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蒲松龄作品《耳中人》有感

读蒲松龄作品《耳中人》有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价格分别就看见 访问量:3006 更新时间:2024/1/29 18:50:29

作品《耳中人》讲述的是主人翁谭晋玄因练功心切,太奢望见到成果导致出现幻想的故事。

耳中人

作品原

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

一日方趺坐,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一日又言。乃微应曰:“可以见矣。”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旋转地上。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甚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

谭觉神魂俱失,复不知小人矣。遂得颠疾,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

耳中人

翻译译文

谭晋玄是本地县学里的一位秀才,非坚信练习气功可以使人强身健体,因此每日修炼,不管寒酷暑都不能影响练习气功,渐渐地,似乎还真的感觉到了那么一点点成效,一时间感觉非常良好。

突然有一天他刚刚盘腿坐下,正闭目养神,忽然听到耳朵里一个极其微小的声音说:“这回应该是可以现身了。”

他慌忙睁开眼睛想看个究竟,但刚一睁开眼,却什么都听不到了。

他只好再次闭目养神,而这时却又听到了与之前一样的声音。

他以为这是自己从此以后他每次打坐练功都能听到说话声因为这说话声一而再再而三地听到他便想等再听到说话声时一定要睁开眼看个究竟。

有一天,他听到耳中有说话声,便立即小声答应说:“可以看了,不一会,他就感到耳朵中慢慢地爬出一个东西来,斜眼偷看一看,原来是一个三寸左右高的小人。

其面貌十分凶恶,好像夜叉一般,在地上转来转去。

他心里暗自惊奇,便聚精会神地看着这小人怎样变化。

这时,有位邻居来借东西,叩门喊人。

小人听到叩门声,表现出非常惊慌的样子,绕着房间跑来跑去,好像是老鼠找不到洞口一样。

这时,谭晋玄立即感到自己的神魂都没有了,再也不知道小人到哪里去了。

从此以后,他便得了癫狂病,日夜喊叫,一刻不停,服了半年的药才逐渐有所好转。

耳中人

作品寓意

不管做什么事儿,都不能三心二意。相反,只有潜心、一心专注于某一件事的人,方能水到渠成,做成一番大事业。

而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人,心中虽也有梦想,但只会离他越来越远了。

个人感悟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过于投入,否则就会走火入魔。

量力而行,方能独善其身。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有人说,蒲松龄的《王六郎》,聊斋里最暖心的一篇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王六郎,蒲松龄,聊斋,许渔夫,渔夫,土地神

    鬼,尚能温情脉脉;人,却性情凉薄。干净清爽之情、投桃报李之义,或许多在人鬼之际,而少见于人之相与。许姓渔夫,喜好喝酒。每晚出船,必要一边饮酒、一边捕鱼。饮酒之时,常常洒酒于地,祭奠河中溺死之鬼。别的渔夫,往往一无所获;而许姓渔夫,常常满载而归。一日晚间,许姓渔夫正在岸边独自饮酒,恰逢一少年郎君,徘徊

  • 蒲松龄《凤阳士人》:三人异床同梦,梦醒后悟出原配妻子才是最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书生,李氏,聊斋,美女,清朝,蒲松龄,科学家,小说家,凤阳士人,中国古文献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蒲松龄的这篇小说之所以是最不可思议的,那就是这一章节叙述的故事情节非常离奇,三个人竟然在同一时间,做了同一个梦。在现实生活中,如此巧合的梦,概率实在太低了,就像芝麻掉进针眼里那么小,却用我们的常识无法解释,所以大家才觉得太不可思议。故事的情节如下:

  • 因果报应、礼法并行——以《聊斋志异》为例,论蒲松龄的法律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李伯言,儒家,苏轼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曾经涌现出诸多精彩的作品。无论是李白笔下大千世界的瑰丽,还是苏轼笔下旷世的豁达,抑或是红楼梦中的人情世故,都让我们沉迷其中,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折服。而纵观中国所有的文学类型,灵异志怪类小说无疑是其中相当奇特的一种,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更是其中的精品佳作。在这本小说当中,蒲松龄

  • 美女“赛杨妃”坠风尘,任铁樵编故事的能力除了蒲松龄还有谁能比

    历史解密编辑:通玄文化张同全标签:蒲松龄,杨妃,铁樵,乾隆

    在《滴天髓阐微》“闲神”章中有一个命例:坤造:丁丑 壬子 辛巳 丙申大运: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原文分析:“任铁樵:壬水合去丁火之杀,丙火官星得禄于日支,似乎佳美,所以出身旧家,因其貌美而菁媚。群以赛杨妃称之。四五岁时,眉日秀丽,及十三四益娇冶,成为画中人。年十八,归士人妻,士素醇谨好学

  • 到淄博撸串,别忘了去蒲松龄故居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他乡遇古人标签:淄博,柳泉,撸串,清朝,小说家,科学家,聊斋志异,蒲松龄故居,中国古文献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今天孩子与朋友结伴,也去淄博赶“烤”撸串,我再三嘱咐他,去短篇小说大王蒲松龄故居看看吧!大约二十年前的暑假,我怀着对短篇小说大王的崇拜,自己去了一趟淄博。年轻时就是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记得到达淄博后,下了大客车,问了几个路人,走过一座桥,才到达了目的地。已经忘记那时候的

  • 蒲松龄为啥在广大考生中不吃香?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进士,银子,状元,清朝,蒲松龄,穷书生,小说家,科学家,中国古文献

    淄川区有一著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就是蒲松龄。著名吧?全世界都知道他的狐仙故事,但是都不愿提他的“高考”之失败。因为每个城市都在借名人效应。而这里却无法大力宣传他的屡试不中,为何?因为我们的蒲老先生不合当下时宜呀!原因有三:一是他屡试不中,七次“高考”,均以失败而告终。在当下若宣传他屡战屡败,只能从

  • 蒲松龄说《聊斋志异》是孤愤之书,那他愤恨什么?原来是这四种人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窦氏,马介甫,邵女

    蒲松龄自己说,《聊斋志异》是孤愤之书。孤愤的解释是愤世嫉俗。蒲松龄有着绝世才华,但却终身潦倒,他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当然有一肚子的牢骚。但他所愤恨的,不是抽象的社会,而是具体地从切身体会中来。通过《聊斋志异》,可看到他最愤恨的是这几个方面:一、乡绅明代绅权最重,名相如徐阶,名士如董其昌,在家乡都是横

  • 融合戏曲与歌剧,蒲松龄的《画皮》被改编成美国当代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第一财经资讯标签:蒲松龄,歌剧,古典音乐,交响乐团,贝多芬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5日晚,中国作曲家郝维亚的室内歌剧《画皮》首场公演在纽约上州的哈德逊歌剧院收官,当66岁的指挥家蔡金冬携导演迈克尔·霍夫曼及三位歌剧演员登台谢幕时,台下掌声雷动。歌剧《画皮》是第五届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里的重磅节目之一,筹备了大半年。原定在剧中饰演狐妖妫嫣的昆曲名旦钱熠,因疫情影响

  • 看起来一本正经的纪晓岚,还写过这种书?连蒲松龄的聊斋都没法比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纪晓岚,蒲松龄,和珅,乾隆,阅微草堂笔记,聊斋,聊斋(2005年电视剧),奇幻爱情电视剧,冒险剧,音乐家

    纪晓岚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文人,民间也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如今更是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他智斗和珅当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实,影视作品中的纪晓岚与历史上的纪晓岚并不相同,甚至就连和珅和大人,他的形象经过影视剧的艺术加工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形象相去甚远。在影视作品中,纪晓岚是一个

  • 蒲松龄的社会诗,对古代以及现代有怎样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诗歌,诗词,诗人,文学,科举,清朝,蒲松龄,社会诗,科学家,小说家,千古名句,中国古文献

    说到《聊斋志异》就不得不说蒲松龄,这部被众多导演翻拍的作品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当然能够写出如此磅礴的小说作品,他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用自己的诗,道出了生活的窘迫、写作的艰辛和无怨无悔的决心,坚定表达出对自己作品终将获得后人青睐的预测和愿望。蒲松龄的诗歌不仅是他人生现实生活所见、所闻、所思最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