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聊斋:乩仙——占卜这件事,你们信吗?反正蒲松龄应该是相信的

聊斋:乩仙——占卜这件事,你们信吗?反正蒲松龄应该是相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岁梦半尺见PLUS 访问量:804 更新时间:2024/1/24 15:43:03

1原章丘米步云,善以乩卜。每同人雅,辄召仙相与赓。今天这个故事很短,讲的是一种古代的巫术,叫扶乩(jī)。这个东西可以追溯到唐朝,一直到明清时期,特别盛行,以至于士大夫们也都玩这个。其实这个东西现在孩子们也经玩,就是现在的笔仙啊。现在玩,就是弄纸,然后弄个什么仪式,就说把鬼招来了,鬼不会说话,就控制笔在纸上乱画,先问个问题,鬼给你写出答案。过去是下面放沙子,上面拿个笔,跟现在的笔仙差不多。当然,别看我说的这么热闹,我也没玩过,不知道真的假的。从唯物的角度讲,这肯定是封建迷信。就当是做游戏吧,听个故事,乐呵乐呵就得了。故事发生在山东章丘,现在人们知道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大葱很有名啊,长得比姚明都高。这是大葱成精了。章丘这个地方,有个叫米步云的人,喜欢玩这个游戏,就是扶乩,占卜。因为当时玩的人多了,也就都见怪不怪了。米步云玩这个,每次都是一帮人,几个朋友一起喝酒聊天,以文会友的时候,不光这几个人喝,他还用这个扶乩,招个所谓的神仙,跟这帮人一起喝。合着几个活人,跟一个隐形人一起喝酒。也不知道招来的神仙,每次召来的是不是同一个神仙。神仙就天天跟着吃蹭饭。2原文一日,友人见天上微云,得句,请以属对,曰:“羊脂白玉天。”乩批云:“问城南老董。”众疑其妄。这一天,一帮人又在一起喝酒,还是召来个神仙一起喝。喝了一半,忽然有个书生,看着窗外的白云,忽然就有了灵感。书生说:我这有个上联,叫羊脂白玉天。然后喊这神仙,你也别老白吃我们的,你给对个下联好不好。神仙肯定是说不了话,大家就拿起笔来,那么悬着,看神仙怎么对这下联。一会儿,看沙子上写出字来,倒也是五个字:问城南老董。屋里一帮人看着,都不明白怎么回事啊,这神仙别再是个蒙吃蒙喝的文盲吧。3原文后以故偶适城南,至一处,土如丹砂,异之。见一叟牧豕其侧,因问之。叟曰:“此‘猪血红泥地’也。”忽忆乩词,大骇。后来因为有事,要去城南。看来是不经常去城南,来到一个地方,不认识,一看地上的土通红,很是奇怪啊。这个还真别抬杠,记得之前我第一次在东北看到黑土地一样,虽然提前知道东北黑土地,可第一次亲眼看到,一样觉得挺神奇的,地黑成那样。这人也是觉得奇怪,这地怎么是红的呢?一看路边有个老头在那放猪,这肯定是当地人啊。就问这老头:老丈,这地怎么是红的啊,这到底什么情况。老头看有人问,就回答说:这是猪血红泥地。这人一听老头这回答,忽然就想起当初跟神仙做的那个游戏来了。心里大骇啊。

4原文问其姓,答云:“我老董也。”属对不奇,而预知遇城南老董,斯亦神矣!”赶紧又问老头:您怎么称呼,您贵姓啊。老头回答说:我姓董啊。大家都管我叫老董。你说这事奇怪不奇怪,能对上这对子不神奇,神奇的是能提前知道能在城南这个地方碰到老董。看起来神仙就是神仙。故事挺短的,算是个传奇的小故事吧。当然现在咱也不知道扶乩这种事是真的假的。咱现在是知道这东西是假的了,相信科学了。可在那个年代,即使是蒲松龄这样的大才,也是很迷信的。从这篇故事里能看得出,蒲松龄还是很相信这个东西的。当然,现在的我们,有什么事,还是要去面对,努力去解决,别信什么神鬼的。就算是神仙说你明天要捡钱包,发大财,你不也得自己出门去捡去嘛。没听说哪个人在家里坐着,有人敲门,拿个钱包问:这是您掉的吗?

标签: 蒲松龄占卜神仙书生

更多文章

  • 读蒲松龄作品《耳中人》有感

    历史解密编辑:价格分别就看见标签:夜叉,一心,神魂,清朝,耳中人,蒲松龄,说话声,小说家,科学家,中国古文献

    作品《耳中人》讲述的是主人翁谭晋玄因练功心切,太奢望见到成果导致出现幻想的故事。耳中人作品原文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一日方趺坐,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一日又言

  • 为什么有人说,蒲松龄的《王六郎》,聊斋里最暖心的一篇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王六郎,蒲松龄,聊斋,许渔夫,渔夫,土地神

    鬼,尚能温情脉脉;人,却性情凉薄。干净清爽之情、投桃报李之义,或许多在人鬼之际,而少见于人之相与。许姓渔夫,喜好喝酒。每晚出船,必要一边饮酒、一边捕鱼。饮酒之时,常常洒酒于地,祭奠河中溺死之鬼。别的渔夫,往往一无所获;而许姓渔夫,常常满载而归。一日晚间,许姓渔夫正在岸边独自饮酒,恰逢一少年郎君,徘徊

  • 蒲松龄《凤阳士人》:三人异床同梦,梦醒后悟出原配妻子才是最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书生,李氏,聊斋,美女,清朝,蒲松龄,科学家,小说家,凤阳士人,中国古文献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蒲松龄的这篇小说之所以是最不可思议的,那就是这一章节叙述的故事情节非常离奇,三个人竟然在同一时间,做了同一个梦。在现实生活中,如此巧合的梦,概率实在太低了,就像芝麻掉进针眼里那么小,却用我们的常识无法解释,所以大家才觉得太不可思议。故事的情节如下:

  • 因果报应、礼法并行——以《聊斋志异》为例,论蒲松龄的法律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李伯言,儒家,苏轼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曾经涌现出诸多精彩的作品。无论是李白笔下大千世界的瑰丽,还是苏轼笔下旷世的豁达,抑或是红楼梦中的人情世故,都让我们沉迷其中,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折服。而纵观中国所有的文学类型,灵异志怪类小说无疑是其中相当奇特的一种,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更是其中的精品佳作。在这本小说当中,蒲松龄

  • 美女“赛杨妃”坠风尘,任铁樵编故事的能力除了蒲松龄还有谁能比

    历史解密编辑:通玄文化张同全标签:蒲松龄,杨妃,铁樵,乾隆

    在《滴天髓阐微》“闲神”章中有一个命例:坤造:丁丑 壬子 辛巳 丙申大运: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原文分析:“任铁樵:壬水合去丁火之杀,丙火官星得禄于日支,似乎佳美,所以出身旧家,因其貌美而菁媚。群以赛杨妃称之。四五岁时,眉日秀丽,及十三四益娇冶,成为画中人。年十八,归士人妻,士素醇谨好学

  • 到淄博撸串,别忘了去蒲松龄故居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他乡遇古人标签:淄博,柳泉,撸串,清朝,小说家,科学家,聊斋志异,蒲松龄故居,中国古文献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今天孩子与朋友结伴,也去淄博赶“烤”撸串,我再三嘱咐他,去短篇小说大王蒲松龄故居看看吧!大约二十年前的暑假,我怀着对短篇小说大王的崇拜,自己去了一趟淄博。年轻时就是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记得到达淄博后,下了大客车,问了几个路人,走过一座桥,才到达了目的地。已经忘记那时候的

  • 蒲松龄为啥在广大考生中不吃香?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进士,银子,状元,清朝,蒲松龄,穷书生,小说家,科学家,中国古文献

    淄川区有一著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就是蒲松龄。著名吧?全世界都知道他的狐仙故事,但是都不愿提他的“高考”之失败。因为每个城市都在借名人效应。而这里却无法大力宣传他的屡试不中,为何?因为我们的蒲老先生不合当下时宜呀!原因有三:一是他屡试不中,七次“高考”,均以失败而告终。在当下若宣传他屡战屡败,只能从

  • 蒲松龄说《聊斋志异》是孤愤之书,那他愤恨什么?原来是这四种人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窦氏,马介甫,邵女

    蒲松龄自己说,《聊斋志异》是孤愤之书。孤愤的解释是愤世嫉俗。蒲松龄有着绝世才华,但却终身潦倒,他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当然有一肚子的牢骚。但他所愤恨的,不是抽象的社会,而是具体地从切身体会中来。通过《聊斋志异》,可看到他最愤恨的是这几个方面:一、乡绅明代绅权最重,名相如徐阶,名士如董其昌,在家乡都是横

  • 融合戏曲与歌剧,蒲松龄的《画皮》被改编成美国当代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第一财经资讯标签:蒲松龄,歌剧,古典音乐,交响乐团,贝多芬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5日晚,中国作曲家郝维亚的室内歌剧《画皮》首场公演在纽约上州的哈德逊歌剧院收官,当66岁的指挥家蔡金冬携导演迈克尔·霍夫曼及三位歌剧演员登台谢幕时,台下掌声雷动。歌剧《画皮》是第五届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里的重磅节目之一,筹备了大半年。原定在剧中饰演狐妖妫嫣的昆曲名旦钱熠,因疫情影响

  • 看起来一本正经的纪晓岚,还写过这种书?连蒲松龄的聊斋都没法比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纪晓岚,蒲松龄,和珅,乾隆,阅微草堂笔记,聊斋,聊斋(2005年电视剧),奇幻爱情电视剧,冒险剧,音乐家

    纪晓岚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文人,民间也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如今更是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他智斗和珅当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实,影视作品中的纪晓岚与历史上的纪晓岚并不相同,甚至就连和珅和大人,他的形象经过影视剧的艺术加工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形象相去甚远。在影视作品中,纪晓岚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