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寿辉手下被称为的“四大金刚”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又如何?

徐寿辉手下被称为的“四大金刚”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又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甄有趣 访问量:3155 更新时间:2024/1/16 12:48:46

元末时期,称霸一方的徐寿辉曾占据着长江上游与浙江、福建等广大地区,拥兵百万,手下更有号称为“四大金刚”的邹普胜、丁普郎、赵普胜和傅友德四员大将。但是,不久之后,随着陈友谅与义军内部的争权夺势,“四大金刚”或死或散,徐寿辉也变成了孤家寡人,被陈友谅夺位逼死。下面,我们看看这徐寿辉手下“四大金刚”的结局都是如何。

图片

一、邹普胜

邹普胜,黄州府麻城县邹家岗人,本为铁匠出身。公元1351年元末时期,与袁州和尚彭莹玉一起拥立蕲州人徐寿辉为帝,发动了红巾起义。

徐寿辉称帝后,邹普胜被封为太师,实则没啥事干,就是帮忙出出主意,陪徐寿辉唠唠嗑子啥的。陈友谅夺了徐寿辉的位置后,邹普胜仍为太师,直至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后,邹普胜隐姓埋名,专心修道。

邹普胜虽然先后辅助徐寿辉和陈友谅,但他并不热衷于政事,而是喜欢阴阳五行一类的玄学,论起能力来,连刘伯温都极力向朱元璋推荐他。但邹普胜自觉与朱元璋对抗过,没有脸面再次投诚他,于是扮成乞丐,化名何野云,一路向南跑到了潮汕一带,继续着他的风水行业,后人称他为“跳蚤仙”、邋遢道士、龙爷等。

图片

二、丁普郎

丁普郎,湖北黄陂(今武汉黄陂区)人,明朝开国将领。本来是徐寿辉手下的大将与拥戴者,但是野心勃勃的陈友谅为了夺取徐寿辉的位置,势必要先除去他身边的几个忠诚人士,才好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时,徐寿辉最大的拥戴者彭莹玉已经战死,邹普胜无心政事,丞相倪文俊也被陈友谅杀死并取而代之,还有个双刀无敌将赵普胜也被陈友谅借故杀掉了,眼看有性命之忧,丁普郎与好战友傅友德一合计,就投奔了朱元璋。

丁普郎最大的战绩,也是最后一次爆发,是在与朱元璋反过来于康郎山和陈友谅交战时,丁普郎身上受了十几处伤,头被敌军砍掉了,仍持刀站着屹立不倒,敌军惊恐不敢向前。(《明史》: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余创,首脱犹直立,执兵作斗状,敌惊为神。)

丁普郎死后被朱元璋赠柱国上将军,封济阳郡公,子世袭千户,祀乡贤。

图片

三、赵普胜

赵普胜,庐州路无为州庐江县(今安徽庐江)人,善使双刀,勇猛无敌,外号“双刀赵”。公元1351年与徐寿辉起事后,主要占据在巢湖一带,驻军有两万多水师。

赵普胜是最早拥护徐寿辉起事的将领之一,故而他也成了陈友谅争权夺势的政治牺牲品。公元1359年,陈友谅诈以会军为期,邀赵普胜至安庆,以图谋不轨名义将其杀害。

又传赵普胜根本没死,在陈友谅兵败被杀后,改姓为袁,逃到阳新县富池镇躲了起来,后来那里的袁氏后人都是他的子孙后代。

看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三个人的名字中都带了一个“普”字,是凑巧的吗?不是!他们都是彭莹玉的“普”字辈的徒弟,其他的还有况普天、杨普雄、项普略、欧普祥、陈普文等等,统称为“彭党”。由此观之,彭莹玉被称为“彭祖师”绝不是白给的。

图片

四、傅友德

傅友德,安徽相城县(今安徽淮北)人。关于他的故事,恐怕一箩筐都说不完,因为他从红巾起事开始一直活到了洪武二十七年,正所谓活得越久,故事越多,我们还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吧。

公元1350年,傅友德参加刘福通的义军,听命于李喜喜帐下,后来兵败转投于明玉珍,因不被重用又投于陈友谅,陈友谅夺取了徐寿辉的政权后,傅友德为其行为所不齿,就与丁普郎一起又投奔了朱元璋。傅友德见到朱元璋后说:“这才是我要找的真正的主人!”

如果说朱元璋帐下第一猛将是常遇春,那么第二猛将无疑就当属傅友德了。无论攻城略地,傅友德都是冲锋在前,毫不畏惧,即使受伤也绝不退缩。在攻打陈友谅和张士诚时,傅友德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图片

建立大明后,傅友德又随徐达北伐残元势力,一直充当着先锋的角色,洪武三年封颍川侯。后又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贵,洪武十七年晋封为颍国公,赐免死铁券。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年老的傅友德被朱元璋以“蓝玉案”连坐被诛。傅友德一生征战无数,战功赫赫,到了洪武后期,虽然他已经很低调做人了,怎奈还是被朱元璋所放心不下,为给皇太孙朱允炆扫清日后道路上的障碍,朱元璋只好狠心将傅友德赐死。这也无奈,谁叫生在君权为主的时代里,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啊!

更多文章

  • 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大哭求饶,陈友谅阴冷一笑:你活不过今天了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徐寿辉,陈友谅,红巾军,朱元璋,元军,元朝

    元朝末期,黄河发生了大决堤。然而元朝官吏贪腐成风,百姓不但得不到抚恤,拿不到朝廷给的“食钱”;还要被征为苦力修筑河防工程。一时间,“死者枕藉于道,哀苦声闻于天”,百姓莫不怨声载道。 这时,白莲教的领袖韩山童利用黄河河工的不满情绪,预先在工地上埋下一只“石雕”,并编造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

  • 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书童读史标签:皇帝,元朝,陈友谅,徐寿辉,朱元璋,明玉珍,小说家

    明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陈友谅,是时候说说陈友谅这个人了,历史的舞台上,他终于要上场了。说陈友谅,那得从彭莹玉说起。彭莹玉又被人称为彭和尚,虽然是和尚,但是思想上是时时关注着社会。至正四年,和尚也当不下去了,于是和弟子周子旺等人一起,袁州起事。这群人背后衣服上写着个佛字,彭和尚对这些人说,有了弥

  • 历史上的徐寿辉,徐辉祖,徐增寿,你能分清这三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书童读史标签:朱棣,徐达,明朝,徐寿辉,徐辉祖,徐增寿,开国皇帝朱元璋

    前两天我曾经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徐寿辉和徐辉祖有没有亲戚关系?除了这俩人,历史上还有个徐增寿,这三人名字都差不多,今天一起聊聊这三个人。历史的细节深究看来,就特别有意思。一徐寿辉,此人的生活年代约是1320年到1360年,这个时候是元末,正值群雄并起时期,按照他生活的年代,和徐达相似。徐辉祖和徐增

  • 皇帝徐寿辉临死前痛哭求饶,陈友谅阴冷一笑:你活不过今天

    历史解密编辑:秋叶侃史标签:徐寿辉,陈友谅,皇帝,红巾军,朱元璋,元朝

    元顺帝末年,政治败坏、贪污严重再加上连年的天灾,民间的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起兵谋反。一时间,整个国家便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诸多的起义军中以徐寿辉所率领的红巾军最为势大。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351年10月徐寿辉在蕲水建立了天完政权,然而在政权刚刚建立的第9年,徐寿辉却离奇的死在了自己的手下陈友谅之手。临

  • 徐寿辉拥兵百万,霸气称帝十年,结果却被自己心腹敲碎了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木木夕木夕标签:徐寿辉,陈友谅,郭子兴,红巾军,开国皇帝朱元璋

    白莲教起源于佛教净土宗。江苏昆山)和尚弗拉基米尔茅子元在流行的净土会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新宗教白莲教,但被官方取缔。元朝后期,白莲教因得到元朝廷的赏赐而兴盛一时。不过,了解元朝末年历史的人应该清楚白莲教在其中的作用。一些白莲教组织成为第一批反元势力。领袖韩山童以白莲教为纽带。据《皇明通纪法传全録》记载

  • 笑谈大明(增五)陈友谅诱杀赵普胜是否存在?罗贯中笔下藏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陈友谅,赵普胜,罗贯中,朱元璋,汉军

    汉王陈友谅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过程中遇到的最强对手,他们之间爆发的鄱阳湖大战也是中国古代水战的经典篇章。这场战役至今仍旧受到研究古代军事的学者们所关注,经验总结对现代军事仍旧有借鉴意义。从兵力和装备来看,陈友谅的汉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朱元璋的西吴军能在劣势下以弱胜强,不得不令人佩服。关于陈友谅

  • 郭子兴是朱元璋的大恩人,朱元璋得势后,是如何对待郭家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元朝,明朝,郭子兴,朱元璋,小明王,小说家,开国皇帝

    在中国古代400多位帝王当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出生最低的一个,他的人生不得不说是个励志的典范,自幼父母双亡的朱元璋先是出家当和尚,后来又四处要饭,但是到了青年时期,却能参加起义军迅速崛起,后来更是击败多个强敌,统一天下,除去朱元璋本人的能力之外,他的运气也是爆棚的好,如果没有起义

  •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对他的后人做出了不解的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郭子兴,朱元璋,马皇后,朱允炆

    朱元璋算是千古一帝,25岁时投奔郭子兴,并娶其养女,16年后,朱元璋称帝。可以说朱元璋早期是靠郭子兴才起家的,然而他对郭子兴的后人,却做出了令世人不解的行为。朱元璋是郭子兴的女婿,他的马皇后就是郭子兴的养女。郭子兴在世之前,把朱元璋当成自己的心腹知己,郭子兴去世之后,朱元璋逐步接管了他的义军,把郭家

  • 投奔郭子兴,朱元璋在乱世中不断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夏夜意风标签:徐达,元朝,明朝,郭子兴,孙德崖,红巾军,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在外云游3年后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这3年时光,朱元璋先后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这段时间的经历,开阔了朱元璋的视野,丰富了社会经验,艰苦流浪的生活也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断的性格,不过也让他变得残忍、猜忌。而这3年也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朱元璋在云游路上关于:“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谶言已经深

  •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建立明朝之后,又是怎样对郭子兴的后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朱元璋,郭子兴,郭子,马皇后,陈友谅

    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子兴,可以说是朱元璋的贵人,因为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和栽培,才有了后来的朱元璋。郭子兴在朱元璋逐渐强大之后,又犯了自己的老毛病,爱生气并且小心眼,容不下别人,最终造成郭子兴和朱元璋之间产生间隙,二人逐渐分道扬镳,而郭子兴最终也郁郁而终。那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郭子兴的后人呢?郭子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