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何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何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居居同学 访问量:157 更新时间:2023/12/23 21:48:19

在我国历史上,宦官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谓宦官就是指专门侍候皇帝和皇室成员的太监。他们虽然地位低下、受人歧视,但因为常伴皇帝左右,很容易受到皇帝的青睐。

在东汉、唐朝、明朝时期,经常有宦官权高一时、把持朝政。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汉人朝代,那时候皇帝专制、集权力于一身,他们都非常担心大臣们想要篡夺权力,对他们都不太信任。

在这样的情况下,宦官作为皇帝身边的亲信,受到极大的重视。他们成为皇帝的爪牙,四处搜集想要谋逆的大臣们的罪状,对百官进行打压。

随着宦官对朝政越来越多的干涉,他们的权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明朝的宦官掌控了东厂和西厂,他们掌握了大臣们的生杀大权,是历代宦官中权力最高的时期。

宦官的专制开始于英宗,此后一直延续,直到熹宗时期的魏忠贤达到了宦官专制的巅峰。魏忠贤排除异己、大开杀戒,为后人所不齿,历史上的名声也不好。

可问题是,魏忠贤在的时候,明朝能够镇压住后金,在他下台后,明朝很快就被后金消灭,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魏忠贤由小混混成为皇帝的亲信

魏忠贤原来只是一个社会上的小混混,整天游手好闲、吃喝嫖赌,他进宫前已经娶妻,并有了一个女儿。但是魏忠贤有了家庭,却不好好珍惜,特别喜欢出去赌博。

赌博越是输了就越想翻盘,导致在一次豪赌之后,他不仅输得分文没有,还欠下了巨额的债务,债主们的一再逼迫下,魏忠贤无奈答应去宫里做太监来还债。

他通过关系进入宫里以后,因为他常年混迹街头,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所以特别会察言观色,在宫里人际关系处得非常好。一开始,魏忠贤先是讨好当时的主管太监魏朝,对他言听计从,不管他交代的什么事情都尽力做好。

平时,魏忠贤也是对魏朝嘘寒问暖,两个人情同兄弟。后来,魏朝便把魏忠贤介绍给安,通过魏朝的努力,他最终也得到了王安的赏识。

除此之外,魏朝跟天皇帝朱由校的乳娘客氏是对食夫妻,客氏因为照顾年幼的朱由校所以很受重视,朱由校对客氏非常的依赖,所以给了她很大的权力。

魏忠贤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总是找机会巴结客氏,最终客氏被吸引,转而投靠了他。魏朝心怀怨恨,便去找王安为他主持公道,谁知王安也被魏忠贤所收买,将他踢出了自己的圈子。

就这样,魏忠贤在王安和客氏的帮助下,一步步地高升。如上述所言,朱由校在当上皇帝以后,没有忘记客氏对他的照顾,非常的信任她。

因为客氏的原因,皇帝对魏忠贤也倍加信任。在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一点儿都不回避魏忠贤,有时候还会听取他的意见。随着皇帝对魏忠贤的信任,他慢慢不满足于后宫事务,逐渐地插手朝廷政事。

魏忠贤对明朝所做的贡献

当时,魏忠贤一边继续讨好皇帝,一边扶植自己的力量,最终权力大到无人敢于跟他对抗。话说,他在后人的眼中就是一个阴险狡诈的狠辣之徒,但他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人。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明朝国力强盛,后金根本就没有能力攻打明朝,明朝的边防在那时是非常稳固的,这跟魏忠贤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会搞钱。

魏忠贤曾着手于明朝国内的经济,那时明朝的国库空虚,魏忠贤是老百姓出身,深知百姓的疾苦。他改革了赋税制度,减轻了百姓的赋税,反而想方设法从富商手里收取大量的税收。

那些富商虽然在朝廷里也都有自己的关系,但大家都不敢跟魏忠贤作对,所以他们只能乖乖地交税。由于魏忠贤的强势,明朝的财政问题得到了解决,国家可以正常地运转,老百姓也因为减轻了赋税而安居乐业,没有人起义造反。

解决了经济问题,魏忠贤又将目光放在军事上,他知道要想让将士们心甘情愿地为国家效力,就一定要对有功之人进行奖赏,这样才能振奋士气,让将士们勇于奋战。

那时,魏忠贤把从富人手里搜刮来的钱财,有一部分投入到军队中,为部队添置装备,对于抗金的军队提供充足的财政补助。他的这一举动,让军队里的官兵都积极抗金,让后金没有任何的可乘之机。

赫赫有名的关宁铁骑,其实就与魏忠贤的鼎力相助有关。同时,对于朝堂之下,魏忠贤也知人善用,对于能力强的大臣予以扶持,对那些身在高位却无所作为的大臣他极力打压。

总的来说,在他的治理下,明朝的朝廷虽然也存在压迫,但也任用了不少的能臣,算不上开拓之臣,但起码也能称得上是一个守城的太监。

魏忠贤权力太大威胁到了崇祯皇帝

多年后,崇祯皇帝登基,朝廷里的所有事务都由魏忠贤说了算。可崇祯不愿只做一个傀儡皇帝,他有自己的抱负,想要将明朝建立得更加强大,所以他一上台就对魏忠贤进行压制。

大臣们对魏忠贤的暴政早已心怀怨恨,趁此机会一起弹劾魏忠贤,给他罗列了十宗罪。在此时,魏忠贤还没有认识到崇祯皇帝想要将他除掉,他自认为权高位重,皇帝是不能离开他的。

假意提出辞呈,以示自己的清白,但没想到崇祯竟然同意他他的辞职,这让魏忠贤不得不放下政权回到家乡。

这时魏忠贤犯了一个大错,他在回乡的路上,由近千人的死士带领着四十多辆装满金银财富的马车,声势浩大地返回家乡。

这下彻底激怒了崇祯皇帝,他下令锦衣卫前去将他逮捕,抽回北京关进大牢里。魏忠贤知道自己这次难逃一死,便在牢中自尽身亡,崇祯皇帝在灭了魏忠贤以后,跟魏忠贤一党的官员渐渐没落。

试想一下,朝中没有强劲的对手,使得东林党再次崛起,他们重新把持朝政。东林党是一群什么人?他们是一群没有治国能力和经验的蛀虫,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国家。

果不其然,在他们的治理下,明朝逐渐走向了灭亡,后金在看到明朝气数已尽的情况下,大举进攻。最终崇祯在被逼无奈之下,在煤山寿皇亭的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身亡,明朝灭亡。

临终前,崇祯皇帝说:“百官误我”,或许在这个时候,他才知道魏忠贤的好。同时,王承恩也默默地回了一句很中肯的话:“忠贤在,何至于此”。

总的来说,魏忠贤的残酷刚好压制了东林党,使得这些人难以贪污腐败。可魏忠贤一死,他们就跳了出来,开始吞噬大明生机,于公元1644年灭亡。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算是一物降一物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明十三陵为何有一座太监陵墓?这名叫王承恩的秉笔太监有何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王承恩,太监,崇祯,顺治,魏忠贤,李自成

    这座太监陪葬墓,就是王承恩墓。明十三陵陵区内、毅宗朱由检的思陵前有一座陪葬墓,这座墓的主人就是崇祯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王承恩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忠宦,清朝皇帝顺治赞其“贞臣为主,捐躯以从”,也是中国历史少有的有谥号的宦官,南明弘光帝赐谥忠愍。王承恩是在万历年间入宫的,后被分配到崇祯的潜邸信王府当差

  • 明朝十二大太监,郑和下西洋,王承恩吊死在崇祯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甄有趣标签:郑和,王承恩,崇祯,太监,汪直,明朝,生物学家,科学家,军事制度

    一、【明朝大太监之——郑和】图片郑和,原名马三保,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昆明)人。幼时被明军掳进宫成为一名太监,后入燕王朱棣府。靖难之役中,郑和因功被赐郑姓,成为“三保太监”。从公元1405年到1430年的二十五年间,郑和先后共七次下西洋,最后一次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出发,在宣德八年(公元143

  •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何大明就倒了?太监王承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宦官,太监,皇帝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廖沫沙在历史书之中的寥寥数言,便有可能是一个人辉煌或者曲折的一生,岁月将痕迹清扫得支离破碎,但是却留下了蕴含着精神以及道理的事迹,以供后人警醒或者继承。在汉武帝时期,便已经有了“以史为镜”的道理,但历史却又往往是螺旋着上升的态势,因此也导致前尘之错往往又

  • 为何崇祯一杀魏忠贤,大明就垮了?太监王承恩说了一句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太监

    看过电影《新龙门客栈》的人,对里面甄子丹饰演的大反派东厂公公,应该印象非常深刻。他毒辣阴险、武功高强,为后来各种电影电视剧中的明朝太监形象留下了很深的影响。说起来明朝的太监真的很厉害,从七下南洋的郑和到权倾朝野的刘瑾,他们个个都曾权势滔天、横压百官。不论美名还是骂名,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迹。

  • 崇祯将魏忠贤除掉,为何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做出了中肯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北筏话史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太监,朱由校

    古代的太监可以说是一种极其特殊的职业,他们专门为皇室服务,却属于奴隶阶层,一辈子都要待在红红之中没有任何的人生自由和权利,虽然说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老了也会有专门的人为其送葬,但是一生过的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的实在是没有价值。不过历史上也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这样的结局,有些太监很有可能权倾朝野,甚

  • 为何崇祯刚杀了魏忠贤,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宦官,太监

    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有两件事最令他们头疼,一个是外戚干政,另一个就是宦官擅权。所以在古代历史上,只要稍微聪明一点的皇帝都会主动压制外戚,避免出现外戚干政的乱象。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就吸取了唐宋时期外戚干政的教训,立下了严格的祖训,严禁外戚参与朝政。朱元璋这样做也是受到了皇后马秀英的影响。当初朱

  •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啥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太监,明朝

    古往今来,朝代更替如同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当属大明王朝的覆灭最令人感到离奇:相传,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苦苦支撑,奸臣魏忠贤在朝廷中作威作福。可是当崇祯皇帝下决心将魏忠贤及其党羽法办,魏忠贤一死,大明朝就垮了!这令当时的人们感到迷惑,甚至有人怀疑魏忠贤手里握有大明王朝的命脉。当时一名太监王承恩也

  • 崇祯杀了魏忠贤,为何大明就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宦官,明朝

    在明朝的历史上,奸臣宦官很多,“九千岁”魏忠贤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把持朝政,陷害忠良,使得民怨沸腾。所以崇祯皇帝一上位就下令将他驱逐至凤阳,最后魏忠贤死了,但是后来的大明却很快就亡国了。崇祯临死才明白魏忠贤的重要性,而当时陪在身边的王承恩也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那么,魏忠贤究竟在大明朝中发挥着怎样的作

  • 王承恩,明朝最后的太监,其临死前的行为可圈可点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王承恩,太监,崇祯,朱由校,明朝,李自成

    明朝最出名的就是太监,可是提起明朝的太监,就是霍乱朝政的大奸之人。可是即使是明朝的太监,也有忠义之人,这个人结束了明朝太监的历程,也洗刷了太监的污命,他就是崇祯帝的贴身太监,王承恩。(一)不会游泳,却跳水救人王承恩只是信王府一个普通的内监,此时的信王府主人是朱由检。而当时的大明皇帝是朱由检的亲哥朱由

  • 崇祯帝自缢殉国,太监王承恩在石头上留下四个字的遗言,令人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崇祯,王承恩,太监,朱由校,李自成

    作者:甘棠(王承恩的影视形象)明朝最出名的就是太监,可是提起明朝的太监,就是霍乱朝政的大奸之人。可是即使是明朝的太监,也有忠义之人,这个人结束了明朝太监的历程,也洗刷了太监的污命,他就是崇祯帝的贴身太监,王承恩。(一)不会游泳,却跳水救人王承恩只是信王府一个普通的内监,此时的信王府主人是朱由检。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