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啥大明却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啥大明却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2155 更新时间:2024/1/16 22:07:55

“魏阉煽虐时,士夫太无耻。宰相为家奴,九卿作义子。”

提到魏忠贤,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作为明朝末年权势最大的宦官,在朝堂上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由魏忠贤所领导的阉党集团,更是权势滔天,其爪牙不仅蔓延在朝堂的内政,连军事领域也波及甚广。

按理来说,魏忠贤应该是影响整个明朝发展的“毒瘤”,可为什么到后来崇祯一杀魏忠贤大明朝就垮台了?王承恩的一句中肯的话揭开了谜底。

01魏忠贤早年的遭遇

谁能想到那个幼时便混迹街头,不学无术的少年魏忠贤,最终能成为独断国政的大宦官呢,这一切都得益于当时的“三朝太监”魏朝。

魏朝野心十足,一直想找一个懂得察言观色的心腹,安插在太子朱常洛的身旁,而自幼就聪明伶俐的魏忠贤成为了他的首选,所以他便找了个机会将他安排过去。

可万万没想到这场安排,成为了魏忠贤往后权倾朝野的转折点。

太子朱常洛在三十多岁时生下的一子,便是日后的皇帝朱由校,当时做为太子朱常洛的膳食管家的魏忠贤自然很多机会与朱常洛接触。

许多宦官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们为了能让魏忠贤在朱常洛面前讨得几句好话,他们便开始巴结魏忠贤,这也让魏忠贤尝到了权力所带来的甜头。

到了泰昌元年,迎来了魏忠贤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年仅三十九岁的朱常洛因病驾崩,十五岁的朱由校继位,成为了明熹宗,因此魏忠贤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变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摇身一变的魏忠贤“身价”可谓是翻了倍,因此许多奸佞之臣,为了谋取权势开始投靠魏忠贤。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朝廷形成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而此时的皇帝朱由校也变成了魏忠贤手下的“傀儡皇帝”,整个朝野已经沦落到了魏忠贤的手中。

02崇祯继位,魏阉集团被清算

可由魏忠贤所专权的时代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

公元1627年,历史好似惊人的相似,年仅22岁的皇帝朱由校因病驾崩,崇祯被推上了皇位。

所幸崇祯与朱由校不同,崇祯是一个有抱负的君王,深知时局动荡,便隐藏自己的野心,韬光养晦,把魏忠贤捧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欲先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如果想要一个人跌落神坛,那么首先就要让他过度膨胀。崇祯正是利用了魏忠贤的狂妄自大,才找到了突破口。

这也让老谋深算的魏忠贤渐渐对崇祯丢掉了戒心,最后魏忠贤的权力逐渐地被他蚕食,一步步架空。

曾经那些追随魏忠贤的宦官与党羽,在崇祯的打压之下也是树倒猢狲散,崇祯皇帝的继位,让整个由魏忠贤领导的集团,也迎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崇祯也对魏忠贤下达了“最后的通牒”,自知大势已去的魏忠贤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一代大宦官的故事也就此落幕。

随着阉党被清剿,按理来说朝堂应该也变得焕然一新,百姓的生活也应该欣欣向荣

可结局好似偏离了原本的轨道,朝廷之间的争斗并没有因为魏忠贤的死而清净,反而变得愈演愈烈之前,被魏忠贤所压制的各个党派,开始了新的一轮争斗。

朝廷内部的内耗也导致了百姓民不聊生,各地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面对岌岌可危的民生问题的出现,朝堂仍然选择坐视不管,最终,在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之下攻破了明朝的都城,明朝也就此灭亡。

03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明朝真正灭亡的原因是在于朝廷的争斗吗?王承恩的一句话道出了实情“忠贤在此,何至于此?”

这句话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虽然魏忠贤是名宦官,可在他掌权的时候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魏忠贤的手上,相比于崇祯时期内部之间斗争,魏忠贤集权一身管理朝政便更加具有优势。

而且,魏忠贤面对那些窥视权力的内敌,更是心狠手辣。

每当有大臣敢忤逆魏忠贤,魏忠贤都会在朝堂之上杀鸡儆猴,如此作风也让当时的朝堂环境颇具清净的色彩。

除此之外,魏忠贤对于手中的权力可谓是“鞠躬尽瘁”了,不仅颁布了许多利于民生的政策,还重新整治了内部的多方势力,而这样做的目的自然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权。

对于朝廷内部来说,魏忠贤是“毒瘤”,他盘踞在朝廷内部形成了庞大的集团,权势滔天。

而对于百姓来说,百姓才不会理会朝廷之内的斗争,他们只在于是否能够吃得饱,而魏忠贤满足了百姓,所以在魏忠贤的执政期间,百姓的生活也是繁荣昌盛,自然就没有大规模的起义发生。

我们反观魏忠贤死后的朝堂,曾经被魏忠贤所压制的各方势力开始活跃,他们在魏忠贤的影响之下都想方设法地争做第二个魏忠贤,这样的局面也让整个朝堂变得群龙无首。

连皇帝也陷入了这场权力的游戏,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百姓生活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后迎接他们的自然是一个朝代的覆灭。

至此,我们现在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崇祯把魏忠贤一杀整个明朝就垮台的原因。

04结语

后人对于魏忠贤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们从中也看到了魏忠贤在明朝发展中的两面性,魏忠贤为了自己政权大肆杀害各个党派的人员,手段更是不可言喻,这样的做法是我们所唾弃的。

但是魏忠贤在执政其中又兼顾百姓,魏忠贤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施以仁政,我们从这方面来看魏忠贤又是贤明的。

这也告诉我们事情总有它的两面性,如果我们只从一方面去观察事物只会得到片面的结果,魏忠贤是宦官只是历史事实,但是魏忠贤的作为不能因为片面事实所埋没,

魏忠贤的存在在推动整个明朝历史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解读魏忠贤,应该用理性的眼光去判断!

标签: 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宦官朱由校

更多文章

  •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何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居居同学标签:崇祯,宦官,魏忠贤,王承恩,大明朝,慈禧太后

    在我国历史上,宦官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谓宦官就是指专门侍候皇帝和皇室成员的太监。他们虽然地位低下、受人歧视,但因为常伴皇帝左右,很容易受到皇帝的青睐。在东汉、唐朝、明朝时期,经常有宦官权高一时、把持朝政。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汉人朝代,那时候皇帝专制、集权力于一身,他们都非常担心大臣们想要篡夺权力,对他

  • 明十三陵为何有一座太监陵墓?这名叫王承恩的秉笔太监有何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王承恩,太监,崇祯,顺治,魏忠贤,李自成

    这座太监陪葬墓,就是王承恩墓。明十三陵陵区内、毅宗朱由检的思陵前有一座陪葬墓,这座墓的主人就是崇祯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王承恩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忠宦,清朝皇帝顺治赞其“贞臣为主,捐躯以从”,也是中国历史少有的有谥号的宦官,南明弘光帝赐谥忠愍。王承恩是在万历年间入宫的,后被分配到崇祯的潜邸信王府当差

  • 明朝十二大太监,郑和下西洋,王承恩吊死在崇祯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甄有趣标签:郑和,王承恩,崇祯,太监,汪直,明朝,生物学家,科学家,军事制度

    一、【明朝大太监之——郑和】图片郑和,原名马三保,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昆明)人。幼时被明军掳进宫成为一名太监,后入燕王朱棣府。靖难之役中,郑和因功被赐郑姓,成为“三保太监”。从公元1405年到1430年的二十五年间,郑和先后共七次下西洋,最后一次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出发,在宣德八年(公元143

  •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何大明就倒了?太监王承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宦官,太监,皇帝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廖沫沙在历史书之中的寥寥数言,便有可能是一个人辉煌或者曲折的一生,岁月将痕迹清扫得支离破碎,但是却留下了蕴含着精神以及道理的事迹,以供后人警醒或者继承。在汉武帝时期,便已经有了“以史为镜”的道理,但历史却又往往是螺旋着上升的态势,因此也导致前尘之错往往又

  • 为何崇祯一杀魏忠贤,大明就垮了?太监王承恩说了一句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太监

    看过电影《新龙门客栈》的人,对里面甄子丹饰演的大反派东厂公公,应该印象非常深刻。他毒辣阴险、武功高强,为后来各种电影电视剧中的明朝太监形象留下了很深的影响。说起来明朝的太监真的很厉害,从七下南洋的郑和到权倾朝野的刘瑾,他们个个都曾权势滔天、横压百官。不论美名还是骂名,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迹。

  • 崇祯将魏忠贤除掉,为何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做出了中肯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北筏话史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太监,朱由校

    古代的太监可以说是一种极其特殊的职业,他们专门为皇室服务,却属于奴隶阶层,一辈子都要待在红红之中没有任何的人生自由和权利,虽然说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老了也会有专门的人为其送葬,但是一生过的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的实在是没有价值。不过历史上也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这样的结局,有些太监很有可能权倾朝野,甚

  • 为何崇祯刚杀了魏忠贤,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宦官,太监

    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有两件事最令他们头疼,一个是外戚干政,另一个就是宦官擅权。所以在古代历史上,只要稍微聪明一点的皇帝都会主动压制外戚,避免出现外戚干政的乱象。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就吸取了唐宋时期外戚干政的教训,立下了严格的祖训,严禁外戚参与朝政。朱元璋这样做也是受到了皇后马秀英的影响。当初朱

  •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啥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太监,明朝

    古往今来,朝代更替如同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当属大明王朝的覆灭最令人感到离奇:相传,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苦苦支撑,奸臣魏忠贤在朝廷中作威作福。可是当崇祯皇帝下决心将魏忠贤及其党羽法办,魏忠贤一死,大明朝就垮了!这令当时的人们感到迷惑,甚至有人怀疑魏忠贤手里握有大明王朝的命脉。当时一名太监王承恩也

  • 崇祯杀了魏忠贤,为何大明就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宦官,明朝

    在明朝的历史上,奸臣宦官很多,“九千岁”魏忠贤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把持朝政,陷害忠良,使得民怨沸腾。所以崇祯皇帝一上位就下令将他驱逐至凤阳,最后魏忠贤死了,但是后来的大明却很快就亡国了。崇祯临死才明白魏忠贤的重要性,而当时陪在身边的王承恩也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那么,魏忠贤究竟在大明朝中发挥着怎样的作

  • 王承恩,明朝最后的太监,其临死前的行为可圈可点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王承恩,太监,崇祯,朱由校,明朝,李自成

    明朝最出名的就是太监,可是提起明朝的太监,就是霍乱朝政的大奸之人。可是即使是明朝的太监,也有忠义之人,这个人结束了明朝太监的历程,也洗刷了太监的污命,他就是崇祯帝的贴身太监,王承恩。(一)不会游泳,却跳水救人王承恩只是信王府一个普通的内监,此时的信王府主人是朱由检。而当时的大明皇帝是朱由检的亲哥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