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帝:殉国时不仅王承恩相随,死后还有千余人自杀身亡!

崇祯帝:殉国时不仅王承恩相随,死后还有千余人自杀身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帝史 访问量:381 更新时间:2024/1/20 19:23:45

漫漫丝绸路,黄沙翩翩舞。在历史的长廊里,发生了多少惊心动魄的瞬间,恍惚了多少爱恨情仇的遗愿?就让我们走进这些历史瞬间,走进这些故事的时空感受不一样的恩爱仇怨,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来聊一聊和明朝崇祯皇帝一起殉国的人。

明朝的崇祯帝,虽然是亡国之君,却得到了后世史学家的较高的评价。他在位的17年里,既不像他的爷爷万历皇帝一样贪财好色,又不像嘉靖皇帝一样好长生之术。然而最终却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中,用自缢结束了自己一生悲苦的生命。

在崇祯帝殉国之时,身边只有王承恩一名贴身太监。因此很多都认为崇祯帝刚愎自用,很多大臣都与其离心离德。一代帝皇国破临死仅有一人追随,是不是惨了点?其实殉国的崇祯皇帝,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追随其一起殉国的并不在少数。

比如时任户部尚书的倪元璐,在得知崇祯帝的死讯之后,自缢身亡。工部尚书范景文,在崇祯帝煤山自缢之后,也留下了一封遗书,说自己身为大臣,看着李闯进京,而不能灭贼,死有余恨,也自杀身亡。

此外,左都御史李邦华,在李自成攻陷京师外城时,逃到了城外的文天祥祠。当第二天听到内城被攻破时,在文天祥祠外自缢身亡。大理寺卿凌义渠,自缢身亡。左都副御史施邦曜,听到崇祯帝死讯之后,恸哭不止说道:君殉社稷矣,臣子可偷生哉?遂解下自己衣带,自缢身亡。其他诸如太常寺卿太常寺卿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都选择了自杀以殉国。

明光宗的驸马巩永固,和崇祯帝的表弟刘文炳,在太平年代,都是爱好文雅喜欢收藏的富家子弟。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他们受崇祯重托守京城城门。城破之后,刘文炳与巩永固相约相约以死相报崇祯皇帝。巩永固投井而死,刘文炳则率领全家42口人全部从容殉国。

其他诸如锦衣卫指挥同知,锦衣卫千户高文采等,都死的非常壮烈。即使在内廷之中,长期跟随崇祯帝身边的太监宫女,也都认为深受崇祯帝厚恩。当时城破之时,千余名太监战死,自杀的也有数百人。而柔弱的宫女,本可以继续在宫中服役,或者被大顺军遣散,但依然有300余人自杀身亡。

更让人感到敬佩的是,当崇祯的死讯传到李氏朝鲜的时候,朝鲜举国上下一团悲恸,其中一名叫做崔孝一的朝鲜人,还不远千里来到崇祯墓前,在这里他绝食七天七夜而死,被朝鲜人赞为千古义士。

总结:虽然崇祯帝当时死的时候身边只有太监王承恩一人相随,但在其殉国之后,还是有大量的人追随其殉国。而崇祯帝的殉国真是应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说法,一直到现在还影响着很多人,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

更多文章

  •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啥大明却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宦官,朱由校

    “魏阉煽虐时,士夫太无耻。宰相为家奴,九卿作义子。”提到魏忠贤,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作为明朝末年权势最大的宦官,在朝堂上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由魏忠贤所领导的阉党集团,更是权势滔天,其爪牙不仅蔓延在朝堂的内政,连军事领域也波及甚广。按理来说,魏忠贤应该是影响整个明朝发展的“毒瘤”,可为什么到后来崇

  •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何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居居同学标签:崇祯,宦官,魏忠贤,王承恩,大明朝,慈禧太后

    在我国历史上,宦官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谓宦官就是指专门侍候皇帝和皇室成员的太监。他们虽然地位低下、受人歧视,但因为常伴皇帝左右,很容易受到皇帝的青睐。在东汉、唐朝、明朝时期,经常有宦官权高一时、把持朝政。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汉人朝代,那时候皇帝专制、集权力于一身,他们都非常担心大臣们想要篡夺权力,对他

  • 明十三陵为何有一座太监陵墓?这名叫王承恩的秉笔太监有何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王承恩,太监,崇祯,顺治,魏忠贤,李自成

    这座太监陪葬墓,就是王承恩墓。明十三陵陵区内、毅宗朱由检的思陵前有一座陪葬墓,这座墓的主人就是崇祯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王承恩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忠宦,清朝皇帝顺治赞其“贞臣为主,捐躯以从”,也是中国历史少有的有谥号的宦官,南明弘光帝赐谥忠愍。王承恩是在万历年间入宫的,后被分配到崇祯的潜邸信王府当差

  • 明朝十二大太监,郑和下西洋,王承恩吊死在崇祯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甄有趣标签:郑和,王承恩,崇祯,太监,汪直,明朝,生物学家,科学家,军事制度

    一、【明朝大太监之——郑和】图片郑和,原名马三保,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昆明)人。幼时被明军掳进宫成为一名太监,后入燕王朱棣府。靖难之役中,郑和因功被赐郑姓,成为“三保太监”。从公元1405年到1430年的二十五年间,郑和先后共七次下西洋,最后一次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出发,在宣德八年(公元143

  •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何大明就倒了?太监王承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宦官,太监,皇帝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廖沫沙在历史书之中的寥寥数言,便有可能是一个人辉煌或者曲折的一生,岁月将痕迹清扫得支离破碎,但是却留下了蕴含着精神以及道理的事迹,以供后人警醒或者继承。在汉武帝时期,便已经有了“以史为镜”的道理,但历史却又往往是螺旋着上升的态势,因此也导致前尘之错往往又

  • 为何崇祯一杀魏忠贤,大明就垮了?太监王承恩说了一句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太监

    看过电影《新龙门客栈》的人,对里面甄子丹饰演的大反派东厂公公,应该印象非常深刻。他毒辣阴险、武功高强,为后来各种电影电视剧中的明朝太监形象留下了很深的影响。说起来明朝的太监真的很厉害,从七下南洋的郑和到权倾朝野的刘瑾,他们个个都曾权势滔天、横压百官。不论美名还是骂名,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迹。

  • 崇祯将魏忠贤除掉,为何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做出了中肯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北筏话史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太监,朱由校

    古代的太监可以说是一种极其特殊的职业,他们专门为皇室服务,却属于奴隶阶层,一辈子都要待在红红之中没有任何的人生自由和权利,虽然说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老了也会有专门的人为其送葬,但是一生过的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的实在是没有价值。不过历史上也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这样的结局,有些太监很有可能权倾朝野,甚

  • 为何崇祯刚杀了魏忠贤,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宦官,太监

    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有两件事最令他们头疼,一个是外戚干政,另一个就是宦官擅权。所以在古代历史上,只要稍微聪明一点的皇帝都会主动压制外戚,避免出现外戚干政的乱象。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就吸取了唐宋时期外戚干政的教训,立下了严格的祖训,严禁外戚参与朝政。朱元璋这样做也是受到了皇后马秀英的影响。当初朱

  •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啥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太监,明朝

    古往今来,朝代更替如同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当属大明王朝的覆灭最令人感到离奇:相传,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苦苦支撑,奸臣魏忠贤在朝廷中作威作福。可是当崇祯皇帝下决心将魏忠贤及其党羽法办,魏忠贤一死,大明朝就垮了!这令当时的人们感到迷惑,甚至有人怀疑魏忠贤手里握有大明王朝的命脉。当时一名太监王承恩也

  • 崇祯杀了魏忠贤,为何大明就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崇祯,魏忠贤,王承恩,宦官,明朝

    在明朝的历史上,奸臣宦官很多,“九千岁”魏忠贤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把持朝政,陷害忠良,使得民怨沸腾。所以崇祯皇帝一上位就下令将他驱逐至凤阳,最后魏忠贤死了,但是后来的大明却很快就亡国了。崇祯临死才明白魏忠贤的重要性,而当时陪在身边的王承恩也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那么,魏忠贤究竟在大明朝中发挥着怎样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