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河马老师(德国海德堡大学天文学博士、中国国家天文台博士后、北师大最受学生喜爱的天文系老师)
音频选自博雅小学堂APP《河马老师讲天文》
“组成宇宙的不是原子,而是故事”,欢迎大家收听河马老师讲50位天文学家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位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
01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倒数第三个朝代,由蒙古人建立,也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疆域最广的一个朝代。当年,蒙古领导人看出了割据中原的金、宋、西夏都是纸老虎,于是由弱到强,一路逆袭,统一了中国。原本,蒙古人在草原上的生活,都是骑在马背上过的。他们靠草原吃饭,喝奶,吃肉,在一个草原待腻了就换一个草原待着。
但是,进入中原后,蒙古的领导人发现日子不能这么随随便便过了,还是要发展农业,日子才能过得舒坦。而农业的生产,首先与天象分离不开。人们要从天文历法中获知时节,在春天播种,在秋天收获,而不是在冬天播种。其次,农业的生产需要水利的灌溉,既不能老是干旱缺水,也不能老发大水。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主人公,郭守敬,就是在这一时代,这两个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郭守敬(字若思)
02
早期经历
郭守敬很大一部分学问首先是传承于他的祖父郭荣。郭荣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为了让自己的孙子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后来还把他送到了自己的同乡老友刘秉忠门下去学习。在那里郭守敬结识了他的好朋友王恂——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郭守敬后来参与元朝历法改革修订的工作,最初就是被王恂拉进去的。
郭守敬在刘秉忠门下学习了没有多久,就又被介绍给了刘的另一位老同学张文谦。张文谦干着勘测地形、筹划水利方案的工作。郭守敬很受这位张长官的器重。多器重呢?他被直接推荐给了当朝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古代的人在第一次觐见皇帝的时候,多多少少都是有那么点慌的。但郭守敬初见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时候,不仅不慌,他可一次就提了六条修建水利的建议。后来,郭守敬随张文谦去西夏修水道,回京之前,他沿着黄河逆流而上,成为第一个探寻黄河源头的人。
03
编订《授时历》
再后来,郭守敬参与历法改革的事,则还要从元朝灭南宋的时候说起。在元世祖忽必烈的蒙古大军攻下南宋的首都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的时候,天下统一的大局已定,忽必烈就决定要颁布元朝自己的历法,这件事就交给了以张文谦为首的人。王恂觉得,这要干出来就是特大一成就的事情,肯定要拉上好兄弟一起干啊,于是就邀请了郭守敬一起,制作新的历法《授时历》。
元朝在新的历法做出来之前,沿用的是金朝的历法《重修大明历》,经过七八十余年的使用,因为各种误差的积累,已经不能很好地推算天象指导农时了。不好用了怎么办呢?就需要天文学家们重新修订。历史上类似的历法修订工作,几乎是每个朝代都需要干的事。
在《授时历》的修订工作中,郭守敬主要负责制造仪器和天文观测,他先是检查了以前金朝留下来的仪器,其中的很多都是北宋时代的老古董了,修修整整有些还勉强能用,但大部分已经满足不了修订新历法的精密需求了,甚至有些就直接报废了。没有仪器这工作哪能做啊,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郭守敬就决定干脆自己来设计制造一批新的天文仪器。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一个是圭表,用来测定二十四节气的,尤其是冬至和夏至的准确时间。圭表是我国时间最早,使用年代最久远的一种天文仪器。郭守敬主要是想办法对它的测量精度进行了提高。另外一个就是浑仪,郭守敬觉得它的结构太繁琐了,一个又一个环还有旁边的支撑结构把天空的一些区域都遮住了。他把浑仪的环减少了,还把浑仪拆成两部分,叫做简仪。那些之前的圈圈环环的位置,靠他的好兄弟数学家王恂计算就行了。
简仪
除此之外,郭守敬还创制或改进了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小朋友们可能都听说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郭守敬就是天文学家里的爱迪生。
位于河南登封的郭守敬观象台,相当于巨大的圭表
为了编制《授时历》,郭守敬还向元世祖忽必烈恳请,在元朝疆域内的全国各地,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滇、河西走廊,北到北海西伯利亚,南至南海西沙群岛等27处地方,开展天文观测活动,史称“四海测验”。这一次测量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天文史上都是空前的。1280年春天,一部新的历法终于订制完成。忽必烈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赐其名《授时历》。这部历法一直被延用了三百六十多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由《授时历》推算出的一年的长度为365.2425天,与地球实际绕太阳走一圈的时间,只差了20来秒。这是一部非常精确的历法。
04
郭守敬环形山
不过《授时历》颁行后没有多久,郭守敬的好友王恂就去世了,其他与他一起工作的朋友们后来也相继去世或者隐退。那时候,有关这部新历的许多数表等都还是一堆草稿,没有整理出来。郭守敬又干起了最后的定稿工作,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把各项数据、算表等都整理出来,写出成稿。郭守敬最后一个人完成了这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光是最后成稿这一件事,就特别伟大。
据说郭守敬还是元朝唯一一个七十多岁了,朝廷还不准其退休的人。因为他太伟大太厉害,朝廷很多事,离不开他。后来的后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他,天文学界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的名字,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跟随最会讲故事的天文学家河马老师
以50位星球探索者的励志故事
赋予孩子一生的元能力:
质疑,探究,坚毅和格局
长按海报,立即收听
点击原文,立即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