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月球上有座“郭守敬环形山”,这位元朝天文学家能有多厉害?

月球上有座“郭守敬环形山”,这位元朝天文学家能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博雅小学堂 访问量:4825 更新时间:2024/1/19 15:47:46

文 | 河马老师(德国海德堡大学天文学博士、中国国家天文台博士后、北师大最受学生喜爱的天文系老师)

音频选自博雅小学堂APP《河马老师讲天文》

“组成宇宙的不是原子,而是故事”,欢迎大家收听河马老师讲50位天文学家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位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

01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倒数第三个朝代,由蒙古人建立,也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疆域最广的一个朝代。当年,蒙古领导人看出了割据中原的金、宋、西夏都是纸老虎,于是由弱到强,一路逆袭,统一了中国。原本,蒙古人在草原上的生活,都是骑在马背上过的。他们靠草原吃饭,喝奶,吃肉,在一个草原待腻了就换一个草原待着。

但是,进入中原后,蒙古的领导人发现日子不能这么随随便便过了,还是要发展农业,日子才能过得舒坦。而农业的生产,首先与天象分离不开。人们要从天文历法中获知时节,在春天播种,在秋天收获,而不是在冬天播种。其次,农业的生产需要水利的灌溉,既不能老是干旱缺水,也不能老发大水。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主人公,郭守敬,就是在这一时代,这两个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郭守敬(字若思)

02

早期经历

郭守敬很大一部分学问首先是传承于他的祖父郭荣。郭荣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为了让自己的孙子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后来还把他送到了自己的同乡老友刘秉忠门下去学习。在那里郭守敬结识了他的好朋友王恂——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郭守敬后来参与元朝历法改革修订的工作,最初就是被王恂拉进去的。

郭守敬在刘秉忠门下学习了没有多久,就又被介绍给了刘的另一位老同学张文谦。张文谦干着勘测地形、筹划水利方案的工作。郭守敬很受这位张长官的器重。多器重呢?他被直接推荐给了当朝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古代的人在第一次觐见皇帝的时候,多多少少都是有那么点慌的。但郭守敬初见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时候,不仅不慌,他可一次就提了六条修建水利的建议。后来,郭守敬随张文谦去西夏修水道,回京之前,他沿着黄河逆流而上,成为第一个探寻黄河源头的人。

03

编订《授时历》

再后来,郭守敬参与历法改革的事,则还要从元朝灭南宋的时候说起。在元世祖忽必烈的蒙古大军攻下南宋的首都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的时候,天下统一的大局已定,忽必烈就决定要颁布元朝自己的历法,这件事就交给了以张文谦为首的人。王恂觉得,这要干出来就是特大一成就的事情,肯定要拉上好兄弟一起干啊,于是就邀请了郭守敬一起,制作新的历法《授时历》。

元朝在新的历法做出来之前,沿用的是金朝的历法《重修大明历》,经过七八十余年的使用,因为各种误差的积累,已经不能很好地推算天象指导农时了。不好用了怎么办呢?就需要天文学家们重新修订。历史上类似的历法修订工作,几乎是每个朝代都需要干的事。

在《授时历》的修订工作中,郭守敬主要负责制造仪器和天文观测,他先是检查了以前金朝留下来的仪器,其中的很多都是北宋时代的老古董了,修修整整有些还勉强能用,但大部分已经满足不了修订新历法的精密需求了,甚至有些就直接报废了。没有仪器这工作哪能做啊,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郭守敬就决定干脆自己来设计制造一批新的天文仪器。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一个是圭表,用来测定二十四节气的,尤其是冬至和夏至的准确时间。圭表是我国时间最早,使用年代最久远的一种天文仪器。郭守敬主要是想办法对它的测量精度进行了提高。另外一个就是浑仪,郭守敬觉得它的结构太繁琐了,一个又一个环还有旁边的支撑结构把天空的一些区域都遮住了。他把浑仪的环减少了,还把浑仪拆成两部分,叫做简仪。那些之前的圈圈环环的位置,靠他的好兄弟数学家王恂计算就行了。

简仪

除此之外,郭守敬还创制或改进了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小朋友们可能都听说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郭守敬就是天文学家里的爱迪生。

位于河南登封的郭守敬观象台,相当于巨大的圭表

为了编制《授时历》,郭守敬还向元世祖忽必烈恳请,在元朝疆域内的全国各地,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滇、河西走廊,北到北海西伯利亚,南至南海西沙群岛等27处地方,开展天文观测活动,史称“四海测验”。这一次测量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天文史上都是空前的。1280年春天,一部新的历法终于订制完成。忽必烈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赐其名《授时历》。这部历法一直被延用了三百六十多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由《授时历》推算出的一年的长度为365.2425天,与地球实际绕太阳走一圈的时间,只差了20来秒。这是一部非常精确的历法。

04

郭守敬环形山

不过《授时历》颁行后没有多久,郭守敬的好友王恂就去世了,其他与他一起工作的朋友们后来也相继去世或者隐退。那时候,有关这部新历的许多数表等都还是一堆草稿,没有整理出来。郭守敬又干起了最后的定稿工作,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把各项数据、算表等都整理出来,写出成稿。郭守敬最后一个人完成了这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光是最后成稿这一件事,就特别伟大。

据说郭守敬还是元朝唯一一个七十多岁了,朝廷还不准其退休的人。因为他太伟大太厉害,朝廷很多事,离不开他。后来的后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他,天文学界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的名字,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跟随最会讲故事的天文学家河马老师

以50位星球探索者的励志故事

赋予孩子一生的元能力:

质疑,探究,坚毅和格局

长按海报,立即收听

点击原文,立即收听

更多文章

  • 佟怡天:小暑新阅历,走近低调而伟大的古代科学家郭守敬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Tech标签:郭守敬,佟怡天,授时历,天文

    【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 林聿 刘思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唐代诗人元稹的《小暑六月节》,生动描述了热风伴随着小暑节气而来,竹叶喧响、雷声隆隆、山雨将至的自然景象。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它标志着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代表着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 我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一颗宁静态中子星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中子星,郭守敬,天文学家,望远镜,双星系统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时域巡天数据,LAMOST黑洞猎手计划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037光年、处于双星系统中的宁静态中子星。北京时间9月23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发布了这项重要发现。这是继2019

  • 恒星“批量生产”使用同一参数模板?郭守敬望远镜重磅成果挑战天文学经典理论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郭守敬,恒星,望远镜,星系,银河系,天文学

    宇宙中的恒星“摇篮”区域在孕育恒星时,往往会批量形成许多不同质量的新生恒星。在进行恒星的“批量生产”时,每次都会使用同一个参数模板吗?1月19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我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超大光谱数据样本优势,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的最新发现:恒星

  • 郭守敬望远镜发现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谁是郭守敬?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郭守敬,望远镜,黑洞,恒星级,授时历

    11月28日,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这在天文学领域算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用黑洞发现者刘继峰老师的话来说,“天文学因为这个黑洞的出现,进入了禁区”。这个恒星级黑洞之所以能被中国科学家团队发现,首要功臣当属一台叫“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

  •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对还是错?1291年1月26日郭守敬打通大运河

    历史解密编辑:萨沙标签:杨坚,隋炀帝,郭守敬,大运河,数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对还是错?1291年1月26日:忽必烈命令郭守敬打通大运河。忽必烈命令郭守敬打通的是通惠河,也就是大运河的最后一段。通惠河开通以后,大运河的船只可以直接驶入今天北京的的什刹海、后海一带,等于进入了北京城。由此,杭州出发的

  • 元代时期,康里人不忽木家族成员的活动,以及居住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侃侃圈子说标签:元朝,皇帝,元代,家族,忽必烈,康里人,成吉思汗

    元朝时期,康里人并没有忽视穆氏家族成员的活动,还有居住地。此时,大量西域色木人进入中原,或为军,为官,或为民,或为奴,为元朝各级机关和诸王效劳、效劳。.尤其是康里人世世代代没有穆氏为官。康里人不忽视穆氏血统和居所康里部落东迁中原。康里部落从蒙古西进。他们担任过士兵、官员、平民或奴隶。他们为元朝各级机

  • 民间画家杨基安——将书画融入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艺禾标签:杨基安,书画,国画,绘画,画家,水墨

    杨基安, 1973年出生于素有文化古城安徽省安庆市,自幼喜欢画画,几十年如一日、书画已潜移默化的成为他生活中一部分,长期钻研及临摹且学习、研究自古至今各大家的国画水墨书画技法,融入并不断创新。在绘画上不拘一格,有着自己独特风格。杨基安曾多次参加国内各种画展以及公益活动,多次参赛获奖。他的作品已经得到

  • 金宣宗完颜珣:成吉思汗不太好惹啊,兄弟们我先溜之大吉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西夏,皇帝,金朝,金宣宗,完颜珣,小说家,成吉思汗,金庸笔下角色

    (陷入窘境的金朝)大安十三年,公元1211年。这一年,北方草原上的大金王朝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的地步。蒙古大军围城,昔日的盟友西夏国也倒戈相向,就连内部统治也出现了很大的危机——契丹后裔耶律留哥举兵十万,在金朝境内大肆掳掠,情况十分危急。内忧外患,国将不国。对金朝皇帝完颜永济来说,这一定是

  • 金宣宗完颜珣:对内重用权臣术虎高琪,对外以九公封建对抗蒙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大军,高琪,皇帝,金国,金宣宗,胡沙虎,完颜珣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544期)公元1213年,金国“长腿将军”胡沙虎杀害了卫绍王完颜永济,然后拥立完颜珣为皇帝。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一旦权力争斗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那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权力争斗。因此当大臣术虎高琪看到了胡沙虎单车变摩托的际遇以后,他也想和胡沙虎一样拼一把,然后他就杀死

  • 《梦西厢——王实甫传》影视版权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作家出版社标签:梦西厢——王实甫传,影视,作协,编委会

    11月8日上午,由作家出版社、中国作协社联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合作促进委员会、中视协北京演艺文化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梦西厢——王实甫传》影视版权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视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