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守敬:将毕生献给星空和大地的古代科学家

郭守敬:将毕生献给星空和大地的古代科学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蔷薇凋零 访问量:2896 更新时间:2024/1/19 13:04:28

郭守敬:授时算学业,运水行天功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对科学家是极为不重视的,不说是古代,即使是在现代,同那些小鲜肉们的名声相比也相去甚远,没见哪个科学家会被一堆保安手挽手地围着踱步的。

为写郭守敬,专门去知乎查资料,有一个讨论郭守敬是如何走到北极圈的专题,点击量很高,让人尴尬的是,很多人是误看成郭敬明进来的,甚至还提问到,“郭敬明去北极圈干啥?”真让人哭笑不得。

我是不认识这位郭敬明的,估计不是小鲜肉就是网红一类,是现代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不过,近几年来,在政府大力引导下,这类戏子当道的现象有所遏制,比如现在大力宣扬的张桂梅,钟南山等人,乃至“七一勋章”获得者,去世的战斗英雄柴云振等等,这真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好现象。

中国古代一流科学家的地位是远逊于一流文人的,如果要例举西方名人,阿基米德、牛顿、苏格拉底这些当是首选;而中国则必然是李白杜甫、苏东坡,绝对数不到祖冲之张衡这里来,更不要说郭守敬了。

郭守敬可以说是一个全才的科学家,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位多学科、跨领域的科学奇才,他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贡献之巨大,是难以想象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被誉为元朝科学第一人,在当时的中国,乃至在13世纪的整个世界,在天文、水利、地理、数学和机械工程等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杰出科学家。

郭守敬,字若思,邢台人,元代著名科学家,官至太史令和昭文馆大学士,世称“郭太史”,曾制订《授时历》,修浚西夏古渠,主持修治元大都运河等水利工程,约86岁时在北京逝世。

他出生在当时金国占领下的河北,从小勤奋好学,年少时便初露锋芒,可惜父亲早逝,是由祖父郭荣一手带大,郭荣是金、元之际著名学者,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在祖父的感染下,郭守敬从小便对自然科学及水利建设有着深厚的兴趣。

他师从忽必烈的重要谋士,亦是大学者的刘秉忠,受益颇多,忽必烈南下后,郭守敬被举荐给邢台地方的最高长官脱兀脱,受命参与该地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修复被破坏的整个河道系统。

……经度既定,言于宣使,宣使亦以为然。乃命里人郭生立准计工,镇抚李质董其事。分画沟渠,三水各有归宿……

这是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所写的《邢州新石桥记》,记述的是修复古河道时的情景,而其中的“郭生”,便指的是年方20岁的郭守敬。

元人入主中原后,开始了由一个草原游牧民族统治农耕民族的进程,世祖忽必烈是一位睿智的统治者,他知道时历和水利于农耕文明来说最为重要,遂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天文测量,以及制订同农时密切相关的新历法。

对此,郭守敬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方略,在他主持大都天文台工作期间,设计研制出简仪、圭表、候极仪、玲珑仪等20余项天文仪器,为大规模进行天文测量奠定了基础。

继而,他主持了全国范围内的天文测量,最北的观测点在西伯利亚,最南的观测点在南海的西沙群岛;这被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的工作,乃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

在取得准确的数据后,后根据实际观测和推算,得出一年时间为365.2425天,精确程度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在此基础上,他主持编订《授时历》,是我国古代影响范围最广的一部历法,亦是一部使用长久的精良历法,一年的周期与现行的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多年。

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对郭守敬是崇敬有加,特别是对其在天文学历法上的巨大成就钦佩不已,曾赞叹说:“乃守敬之法,三百年来,世共推归,以为度越前代。”

在水利建设方面,郭守敬设计兴修了以通惠河水利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对于农田灌溉和南北漕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于其他水利工程的实施和兴建,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业绩,故而时人赞曰,“天佑我元,似此人世岂易得?”

他不信鬼神,不信天命,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富于创新,一切从现实出发,在其从事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更是反射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如今,星空中,一颗“郭守敬小行星”在天际运行,月球上,一座“郭守敬环形山”虽清冷孤寂,但九泉之下的他不知道,如今,一架被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则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它。

郭守敬的一生,是为科学献身的一生,他自成年伊始,便行走在辽阔的大地上,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算历授时,四季测天,河套迂回,黄河溯源,中都筑坝,通惠凿渠,车马劳顿,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呕心沥血,毕生辛劳,死而后已。

他以科学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注入了务实利民的基因,他不尚清谈,淡泊名利,以民为本,将自己所有的人生智慧,都献给了科学,献给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头顶那深邃的星空……

正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星河灿烂,少年凌志青云上,巨星耀神州,探知无疆一身霜,墨色流淌,云开歌遍乾坤万里长;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酒入豪肠,寸心把日月丈量,大名垂宇宙,留得青史万古香,一瓣心香,大路在脚下越走越长;

丈夫功烈,何惧道路险且长,无欲则刚,看那夜色微微凉,天文建奇功,人间自留芳;

抬头望,风雨萧萧,山河无恙,男儿志坚,发奋图强挺脊梁,千磨百炼,壮志七分酿星光,伟业照千秋,治水树丰碑,看今朝,华夏盛世,正道沧桑!

更多文章

  • 月球上有座“郭守敬环形山”,这位元朝天文学家能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博雅小学堂标签:郭守敬,天文学家,授时历,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浑仪

    文 | 河马老师(德国海德堡大学天文学博士、中国国家天文台博士后、北师大最受学生喜爱的天文系老师)音频选自博雅小学堂APP《河马老师讲天文》“组成宇宙的不是原子,而是故事”,欢迎大家收听河马老师讲50位天文学家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位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01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

  • 佟怡天:小暑新阅历,走近低调而伟大的古代科学家郭守敬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Tech标签:郭守敬,佟怡天,授时历,天文

    【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 林聿 刘思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唐代诗人元稹的《小暑六月节》,生动描述了热风伴随着小暑节气而来,竹叶喧响、雷声隆隆、山雨将至的自然景象。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它标志着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代表着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 我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一颗宁静态中子星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中子星,郭守敬,天文学家,望远镜,双星系统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时域巡天数据,LAMOST黑洞猎手计划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037光年、处于双星系统中的宁静态中子星。北京时间9月23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发布了这项重要发现。这是继2019

  • 恒星“批量生产”使用同一参数模板?郭守敬望远镜重磅成果挑战天文学经典理论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郭守敬,恒星,望远镜,星系,银河系,天文学

    宇宙中的恒星“摇篮”区域在孕育恒星时,往往会批量形成许多不同质量的新生恒星。在进行恒星的“批量生产”时,每次都会使用同一个参数模板吗?1月19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我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超大光谱数据样本优势,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的最新发现:恒星

  • 郭守敬望远镜发现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谁是郭守敬?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郭守敬,望远镜,黑洞,恒星级,授时历

    11月28日,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这在天文学领域算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用黑洞发现者刘继峰老师的话来说,“天文学因为这个黑洞的出现,进入了禁区”。这个恒星级黑洞之所以能被中国科学家团队发现,首要功臣当属一台叫“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

  •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对还是错?1291年1月26日郭守敬打通大运河

    历史解密编辑:萨沙标签:杨坚,隋炀帝,郭守敬,大运河,数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对还是错?1291年1月26日:忽必烈命令郭守敬打通大运河。忽必烈命令郭守敬打通的是通惠河,也就是大运河的最后一段。通惠河开通以后,大运河的船只可以直接驶入今天北京的的什刹海、后海一带,等于进入了北京城。由此,杭州出发的

  • 元代时期,康里人不忽木家族成员的活动,以及居住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侃侃圈子说标签:元朝,皇帝,元代,家族,忽必烈,康里人,成吉思汗

    元朝时期,康里人并没有忽视穆氏家族成员的活动,还有居住地。此时,大量西域色木人进入中原,或为军,为官,或为民,或为奴,为元朝各级机关和诸王效劳、效劳。.尤其是康里人世世代代没有穆氏为官。康里人不忽视穆氏血统和居所康里部落东迁中原。康里部落从蒙古西进。他们担任过士兵、官员、平民或奴隶。他们为元朝各级机

  • 民间画家杨基安——将书画融入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艺禾标签:杨基安,书画,国画,绘画,画家,水墨

    杨基安, 1973年出生于素有文化古城安徽省安庆市,自幼喜欢画画,几十年如一日、书画已潜移默化的成为他生活中一部分,长期钻研及临摹且学习、研究自古至今各大家的国画水墨书画技法,融入并不断创新。在绘画上不拘一格,有着自己独特风格。杨基安曾多次参加国内各种画展以及公益活动,多次参赛获奖。他的作品已经得到

  • 金宣宗完颜珣:成吉思汗不太好惹啊,兄弟们我先溜之大吉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西夏,皇帝,金朝,金宣宗,完颜珣,小说家,成吉思汗,金庸笔下角色

    (陷入窘境的金朝)大安十三年,公元1211年。这一年,北方草原上的大金王朝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的地步。蒙古大军围城,昔日的盟友西夏国也倒戈相向,就连内部统治也出现了很大的危机——契丹后裔耶律留哥举兵十万,在金朝境内大肆掳掠,情况十分危急。内忧外患,国将不国。对金朝皇帝完颜永济来说,这一定是

  • 金宣宗完颜珣:对内重用权臣术虎高琪,对外以九公封建对抗蒙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大军,高琪,皇帝,金国,金宣宗,胡沙虎,完颜珣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544期)公元1213年,金国“长腿将军”胡沙虎杀害了卫绍王完颜永济,然后拥立完颜珣为皇帝。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一旦权力争斗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那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权力争斗。因此当大臣术虎高琪看到了胡沙虎单车变摩托的际遇以后,他也想和胡沙虎一样拼一把,然后他就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