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提问问题的网友说“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那么,不妨先来捋一捋方国珍到底是不是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吧。
抛开宋末元初的各地烽烟不提,从忽必烈到元英宗时代的民间反抗也不说。
史学家认为,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序幕的是泰定二年(1325年)河南息州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
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是有明确的口号的——“弥勒佛当有天下”。
正是这“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启发了后来纷至沓来的起义者。
如至元三年(1337年)的广东朱光卿、聂秀卿的起义,该起义的口号为“定光佛出世”。
同年又有河南棒胡的起义,棒胡烧香聚众,起义者均手举弥勒小旗。
紧接着,至元四年(1338年),彭和尚、周子旺在袁州起义,起义农民的衣服后背都绣有一个“佛”字。
据统计,到了至正初年, 小规模起义、暴动已遍及全国,仅京南一带的起义即达三百余起。
方国珍起事的时间是至正八年(1348年)。
由此可见,说方国珍是“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不符合史实。
接下来说说方国珍“为何能得以善终”。
方国珍能当起义领袖,并不是说他有多高的革命觉悟和革命思想,他其实是被形势推着走的。
他是个农民,却没有土地,只能靠租借地主的地来耕种,生活艰难,难以维持,不得不在暗中从事些贩私盐的活动。
在贩私盐活动中,和人争夺盐田,结下了仇怨。
那么,至正八年(1348年),蔡乱头起义反元时,仇家就诬告方国珍与蔡乱头勾通,意欲陷害死方国珍一家。
事已至此,方国珍有口难辩,干脆杀死仇家,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一起聚起数千人,劫夺海运漕粮,驾船逃入海中,快活去也。
元政府发兵征剿。
方国珍就以大海为战场,一一将来剿之敌歼灭,渐成独霸一方的海盗王。
元政府被他弄得没脾气,只好认输,给他封官赐银,招安。
方国珍表面上接受了招安,但根本不受元廷管束,占据了广元、温州、台州等地。
有一个名叫张子善的术士劝方国珍逆长江而上,攻取金陵,以成帝业。
方国珍胸无大志,只管在海上为盗为寇,逍遥自在。
这,就注定了他只是一根墙头草,因风顺势,龙胜帮龙,虎胜帮虎。
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彭和尚等人在江淮起义反元,元大都的供养主要从东南富庶地区攫取,因漕运被断,要求方国珍帮助走海路运粮,方国珍居然同意。
甚至,元廷要求他出兵进攻张士诚,他也同意,并且异常卖力,直打到张士诚向元廷举手投降为止。
还好,朱元璋收取了应天府,势头很大,方国珍表现极佳,马上向朱元璋纳贡称臣。
另外,朱元璋遭到陈友谅、张士诚两路夹击,无法动弹,其手下大将胡大海被奸滑小人蒋英谋杀后,方国珍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击杀了前来投诚的蒋英,竭力维持自己与朱元璋的臣属关系。
方国珍的侄子方明善不听话,瞒着他偷袭已属朱元璋的平阳城。
方国珍赶紧向朱元璋认错,以每年进献三万两白银来换取和平。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已经彻底消灭了江浙劲敌张士诚,他还是不能容忍方国珍保有一方割据势力的,发兵向方国珍展开狂攻。
方国珍被打成了孤家寡人,跪地求饶。
朱元璋认为他还算看得清形势,会做人,授广西行省左丞。
洪武七年(1374年)5月8日,方国珍病死于京师,算是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