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秀成25万太平军,却打不过曾国荃3万湘军,背后的原因很无奈

李秀成25万太平军,却打不过曾国荃3万湘军,背后的原因很无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脑袋大历史 访问量:3055 更新时间:2023/12/4 17:56:12

1862年9月到10月两个月时间,太平军李秀成率领25万(号称60万大军)大军对驻军在雨花台的曾国荃3万湘军展开猛烈进攻,此时的太平军,刚从苏浙前线回来,得到了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说不管是在军队数量还是装备的先进性方面,实力都是绝对碾压曾国荃的。

可就是这样一场实力绝对碾压的战争,最后居然以惨败而且将领李秀成被俘的结局而结束,实在是让人有些想不通,为何明明李秀成拥有绝对的优势,最后还会输给曾国荃呢?

人心涣散,战争未开始就注定结局

事实上此时的太平军,早已经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了,根本就经不起任何残酷的打击,早在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军就算是彻底人心涣散了,在天京事变之前,或者说是在洪秀全没有享乐之前,太平军不仅人数多,而且战斗力也是十分彪悍的。

这个时期的太平军之所以能够那么彪悍,是因为他们在清廷的统治下,早已受够了各种压迫剥削,他们只想有机会站起来,活出属于自己的自由人生,洪秀全最初以拜上帝会的名义起义,背后带给人们的愿景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公平公正。

可是随着太平天国逐渐成型之后,洪秀全这些高层显然已经忘记了初衷,洪秀全以上交圣库的借口开始搜刮百姓,所得金银自己尽收囊中,在天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早已把跟随自己一起建功立业的那些普通士兵忘得一干二净。

不仅洪秀全自己享受,高层的领导,诸如杨秀清等人也都各自为营,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最终甚至因为高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爆发了天京事变,杀得血流成河,太平天国内部一片混乱。

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百姓以及士兵,早已不再相信洪秀全的鬼话,洪秀全为了能够继续实现自己的野心,开始任用自己的家人洪仁达、洪仁发兄弟两人,结果两人十分贪财,把天京内部的钱财占为己有,在战争爆发之际,天京突然之间变得缺钱少粮。

想要继续控制人心,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化,经历过天京事变的洪秀全,显然不止是利用自己的家人来完成敛财就足矣,他还大肆封王,以此来限制李秀成的实权,防止李秀成最终又变成杨秀清那种尾大不掉的麻烦人物。

毫无疑问,此时的太平军心中想的早已经不是什么建功立业,更不是什么伟大的理想与愿景,而是各自为营,每个人都只考虑属于自己的切身利益,至于战争会如何发展下去,太平军并不在乎。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平军想要实现竭尽全力对抗曾国荃的湘军,完全就是天方夜谭了,所以我们会发现,25万的太平军,在与湘军激战两个月之后,死伤居然仅仅不到一万人,而反观三万人马的湘军,却死伤高达5000多,占了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单纯从这样的数据来看,我们就足以明白太平军此战失败的本质原因就是人心涣散,大家各自为营,没有谁愿意全力以赴投入到战争中去,如此一来,李秀成就算拥有再多的兵力以及先进武器,也是毫无用处的。

也正是因为人心涣散的原因,在作战之前,李秀成还和洪秀全两人因为意见不合发生争执,当时的湘军刚好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情况之下,去攻打天京的四路人马,受到太平军的围追堵截,此时已经有三路湘军被阻无法动身,只有曾国荃一队人攻到天京城下。

此时要是太平军抓住最佳时机开始攻打曾国荃,曾国荃将会陷入一种没有外援,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可以说此时攻打曾国荃,必然就是最佳时机,但是因为李秀成与洪秀全之间意见不合,两人争执了三四个月,错失了攻打曾国荃的最佳时机,让曾国荃等到了外援部队。

后来在与李秀成激战的过程中,曾国荃虽然人马很少,可是因为外援路线已经疏通,所以就经常有三五千的外援来支援自己,保证了曾国荃有实力与李秀成打持久战,再者说了,湘军本来就擅长持久战,而李秀成刚好不擅长持久战,这样一来,太平军被湘军打败,仅仅是时间问题而已。

李秀成战术失误

李秀成向来以巧战而成名,所以在与曾国荃对决的战争中,他也想借助巧战来取得胜利,奈何就是自己这个巧战的战术,给了湘军绝地反攻的机会,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详细分析。

湘军位于雨花台至江边的狭长地带,侧背还有长江保护,正面比较狭窄,所以李秀成想要借助自己兵力和武器装备的优势来攻打曾国荃,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李秀成调整战术,转移目标去攻打西路,西路的重点就是江心洲。

只要太平军封锁江心洲,以火力优势封锁江面,就可以彻底切断湘军水师、陆师之间的联系,促使曾国荃处于一种没有补给的孤家寡人状态,不得不说李秀成此时想到的这个巧战战术,还是十分不错的。

可是李秀成没有考虑到的是,在自己展开行动之后,湘军立马就反应过来,迅速组织士兵,连夜建筑起来十多座堡垒,用以在州上与太平军相对持,本来江心洲战场就很小,如今湘军还识破了李秀成的计谋,双方顿时陷入僵持状态,李秀成想要以巧战取胜的计划就此失败,西路受阻。

眼看西路受阻,李秀成继续转移目标,打算对东路展开激战。东路是曾国荃亲自督战的,最开始阶段,在太平军猛烈的火力进攻之下,曾国荃一度有些吃不消,不仅自己脸上被飞子击中,副将倪桂还阵亡,湘军明显有些吃不消,只要李秀成继续坚持下去,湘军可能就要失败了,可是在关键时刻,李秀成突然停止猛攻,想要采用巧战取胜,因此给了湘军绝地重生的机会。

李秀成把主力全部集中在东路,给了西路湘军反击的机会,西路湘军很快突破僵局,促使湘军可以得到外部支援,东路的李秀成继续采用巧战技术,开始和湘军玩起了各种挖地道的战术。

要知道挖地道可是湘军最在行的,所以太平军挖的地道,经常被湘军识破,从而蒙受巨大损失,不仅如此,湘军还借助自己的优势,采用挖地道的方式对太平军采取反攻,很快太平军就有些受不了了。

随着湘军在西路以及东路的不断反击,太平军终于彻底吃不消了,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太平军,逐渐处于劣势,最终曾国荃抓住机会对西路展开总攻,太平军不断失败,最终只能落荒而逃。

就这样,持续了46天的战役,湘军从一开始的劣势地位,不断反击最终抢回战争的主动权,并且反败为胜,打得李秀成措手不及,最终只能选择退兵离开。

结语

从表面来看,李秀成的失败是因为战术上面的缺陷所导致的,可是我们深入分析之后就会恍然大悟,25万大军对付3万军队,哪里需要什么过多的战术,只要坚持死战到底的精神,几个曾国荃也不是李秀成的对手,可是太平军内部压根就没有决一死战的决心,因此整场战役打下来,太平军一直都是得过且过,人心涣散的状态,就算他李秀成有三头六臂,战争的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曾国荃带领湘军围攻金陵时,遇到一个难题,曾国藩下令:慈不带兵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清朝,诗人,曾国荃,曾国藩,太平军,李秀成,赵烈文,书法家,科学家,左宗棠收复新疆

    慈不带兵!这是一个既残忍,又悲壮的命令,当曾国藩说出这4个字的时候,就意味着很多人的生命被终结。湘军能成为一支凶悍的军队,无不和曾国藩的驭将方式有关,而“慈不带兵”,是他教育将领们常说的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二月底,湘军将领、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带领湘军在围攻金陵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难

  • 曾国荃临《颜氏家庙碑》,“实在曾国藩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颜平原,楷书,颜氏家庙碑,书法,曾国藩,曾国荃

    曾国荃(1824年-1890年9月),字沅甫,号叔纯。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湖南双峰)人。晚清名将,湘军首领之一。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四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 ,故人称“曾九”或“曾九帅” 。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光绪十六年(1890年),曾国荃于两江任上逝世,享年六十七岁。清廷准其入祀昭忠祠、贤良

  • 曾国荃攻陷天京,打开太平天国的“国库”后,为何叫道: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太平军,曾国藩,洪秀全

    1964年夏天,曾国荃带着骁勇善战的湘军攻破了天京,消息传到北京以后,同治帝连说了几个好,激动的他赶紧派人传信给曾国荃,让他务必要将太平天国的宝藏带回来。曾国荃在还未打下天京之前,他的兄长曾国藩就给他写信,让他第一时间找到洪秀全所留下的宝藏,充作军饷,否则一定会被政敌所诟病。谨慎的曾国荃在打下天京后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洪秀全的国库后,为何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天国,清廷,国库,曾国藩,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古装剧

    前言1840年,随着英国坚船利炮的挺进,自诩天朝上国的清朝开始一步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的统治也逐渐呈摇摇欲坠之势。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沿海地区传统的小农经济遭受到了剧烈冲击,而对列强的赔款也使得这一负担加诸在农民身上。于是,外患刚勉强呈现阶段性的消弭,内忧又逐渐诞生。1851年,洪秀全

  • 曾国荃担任山西巡抚期间,为何受到朝野内外的一致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曾国荃,山西,巡抚,光绪,总督,山西省

    谈起曾国荃,很多人或许会认为他就是一个武将,甚至是一个莽夫,只会打仗而对地方行政一窍不通。这样的看法不能说完全不对,至少在曾国荃的前期是这样的。但自从曾国藩去世后,他的人生经历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从一个战功赫赫的武将华丽转身,成了一个颇具才干的封疆大吏。曾国荃在攻克金陵后,一直在家赋闲了八年,出山后

  • 曾国荃打开太平军国库,里头空空如也,突然一拍大腿: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秋月凉有你标签:曾国荃,太平军,曾国藩,太平天国,慈禧

    中国古代武将是一把双刃剑,即可保境安民,也可造反夺权。所以帝王对武将的提防时刻都不能松懈,和平时期尚可放松一些,一旦国家有难、战乱四起,武将就成了帝王既要倚重又要防范的对象。君不见袁崇焕镇守辽东,却因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猜忌而惨遭凌迟,这是反面教材,正面教材如郭子仪和唐肃宗,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而手握重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太平军国库后,为何会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太平军,清廷,曾国藩,洪秀全

    提及湘军大家立即想到的应该是统帅曾国藩,却鲜知湘军大将曾国荃。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家中排行第九。他足智多谋,有胆识,有气魄,在行兵布阵,带兵作战等方面有惊人的天赋。他率领的湘军所向披靡,迅速占领了多个军事战略要地。在率领湘军攻打太平天国,将太平天国覆灭后,这位本应加官进爵的大功臣,却为何选择在这正

  • 晚清名将,曾国藩三弟曾国荃,如何攻克安庆?拿下天京?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如此美妙标签:晚清,清朝,诗人,曾国藩,曾国荃,太平军,陈玉成,洪秀全,安庆市,科学家

    作者:清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曾国荃(1824年—1890年9月),字沅甫,曾国藩的三弟,晚清名将,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

  • 曾国荃灭亡太平天国,欲回老家盖新房,曾国藩:你会害的曾家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寻鉴历史标签:慈禧,清朝,曾国荃,曾国藩,历史片,科学家,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曾国藩被称为继王阳明之后的圣人,凭借着并不聪慧的大脑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位极人臣却得到善终的人没有几个,那曾国藩是如何平安落地的呢?打了胜仗却被慈禧大骂白眼狼曾国藩有个弟弟曾国荃,这个弟弟可不像哥哥那么沉得住气,为人嚣张,太过张扬。攻陷南京城后,居功自傲的曾国荃上奏慈禧太后,本

  • 曾国藩家豪宅10套,到底有何隐情?从曾国藩弟弟曾国荃身上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曾国荃,曾国藩,总督

    关于曾国藩是清还是浊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存在争议,有人觉得曾家有10座豪宅,万亩良田,肯定是曾国藩弄的,也有人觉得曾国藩一生为官清廉,不是爱财之人。那么到底曾家的豪宅以及万亩良田从何而来呢?今天我打算跟你说说。一、历史资料从历史记载的资料来看,曾家共有10做豪宅别墅,包括:富厚堂、白玉堂、黄金堂、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