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寿辉曾是起义军首领,为何他的石像,被暗中刻在长江边的弹子石

徐寿辉曾是起义军首领,为何他的石像,被暗中刻在长江边的弹子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侦查号 访问量:3804 更新时间:2023/12/23 12:37:53

元末起义首领徐寿辉曾做过十年的皇帝,建立了天完政权,但他后来却被奸人害死,秘密居然被手下人刻在了弹子石之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徐寿辉是谁?恐怕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但读者们肯定都听说过朱元璋,其实相比于朱元璋而言,徐寿辉才是老牌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堪称是朱元璋的“前辈”。徐寿辉出生于1320年,今湖北黄冈市人,是一个布贩子,因为元朝的暴政十分严苛,故此他便心生怨恨,随即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仅仅一年的时间,徐寿辉便带领起义军们攻占了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等大片地区,部队人数超过百万,是当时实力最大的反元集团。徐寿辉所建立的朝廷,名为“天完”,是专门为了克制“大元”而取的名字。

可惜的是,徐寿辉因为不懂兵法,导致战线拉长,起义军被元军击溃,自己只能只身逃往它地。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徐寿辉逃往陈友谅处时,陈友谅心生反意,将其杀害。在此之后,另外一位起义军将领明玉珍将其追尊称为天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徐寿辉才干出色,在起义军中拥有相当高的威信,不少起义军首领都对其十分敬佩。如果徐寿辉不被陈友谅杀害的话,以其自身的号召力,恐怕不出半年便能恢复元气,继续同元军作战,起义军也不会成为一盘散沙。当然,如果徐寿辉不死的话,朱元璋也不可能夺得天下,更不可能有大明王朝。成为皇帝后的朱元璋,完全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对陈友谅及徐寿辉的后人进行了严加防范。

朱元璋得到天下后,他便将陈理及陈友谅的亲友发配到了高丽,过着相当凄惨的生活。据石韫玉的《钱塘棹歌》中记载:陈友谅的后裔被朱元璋明确规定只能生活在水上,以打鱼为生,绝对不能在岸上有任何的立足之处,更不允许被拥有土地田宅。更可怕的是,陈家男性不准娶妻生子,女性也不许嫁人,只能一生孤独终老。在此之后,关于陈家的记载便戛然而止了。如此也能看出,陈家后代被剥夺繁衍权后,已经彻底断绝了香火。而徐寿辉的后人为了防止朱元璋的迫害,估计也只会隐姓埋名,过着躲躲藏藏的生活。

在重庆南岸弹子石摩崖之上,存在一个五佛殿,此殿以五佛造像著称,雕凿于明永乐19年。五佛殿龛高6.4米,宽11.55米,进深1.4米。龛内造像中央矗立三尊坐佛,两侧为二弟子。三座佛高度达4.5米,皆为结跏跌坐。主佛头部已经残缺,内着僧袛支,外披双领下垂式袈裟,下着裙,胸腹之间束带,露出左足。左右抚膝,右手屈举肩部,手印与大佛相同,坐于卧牛之上。大佛左侧弟子骑狮子,头部略微有残缺,身穿交领袈裟,略低于三佛。

右侧弟子面相方圆,光头,有圆形风帽及帽箍,穿交领袈裟,坐于大象背上,大象跪卧,长鼻、双耳、四牙,尾巴刻于壁上。不过令考古专家们感到奇怪的是,佛家向来讲究慈悲为怀,佛像的面目造型也都十分和蔼,尤其是左侧弟子的鹰钩鼻子和右侧弟子的独眼,更是显得十分突兀,故此而言,此佛像肯定存在不少的猫腻。

专家们通过查阅史料才发现其中的秘密,原来,五佛殿内的两尊弟子佛像,正是徐寿辉与明玉珍,而他们生前的形象正是鹰钩鼻子和独眼。徐寿辉与明玉珍兵败之后,一直受到朝廷的通缉,但是其手下仍有忠心追随者,或是出于感恩,或是出于敬仰,于是便将其样貌刻画于佛陀造像之上,一方面是为其留下历史的痕迹,另一方面则是受到白莲教佛家学说的影响,认为二人已经完成了“救世”的任务,已经回到佛祖身边进行修行。可能工匠们也不知道,他们如此精心的设计,居然瞒过了朱元璋,也瞒过了所有人,故此我们才能在如今的时代看到二人真实面貌的造像。

明玉珍和徐寿辉的雕像之谜被破解之后,让我们明白了封建帝王时期改朝换代的残酷。看来,五佛造像不仅是珍贵的石刻,还记录着一段历史。

参考资料:《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著 吉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更多文章

  • 笑谈大明(石榴)陈友谅杀徐寿辉使军心涣散,失败结果已经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秋月凉有你标签:汉军,大军,兵变,大明,元朝,陈友谅,徐寿辉,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陈友谅所统率的江南汉军是朱元璋在征战天下中遇到的最大对手,其对金陵西吴政权造成的威胁,远在其它各路诸侯之上。在江东桥被康茂才的诈降计所误,中朱元璋的埋伏而兵败之前,汉军对西吴军在战略上处于极度优势的地位。反观西吴一边人心惶惶,军心士气全无,投降的和迁都的占了绝大部分,可以说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然而在

  • 比朱元璋稳,比陈友谅狠,比张士诚富,比徐寿辉强,比方国珍顺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明朝,陈友谅,张士诚,徐寿辉,明玉珍,方国珍,金庸笔下角色,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玉珍 塑像)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湖广随州平林村,一个叫做明玉珍的小朋友出生了。这位小朋友,很不一般。虽然出身农家,但他自小胸怀大志,长相更是非同寻常。或许每个人生来都有大志向,但有没有大志向是一回事儿, 能不能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明史》: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素有大志。史书说他身高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却遭心腹陈友谅背叛,丧命大锤下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徐寿辉,陈友谅,红巾军,朱元璋,元朝,红巾军起义

    自古以来,朝代的更迭都是与时俱进的,风起云涌的朝堂直观地展示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波涛汹涌。在每次动荡过后,不仅老百姓们不得安稳,也有无数的青年才俊当了政治的牺牲品。当然,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在这漫漫长河中,后起之秀的杰出事迹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当年那个蓄势待发,草根皇帝朱元璋的逆袭,至今都家喻户晓,

  • 元末义军领袖徐寿辉奇怪的国号“天完”,是没文化还是有人篡改?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徐寿辉,元朝,朱元璋,明玉珍,国号,元末,义军

    前言:徐寿辉又名徐真一,蕲州罗田人。以贩布为生,元末著名的义军领袖。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称帝,国号“天完”,改元治平。对于“天完”这个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国号,有专家认为其寓意是在在“大元”上面各加个盖子,表示要压住元朝一头。也有专家认为“天完”实际上是“大宋”的变体字。俗话是事出反常必

  • 因为野外洗澡引起的误会,造就了徐寿辉这一元末豪雄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徐寿辉,陈友谅,红巾军,朱元璋,倪文俊

    徐寿辉在元末群雄中虽然不能称之为枭雄,但他却是元末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他开创了蕲黄一脉的红巾军,属于承前启后、过渡式的人物。上启彭莹玉、邹普胜,下启陈友谅与明玉珍。徐寿辉,湖北蕲州罗田人,一名徐真一,或者徐贞。他除了体貌魁岸外,没有其他的特殊能力。平常是以贩布为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商贩。他不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人们只记得朱元璋,却忘记了他的伟大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徐寿辉,朱元璋,陈友谅,百万,元朝,红巾军,明朝,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最终落下帷幕,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归扭转了战局,陈友谅这个罕见的强人终于倒下,朱元璋自此以后再没有了真正的对手。每每人们回忆到这一段,无不扼腕叹息,都感慨于陈友谅失败的可惜,甚至还引出了三国演义的火烧赤壁。但就在众人感慨之际,其实我们还忽略了

  • 1360年,徐寿辉脑后中杖、头骨碎裂而亡,朱元璋:陈友谅愚蠢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元军,明朝,元朝,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但在乱世之中,好人的下场往往比坏人要惨很多。元朝末年,自称“天万”皇帝的徐寿辉是个好人。他手执百万大军,挥鞭杀人,一生好事尽,结果却被斩首。 1360年,陈友谅收下徐寿辉,顺江而下,大兵直指金陵城。到了菜市集,陈友谅特意派人到徐寿辉的船上汇报军情。还不等徐寿辉探查,埋伏在两边的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人们只记得朱元璋,却忘了他的伟大

    历史解密编辑:美妃爆笑社标签:明朝,元朝,徐寿辉,陈友谅,红巾军,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徐寿辉:起义10年,有百万大军。人们只记得朱元璋,却忘记了他的伟大。当时,全国正处于“反袁”起义的高潮之中,朱元璋的团队只是其中之一。鉴于当时的世界形势,造反者还包括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对手,相互制衡。朱元璋在进行了一系列操作之后,陆续消灭了这些强敌,拿下了陈友谅这根最难啃的骨头。最终,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人敲碎了头颅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红巾军

    相信对中国历史有所涉猎的读者们深谙“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八个字背后的道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朝代更迭,制度更替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毕竟世袭制的存在导致再强大的王朝也会碰上不务正业的败家子皇帝,所以王朝的更替如同自然规律那般正常。可是每逢王朝更替,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会发生无数战火。而在此期间,总会

  • 朱元璋的成功的两个必备条件,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等皆不符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甄有趣标签:朱元璋,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小说家,元朝,金庸笔下角色

    成功不仅需要具备自身能力,还要有机遇才行。图片历史上唯一一位布衣出身的皇帝朱元璋,他从一个穷苦出身的放牛娃到最后抗击元朝、一统天下,建立大明,概括起来,他的成功秘诀就是:超强的自身能力与合适的人生机遇。朱元璋自身能力的提升在于他出家时游历四方的沉淀积累和在战争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敏锐洞察和准确预判。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