的不同机构管理,军民分治。

以行省分治天下的制度,是元朝统治者通过中央,加强对各地方、各民族统治的创举。创行省制度,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改革,这些行省初步奠定了明清两代,乃至今天中国省区的规模。省作为地方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忽必烈统一中国后,非常重视对边远地区的统治,通过各种军政机构对这些区域进行管辖。1276年,忽必烈元朝政府,在云南设行省,将其并入版图。1253年,蒙古军攻入吐蕃,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忽必烈元朝政府,在西藏设立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下设若干万户府,征收赋税,屯戍军队,进行军事、行政管理。1360年,忽必烈元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军事巡察机构),管理澎湖、台湾。另外,忽必烈元朝政府,还通过军事机构控制天山南北、蒙古高原等广大的东北、西北地区。

忽必烈建立的这些制度,是历来由少数地方政府统治的边陲重地,正式归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强化了中央集权,对于边疆、海防地区的开发与防务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东西南北大贯通,中华民族大融合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经过这一时期的融合,汉民族从内地外迁,边疆地区各民族内移,中原与江南、契丹和女真融入中华民族。虽然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将人分为四等:蒙古人第一等,色目人第二等,汉人和南人分列三四等,但由于在统一形势下,各民族交往不断加强,很多民族经济、文化、心理逐渐趋向一致,这就有利于新民族的形成。元朝统一全国后,中西方交流畅通,使得元朝时中亚等地各民族大量迁入,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在其生活和发展中与其他民族交流、融合,不断壮大自己的信仰群落,逐渐形成一些新生民族,如回族。据有关研究成果,回族是唐宋以来,主要是13世纪初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各族向东迁入中原,与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姻亲交往、繁衍生息而形成的。元代政治上大一统,促进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下,长期交流与融合,东来的各民族与当地人民通过通婚、杂处等扩大族群,逐渐形成新的民族,文化等方面互相影响,逐渐形成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民族认同趋向,民族融合空前加强。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的版图,是元世祖忽必烈缔造的;我们中国的行省管理制度,是元世祖忽必烈设立的;我们中国56个民族大团结,是始于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这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就是忽必烈。

更多文章

  • 郭靖战死后,杨过之子孤身一人杀入王宫,却被忽必烈几句话劝退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郭靖,杨过,黄蓉,郭襄,元朝,忽必烈,小龙女,金庸笔下,射箭运动员

    当年杨过用一粒飞石打死了蒙古皇帝蒙哥,蒙古士兵见状之后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由于群龙无首,蒙古大军的士气一落千丈,彻底丧失了作战能力。他们一个个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地逃回了蒙古。在华山之巅,江湖群雄对“五绝”重新进行了排位。在黄蓉的建议下,新五绝诞生了,他们分别是: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一灯大师、北

  • 忽必烈的噩梦,打不死的海都

    历史解密编辑:帝史标签:大汗,蒙哥,元朝,忽必烈,小说家,阿里不哥,蒙古帝国,成吉思汗,蒙古骑兵,孛儿只斤·窝阔台

    对于征服能力过强,而统治能力过差的蒙古人来说,他们征服的土地过于庞大,这些土地能够维持统一是一种偶然,而分裂却是一种必然。1264年,忽必烈成功击败了弟弟阿里不哥,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于是他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富庶的南宋,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的身后,一个远比弟弟阿里不哥难缠的对手正在成长,这个对手可不会像

  • 忽必烈创立了元朝,为什么蒙古人讨厌他?汉人却喜欢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忽必烈,蒙古人,元朝,蒙古帝国,蒙哥,阿里不哥

    序言忽必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是蒙古帝国第五任大汗,也是元朝开国皇帝。因为蒙古帝国和元朝是当时世界范围内领土面积数一数二的超级帝国,所以忽必烈在中国乃至东亚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极具争议的人物。在中国历史的描述中,忽必烈虽来自游牧民族,但统一中国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延续宋代以来繁荣的

  • 元朝察必皇后在国库取了一匹丝帛。忽必烈笑道:国库不是私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宫女,元朝,国库,朱元璋,小说家,察必皇后,慈禧太后,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察必皇后,命宫女去国库取了一匹丝帛,丈夫元世祖忽必烈开玩笑说:国库又不是私人库房,你怎么能派人随便取东西呢?朴实的察必皇后却把玩笑话当了真,想着怎么节俭出丝帛来。经过反复考虑,她组织宫女把大量废弃的旧弓弦熬煮之后,加工成了帛衣,这一下子给宫里省出了许多经费。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事情,一时传为佳

  • 你可能不知道,忽必烈带着汉人屠杀了蒙古

    历史解密编辑:温伯陵的烟火人间标签:蒙古,蒙哥,元朝,诸王,忽必烈,小说家,成吉思汗,阿里不哥,孛儿只斤·窝阔台

    伯陵说:在我们的印象中,忽必烈是纯正的蒙古皇帝,这么说是没错的,但不全对。忽必烈能做元朝皇帝,是因为得到汉人官僚和世侯的支持,为此不惜屠了蒙古圣地哈拉和林。而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对当下有深刻的参考价值。一、蒙古草原的历史,以成吉思汗为标志,被划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早年间的草原部族,没有稳定的领导核

  • 奇皇后:外国贡女进入中国后宫,怎样花32年爬到皇后之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皇后,奇皇后,后宫,丞相,元朝,皇帝

    古代帝王爱江山也爱美人,有不少人将江山的覆灭归咎到美人的身上,就出现了红颜祸水这一词,可女人真有那么大的本事,能够毁了帝王的江山吗?从古至今,有能力有魄力的女子不在少数,只不过她们的光芒被掩盖住了,或者说根本没有给她们施展才能的机会,有能力有野心的女人完全可以像男人一样取得一番成就。历朝历代的帝王后

  • 高丽奇皇后:手腕毒辣祸害朝政,为私欲恶化元朝与高丽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元朝,朝政,宦官,元史,元顺帝,高丽奇皇后

    奇皇后的人生轨迹就像她的姓氏一样,充满了传“奇”的色彩,身为高丽奇氏家族的幼女,幼年接受过一定的教育,依靠贡女制度,进入元朝宫廷,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烹茶技艺赢得元顺帝的宠爱,一跃成为元朝的第二皇后。奇皇后是一个有野心的女子,她不想仅限于后宫的成功,还插手元朝政治和高丽的政治,她通过结交宦官、大臣,影响

  • 成吉思汗临终托付拖雷:我的死讯封闭,灭西夏后都城中兴府屠城

    历史解密编辑:张艺腾数码知识标签:成吉思汗,西夏,拖雷,金国,木华黎,中兴府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贴切。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起了蒙古帝国,但当时蒙古人都以游牧为生,他们生产力低下,所以生存只能靠抢夺资源,加上游牧民族勇猛的特性,这就造就了他们掠夺的本性,所以他登基后就开始四处掠夺

  • 成吉思汗宠爱拖雷,为何不把帝位传给他,是害怕蒙古帝国分裂吗?

    历史解密编辑:夏夜意风标签:成吉思汗,拖雷,蒙古帝国,孛儿只斤·窝阔台,大汗,汗位,成吉,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成吉思汗那么喜欢拖雷,为什么不直接把帝传给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从我们后世歌颂的内容来看,这位七百多年前的大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失去对他的喜爱。相反,我们随着历史的沉积对他产生了更多的敬意。蒙古人虽然比较流行小儿子继承家产,但是拖雷他不具备继承汗位的潜力,这是为什么呢?还

  • 铁木真去世后, 为何幼子拖雷只当了两年摄政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拖雷,成吉思汗,孛儿只斤·窝阔台,术赤

    铁木真的崛起孛儿只斤·铁木真,他生长于蒙古草原之间。在年幼的时候,他就看到了蒙古部落的不幸。数代人被金国欺压。他们想兔子一样被射杀,原因是因为金国人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邻居。为了进一步削弱他们,金国还将蒙古部落的分化。虽然有人反抗,但他们都失败了。在几代人的记忆里,金国都意味着屈辱和仇恨。铁木真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