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博尔忽世家:与黄金家族联姻,曾孙助元武宗夺位,玄孙谋杀元英宗

博尔忽世家:与黄金家族联姻,曾孙助元武宗夺位,玄孙谋杀元英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粒圈主 访问量:2896 更新时间:2024/1/2 17:09:12

在蒙古帝国四杰中,年龄最小、战功最不卓著的,就是出自许慎部的博尔忽

当然,战功不及木华黎等人的原因,是由于博尔忽和赤老温一样死得较早,以致功业未能显著,家族地位就次于木华黎家族,因此,有些网文就认为是因为博尔忽早死,家族势力被欺负孤儿寡母的窝阔台削弱,家族地位才不高。

其实不然,博尔忽家族的地位并不低,他家在蒙古帝国和元朝中,和木华黎、博尔术家族一样,都处于顶级贵族行列。

在四杰之中,又同是四养子之一的博尔忽,其家族是四杰中与黄金家族联姻最多的一家,三代受封四王,媳妇们都是公主,女孩们都是王妃,即便家族子孙中出现谋弑皇帝的逆臣,也不过是惩治一人、王爵被削而已。

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世代联姻黄金家族的博尔忽家族。

博尔忽家族在蒙古元朝传承七代,其中第四代、第五代最为显赫,他家被追封王爵四人,受封王爵四人,子孙三代曾娶回九个皇家公主,家族有七个女孩成为黄金家族的王妃。

①追封淇阳王博尔忽(?-1217)

博尔忽又作孛罗忽勒、孛罗合勒、博尔欢、博罗浑、博儿忽、博儿浑等,出身迭儿列勤蒙古许慎部,许慎又作许兀慎、许兀、忽神忙兀歹、旭申、忽神、兀甚、乌审、呼申等等。

公元1183年,前来归附成吉思汗的木华黎的叔叔者卜客把捡到一个小孩,献给成吉思汗之母诃额伦,被诃额伦收为养子,即成吉思汗的养兄弟,这个小孩就是博尔忽。

长大后的博尔忽智勇双全,“身百余战”,在成吉思统一高原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和木华黎、博尔术、赤老温齐名,合称帝国四曲律(四杰);又与阔阔出、失吉忽秃忽、曲出,合称四养子。

除了征战功劳,博尔忽的妻子阿勒塔泥,还曾拯救过5岁时被蔑儿乞人劫持的拖雷;博尔忽本人也在消灭王罕的哈兰真沙陀之战中,营救过窝阔台汗,所以,窝阔台怎么可能会欺负救命恩人博尔忽家的孤儿寡母呢?

成吉思汗建国后,博尔术、木华黎分别位列功臣第2、3位,博尔忽位列功臣第15位,其长子脱欢位列功臣第60位。

木华黎除了本管的三千户外,还担任左翼六十二千户的统帅,博尔术和博尔忽除了各自本管的一千户外,同时还是右翼三十八千户的正副统帅。

不过,博尔忽和赤老温一样,因为早死,并没有在帝国扩张时获得更多立功的机会。

公元1217年,博尔忽在镇压秃马惕部起义时阵亡。成吉思汗听到博尔忽的死讯后,愤怒的要亲征秃马惕为爱将报仇,在木华黎和博尔术的力谏之下,才改派朵儿伯朵黑申前往讨平,并赐秃马惕民百户给博尔忽家为奴隶。

大德十一年(1307)七月,博尔忽的曾孙月赤察儿以功封淇阳王,身为开国功臣的曾祖父博尔忽也获得封赠,被赠推忠佐命著节功臣、太师、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淇阳王,妻子也被追封淇阳王夫人。

作为勋臣,除了在漠北本土拥有属民、分地外,在汉地和江南也拥有食邑,博尔忽家族也不例外。

他家除了在西蒙古的分地外,汉地还有五户丝户数及食邑:保定415户,淇州1100户,由长子脱欢一支继承,次子塔察儿也受封平阳200户,息州3000户。等到忽必烈平宋后,博尔忽家族又分得江南户钞沆州4000户。

博尔忽子孙世代掌怯薛,并不像元史兵志记载说的“早绝”,只不过所掌怯薛是第四而不是第一,一直由长子脱欢支系担任第四怯薛长。

博尔忽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脱欢、塔察儿、术不古儿·忽必来。

据《新元史》记载,他还有个女儿乌式真(兀失臣),嫁给了元世祖忽必烈,生皇子爱牙赤,但根据忽必烈和爱牙赤的年龄分析,乌式真很可能不是博尔忽的闺女,而是孙女或者曾孙女。

博尔忽还有次子塔察儿(?-1328),又名倴(ben)盏(zhan),以行省兵马都元帅,随同太宗伐金,屡立战功,围困金哀宗于蔡州的塔察儿就是他。后来以伐宋之功,获得息州军民三千户。

塔察儿的儿子别里虎台(?-1258)死于蒙宋樊城之战,泰定元年(1324)被追赠明威将军、平阳郡侯。他这一支世袭蒙古军万户,及河南淮北蒙古军副都万户,一直到元末至正年间。

术不古儿·忽必来事迹不详,不过他儿子秃赤驸马,娶了拖雷的孙女、忽都睹之女失邻公主。

②追封淇阳王脱欢

脱欢是博尔忽的长子,承袭父亲的千户职,曾经随从元宪宗蒙哥南征。

大德十一年七月,因为孙子月赤察儿的功劳,被赠推诚翊运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追封淇阳王,妻子秃灭(图们)也被追封淇阳王夫人。

脱欢只有一个儿子叫失烈门。

③追封淇阳王失烈门(?-1254)

失烈门曾经跟随忽必烈南征大理,遇疾薨于军中。

大德十一年,因为儿子月赤察儿,被赠崇仁宣理保徳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追封淇阳王;妻子石氏被追封淇阳王夫人。

失烈门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月赤察儿、木土各儿、马兀合剌、怯烈出,有个女儿嫁给察合台汗都哇。

④淇阳忠武王月赤察儿(1249-1311)

月赤察儿是博尔忽家族达到鼎盛的大功臣,他6岁丧父,事母以孝顺闻名,很受忽必烈的赏识,16岁就被召为宿卫,由于秉心忠实而官运亨通。

在世祖朝,月赤察儿先后出任宣徽使兼领尚膳院、光禄寺,第四怯薛长,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

成宗即位后,以“抒忠于国,流惠于人”,被加开府仪同三司、太保、录军国重事、枢密、宣徽两使如故;大德四年(1300)拜太师。 

大德五年(1301),月赤察儿以成宗亲信重臣的身份去漠北,协助晋王甘麻剌对抗海都、都哇,就是在戍边时,和诸王海山建立袍泽情义,并在成宗死后支持海山夺位,成为武宗朝廷的定策功臣,走上人生巅峰。

大德十一年(1307)五月二十一,武宗海山即位。七月十一,就以北边安宁,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以月赤察儿为右丞相,依前太师、录军国重事,成为漠北的老一。

七月十五,又以月赤察儿“弼亮三朝、荐立武功”、戍守漠北有功,特封淇阳王,佩戴黄金印,成为元朝至武宗时,首个生前封王的大臣。

武宗还把海都孙女、察八儿之女燕铁木儿公主赐婚给他,并赐“世祖宴幕、成宗御辇及幙人乐工、海东白鹘、文豹”给他,同时,追赠月赤察儿的父祖三代为王,他的六位妻子也一同被封为淇阳王夫人。

至大四年(1311)正月初八,武宗驾崩,皇弟仁宗在三月十八即位。同年,戍守漠北的月赤察儿入朝,仁宗宴于大明殿,对哥哥的得力功臣是眷礼优渥。

就在当年九月初六,月赤察儿患病,仁宗亲切地派遣多名御医前往诊疗,九月初九,月赤察儿薨于私第,享年63岁,当天晚上,大雨滂沱。

对于月赤察儿的死,仁宗母子极为悲痛,皇太后答己特赙(fu)钞二万五千贯,仁宗命少府以香木为棺,给驿马百匹,为月赤察儿送葬,并追赠宣忠安远佐运弼亮功臣,谥号忠武,其阶官封如故。

蒙古元朝是多妻制,所以,月赤察儿本人就有六位妻子,妾室N个。这六位妻子中,有三位都是来自黄金家族的公主,她们分别是:

宗王斡赤达纳的孙女抹开公主,生第三子脱儿赤颜和第四子迭秃儿也不干;

铁木哥兀鲁思藩主塔察儿的孙女也逊真公主,生第五子也先铁木儿、第六子奴剌丁。

窝阔台汗察八儿之女燕铁木儿公主。

另外三位妻子也是出身豪门,分别是:

别速惕部千户玉龙帖木儿之女赤邻夫人,生第一子塔剌海;

札剌儿部的完泽夫人,生第二子马剌;

札剌儿部右丞相、东平王安童的妹妹忽都台夫人。

月赤察儿除了六位嫡子外,还有一个庶子伯都,另有七个女儿,其中次女蒙哥为鲁王爱牙赤的王妃,第三女阔阔失为宗王小薛的王妃,第四女梭台为宗王罕差的王妃,第七女宝奴为宗王彻彻秃的王妃。

⑤追封淇阳辉武王塔剌海(?-1308)

塔剌海是月赤察儿的嫡长子,为赤邻夫人所生,为人端良刚毅,有古大臣之风,少年时代就宿卫皇太子真金于东宫。

至元三十年(1293)佩金虎符,特授昭勇大将军、左都威卫使;

大德元年(1297)三月,加阶昭武大将军,七月迁荣禄大夫、徽政使,左都威卫使如故;

大德四年(1300)兼枢密副使;

大德六年(1302)迁同知枢密院事;

大德八年(1304)兼宣徽使,就在这年二月,塔剌海和堂叔祖秃赤驸马,分别受赐朱清、张瑄田六十顷。

大德十年(1306)闰正月,加光禄大夫,五月迁知枢密院事。

从塔剌海在成宗朝的履历可知,成宗对他有多倚重,还专门赏赐塔剌海江南田六千亩。

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初八,成宗驾崩,五月二十一,由塔剌海之父月赤察儿支持的武宗海山即位,其家族更是进入鼎盛时期。

武宗上台后的五月二十九,塔剌海就被拜为银青荣禄大夫、中书左丞相,预枢密院、宣徽院事,余职如故;随即,武宗又加赐江南田四千亩。

面对武宗的盛宠,头脑清醒的塔剌海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坚决不受赐田,连带之前成宗赏赐的六千亩,也一起推辞掉,让武宗大悦。

六月初十,塔剌海又被加太保、录军国重事、太子太师、开府仪同三司;

七月十一,中书右丞相哈喇哈孙答剌罕被出为和林行省左丞相,位居月赤察儿之下;

七月十五,当父亲的月赤察儿封淇阳王,做儿子的塔剌海出任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

好嘛!父亲是戍守漠北的一把手——军政民总裁,儿子在帝国中枢担任首相,这对父子双雄的圣眷,真可谓是旷古绝今了。

旁支夺位的武宗并没有停止推恩,同年九月,又把太尉印授给塔剌海,让他摄太尉行事,塔剌海以世祖从没有把太尉官授人为由固辞,四天后,武宗加塔剌海与新任左丞相塔思不花并为太尉,十一月,又让塔剌海领中政院使。

至大元年(1308)四月,塔剌海随从武宗幸上都,二十四日,行至怀来,以急病死,被赠智威懐忠昭徳佐治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淇阳王,谥辉武,后改惠穆。

塔剌海也有三位妻子,分别是宗王察带的孙女朔思蛮公主、宗王失秃儿(合撒儿孙)之女也里干公主、赤老温之子宿敦官人的孙女木忽里,并封为淇阳王夫人。

⑥淇阳王脱儿赤颜(瓜头)

瓜头,其实是(亻瓜)头,或曰奎腾、侉头,又名脱儿赤颜,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是抹开公主的长子。

脱儿赤颜6岁时就随侍在武宗海山身边,武宗前往漠北戍边时,他又担任仁宗的宿卫。

武宗即位后的六月,特授脱儿赤颜为荣禄大夫、宣徽使。九月,加仪同三司、右丞相,赐江西良田万亩,脱儿赤颜和兄长塔剌海一样坚决不受赐田。

至大元年(1308)二月,加阶开府,兼尚服使;九月,加中政使;十月,拜太师,兼前卫亲军都指挥使、阿速卫指挥使、左都威卫使,丞相、宣徽、尚服、中政等使如故;十一月,武宗又赐爵为郡王,脱儿赤颜再次固辞,武宗改赐海东青、白鹘、白文豹给他。

显然,在大哥塔剌海死后,二哥马剌留在父亲身边,老三脱儿赤颜就成为老父亲月赤察儿在京都的代言人,因此备受武宗器重。

至大二年(1309)八月,赐名脱儿赤颜,兼知枢密院事。

至大三年(1310)二月,加录军国重事,同时赐他的嫂子、塔剌海之妻也里干公主金七百五十两、银一千五百两、钞四百锭;五月,武宗在上都召开忽里勒台,对诸王宗戚大臣都有赏赐,月赤察儿获得黄金百五十两、白金二千五百两、锦绮五段,武宗又让脱儿赤颜享受“如其父分”,脱儿赤颜再次推辞。

十月,武宗又任命脱儿赤颜为尚书省左(大)丞相,脱儿赤颜又一次推辞。

至大四年(1311)正月初八,武宗崩,三月十八,仁宗即位,以脱儿赤颜“尽忠无隐,廉介贞白”,让他袭其父怯薛长之职。同年九月初九,老父亲月赤察儿薨。

次年(1312)正月,仁宗命太师、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脱儿赤颜袭淇阳王爵,佩戴黄金印,阶仍开府仪同三司。

脱儿赤颜因为潜邸旧恩,以及其父的功勋,在武仁两代,都被皇帝倚重信任,“富贵震一时”,他薨于仁宗时代,妻子八蓝答里公主,是楚王牙忽都之女,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按思马不花、阿塔火者。

⑦淇阳王也先铁木儿(?-1323)

也先铁木儿是月赤察儿的第五子,生母是也逊真公主,在仁宗时代,三哥脱儿赤颜死后,嗣封淇阳王。

早在武宗即位后的大德十一年八月,身为功臣之子的也先铁木儿就被任命为中书左丞,累官知枢密院事,兼山东河北蒙古军都万户。

至大四年(1311)三月,被遥授左丞相。

皇庆元年(1312)五月初一,授开府仪同三司。后累官行中书省丞相、河南行省丞相。

延祐七年(1320)三月十一,英宗硕德八剌即位,四月,也先铁木儿被降为本省平章政事。

至治三年(1323)八月初四,也先铁木儿参与南坡之变,谋杀英宗。

当天晚上,黄金家族成员的诸王按梯不花和淇阳王也先铁木儿等人奉皇帝玺绶,去向晋王也孙铁木儿投诚。

九月初四,晋王在龙驹河即位,大赦天下,为了麻痹弑君的诸位逆臣,对他们大肆封赏,也先铁木儿也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

十月,等泰定帝控制大都后,就派人诛杀逆贼,也先铁木儿被杀。

⑧淇阳王完都帖木儿

完都帖木儿,或曰完者铁木儿,是月赤察儿的孙子,马剌的儿子。马剌,是月赤察儿第二子,生母是完泽夫人。

马剌由内供奉为大宗正府断事官,随从其父在漠北军中,曾被武宗遥授左丞相。他也有三位妻子,分别是宗王月鲁之女孛泽公主、宗王斡罗思之女梭儿合公主、宣徽使怯烈之女完踶(di)丁。

完都帖木儿就是马剌之子,马剌大概也死得早,所以淇阳王的爵位是由老三脱儿赤颜承袭,脱儿赤颜死后,又由老五也先铁木儿承袭,到泰定年间,才由完都帖木儿袭爵。

完都帖木儿曾官至御史大夫、太保,在顺帝后至元元年(1335)十月,监察御史上书顺帝说,完都帖木儿是弑君贼臣也先铁木儿的骨肉之亲,不应该占据大位,因此,在南坡之变十余年后,完都帖木儿又受叔父的牵连,被削爵流放广海安置。

博尔忽,是四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为成吉思汗前驱,在成吉思汗统一高原战争中屡立功勋,不但名列四杰,还是四养子之一,因为他的功勋,再加上子孙得力,才让他的家族在蒙古元朝,一直处于顶级贵族之列。

一个家族的长久鼎盛,除了奠基者外,还少不了能干子孙为家族续力,赤老温家族在元朝就是因为缺少中坚力量(当然更重要的是站队失误的原因),才沦为中层贵族。

博尔忽家也是父子祖孙三代短命,但幸而在第四代出了一个能文能武的月赤察儿,才让博尔忽家族中兴。

幼年丧父的月赤察儿,仁厚俭勤,资貌英伟,克忠克孝,被几代皇帝视为腹心,文能当国,武能驱敌,戍守漠北十余年,烈烈大勋,与日同曜。

最关键的是,在帝位更迭之际,月赤察儿还站队正确,因此又获封王爵,他们父子三人权倾朝野内外,七个儿子中,就有三个宰相、两个太师,“妇皆王女,女皆王妃”,男孩娶黄金家族女,女孩嫁到黄金家族,可谓富贵之极。

从博尔忽家族的传承看,子孙教育真得重视。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元明善《太师淇阳忠武王碑》、宋濂《元史》、柯劭忞《新元史》、萧庆《元代四大蒙古家族》等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更新佛系,关注需谨慎。

更多文章

  • 元英宗汉化改革操之过急且未做好防范导致南坡之变,使元朝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英宗,元朝,铁穆耳,元世祖忽必烈,拜住,铁失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铁穆耳病崩于大都(今北京)。因为成宗的皇太子德寿早亡,也没有其他儿子,所以成宗皇后卜鲁罕趁机掌握了朝廷中枢大权。她勾结中书左丞相阿忽台等,密谋立元世祖之孙、镇守河西的安西王阿难答为新帝,自己则以太后之尊,继续操纵朝政。元成宗次兄答剌麻八剌之子海山,在父亲去世后,被成

  • 元英宗硕德八剌:如果这位皇帝不死,那么元朝至少可以延续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皇帝,元朝,八剌,硕德,拜住,仁宗

    至元三年,公元1323年,八月五日。入夜。北京城外三十里的一处营帐内,借着烛火,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正在讨论着元帝国未来的发展。夜风阑珊,两人风华正茂,锐意正浓,他们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很沉。脚下的大元帝国,是有史以来版图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整个世界上武力最为强劲的王朝,而现在,元朝的命运,就掌握在他

  • 元朝皇帝的尴尬:执意改革的元英宗,遭遇了“南坡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南坡,雍正,大汗,元英宗,元朝皇帝,慈禧太后

    元英宗至治三年(西元1323年)秋季,元朝贵族铁失等十多个贵族,在南坡店附近发动政变,杀死了熟睡中的元英宗。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南坡之变。南坡之变给后来的元朝造成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元朝历史上算是一件大事,但是由于元史的关注度不高,所以,关于南坡之变的关注也相对不多。1、大汗,还是皇帝其实打从元世

  • 元英宗南坡遇刺案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英宗,忽必烈,拜住,铁失,元朝,右丞相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特殊的朝代,除了开国几代君主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以及从郭德纲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里听到一位“元顺帝至正天子荒淫无道”以外,元朝中期的皇帝几乎不为人所知。实际上,元朝自从忽必烈定鼎中原以来,一直就在汉化和守旧之间徘徊,雄才大略的元世祖凭借崇高的威望和高超的政治权谋

  • 元英宗为何会被小舅子弑杀?“南坡之变”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英宗,南坡,皇位,忽必烈,铁失,元武宗

    元朝至治三年八月初五,元英宗“硕德八剌”从元上都出发,向南返回大都(北京),走到一个叫南坡店的地方,全军驻跸休息。当天夜里,元英宗正在酣睡中,御史大夫兼阿速卫亲军指挥使“铁失”,与知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大司农“失秃儿”、前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等十六人,发动南坡之变,诛杀右丞相“拜柱”,并弑杀了

  • 心怀仁慈泰定帝,偏偏遭遇中山狼(7)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八剌,帖木儿,拜住,硕德,诸王,图帖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明显属于草原方,依靠自身的实力穿上了中土方大臣们做的嫁衣,他的政府状态比堂兄海山更草原化,主要官员基本都是从漠北来的晋邸高官。因为也孙铁木儿的宠臣是回回人倒剌沙,在仁宗英宗几朝颇受打压的色目贵族抬起头来,和倒剌沙有关系的不少获得重要官职。他的哥哥马某沙知枢密院事,回回人乌伯都剌任中书

  •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谈笑之间诛佞臣灭权贵,大元皇帝里的铁血狠人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皇帝,孙铁木,元朝,忽必烈,英宗

    公元1323年,按中国独有的干支纪年法,是癸亥年。上半年,桂林郡、南宁郡、泉州郡三地百姓揭竿而起,发动叛乱,但很快被平定。一连三郡叛乱,本应引起朝廷重视,但依本朝疆域之大,幅员之辽阔,区区三处蛮夷之地动乱,实在不值得专门上道折子奏禀皇帝。所以总体来说,上半年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年。同年八月五日,

  • 泰定帝除弑君诸逆,蒙古亲贵漠视英宗遇刺之原因(6)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铁失,右丞相,八剌,皇位,帖木儿,诸王

    在南坡之变的前两天的八月初二,铁失的密使斡罗思去漠北私会晋王也孙铁木儿,告诉也孙铁木儿他们那个小团伙准备发动政变,事成后推举晋王为皇帝。也孙铁木儿囚禁了大逆不道的斡罗思,派遣别烈迷失等奔赴上都向皇帝硕德八剌禀报,使者没到上都呢,政变就发生了。很多人都认为,包括元文宗图帖睦尔都攻击也孙铁木儿交结铁失,

  • 泰永王苏胡理多尔:元明宗百科多出来的儿子,史料却查无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明宗,王苏,多尔,元顺帝,忽必烈,刘彻

    杜撰史料这个问题从古至今都存在,司马缸还能在通鉴中整出个汉武帝晚年悔悟自扇耳光的事,现代社会自媒体流行的时代,瞎编乱造、捕风捉影的更多,比如有的文章,内容毫无出处,还堂而皇之在文章结尾瞎编一本所谓的参考书;历史人物的百度百科也不例外,更是杜撰的重灾区,让通过百科学史或者写文的人很容易跳坑。那天点进元

  • 天顺帝和元明宗进行“两都之战”,战后元明宗突然暴崩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明宗,皇位,上都,丞相,武宗,英宗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元朝皇帝也孙铁木儿在上都驾崩,享年36岁。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大都,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拥立武宗第二子图帖睦尔发动政变。九月,图帖睦尔称帝,改元天历。图帖睦尔的父亲武宗当年在成宗驾崩后,依靠弟弟仁宗在大都发动政变夺得了皇位。武宗登基后封弟弟为皇太弟,约定皇位“兄弟叔侄世世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