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曾国藩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会怎么样?

如果曾国藩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会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古文人物坛 访问量:2278 更新时间:2024/1/25 1:58:42

厉害的汉臣

晚清名臣曾国藩,手中有兵,位高权重。他不仅掌管军务,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还积极引进西方技术,设立军械所,制造新式武器。

太平军当年来势汹汹,要是没有曾国藩,清廷很有可能被太平天国踩在脚下。

曾国藩对清朝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他的崛起,还带动了一波汉人官员掌权。清朝末期,朝廷关键职位起用的人,几乎都是汉人。在这个需要大量人才救国的关键时刻,汉人站了出来。

于是有人劝曾国藩出走,自立门户,继续为清廷效力,将来会同归于尽。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战败入狱时,就这么给曾国藩提过建议,曾国藩吓得赶紧杀了他灭口。

敢起兵吗?

曾国藩有想过这件事吗?肯定有,他的弟弟曾国荃也这么建议过,左宗棠也试探性问过他,但是曾国藩从来不曾有过半点行动。

起兵造反是大事,得有相当大的布局和足够的底气。太平天国一呼百应,得到那么多百姓的支持,还是败了,他要是反,说不定一点人心都拢不到。

曾国藩那么聪明的人,不可能没仔细分析过,然后他选择继续效力清廷,不想旁的。他知道,如果他反,必然失败,而且那时候最重要的是救国,不是满足个人私欲。

倘若他谋反成功了,将大清皇室从北京赶出去,满清宗室众多,他们可以换个地方继续建立政权,诸清室亲王也许也会跟着反,各自为政,将大清国拆的四分五裂。

太平天国余党会趁机反扑,曾国藩彼时背后已无朝廷做后盾,以一己之力对抗太平军大概率只能输;

清室要对抗曾国藩,他们会去争取列强的支持,不惜以当傀儡的代价换取外国势力对曾国藩开战。

再者,清末本来就民怨四起,若是百姓看到一个汉人大臣反了,民间造反的会一涌而起,到处都是拥兵自重的割据势力,而曾国藩是无以为力来号召他们的。

平复这些地方清廷都花了好多年,搭上不少兵力,仅曾国藩一人,他谁也镇压不了。在这种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名义上统一天下的朝廷没了,国家也便彻底完了。

曾国藩不是大字不识,缺乏教养的太平军,有勇无谋一心只想称霸,想谋取一些特权。

有识之士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大义,若他反了能救国,能将侵略者赶出去,那他义不容辞。可稍微想一想就已经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了。

师出无名,不得人心

除了外部的这些问题,再看看曾国藩的个人底气有多少。道光年间曾国藩便开始在湖南募兵,搞团练,湘军是他一手创办起来的。整个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湘军都是主力。

兵力不成问题,那周围的人心呢?答案是没有。起兵造反得师出有名,名不正言不顺则无人拥护。

曾国藩起兵,理由是什么?将洋鬼子赶出大清国?清廷本来就在做这件事。因为清廷无能昏庸,需要重建政权?

太平天国干的就是这个,但是被他的湘军剿灭了。大家都是汉人,你曾国藩帮清廷灭了太平军,不可能再做起义农民的领导了。

且太平天国闹得如此宏大都失败了,曾国藩起兵,也没人相信他的能力。而且他年纪已经不小了,他要是在造反中战死,跟随他造反的人怎么办?

自古叛乱的人,基本下场都很惨,也就是朱元璋起义当上了皇帝。李自成吴三桂,一个死了一个降了,他们都没能做到改朝换代。起义风险太大,不是做足了准备,不轻易谋事。

所以如果曾国藩反,几乎没人响应,且他是清廷多年的老臣,突然反了,会被多少同僚唾骂抵抗。

曾国藩极其崇尚程朱理学,他是一个有道德感的人,时刻拿大圣人的那套来要求自我,要求手下的人。

自己推翻自己,他做不到。而且他还是个很要面子的人。被杨秀清打败就要跳河自杀,缺乏坚韧的性格,成不了大事。

虽然左宗棠问过他起兵的事,但是曾国藩知道左宗棠就是试探而已,他若是真的反,左宗棠会第一个来兴师问罪。李鸿章手里有淮军,跟湘军对阵,不在话下。

而湘军内部呢,也不全是汉人,还有满人,有些甚至立了功被朝廷封了官职。要起兵,湘军首先就内讧了。

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曾国藩有什么必要去干一票让自己遗臭万年的起义呢?

更多文章

  • 湘军名将曾国荃和李续宾谁厉害?他们的后裔中有人成开国元帅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薄荷糖的味道呦标签:曾国荃,李续宾,曾国藩,太平军,叶剑英

    前文永宣说到了叶剑英元帅的两任夫人:曾宪植和李刚。开国元帅叶剑英祖籍广东梅州,是客家人。他父亲是武秀才,但没有成为将军,而他的儿子却成为了新中国元帅。叶剑英还有一个亲弟弟,名叫叶道英,比他小9岁。叶道英建国后成为著名的党外民主人士,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叶剑英于1986年逝世,叶道英于1989年去世。

  • 清朝最惨烈的大灾荒,灾民多达2亿,曾国荃:全是鸦片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曾国荃,灾荒,山西,光绪,清朝,大灾荒,鸦片

    引言冯小刚有一部电影《1942》,讲的是民国时期河南发生的大灾荒,灾荒下的老百姓流离失所,惨不忍睹,看过的朋友们想必和我一样内心震撼。但是在这之前的清朝末年,还发生了一次更大的灾荒,当时的人称其实二百年未有之奇灾,史称丁戍奇荒。丁戍奇荒时间发生在光绪年间,时间大概是在1876年到1879年,其中灾荒

  • 他号称活阎王,三次请求杀曾国荃,却不影响两人精诚合作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水师,咸丰,曾国荃,彭玉麟,曾国藩,太平天国

    小珏说历史——《曾国藩及湘军》系列八十二 请勿转载在19世纪中期,中国大地上有两股势力在争夺国家的统治权。一方是入关近两百年的清王朝,一方是金田起义而诞生的太平天国。当时,清朝的的八旗军和绿营已经腐朽不堪,根本不是太平天国的对手,挺身而出的是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太平天国最终被湘军击败,与入主天京之后发

  •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曾国荃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曾国荃,彭玉麟,曾国藩,张佩纶,总督,巡抚

    曾国荃(1824年-1890年9月),字沅甫,号叔纯。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湖南双峰)人。晚清名将,湘军首领之一。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四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 ,故人称“曾九”或“曾九帅” 。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咸丰二年(1852年)取优贡生。后随曾国藩征讨太平天国起义,筹备湘军。咸丰六年(18

  • 太平天国国破后,宝藏竟消失无踪,真的被曾国荃藏起来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胡民说科技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太平军,曾国藩,洪秀全,清廷

    据说太平天国埋有“宝藏”,从清末到民国,不时有人到南京清凉山挖宝藏。当年大破太平军的曾国藩明确在奏折里说他没有发现宝库,但是清廷和民间都不信。城破之日,查封贼库,所得财物,多则进奉户部,少则留充军饷,酌济难民。这是曾国藩对负责攻城的九弟曾国荃所下的指示,意思是找到宝库,多就进国库,少就留作军饷或者救

  • 假如曾国藩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会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慈禧,吴三桂,太平天国

    1864年,在围困了南京一年多以后,曾国荃终于攻破了南京城。持续了长达13年,占领南方17个省份的太平天国运动,落下了帷幕。在这件事上,曾国藩是大功一件。这么多年来,他没干别的事儿,就是和太平军死磕。他连夜写了一份报告,向慈禧汇报喜讯。慈禧很高兴,加封曾国藩为一等侯爵,太子太保,准戴双眼花翎。曾国藩

  • 太平天国的“圣库宝藏”是否存在?真被曾国荃给贪了?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李秀成,曾国藩,洪秀全

    从古至今,无论是哪个地方,无论是哪个国家,只要政权建立起来,便很自然地产生了财政事务,统治者为了行使国家职能,就要向人民征收赋税或者是纳贡,因此,为国家储藏财富的仓库也就应运而生,即是"国家金库"。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了南京,改为"天京",定其为都城,并颁布了"圣库"制度:太平天国的子民,一律要

  • 曾国荃围攻南京两年伤亡惨重,李鸿章却因一事不敢率淮军前来助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曾国荃,李鸿章,淮军,曾国藩,太平天国,左宗棠

    史载: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21日,湘军吉字营统帅曾国荃率部攻克了太平军设在金陵(太平天国称天京)钟山上的天保城,并分兵扼守太平门、神策门,实现了对金陵的合围。同年2月24日,左宗棠率楚军克复杭州。3月7日,湘军悍将鲍超攻陷句容。4月6日,李鸿章指挥淮军攻克常州。至此,太平天国设在天京东南方向的

  • 兰州人朱克敬没钱过年,写诗贴在门上,曾国荃看了乖乖送来十万钱

    历史解密编辑:陇史荟王文元标签:曾国荃,朱克敬,郭嵩焘,巡抚,光绪,陈宝箴

    朱克敬:在湖南几十年,著作等身,是湖南文化名人,想不到却是兰州人一年冬天,快过年的时候,曾国荃骑马穿行在长沙街头……忽然,他停下,看路边大门。原来,一家人家的门口,贴着一首诗:“申椒零落菊英残,从古潇湘作客难。连日市门三尺雪,更无人记问袁安。”“从古潇湘作客难!”读完这首诗后,曾国荃又不断念叨。这一

  • 曾国荃真的因发掘到太平天国窖藏金银而一夜暴富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曾国荃,李秀成,太平天国,洪秀全,赵烈文,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古装剧

    1864年7月,被太平天国作为首都11年的天京(今南京)陷落。围城三年的湘军士卒红着眼睛嗷嗷叫着蜂拥而入,他们浴血奋战、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这一天,城破时,上至吉字营统帅曾国荃,下至兵营里雇佣的民伕、文员,都想进城大肆抢掠一番,大发横财后解甲回乡起屋讨小,当时传闻洪秀全和天国新贵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