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凡是造反起义者,无非是两种结局,第一种如陈胜吴广等人,兵败被杀,第二种如刘邦、朱元璋等人,起义成功最终一统天下。
而在元末明初,作为反元的第一个领袖方国珍,他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最终也落得一个善终的结局,为何此人是个例外呢?
关于他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即在他占据温州断了元军的水路补给后,有谋士前来觐见,向他诉明可以一统天下的步骤,即占据温州作为大本营,随后通过河道向上延申,一步一步打击元朝廷。
方国珍雕像
这个计策无疑是可行的,换做其他人,或许直接把该谋士供起来并按照他所说的去做,但方国珍不同,这也跟他能善终有着莫大的关系。
方国珍是这样回复这个谋士的,他表示自己没有这么远大的志向,也不想一统天下,随即便让人将这个谋士送走,放在历史上的一众起义者当中,他实在是例外,不为了统一天下,那他造的什么反呢?
遭人陷害,落寇为贼,起兵反元
根据记载,方国珍一家世代在海边以贩盐为生,家中兄弟五人,因为常年在海边暴晒做苦力活,所以方国珍不仅皮肤黝黑且身材高大,都说他的力气比奔跑中的野马都要大。
起初方国珍还只是一个小老百姓,勤勤恳恳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但有些人注定不是池中之物,总会有人会让他们走上另一条道路。
元末乱世,不仅民间一片哀嚎,海上也不太平,很多渔民结成团伙在海上做着强盗行径,每当有路过船只,都会前去围堵,朝廷对这些海盗也是深痛恶绝。
元末海盗剧照
方国珍本来跟海盗并没有什么交集,但他的仇家非要站出来说他通敌,当时还没有起义军这个概念,通敌自然是跟海盗有关,朝廷对这些通敌的人,往往都是宁可错杀也不会放过。
仇家这一举措是明显想让方国珍死,人高马大的方国珍又岂非任人宰割,先是想办法弄死仇家后,便彻底放弃祖业去海上做海盗,毕竟就算他之前没有通敌,现在手上也有了人命,自然是混不下去了。
与他一同逃亡的还有三个亲兄弟,这一家人都是人高马大,在海上也相对吃得开,没过多久便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海盗,聚集数千人,不同于其他人不劫官府的船,方国珍是一律通吃,就连官府的也都不放过。
面对海上这一阻碍,如果不处理,那么海运路线则始终如同一个肉刺一般,于是元军很快便发起了对方国珍的讨伐,但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都知道元军的主战场是草原和陆地,骑兵所到之处,几乎是寸草不生,但是现如今到了海上,自然是不如自小生活在海边的方国珍对手。
在将第一波元军打退之后,方国珍内心也有了一定的底气,所谓猛如虎的元军,也不过是一群旱鸭子,于是方国珍便壮着胆子问朝廷要个官当当。
因为军中大将被活捉,元朝无奈同意了方国珍这无礼的要求,将其封为定海尉,不过很快方国珍便后悔了,率众宣布起义并进攻温州。
当时元末统治极为混乱,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还编曲民谣来控诉元朝的恶行: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就这样,方国珍成为了反元的第一批人,此后刘福通、徐寿辉等人才相继起义,方国珍要比他们早个两三年,比郭子兴等人要早个四年,至于朱元璋,则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元的元老级人物。
左右通吃,二降朱元璋
正如开头所说,方国珍拥有最多且最好的资源,但奈何没有远大的志向,所以在后辈朱元璋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时,他还是窝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中。
当朱元璋拿下婺州后,因为临近方国珍所在的领地,且都是反元领袖,所以便派遣使者前去调节,希望方国珍可以一同加入到他的队伍当中。
虽说方国珍志向不足,但手下水军的战斗力毋庸置疑,否则也不会在元军的接连打击下,依旧没有被击败,如果得到方国珍的助力,那么朱元璋便如虎添翼。
谈判出乎意料的顺利,方国珍不仅表示投降,还愿意将自己所在的温州、台州、庆元统统交予朱元璋,这个消息让朱元璋大喜过望,随后便让让人送去大量的财物。
并且方国珍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甚至还主动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朱元璋军中做人质,看方国珍态度如此积极,朱元璋如果真的接了质子,反倒是落了下城,于是没有同意让方国珍的儿子过来。
但接下来的操作让朱元璋直呼看错了人,当派人去收回方国珍愿意提供三州时,方国珍终日抱病不出,整日不见朱元璋的使者。
方国珍是真的病了吗?当然不是,朱元璋希望他的加入,元军则同样如此,并给出了朱元璋数倍的报酬,而利益至上的方国珍自然是选择了元军。
朱元璋对方国珍的行为十分气愤,连写数封信来指责他,但此时的方国珍艺高人胆大,不管朱元璋如何写信,他甚至都没有拆开看。
眼看自己对牛弹性,朱元璋不得放出狠话,如此反复无常,将来大军兵临城下,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方国珍显然是被吓到了,连忙送出财物补偿,但朱元璋并没有收纳。
此后方国珍便一直在众多势力间徘徊,既没有加入谁,也没有拒绝谁,但好处是一个都没落下,直到朱元璋有了一统天下之势时,方国珍才觉得后悔。
正如朱元璋当初所说,现在你对我爱搭不理,等日后我大军兵临城下,看你怎么办,现如今坐镇庆元的方国珍便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情况。
其所在的台州、庆元相继被攻下,眼看现在投诚没用,方国珍便打起了感情牌,说自己没有远大的志向,当初落寇为贼还是奸人所害,这一路走来还是多亏了兄长和弟弟们的帮助。
并表示当初想让儿子做人质,便是想到了这一点,料想朱元璋会有这么一天,此后的日子中更是惶恐度日,现在只希望朱元璋让自己随便进入一个郡县当中做个老大,以后一定会奉他为主。
这是方国珍第二次投降朱元璋,按理说朱元璋对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都十分痛恨,但这次朱元璋却听从了方国珍的建议,给他分了一个小官,不过只享有俸禄不能上朝。
为何朱元璋突然性格大变?其实这也是方国珍无意间的一件事打动了朱元璋,也算是朱元璋欠了他一个人情。
虽说朱元璋御下有方,大多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但还是有少数例外,即将领蒋英,在朱元璋军中反叛,途中还将朱元璋爱将胡大海杀死。
胡大海剧照
这个胡大海算是早期跟随朱元璋的将领之一,不仅打仗打得好,还非常仁厚,每当攻下一个城池,并不会跟其他将领一样烧杀抢掠,抢夺妇女,而是军纪严明。
朱元璋非常喜欢这个胡大海,因此他也对蒋英恨之入骨,而这个蒋英在反叛后没有逃往别处,正是逃到他方国珍军中,方国珍也不傻,直到蒋英闯了大祸,不仅没有接见,还让所有人通缉他。
为了拦截蒋英,方国珍的兄长还为此丧命,为了表示歉意,朱元璋不计前嫌上门悼念,因为这方国璋也算是因他而死。
正是因为有这一层关系,朱元璋才一改常态,不仅没有杀死方国珍这个反复无常的人,还将他封封官,让他得到善终,得以安享晚年。
尽管如此,朱元璋对方国珍的评价仍旧是有些瞧不起:
方国珍鱼盐负贩,呰窳偷生,观望从违,志怀首鼠。
不过纵然如此,说方国珍傻也罢,说他精明也好,不可否认,正是因为他这种性格,让他得以成为历史上少数起义失败,还能善终的人,所谓的大智若愚,就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