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太平天国埋有“宝藏”,从清末到民国,不时有人到南京清凉山挖宝藏。当年大破太平军的曾国藩明确在奏折里说他没有发现宝库,但是清廷和民间都不信。
城破之日,查封贼库,所得财物,多则进奉户部,少则留充军饷,酌济难民。
这是曾国藩对负责攻城的九弟曾国荃所下的指示,意思是找到宝库,多就进国库,少就留作军饷或者救济难民。
进城后大肆劫掠,士兵们确实发了一笔横财,但是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太平天国的圣库。
克复老巢而全无财货,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闻之事。
所以曾国藩在奏折中明确写道“全无财货”,同时也表示出乎他的意料,也是一件从来很少听闻的罕见之事。
历史上改朝换代或者剿灭一方势力之时,定然会搜出大量财富。末代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也是带走了大量财物,企图东山再起,在我们今天看来的古董,宫里却横七竖八堆放在空房子里,不计其数,解放后,专家们小心翼翼清理。连醇亲王府被盗,也是用大卡车拉财物。日本人进入张作霖大帅府,抢得的金银也是以“亿”计。
太平天国起义一个轰轰烈烈存在十几年的政权,覆灭之时,要说没有大量财物,确实没人信。
慈禧肯定不会相信曾家兄弟的话,不仅清廷,民间也认为是曾家兄弟私吞了宝库。
但是1854年,张继庚暴露,被太平军杀害,此后清廷就没有圣库的准确消息。忠王李秀成的供词是:国库无存银米”“家内无存金银”,太平天国内务梦王董金泉也没有供出“圣库”的金银。
除了曾家兄弟,没人相信,当时《上海新报》就曾报道说,曾国藩的夫人从南京回湖南老家,动用二百多艘船运送财物。这更让人怀疑是不是曾家私吞了太平天国的财物。
曾国荃曾在湖南建13万平方米、长600米、宽230米的宅邸,更令人生疑。
清朝国库分为内府库和户部库,户部存银最多时是乾隆四十二年:8182万两,到嘉庆三年就只有1900万两,到了咸丰三年,也就是太平天国起义的第三年,户部存银仅有20多万两,湘军在战争中所获大量财物,如果据为己有,朝廷也不会容忍。
吾弟所获无几,而‘老饕’之名遍天下,亦太冤矣。
曾国藩也无不替弟弟抱屈,没有拿什么钱,但是“贪吃”的名声却遍天下。曾家在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应该没有赚得多少钱。
根据张继庚的信件,太平军刚占领南京时库银高达1800万两,但仅仅几个月后就下降到800万两,九个月后信中写道不足百万两,他给江南大营的统帅向荣不断去信,催促尽快进攻天京。
1854年,张继庚卧底身份暴露,被东王杨秀清公开处决。1856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不久,起了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伪东府有一万余两,伪天府有七千余两,伪北府有一千余两,其余大小伪衙藏银尚属不少,衣服更不计其数。
按照洪秀全的规定,不能私藏银两,可见“圣库”制度一开始执行就走了样,太平军内部将领和官员纷纷瓜分“圣库”财产。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圣库”连形式也不存在了,成了英王陈玉成的府邸。曾国藩打下天津后,也曾住到灯笼巷原陈玉成的王府。这个“圣库”遗址,在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部分物品被搬出展览。
“圣库”可以说是公产,最后也不存在了,但是并没妨碍敛财,根据李秀成的供述,后期洪氏家族聚敛了大量财物,除了搜刮百姓的,各地将领们也进献奇珍异宝,比如洪秀全第四个儿子出生后,各地纷纷准备奇珍异宝送到天京,以备庆祝四殿下满月。
相比各王,洪秀全私产应该是最多的。洪秀全以及各王都藏有不少财富,这毋庸置疑。
洪福天贵才是15岁的孩子,为了活命,供状里把所知道的太平军细节娓娓道来,毫无骨气,但没有涉及宝藏的。其实,洪福天贵忙着逃命,即使带了金银,也不可能有庞大的数额。
零星的钱财大小王肯定是有的,那到底有没有一个庞大的“宝库”被藏了起来呢?
慈禧不相信曾国藩的说辞,解散湘军后,派新任两江总督马新贻秘密调查“圣库”,结果才两年,1870年,马新怡南京校场阅兵,众目睽睽一下,被刺身亡,史称“刺马案”,封疆大吏就这么死了,震惊朝野。
两年后,曾国藩也去世了,1890年曾国荃也去世了。但“圣库”的传说没有终结,说的有鼻有眼的,很多人相信它是存在的。
南京到底哪里能藏大批宝藏呢?不少人到清凉山寻宝,1983年,确实出土了两坛银元和钱币,但与太平天国没有关系。随着城市的拆迁和大范围的考古,南京能挖的基本都挖了一遍,发现了很多六朝遗迹,却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太平天国“宝藏”的线索。
从“圣库”消耗那么快,以及洪秀全崩溃忧郁病逝来看,应该没有一座金山银山似的宝库,如果真有,洪秀全完全可以出逃,以图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