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进退维谷: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的艰难处境

进退维谷: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的艰难处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887 更新时间:2024/1/16 10:03:07

1861年9月,安庆陷落,英王陈玉成退守庐州,因意气用事,在寿州被苗沛霖诱捕,受凌迟处死。陈玉成寿州遇难,对李秀成而言是沉重打击,没有英王在西部牵制湘军主力,李秀成要独自面对强敌,压力非常大。即便如此,李秀成依然东征江浙,开拓基地,为太平天国续命3年。李秀成的努力,大伙有目共睹,东王杨秀清无法夺取的江浙地区,被李秀成顺利拿下,让太平天国有了继续支撑下去的本钱。但是,无论李秀成如何努力,他成功的概率都非常渺茫。太平天国后期,忠王李秀成的雄心壮志未减,却已经进退维谷。李秀成苦苦挣扎,但还是挽救不了太平天国。

1、洪秀全不信任,李秀成有苦难言夺取江浙地区,太平天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了继续作战的本钱。但是,洪秀全的不信任,给李秀成泼了一盆冷水,也让江浙局势瞬间恶化。陈玉成死后,李秀成麾下兵马最多,实力最强悍,这让洪秀全深感不安。洪秀全看来,李秀成有可能成为杨秀清第二,威胁到天王的地位,所以必须要限制他。1862年初,李秀成正在进攻上海,夺取郊外地区,苏州大本营传来急报,陈坤书率领离开,去了常州。陈坤书对江苏士绅采取强硬态度,他们便联名写信给李秀成,控诉陈坤书,说他扰民。陈坤书害怕被李秀成责骂,便跑去常州,不再听从调遣。洪秀全抓住机会,册封陈坤书为护王,以常州作为封地。此后,洪秀全又继续大规模分封,前后2700位诸侯,且彼此互不统属。诸侯众多,权力不集中,李秀成无法集中力量守卫江浙,结果被湘军、楚军、淮军,各个击破。

2、湘军、淮军、楚军围攻,四面受敌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包括家属在内,太平军才2万人。人数不多,但清军腐朽没落,八旗、绿营战斗力低下,太平军几乎是横扫清军,很快就攻克南京,与清朝隔江对峙。但是,曾国藩湘军、左宗棠楚军、李鸿章淮军,这些精兵悍将是太平军劲敌,清朝最终靠他们扑灭太平天国运动。1862年初,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率湘军东征,进驻雨花台,围攻天京。后来湘军不断增兵,天京城下湘军约10万,而守卫城池的太平军不到一万,天京陷落之际,能够战斗的士兵不足3000人,实力对比悬殊。楚军、淮军进攻浙江基地,湘军进攻天京,李秀成只能来回奔波,苦不堪言。湘军围攻雨花台时,李秀成正在进攻上海,连续击败英法联军、“洋枪队”,太平军所向披靡。可惜,天京遇到危机,洪秀全强迫李秀成返回京师,李秀成只能东西来回奔波,太平军被活活累死。

3、列强撕下了伪装,协助清政府作战1861年5月,李秀成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八旗、绿营溃散。此时,太平天国内部对东征江浙,还是经略长江中游,产生了分歧。洪仁玕、陈玉成等主张回师安庆,抵御湘军,经略长江中游、下游。李秀成则反对,主张东征江浙,开拓新基地。李秀成眼光独到,他知道夺取江浙的重要性,也知道西征不会有什么成果。原因很简单,太平天国武器简陋,且水师力量可以忽略不计,不可能在长江上游击败湘军。太平军与湘军厮杀多年,如果能击败对手,也不用等到今日。击败湘军,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夺取江浙,直接与列强联系。如此,太平天国可以利用江浙强大财力,从列强手中购买先进武器,组建近代化海军,从而取得对湘军的压倒性优势。可惜,列强撕下了伪装,公开支持清政府,还出兵镇压太平军,李秀成腹背受敌。

4、“让城别走”,选择退却,洪秀全也不认可湘军、淮军、楚军、列强,四面围攻,而太平军则各自为政,互不救援,李秀成精心经营的江浙基地大多沦陷。没有江浙基地支撑,天京就没有粮食、弹药、武器、衣物等战略物资补给,想要击败围城的湘军,无异于痴人说梦。丢失江浙基地,天京外援断绝,就是一座孤城。为了保存实力,李秀成建议洪秀全“让城别走”,率主力转移,去关中发展,谋求东山再起之机会。谁知,洪秀全不但拒绝,还痛斥李秀成,说他贪生怕死,想要投降清朝。李秀成很无奈,准备自杀了事,洪秀全则给他披上衣服,好好安慰他。洪秀全驾崩时,也没授予李秀成大权,天京城内都是洪仁发、洪仁达说了算,李秀成只能防守城池,做苦力活。此外,洪氏兄弟不相信他,李秀成为了证明自己无辜,不得不拿出银两送给他们,着实可悲。

综上所述,陈玉成死后,李秀成有心重振太平天国,并夺取江浙地区,让太平天国有了继续支撑下去的本钱。但是,太平天国内忧外患严重,洪秀全不信他,还册封众多诸侯来分割忠王权力,李秀成有苦说不出。此时,清军与列强联手,太平天国处在包围之中,李秀成在东西两线来回奔波,还不受天王待见,其处境之艰难是可想而知的。1864年7月,湘军“吉字营”攻破天京,忠王李秀成被俘虏。也许是受到的委屈太多,又没有人可以诉说,李秀成写下了数万言《自述书》,其中大多描述自己在太平天国的艰难处境。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进退维谷,苦苦挣扎,但无法扭转局势。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更多文章

  • 决战雨花台,太平军最后的反扑:九帅曾国荃和忠王李秀成极限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小糖历史标签:曾国荃,李秀成,太平军,曾国藩,彭玉麟,雨花台,太平天国,左宗棠收复新疆

    雁阵惊寒秋凉渐至,北燕南归。冰冷的雨水从暗沉的天幕倾泻而下,浑浊的空气夹杂着销烟和莫名的腐臭,在湘军大营飘荡,远处枪炮的轰鸣和士兵的哀嚎此起彼伏,九帅曾国荃站在营门之外,鲜血和着雨水从左颊的伤口冲刷而下,望着身旁潮湿而泥泞的土地上那些已经僵硬的生命,十月的寒风冷雨之中,这个“不怕死、霸得蛮”的湖南汉

  • 李秀成为何被急匆匆杀掉?因为再不杀,曾国藩恐遭灭门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荒野纪事标签:诗人,清朝,曾国藩,李秀成,曾国荃,洪秀全,书法家,科学家,太平天国

    1864年7月,湘军在曾国荃的带领下终于打开了“金陵”城门,随着湘军蜂涌而入,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失败了。由于洪、杨等开创天国的一干首领全都不在人世,因而当时的天国主要依靠后起之秀李秀成等人,而李秀成也成为了天国覆灭后被“活捉”的最高统帅。本来俘获李秀成这个级别的“贼首”,那是一定要“献俘阙下

  • 清军押忠王李秀成回营,一百多个穿黄马褂的清将,跪地连呼王爷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清军,清廷,李秀成,曾国藩,洪秀全,太平军,直隶总督

    1864年正月,太平天国京都金陵被合围。忠王李秀成负责守卫全城。四月十九日,洪秀全逝世。为稳定军心,五日后,李秀成扶立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即天王位。这时的城中,仅有的一万多军兵,能作战的只有三四千名了。粮草已断绝,曾国藩的湘军围城更紧,虽然,在李秀成指挥下,顽强抵抗了一个多月后,京城终于失守。部分太平

  • 万千诗选|名人春秋(之六):孔子,郑板桥,齐白石(完)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好诗标签:孔子,诗作,画家,郑板桥,齐白石,齐特琴,万千诗选,名人春秋,拨弦乐器,诗歌精神

    每日好诗名人春秋(之六):孔子,郑板桥,齐白石(完)文/万千孔子三千弟子为砖、为瓦四书五经为基、为泥风骨搭建起培育人才的大棚茁壮了“七十二贤”普惠了“有教无类”呕心沥血只为点燃歧路灯“述而不作”且听春风读“大作”一生只为两句话殚精竭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两句话耗尽一生两句话列

  • 关于诱惑,从郑板桥劝赌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孔夫子旧书网标签:郑板桥,林语堂,徐志摩,梁实秋,胡适

    作者 | 美丽的天野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画家,尤其应当说其是著名的诗词文俱佳的文学家。我爱读郑板桥先生的文字,那种直抒胸臆的文采,令我后人叹为观止。人生都有嗜好,有的是与生俱来的。前辈文人说过,人生,不可没有嗜好。人,无嗜好,我不知其为何也。在《郑板桥集》中,有其劝

  • 夏中义:论士人画:从苏轼到郑板桥——“墨石诗意”七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郑板桥,苏轼,米芾,董其昌,陈洪绶

    摘要:将传统花鸟画中的那块“石头”(造型元素),从美学上分出“墨石诗意-拜石怡性”两类,作为标识“士人画-文人画”分野的器识性符号,意义有三。其一,从北宋苏轼到明代董其昌,对文士抒写心志情趣之笔墨本有“士人画”“文人画”之别称,但董其昌后的画苑却让“文人画”称呼含混地“涵盖”了“士人画”,本文提炼的

  • 苏中“锅底洼”,千垛美如画,还是郑板桥和施耐庵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山河足迹标签:郑板桥,施彦端,知县,石涛,孔尚任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县级市,位于苏中里下河腹地,境内河湖港汊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地处偏僻,向有“自古昭阳好避兵”的说法。境内地势东部、南部稍高,西北部偏低,为周边高中间低的碟型洼地,是里下河地区三大洼地中最低洼的地方,俗称“锅底洼”。境内的石油储量较大,其中陈堡地区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有1800万吨,是

  • 郑板桥墨竹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弘化社标签:郑板桥,题诗,郑燮,兰竹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墨笔竹石图 清代 郑燮郑燮最喜画竹,也最擅长表现各种环境下不同形态的竹子。此图描绘了在清风中摇曳的劲

  • [品味兴化] 郑板桥的人品与廉政小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兴化网闻标签:潍县,范县,山东,郑板桥,兴化市

    如有侵权请联系 法律顾问 房律师15952666272郑板桥的人品与廉政小故事☆刘双湖据《郑板桥大事年表》记载:郑板桥,50岁春,为山东范县(现河南省)县令,兼署朝城县,为公元1742年即乾隆7年。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山东),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61岁春至扬州。他在范县、潍县做七品县令时,以

  • 今晚开始央视纪录片频道三集连播 看郑板桥的潍县岁月

    历史解密编辑:闪电新闻标签:诗文,兴化,郑板桥,纪录片,潍县岁月,潍县竹枝词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4日讯4月24日-4月26日由潍坊市委宣传部参与拍摄制作的三集纪录片《郑板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CCTV-9)每晚19:23档播出,央视频APP全网首播。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扬州八怪”之一,生平从政务实、爱民清廉,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