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却遭心腹陈友谅背叛,丧命大锤下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却遭心腹陈友谅背叛,丧命大锤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蔷薇凋零 访问量:3169 更新时间:2024/1/10 16:22:56

自古以来,朝代的更迭都是与时俱进的,风起云涌的朝堂直观地展示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波涛汹涌。

在每次动荡过后,不仅老百姓们不得安稳,也有无数的青年才俊当了政治的牺牲品。

当然,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在这漫漫长河中,后起之秀的杰出事迹更容易被人们记住。

当年那个蓄势待发,草根皇帝朱元璋的逆袭,至今都家喻户晓,他那战功赫赫的英雄人物形象也被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里程碑上。

但在那场战争中,很多人只是记得名留青史的朱元璋,而不记得那个跟他一样,也是平民起义。

而且在这场起义中也发挥了不小作用的徐寿辉,那么,让我们看看他的故事又是怎样的精彩。

“红巾军的诞生”

在元朝末年,爆发了一次农民阶级的斗争,这次起义的规模巨大,耗时也最久,成为史上空前绝后的农民战争。

其根本原因就是元朝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二十五年换了八个皇帝,皇室内部的人为了那把权利的椅子争得头破血流。

导致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内战极其严重,还有很大一部分军权都转移到了蒙古大臣手中。

不仅如此,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还有人趁虚而入,结党营私不说,还呈现出贿赂的风气,大肆敛财,玩弄权术。

众所周知,贪污腐败的社会风气只能造成贫富的差异性,通过敛收钱财的官员们更加有钱,过着极其奢侈萎靡的生活。

而下面的百姓们受到剥削后是更加贫困,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举步艰难,再加上连续下暴雨。

百姓们的庄稼也无所成,还要被上面的人所压榨,这么一来,大部分的农民在天灾人祸的氛围内。

饿是饿死,累得累死,最后忍无可忍,终于揭竿而起,组成一支“红巾军”的队伍,发动战争,势力打破现在被剥削的局面。

其实,红巾军起义的根本导火索是黄河工地上的那些农民们,如果不是被逼到一定的绝境,农民们是不会想到反抗。

可谁能想到,这次的起义,也是有人在循循诱导,那一年,元朝修建黄河,又派人在旁监督、欺压。

本来农民们心中就有怨气,还在修建黄河的途中挖出了一个石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了,这才决定奋起反抗,留的一线生机。

而那个石人其实是韩山童提前派人放的,为了恢复汉朝的王朝,煽动大众不忿的情绪,造成了这次起义。

徐寿辉的机遇

最初是在黄河那块进行农民起义,后来没过几个月,各地的农民就纷纷开始效仿,到处都举起了起义的大旗。

红巾军由两支队伍,一支由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带领,(后韩山童被发现处死后,由他的儿子韩林儿带领)在黄河那块区域流动。

另一支则是由徐寿辉、彭莹玉等人带领,在长江区域带领,一南一北,他们都裹着红色的头巾,因此被称为“红巾军”。

如果单单说徐寿辉这个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和陈友谅、朱元璋放在一起来说,你就认识了。

徐寿辉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平民出生的草根皇帝,后来陈友谅和朱元璋还对立过,而徐寿辉是陈友谅的上属。

这个关系,你说乱不乱吧,其实一开始徐寿辉能够成为起义的领导人,最后建立自己的国家还要从洗澡说起。

对,你没看错,就是洗澡。有一次徐寿辉洗澡时,因为太阳的照射,那个石头就会有光,不知怎么,看起来就像是徐寿辉在发光一样。

正巧这一幕被彭莹玉看见了,这彭莹玉是一个有野心的和尚,为了通过这次起义,一举夺得天下,到处找人当傀儡皇帝。

谁也不是傻子,稍微分析一下,就会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来,所以没有人肯答应他。

但徐寿辉是个特别容易相信别人的人,这也是最终害死他的“罪魁祸首”,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那会儿的徐寿辉在彭莹玉的忽悠下,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开始了他的起义路程,直到后来才反应过来。

但是这时的徐寿辉已经成为了红巾军的领袖,“开弓没有回头箭”,徐寿辉一鼓作气,带着这支队伍一路向北。

可谁能想到,这个英勇善战的统领,曾经只不过是一介小小布商,还是不出名的那种。

爱民如子 惨遭毒手

随着这支队伍的日益壮大,甚至达到百万强兵,此时的徐寿辉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国号为“天完”。他麾下的人马阵容也是十分强大。

自立为王的徐寿辉本来就是贫苦人民上来的,所以他更能够体会到百姓们水深火热的生活。

所以他在攻城占领地盘时,不随意滥杀百姓,也不掠夺他们的食物,反而将自己食物分给老百姓们吃。

渐渐地,他受到了很多百姓们的爱戴,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徐寿辉爱民如子,又怎么不受到百姓们的追捧。

于是,他的队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浩大,但随着彭莹玉的战死,徐寿辉身边没了出谋划策的人,他的事业开始走了下坡路。

不仅如此,徐寿辉轻信他人的缺点,依旧没有随着当上皇帝而改变,还是那么容易相信身边的人。

殊不知,权利的魔力向来都没人能够抵挡,陈友谅在日夜的谋划下,架空了徐寿辉的权利,最后还命人用铁锤击碎了他的头颅。

就这样,徐寿辉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下属手中,十年的起义也终将结束,属于徐寿辉的时代过去了,可能在这漫漫历史中。

经过不停地演变和时间的发酵,徐寿辉的事迹甚至都有可能被人们所遗忘,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结语

徐寿辉虽然不被人们所熟知,但他当时所作出的政策都是有利于百姓的,他更能体会到人间疾苦,所以更理解百姓们的苦楚。

他在推翻元朝这件事上也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这样一位爱民如子的皇帝却没有在位几年,实属遗憾,

作为勇于反抗暴政的一份子,他也应该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向人们展示他的光辉事迹,让更多的人能够传颂他的精神。

更多文章

  • 元末义军领袖徐寿辉奇怪的国号“天完”,是没文化还是有人篡改?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徐寿辉,元朝,朱元璋,明玉珍,国号,元末,义军

    前言:徐寿辉又名徐真一,蕲州罗田人。以贩布为生,元末著名的义军领袖。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称帝,国号“天完”,改元治平。对于“天完”这个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国号,有专家认为其寓意是在在“大元”上面各加个盖子,表示要压住元朝一头。也有专家认为“天完”实际上是“大宋”的变体字。俗话是事出反常必

  • 因为野外洗澡引起的误会,造就了徐寿辉这一元末豪雄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徐寿辉,陈友谅,红巾军,朱元璋,倪文俊

    徐寿辉在元末群雄中虽然不能称之为枭雄,但他却是元末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他开创了蕲黄一脉的红巾军,属于承前启后、过渡式的人物。上启彭莹玉、邹普胜,下启陈友谅与明玉珍。徐寿辉,湖北蕲州罗田人,一名徐真一,或者徐贞。他除了体貌魁岸外,没有其他的特殊能力。平常是以贩布为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商贩。他不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人们只记得朱元璋,却忘记了他的伟大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徐寿辉,朱元璋,陈友谅,百万,元朝,红巾军,明朝,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最终落下帷幕,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归扭转了战局,陈友谅这个罕见的强人终于倒下,朱元璋自此以后再没有了真正的对手。每每人们回忆到这一段,无不扼腕叹息,都感慨于陈友谅失败的可惜,甚至还引出了三国演义的火烧赤壁。但就在众人感慨之际,其实我们还忽略了

  • 1360年,徐寿辉脑后中杖、头骨碎裂而亡,朱元璋:陈友谅愚蠢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元军,明朝,元朝,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但在乱世之中,好人的下场往往比坏人要惨很多。元朝末年,自称“天万”皇帝的徐寿辉是个好人。他手执百万大军,挥鞭杀人,一生好事尽,结果却被斩首。 1360年,陈友谅收下徐寿辉,顺江而下,大兵直指金陵城。到了菜市集,陈友谅特意派人到徐寿辉的船上汇报军情。还不等徐寿辉探查,埋伏在两边的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人们只记得朱元璋,却忘了他的伟大

    历史解密编辑:美妃爆笑社标签:明朝,元朝,徐寿辉,陈友谅,红巾军,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徐寿辉:起义10年,有百万大军。人们只记得朱元璋,却忘记了他的伟大。当时,全国正处于“反袁”起义的高潮之中,朱元璋的团队只是其中之一。鉴于当时的世界形势,造反者还包括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对手,相互制衡。朱元璋在进行了一系列操作之后,陆续消灭了这些强敌,拿下了陈友谅这根最难啃的骨头。最终,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人敲碎了头颅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红巾军

    相信对中国历史有所涉猎的读者们深谙“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八个字背后的道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朝代更迭,制度更替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毕竟世袭制的存在导致再强大的王朝也会碰上不务正业的败家子皇帝,所以王朝的更替如同自然规律那般正常。可是每逢王朝更替,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会发生无数战火。而在此期间,总会

  • 朱元璋的成功的两个必备条件,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等皆不符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甄有趣标签:朱元璋,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小说家,元朝,金庸笔下角色

    成功不仅需要具备自身能力,还要有机遇才行。图片历史上唯一一位布衣出身的皇帝朱元璋,他从一个穷苦出身的放牛娃到最后抗击元朝、一统天下,建立大明,概括起来,他的成功秘诀就是:超强的自身能力与合适的人生机遇。朱元璋自身能力的提升在于他出家时游历四方的沉淀积累和在战争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敏锐洞察和准确预判。朱元

  • 徐寿辉手下被称为的“四大金刚”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又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甄有趣标签: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傅友德,四大金刚,徐达

    元末时期,称霸一方的徐寿辉曾占据着长江上游与浙江、福建等广大地区,拥兵百万,手下更有号称为“四大金刚”的邹普胜、丁普郎、赵普胜和傅友德四员大将。但是,不久之后,随着陈友谅与义军内部的争权夺势,“四大金刚”或死或散,徐寿辉也变成了孤家寡人,被陈友谅夺位逼死。下面,我们看看这徐寿辉手下“四大金刚”的结局

  • 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大哭求饶,陈友谅阴冷一笑:你活不过今天了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徐寿辉,陈友谅,红巾军,朱元璋,元军,元朝

    元朝末期,黄河发生了大决堤。然而元朝官吏贪腐成风,百姓不但得不到抚恤,拿不到朝廷给的“食钱”;还要被征为苦力修筑河防工程。一时间,“死者枕藉于道,哀苦声闻于天”,百姓莫不怨声载道。 这时,白莲教的领袖韩山童利用黄河河工的不满情绪,预先在工地上埋下一只“石雕”,并编造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

  • 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书童读史标签:皇帝,元朝,陈友谅,徐寿辉,朱元璋,明玉珍,小说家

    明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陈友谅,是时候说说陈友谅这个人了,历史的舞台上,他终于要上场了。说陈友谅,那得从彭莹玉说起。彭莹玉又被人称为彭和尚,虽然是和尚,但是思想上是时时关注着社会。至正四年,和尚也当不下去了,于是和弟子周子旺等人一起,袁州起事。这群人背后衣服上写着个佛字,彭和尚对这些人说,有了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