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世纪中期,名将蒙哥马利两度访华,得出结论:千万别去招惹中国

上世纪中期,名将蒙哥马利两度访华,得出结论:千万别去招惹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这样的环境 访问量:3099 更新时间:2023/12/12 16:15:42

身为世界著名的英国军事统帅蒙哥马利,曾两次不顾国际争议到访中国,并且在访问过后,对中国留下了极高的评价。这不仅打破了中欧外交其时的僵局,也扭转了世界其他国家对新生中国的片面看法。

蒙哥马利甚至有言,“不要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世界郑重告诫,以礼互让,他认为中国在未来五十年必然有所腾跃,前途不可估量,的确值得交好,有利无害。

至高评价与外交破局

1961年9月5日,号称英国“猎狐者”的著名军事统帅蒙哥马利只身到访中国。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访华,相较第一次的未知与判断而言,这一次他更多的是抱着兴趣与探索前来。

周总理特意安排中国原情报工作的顶尖工作者——熊向辉,作为陪同人员带蒙哥马利四处游览中国,体会国情风光。

这次访华的路线,主要包括了郑州、包头、武汉、洛阳、西安、太原、三门峡等因先前未对西方国家开放而不为世界了解的几座城市。行程从9月9日持续至9月20日,可谓为蒙哥马利的观察之仔细留足了空间。

不得不说,这次访华之旅对蒙哥马利于中国的评价,乃至影响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评价,都是十分有积极意义的。

不说中国的山河风光,风土人情之丰富,震撼了这位来自近海英国的前北约欧盟副总司令。单是蒙哥马利在行程中所了解到的中国人民之团结,中华信仰之统一,便已足够稳固他对新中国的至高评价。

在包头和山西这样当时的偏远城市时,蒙哥马利曾随机向路人不断提问:“你最拥护谁?最听谁的指挥?”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每一位被提问的民众皆回答于:“是主席。”

这样的团结为蒙哥马利对未来中国发展的信任深埋其根,成为三大理由之一,使蒙哥马利呼吁世界他国“莫与中国为敌。”

蒙哥马利还总结了中国的另外两大优势,一是人民参军之踊跃,效国之光荣;二是军民宛如一家,彼此联结紧密,纽带深深。

正是由于蒙哥马利二次访华为西方国家所带去更全面、深入、积极正面的评价,才使得这次访华之旅成为中欧外交打破僵局的关键。

“猎狐者”蒙哥马利

说到蒙哥马利,他对中国的评价为什么会在西方影响如此之广呢?自然是因为蒙哥马利在军事上的极高成就和政治上的影响力。

蒙哥马利父亲做过塔斯马尼亚州的主教,家庭环境还算良好,最初的教育也是以一对一的家庭辅导为主,算是贵族少爷们的普遍待遇。

只可惜蒙哥马利那时并不大爱学习,本身性格调皮爱淘气,惹得母亲感叹连连,操心不已。

他人生的转折是在于伦敦进入圣保罗公学后,学习体育带给他的变化。不得不说,相较于死板的历史和拉丁而言,运动才让蒙哥马利真正感觉找到自己。

因为体育优越,蒙哥马利又收心努力上学,他顺利的考上了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这培养陆军军官的世界名校。从此以往,蒙哥马利开始了一生辉煌的戎战生涯。

他打下的胜仗数不胜数,最属经典的当是一战成名的北非败隆美尔,敦刻尔克撤退与诺曼底登陆了。说起北非一战,蒙哥马利“猎狐者”的称号源来于此。

1942年,他率领英国第八集团军在北非战胜了素有“沙漠之狐”称号的德国统帅隆美尔。虽然彼时英军人数占优,但隆美尔一向心中无政治只有军事,作战大胆策略灵活,不止一次以少胜多令英军惨败而归。

从各方面而言,蒙哥马利大败隆美尔无疑是惊人之举。一战成名,不虚此言。至于敦刻尔克撤退,则是历史上未强正面交战却极为著名的特殊军事行动。

在德军重火力攻击下,英军第三师被迫撤入敦刻尔克桥头堡阵地。战事中从不空谈激情,这次理智的撤退让蒙哥马利在回忆录中都评价为“一百分的决策”。当然,他的诺曼底登陆战役自然在战争历史上更广为人知了。

只身访华,勇化争议

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英国军事统帅,在1960年初,到访中国的时候其实是颇有争议的。彼时新中国成立方十年,国际上对这个共产主义国家态度微妙,距离相持,多的甚至为负面评价。

但是在蒙哥马利只身到访苏联时,他对苏联报纸上声称中国“可能是世界和平的关键”产生了兴趣。彼时蒙哥马利对美苏冷战的世界格局有所忧虑,希望通过向不同国家的查访改变冷战状况。

最终1960年5月54日时,蒙哥马利不顾英国政府的劝阻,还是动身去了中国。他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热情接待。虽然毛主席最初因为事务安排未能亲自接待,但周总理在开端为他留下的从容、大格局的外交形象,却彻底扭转了他一开始对中国的看法。

在之后与毛主席的会谈中,两人打开天窗交流了未来中国发展的打算与发展。而他也在后来的登报文章上记载了这次会谈的内容。

蒙哥马利《我和毛泽东的会谈》记毛主席言:“中国需要和平,需要从事长期而艰苦的建设。所以中国不会对外侵略,也不会迫使其他国家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这一承诺打消了蒙哥马利关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后,对外侵略扩张的可能性猜想。两人相谈甚欢,且定好下一次访华之约,即61年。

蒙哥马利第一次访华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儿。当时抗美援朝战争中金城反击战的统帅杨勇上将,带领蒙哥马利分别参观了军事博物馆,以及50人方阵的刺杀演习。

观看演习时,蒙哥马利心血来潮拿下一架半自动步枪进行伏卧射击。枪枪命中,弹无虚发。

杨勇上将明白蒙哥马利的比拼示意,也接过步枪,以相同距离站立射击,同样无一错失。以此赢得了蒙哥马利的尊敬。

小结:

在蒙哥马利访华之行中,中国之所以能够获得他的认可与尊敬,离不开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外交之风范,大国之气态;也离不开国民上下一心,团结统一的信仰追求表显。

这两次经历都告诉我们,强国,方有外交。至今也不可忘此言之根本。无论是尼克松访华开中美友好邦交,还是蒙哥马利访华打破中欧僵局,古往今来成功之例,无非都是这个道理。

更多文章

  • 元史:蒙哥和忽必烈之间的一次严重政治分歧,忽必烈差点被废掉?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大汗,元史,元朝,蒙哥汗,小说家,阿里不哥,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

    元宪宗蒙哥和元世祖忽必烈都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四子托雷的儿子,并分别成为元朝的第四任和第五任皇帝(大汗)。这一对天之骄子在蒙哥执政期间,曾因为对长城以内中原地区治理方式的分歧,发生过严重矛盾,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差点就被剥夺一切权力,成为废人。蒙哥汗七年(公元1257年),蒙哥突然派遣亲信阿蓝答儿、刘太

  • 1960年,蒙哥马利在延安看公共澡堂,得出结论:中国陆军不可战胜

    历史解密编辑:锵锵文史局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中国陆军,朝鲜战争,陆军,不可战胜,志愿军

    20世纪60年代,二战时期最为杰出的英国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两次到访中国,在返回英国后郑重告诫世界不要同中国打陆战。他的到访不仅打破了中欧之间的外交僵局,同时也扭转了整个西方世界对于新中国的片面想法。但蒙哥马利为什么要提出中国陆军不可战胜的结论呢?蒙哥马利01、二战传奇1887年,蒙哥马利出生于

  • 1960年蒙哥马利访华,冲进延安公共浴室,我方说不进女浴室随便看

    历史解密编辑:嘉州干史人标签:元帅,杨勇,志愿军,熊向晖,毛泽东,延安市,公共浴室,日本侵略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1960年蒙哥马利第一次访问中国,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将军请他观看我国特有的硬气功表演。战士们上场后在一摞摞砖块后面整齐站立,随着一声口令,战士们整齐划一,一声怒吼以手为刀,将砖块断成两半。蒙哥马利当即呆若木鸡,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这是人力所能为的吗?表演结束后,不信邪的蒙哥马利专门走进表演场地

  • 1961年,蒙哥马利看完《穆桂英挂帅》后,问:怎么让女人当元帅?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元帅,熊向晖,周恩来,周总理,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中国传统音乐,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1961年,英国陆军元帅的蒙哥马利看完《穆桂英挂帅》后,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说:“怎么让女人当元帅,这太有损名誉了。”熊向晖听完心里瞬间升起一股火气,略带愠怒地说:你们的国王不也是女性吗?随着冷战局势越演越烈,两大军事阵营时刻关注着彼此的一举一动。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

  • 名将蒙哥马利对世界的忠告:谁打中国,进得去出不来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隆美尔,士兵,杨勇,毛泽东,中国军队

    如果我们以1949年10月1日为一条线。此前,为旧中国;此后,为新中国。新中国与旧中国有何本质上的区别?单以国防而言,在旧中国,西方列强在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以为所欲为,帝国的军舰在中国境内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在新中国,这样的屈辱历史再也看不到了。1960年,英国著名军事家、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访问

  • 按台山夜袭战:元武宗唯一出彩之战,与都哇联手夹击窝阔台汗国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元朝,海山,都哇,元武宗,斡罗思,忽必烈,小说家,蒙古骑兵,窝阔台汗国,按台山夜袭战,孛儿只斤·窝阔台

    在传统观念里,元武宗海山一直是个沉溺酒色的武夫皇帝,他的武功在元朝诸帝中,仅次于其曾祖父薛禅皇帝忽必烈,在元朝文人、传统史家的眼中,元朝西北边境的安宁能够得到恢复,就全靠武宗海山的天纵雄武、盖世武德。但其实不然,第一,武宗海山并不是头脑简单、只知道花钱酗酒的昏君;第二,元朝对战海都、消灭窝阔台汗国、

  • 元武宗海山:空怀理想、壮志难酬,大元王朝历史上的悲情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元武宗,海山,元朝,皇位,右丞相,皇帝

    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正月初八。北京城喜气洋洋,千家万户花灯璀璨,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都在庆祝新年的到来。元朝皇宫里却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大臣披麻戴孝,儿孙俯首痛哭,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成宗皇帝铁穆耳驾崩了。皇帝除了一个早夭的太子之外没有留下任何子嗣,按照蒙古族制度,如果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继承

  • 您也许不知道,元仁宗的庙号为“仁”,跟他的一项举措密不可分

    历史解密编辑:阿千千万万标签:元仁宗,忽必烈,皇位,右丞相,武宗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原本是与帝位无缘的,但阴差阳错,不但坐上了帝位,还成为了有元一代最著名的仁君、明君。此话怎么说呢?话说,元朝第二代皇帝元成宗,在大德九年(1305年)曾立第一任皇后失怜答里所生的嫡子德寿为皇太子,但这德寿福薄不寿,在这年十二月就病逝了。元成宗本人也于这年十月患病,不能视朝,由皇后

  • 一桩元仁宗时期的案中案,展露了人性的黑暗,悲哉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元仁宗,案中案,惯偷,金木匠,尸首,流浪汉

    今天分享一宗元仁宗时期的“案中案”,告诉人们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元仁宗某年,大都城内有一家规模还可以的木艺店,手下有着数十个木工,因为做出来的木质家具精良,所以店家也是赚了很多钱。因为订单太多,所以聪明的店主便将工人们分为了几组,按类制作木艺制品。比如制作桌子的一组、制作床榻的一组、制作轿子的一座、制

  • 意大利人写过《东游录》,记录元仁宗用渎山大玉海宴请群臣的情景

    历史解密编辑:酒城森哥S标签:元朝,鄂多,山大玉,元仁宗,东游录,意大利人,元世祖忽必烈

    众所周知,马可波罗是意大利旅行家,曾在元朝时游历中国,并且还写下了一本游记流传至今。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当时还有一位著名意大利传教士和旅行家鄂多立克,他也写下了著名的游记,记录了元仁宗用渎山大玉海大宴群臣的场景,究竟当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