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极盛下的祸患暗隐,忽必烈的频繁征战,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极盛下的祸患暗隐,忽必烈的频繁征战,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归客历史 访问量:3415 更新时间:2024/1/24 19:33:30

1279年,忽必烈消灭了流亡中的南势力,统一了全国。忽必烈是历史上第一个由游牧民族建议的大统一国家的开国者,在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又继续对亚欧许多国家展开征伐。

虽说元朝期间的战争不断,但是忽必烈在位期间是元朝征伐最频繁的时期。

我们都知道在元朝时期中国的版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甚至许多现在没有在中国版图上出现的地域也在当时成为了元朝的领土,这些都是元朝对外征伐的功劳。

但是除此之外,忽必烈频繁征伐战争还造成了哪些影响呢?

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加强

忽必烈在位期间,西北边疆地区的诸由于对忽必烈的统治十分不满,经在西北边疆挑起战争。元朝投入了大量兵力与其作战,对抗了很长一段时间。

位于东北的诸王也不愿意接受忽必烈的统治,想要推翻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忽必烈带兵亲自前往东北,东北诸王的兵败逃往高丽,元兵又追到高丽击毙了残余的兵力。

从此之后中国西北和东北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出现过大规模的战争。

除了西北和东北,忽必烈的征伐也对中国东南和西南两个地区加强了控制。中国古代历来的王朝在北方建都比较多,元朝也是一样,定都大都(今北京)。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元朝作为大统一国家对北方的控制要强于南方许多。南北方无论是政治还是化都与北方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历代统治者对于南方的统治都不是很稳定。

但是到了元朝忽必烈时期,他的频繁海外征伐改变了这一现状。

由于忽必烈常年对外征伐,用兵海外,而东南地区由于临海,当地人对用船比较熟悉,所以忽必烈在东南地区征集了许多士兵、水手和船舶。

忽必烈在征伐东南亚的时候,在与缅甸交战的过程中,云南地区的壮丁不断被派往前线战斗,损失惨重。

这些对外战争所导致的东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壮丁流失惨重间接消耗了东南、西南地区抵抗的中坚力量,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元朝的军队在海外征兵时期,也在西南、东南地区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停留,在此期间发生的民众起义都被元朝军力所镇压。

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以及战争导致的流民增多使得南北地区的人员在不断流动,这也间接促进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为了战争的需要,忽必烈任用一批蒙古人为东南、西南地区的地方官署长官,命诸王镇守边境,这些措施从军事、文化、政治上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此外,忽必烈在对东南亚发动征伐时期,为了军队的粮草需要,还在东南、云南一带设立大量的屯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元朝由于驻扎在东南、西南地区,而这些地区的粮田无法满足军队的军粮储备需要,所以元朝就在东南、西南一带广设屯田。

元朝下令“户籍人户七百四十户立屯”,这有助于搜集当地的漏籍户口,促进有效控制更多当地百姓。

所以忽必烈发动征伐不仅间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对国内百姓造成极重负担

忽必烈频发动征伐战争,就需要招募士兵,军粮、船舶也是很大的开支,但是元朝初建期间百废待兴,国库还不丰盈,只能将这个负担转嫁到国内百姓身上。

元朝对外征伐期间,不提数十次用兵排除的征伐部队数量就超过了三十万,仅九次流产的军事行动就耗了兵力二十万。

由于需要的士兵人数太多,许多士兵都是在各个地区新征集的当地壮丁,这种频繁的对外战争、大规模的军事调动造成国内壮丁伤亡流失惨重。

“绝丁破产之家”这种情况时常出现,可见忽必烈频繁发动战争对国内百姓造成的负担有多重。

被征伐的国家多居海岛,因此战争中需要大量的船舶以及水手便于作战。

由于元朝长年发动战争,需要的战船非常之多,建造出如此多的船舶是是一项十分大的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木材,也需要大量人力。

据记载当时一株大树需要二三百人拖曳,翻山越岭,行百里才能到造船厂,造成搬树木的工人死伤惨重。

官员为了按时完成造船任务也肆意掠夺百姓的木材,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战船还需要水手,但是水手在战争中往往生命得不到保障,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充当水手,因此元朝采取强迫征集的办法来保证战船运行。

甚至将服兵役开运河的人调去充当水手,以免顾此失彼。在这种情况下,元朝所征集的水手很多都不是专业的水手,也不是很擅长于撑船。

这样一来,元朝所强制征集的水手不仅不利于元朝的远洋征伐,也激化了百姓与元朝朝廷的矛盾。

上面说到忽必烈在长期对外征伐期间为了保障军队的军粮供给,在东南、西南地区设立了大量的屯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但是这些屯田实际上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元朝的屯田分为军屯及民屯,屯田大量增加也需要大量的军屯户和民屯户来屯田耕作。

由于元朝连年征战,青壮年都被征调战争,年老弱者也得去耕作,导致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到了忽必烈统治后期,屯田由于各种原因也逐渐废弛。

忽必烈频繁发动对外征伐,而百姓又遇饥荒,由此引发的流民及民变问题增多。

百姓劳役繁重,但是往往没有什么收入,造成流民增多,而流民增多往往会引发一些动乱。

百姓没有了谋生的手段就会滋生一些盗窃事件的发生。忽必烈征伐日本期间,国内民间骚动,盗窃多发,社会动荡不安。

至元朝中后期,官员贪污腐败、欺压百姓、又加上自然灾害的发生,又加剧了民变的发生,造成民众起义迭起,规模大,持续时间长。

对元朝与海外诸国的商贸往来造成了影响

忽必烈频繁发动对外征伐不仅对本国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也对元朝与海外的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

由于战争需要,元朝限制与海外的商品交易如粮食、兵器等征战需要的物资。元朝还禁止两浙、附件等地区的商人航海出行贸易。

在忽必烈统治晚期,由于早年海外征伐失败多次,甚至一度实行“禁海”,禁止元朝与海外的贸易。

但是即使是禁海期间,仍有外国人要求来华进行贸易。所以忽必烈的海外征伐对元朝当时与诸国的贸易往来实际上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但是忽必烈也不是一直禁止元朝与海外的全部贸易,元朝始终倡导“四海为家”的思想意识,因此忽必烈也曾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

忽必烈曾东南沿海的当地官员下诏说东南亚的各国如果有因为敬仰想要来朝的,不限制在元朝的商贸往来,可从心所欲。

还为了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统一了商税。实际上忽必烈这些做法,还是意在通过贸易往来让诸国对他统治的元朝产生敬仰之情,从而达到不战而威震四方的目的。

忽必烈除了鼓励敬仰元朝的诸国来华贸易,还通过对外征伐频频要求海外各国来朝进贡,这种政策也促进了元朝与海外贸易发展。

当时在印度洋上有着重要商业地位的俱蓝国没有来朝进贡,元朝便几次派人去此国出使,后来俱蓝国也派遣了使臣来到了元朝纳贡。

其他很多国家也经常来元朝进贡,进贡的有银器、棉布等物品。

日本国在当时也常与元朝进行贸易。在离第一次征伐仅仅过了三年之时,日本国就派商人持金来贸易,元朝同意了与其交易。

甚至在第二次征伐日本之后,两国的贸易仍然保持着往来。据史料记载,虽然元朝几次征伐日本,与日本关系形势严峻,但是日本与元朝之间的往来却意外地频繁,可见元朝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多么频繁。

在元朝和东南亚国家激烈交战的时候,竟然也没有阻止两者的商贸往来,期间有许多元人私自向东南亚国家运输武器、粮食等物品以获取收益。

但是元朝在之后就禁止了这类贸易。在对外征伐战争中,元朝出于军事需要对云南通往缅甸的通道加强了建设,还在一些地方设立驿站,这也为西南地区与缅甸的经济交流开创了新局面。

总结

忽必烈如此热衷于发动征伐,这与他从小深受蒙古军事征伐的影响有关,也是他唯我独尊思想的一种体现。

战争无论给当时的元朝百姓还是交战方诸国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长期的征战也是元朝后期国库亏空的原因之一。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积极方面的影响,频繁对外战争促进了元朝士兵与交战国地区的文化交流。

但是总体来说,忽必烈频繁发动的征伐战争是弊大于利的。

标签: 忽必烈元朝征战诸王蒙古屯田

更多文章

  •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暮成雪吖标签:皇帝,元朝,蒙哥,忽必烈,小说家,成吉思汗,蒙古骑兵,孛儿只斤·窝阔台

    文:潇潇引言:忽必烈,忽必烈又拼忽必烈或忽必烈,庙号世祖,(1215年-1294年),蒙古国将领、政治家,成吉思汗的孙子和最伟大的继承人。作为元朝(1206-1368年)的第五位皇帝(1260-94年在位),他完成了对中国(1279)于1211年由成吉思汗开辟,成为全中国的第一位元朝统治者。论据:浅

  • 孟拱强烈推荐、忽必烈梦寐以求的猛人,因何以奸臣形象为人所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忽必烈,贾似道,孟拱,元军,宋军,奸臣

    在以明代小说《红梅记》为蓝本的各类型戏剧中,贾似道一直以来都是以贪财好色、奸诈狡邪的形象示人,在正史中,贾似道也被列在《宋史·奸臣传》中,数百年来遭人唾骂,甚至有人把南宋灭亡都归罪于贾似道。贾似道戏剧形象可是这个定论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呢。如果贾似道真的不堪,孟拱又为什么推荐他担任京湖置制使一职,忽必

  • 忽必烈为何要定都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蒙哥,元朝,大汗,忽必烈,北京市,小说家,蒙古帝国,阿里不哥,孛儿只斤·窝阔台

    忽必烈选择北京作为元朝的首都,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便于统治。元朝和历史上的其他几个大一统王朝都不太一样,它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在统一整个中原之前,元朝在北方已经打下了极为广袤的疆土。如果忽必烈选择像过去几个大一统王朝一样,定都南方的话,元朝对于北方草原的控制,将会十分有限。忽必烈生于1

  • 文韬武略忽必烈—卓越的用兵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忽必烈,元军,伯颜,拖雷,平定,成吉思汗

    忽必烈(公元1215年—公元1294年),即元世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笫四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忽必烈于元太祖十年八月二十八日(公元1215年9月23日),生于漠北。童年时代正是蒙古民族发展壮大、征战不断、影响极盛的时期。战争的环境熏陶了他度量弘广、志于伟业的性格。其父拖雷是一个智勇兼

  • 忽必烈万里“斡腹”灭大理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元朝,大理市,忽必烈,小说家

    文/顾宏义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实施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从江西瑞金到陕北延安,行程两万五千里,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其中最为艰险的路段是从云南昆明到宁夏六盘山之间,大约5000公里,金沙江、大渡河横亘其间,雪山、草地、天险腊子口亦分布于此区域,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长征中

  • 郭靖怎么死的?金庸:忽必烈喊来3位反派高手,修为不在法王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金宝哥讲故事标签:郭靖,杨过,编剧,忽必烈,张三丰,张无忌,小说家,金庸笔下

    凡是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们,势必都幻想着能够穿越到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体验一把什么叫做大侠,在邂逅奇遇、练成神功之后,邂逅红颜之手、退隐江湖。不过金庸笔下的主角并非都能完美收官,萧峰和郭靖就是一对悲剧英雄。在《天龙八部》里,万念俱灰的萧峰拾起断箭狠狠插进了自己的胸膛,结束了自己短暂又悲壮的一生,而

  • 战无不胜的蒙古铁骑,在忽必烈三次远征时,为何都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忽必烈,元朝,元军,金国,成吉思汗,西夏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战斗力简直堪称13世纪的巅峰,放眼整个地球,还真没有哪个军团可以和蒙古骑兵一较高下的。因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 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蒙古帝国。在这个蒙古帝国的庞大版图之下,至少有5大组成部分:第一,元朝。元朝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托雷的儿子忽必烈建立起来的帝国,占据东亚大部分地区

  • 贪官遭刺杀后,家中搜出2张人皮,忽必烈大怒:开棺戮尸拿去喂狗

    历史解密编辑:阿娇表情包标签:元朝,宰相,贪官,人皮,忽必烈,阿合马,小说家,蒙古帝国,成吉思汗

    元朝的统治者们,也就开国前后的那几代君主大家印象比较深,比如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再比如说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蒙古帝国跟元朝的区别。蒙古帝国是自成吉思汗之后,他的后代们一起打下来的全都是蒙古统治的政权,版图最大时不仅占领了绝大半的亚洲,连欧洲都有所染指。元朝属于蒙古帝国的范

  • 忽必烈有多厉害?在位期间差点众叛亲离,他是如何反转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漫今生标签:元朝,蒙哥,忽必烈,小说家,成吉思汗,阿里不哥,蒙古帝国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想必对郭靖和托雷二人的友情十分熟悉,郭靖乃是金庸老师在小说里虚构的人物,但是托雷这个角色实实在在的,而且还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成吉思汗之子,而忽必烈则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同时他也是托雷的第四个儿子,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国皇帝,每一位帝皇的身后都有着波澜壮阔的历史,

  • 为什么有人说忽必烈建立元朝实际上是分裂了蒙古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忽必烈,蒙古帝国,蒙哥,成吉思汗,拖雷,孛儿只斤·窝阔台

    蒙古帝国作为人类历史上连续版图最大的帝国在全盛时期的疆域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蒙古人自东向西从中亚一直打到西亚乃至深入欧洲腹地,又从严寒的漠北草原一路向南直达南海之滨。如今在昔日蒙古帝国的版图上分布着蒙古、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