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谙熟倪瓒画境的孙逸,山水看似生机繁茂,却隐藏着与生俱来的寂静

谙熟倪瓒画境的孙逸,山水看似生机繁茂,却隐藏着与生俱来的寂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寓书喻画 访问量:724 更新时间:2024/1/7 6:21:14

导语:孙逸山水得黄公望法,画风受李永昌影响较深,淡而神旺,简而意足。有“文待诏后身”之称,工花卉,亦擅行草。入清后寓居芜湖,与萧云从齐名,同为姑熟画派之盟主。

“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如用这句话来理解孙逸的静淡超逸画风在适合不过了。

孙逸山水清静淡远,虽有倪瓒的幽静深远,但又不像倪瓒那样的孤寂寒冷。他的画水墨皴法极少,笔简意远,虽山重水复却也清静悠远。

他的画作构图丰富紧凑,笔法精简,线条迺劲绵长,却丝毫不影响满纸的“清幽”。画面生机繁茂、郁郁苍苍,却充满着一份天生俱来的“寂静”,用孙逸自己的题画词“胸次无尘腕似仙”来说就是充满着神仙般的清逸之气。

《茅屋长松图》局部

武状元抗清失败隐世,却以书画澄怀观道

孙逸,字无逸,号疏林,亦号石禅,休宁人。与萧云从齐名,合称孙萧,与弘仁、汪之瑞、查士标为新安派四大家。

孙逸出生于明末,于崇祯十七年考取武状元,没高兴多久便迎来了清兵入关,他自觉不能白做一次武状元,便与黄澍一起集结了当时的爱国人士同在徽州抗清,可惜仅一个多月就以失败告终。徽州失守后,孙逸被迫出家,先是隐世于芜湖后移居南京。

画史上多次提到孙逸“归隐终其身”“安贫乐道”“心胸坦然自得”,孙逸隐居芜湖后将内心的苦闷寄予书画之中,兴之所至,则吟诗作画,旅行观景,过着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

他的内心世界也如隐世一样,如清军入关前一年的《茅屋长松图》,此画尚有一股焦虑浮躁的锋芒溢于纸面,而清军入关八年后所做的《溪桥觅句图》,却是一片淡雅恬静、婉约简洁的“静格”。

孙逸绘画生涯也经历了从临摹吴仲圭、黄公望、倪瓒、李永昌、萧云从等精简取舍,融合创新,从而成为姑熟画派开山之盟主,新安画派四大家“静格”之最高。

《溪桥觅句图》局部

由于资料的缺失,孙逸更多的生平我们无从知晓,但从笔墨上看,他拥有铁骨铮铮的内秀性格,质朴淡雅的美学儒家修养,驾驭大局的豁得胸怀。他的画作给人以一片淡幽尔雅的静格,相忘于江湖的隐士生活。

他不似弘仁那般带着不平之气“遁世”,不似查士标那样若即若离的“融世”,也不似汪之瑞那样以醉意作书画来“逃世”,他是真正的芳轩幽径地隐世,真正做到了以书画澄怀观道。

取法文徵明,却深得倪瓒画境及黄公望画意

孙逸的画作于倪黄稀疏概括中见深厚雄伟、文徵明秀蕴谨细中现清润健劲。而与同时代、同地区画家相比,亦独具个人风格,其较渐江柔且多曲,胜二瞻整炼萧静,比汪瑞繁而生活。

孙逸的山水画源于吴派,取法文徵明,如《山水轴》皴擦繁密,山重水复。而他的《山水图》三叠重岗,三棵枯树,一个茅亭,深得倪瓒画境。常作浅降,笔势简约,又得黄公望画意。

《茅屋长松图》

构图沿用董、巨的“一河两岸式”,山石树干均是中锋长线条,笔墨之中似有停滞郁结之气,折笔偏侧亦偶露之锋芒。笔性上有焦虑和浮躁,但仍然无法抹杀画面本身的清静淡逸。用“草籀奇字之法”的笔力入画,黄宾虹对此笔法推崇备至,无比膜拜。

《东岗三树图》

此帧扇面借鉴倪瓒画法,用横折带皴作山石骨廓。除远山用淡墨晕染以示影像外,图中山石树亭均用干笔淡墨写就。幅面虽被图像占满,但在描绘时却简括少皴、线条刚劲方折。画面洁净冷逸,与渐江类似,但笔线稍弱、气局上亦略逊一筹。

《空山枯树图》

笔法上有意沿用倪瓒的笔性。但所画的线条乃草书圆籀用笔,跌宕起伏,偶尔绞笔盘旋,似有线陀下坠之势;因泥金不吸水墨,极少皴擦山石,远山用湿笔渲染,几笔平铺而过之后,再干笔细心收拾枯树龙爪乃至近景之山石。

《秋山一片响泉声》

通篇长长的披麻皴犹如解索,在线条推出过程中采用圆籀用笔,一波三折的跌宕,线条无一不是无尽的优美。而在山体山石的背阴处,施以淡墨枯湿的皴擦,兼之浓墨的芝麻点皴。整体画面取之董源的静谧,却因笔简意远,水墨皴擦极少,将画面打造出一股清朗的悠远静谧之气。

《溪挢觅句图》

山石虽用爽利而有顿挫转折之线勾括大体,以略分结构层次,但大石绝壁的亮处皆空而不皴,染以青绿赭石之色,令图得疏朗明洁之象。

画树用点圈勾染等多种笔法分别绘出树类叶型,远山则取淡青一抹而出。设色淡雅,不似隋唐浓搽丽饰。线型似稍富装饰意味,衬托了静寂与超脱之情调。

结语:

孙逸师古而又能变通,他以“天地”为师,即使在异乡漂流,还是对黄山的松石烟霞魂牵梦萦,貌写家山。

而以审美特征而言,就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来说,在明清易祚后绝意仕进,隐于砚田。即使走出“万山之中”,书剑飘零,“游迹所至,莫不擅写”。

内心的孤愤、苍凉和伤感可想而知, 故是这种宗古人、师造化,以及遗民意识造成他精神上的契合,同时造就了他山水画的孤峭、冷绝、疏简、萧散、荒寒之气象。

更多文章

  • 倪瓒:哪有什么酷,只是不想流俗!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茶,倪瓒,石涛,沈周,香草,乐器,画家,董其昌,黄公望,文徵明,杨维桢,书法作品

    倪瓒,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元代画家。倪瓒的祖父,富甲一方。父早丧,兄弟三人,长兄倪昭奎,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二哥为倪子瑛。在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很高。倪瓒少时得到长兄抚养,生活优裕,并为他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为师。倪瓒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养成了他不同

  • “居然水中间”:AI还原倪瓒山水,畅游水边江南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茶,倪瓒,江南,乐器,香草,画家,山水画,风景画,朱屺瞻,吴冠中,朱德群,书法作品

    澎湃新闻获悉,“居然水中间——近代以来的江南景观美术作品展”这些天正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出,展览汇集了黄宾虹、贺天健、朱屺瞻、吴湖帆、赵无极等近现代艺术大家代表性的作品,以及持续关注江南景观的当代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作品共140余件。据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介绍,此次展览上还可以看AI

  • 倪瓒笔下的秋天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倪瓒,王蒙,台北故宫博物院,竹石

    倪瓒《秋林野兴图》上图为倪瓒存世最早的一幅画作——《秋林野兴图》。这幅画创作于1339年,倪瓒时年38岁,一时兴起,画了这幅画,在画上的题跋中,他叙述了创作的灵感来源,这段话大意是:我为小山画《秋林野兴图》后,九月中旬他携画而来,请我题词。今年自春天起,至今无一日有好兴致,恰巧上月十五,看见经鉏斋前

  • 倪瓒的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倪瓒,沈周,董其昌,山水画,苏轼

    倪瓒 虞山林壑图中国历史上名画家多矣,但像云林这样的画家十分罕见,李日华感叹道:“此君真绘事中仙品也。”这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影响了六百余年来中国画乃至中国艺术的进程。探讨云林艺术的规律,必须别具只眼。云林绘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形式,其虽出于晚唐五代以来大家之脉(如荆浩、关仝、李成),但终究

  • 倪瓒山水画中的生命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茶,倪瓒,生命,笔意,画家,乐器,香草,山水画,中国画,书法作品

    倪瓒 容膝斋图在倪瓒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对生命的看法。倪瓒的画作十分淡然,不懂得欣赏的过客匆匆一瞥,随后将其忘却,而了解门道的人却对此久久不能释怀。山水还是山水的样子,云飘在空中也并未变化,但是看画的人却从中收益良多。倪瓒对生命的态度如同我们在写作中常常用到的一种手法——反衬。潭水也是死一般

  • 历史|格局小了!倪瓒他不止有洁癖

    历史解密编辑:青睐标签:倪瓒,沈周,黄公望,张雨,容膝斋图,题诗

    全天下都知道倪瓒有洁癖,但除了洁癖,还有什么呢?其实也说不大清楚。他是高士,是修道者,是隐居者,是诗人,是黄公望的小友,是沈周的偶像……接近他越多,越是无法描述他。他是倪瓒,不该只有洁癖为世人所知。还是从大家熟知的《容膝斋图》开始吧。01自35岁的《秋林野兴图》之后,他从来不画人多年漂泊,倪瓒有些厌

  • 倪瓒山水画的空疏美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倪瓒,山水画,画家,黄朴存,石涛,马远

    画里空疏处,个中尽是诗。倪瓒山水,画面空疏,故其所作,向有“疏体”之 称。他与同时代的王蒙“密体”山水形成强烈的对照。倪瓒的画空,空中有灵气;倪瓒的画疏,疏的有秀气。他的这种空疏景色,是象外之美。画家於象外写之,观者于象外得之。绘画上的这种空疏,如抚琴者得弦外之音,吟诗者得言外之境,因为艺术的审美

  • 倪瓒的山水:画里空疏处,个中尽是诗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倪瓒,山水画,黄朴存,画家,石涛,马远

    画里空疏处,个中尽是诗。倪瓒山水,画面空疏,故其所作,向有“疏体”之 称。他与同时代的王蒙“密体”山水形成强烈的对照。倪瓒的画空,空中有灵气;倪瓒的画疏,疏的有秀气。他的这种空疏景色,是象外之美。画家於象外写之,观者于象外得之。绘画上的这种空疏,如抚琴者得弦外之音,吟诗者得言外之境,因为艺术的审美境

  • 倪瓒书法,笔简韵古,格高意远!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茶,倪瓒,行书,隶书,篆书,画家,香草,乐器,赵孟頫,书法作品

    此轴上方篆书“静寄轩”和赞前篆书“静寄轩诗文”为张绅所书。 《静寄轩诗文》是倪瓒所书自作诗文,纸本,62.9x23.3厘米。钤五玺,故宫博物院藏。 内容分三部分,包括《邾伯盛氏小像赞》《刻古印文诗四韵》五律一首、《静寄轩诗》七绝三首。款署:“辛亥十二月,云林子因过云门先生之娄江寓馆,遇伯盛,相从累日

  • 倪瓒:你不必“太用力”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茶,倪瓒,沈周,用笔,笔法,乐器,画家,香草,倪云林,书法作品

    徐:徐小虎(著名中国美术史研究者)王:王季迁(20世纪最杰出的书画鉴定家和创作者之一)徐:让我们看看另一种不同的笔法,也就是倪瓒独一无二的笔。王:好!倪瓒的笔墨表现,是简化了北宋的笔法,他最为人知的能力在于创造自己新的面目。他的笔墨极好,基本上不表现太多的变化,而变化只见于他笔的内在和诗意的表达。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