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汤和:被曾经不如你的人超越,你是否真的淡定?

明朝汤和:被曾经不如你的人超越,你是否真的淡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手工匠人 访问量:3655 更新时间:2023/12/17 11:17:20

文丨小小那

身处世俗社会,人的很多烦恼,都源自于两个字:

比较

哪怕你并不热衷攀比,那也难免要通过与周围人的对比来找寻自己的定位。如果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那么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在对比中发现——曾经不如你的人现在远远超越了你。

想象一下:

当年的小弟,如今成了你老板,你是否能坦然接受?资历相当的同事,获得了比你更好的待遇,你是否能保持淡定?

事实上,这些问题,都是明朝开国功臣汤和遇到过的。他是怎么处理的呢?

他是朱元璋的引路人

汤和与朱元璋相识于幼时。他们是同乡,是邻居,也是一起长大的玩伴。

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史书记载,他“幼有奇志”,嬉戏玩耍时,会自己练习骑马射箭,还有“部勒群儿”的领导力。成年之后的汤和,身高七尺,举止洒脱,性情沉稳,善于谋略,在地方颇有号召力。

1352年,二十七岁的汤和带领十多个壮士参与了

郭子兴

的红巾军。当时郭子兴的事业刚刚起步,一切都尚未明朗。选择此时加入,需要一些勇气和决心。很快,汤和因作战勇猛,被授予千户之职。

而这一时期的朱元璋在干嘛呢?他在皇觉寺当和尚。

汤和没有忘记这个小老弟。他在军中立住脚后,便写信邀请朱元璋入伙。但是,朱元璋的反应有些犹豫。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他竟跑去算了一卦——

太祖诣伽蓝卜,问避乱,不吉;即守故,又不吉。因祝曰:“岂欲予倡义耶?”果大吉,帝意遂决。

另有版本记载,朱元璋犹豫未决之时,汤和寄来的那封信被人看到了。朱元璋怕遭告发,才不得已匆匆离寺,由此投奔郭子兴。

梳理二人早期的经历,你会觉得,汤和似乎比朱元璋更有主见,也更有行动力——他率先参军,又积极立功,并主动拉拢自己的发小投身起义大业。之于朱元璋,他是前辈,更是引路人!

甘做朱元璋的追随者

来到郭子兴的团队后,朱元璋很快脱颖而出。因为战功卓著,他被提升为镇抚之职,级别一下子超越了汤和。

当时军中将领多为朱元璋的同辈,资历都不比他差,看到朱元璋被火速提拔,大家心中难免不服。而汤和虽

“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

关键时刻,他带头拥护朱元璋,成为朱元璋最早一批的追随者。1354年,朱元璋挑了二十四个人跟着他自立门户,汤和就在其中。

在此后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汤和也展现出了过硬的军事素质。

在平定太平的战斗中,汤和被敌人飞箭射中了左大腿,他将箭拔出后继续投入战斗。

在讨伐张士诚时,汤和被敌军飞炮击伤了左臂,这次比较严重,他应诏返回应天,伤好之后,又立马重返战场。

驻守常州时,张士诚经常派间谍前来侦察,汤和高度戒备,严防死守,使敌人探听不到任何消息。敌人屡次出兵侵犯,汤和全都将他们击退,并斩俘敌人数以千计。

永新守将周安反叛时,汤和率军进攻,连破其十七寨,然后围城三月,攻克永新,捉拿周安,并将他献给朱元璋。

征讨方国珍时,方国珍逃亡入海,汤和率军追击,成功俘获大帅二人,海船二十五艘,斩首无数,接着回军平定各属城,又派使者成功招降方国珍,获得士兵二万四千人,海船四百多艘……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大部分时候,汤和都是一副忠勇恭顺的形象。但是汤和有酒瘾,有时候他会因为喝醉酒而出现莽撞言行。

1357年,汤和驻守常州时,曾因某事请示朱元璋,但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复。他便借着酒劲埋怨道:

“我镇守此城,就像坐在屋脊之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

(潜台词是,我的位置这么关键,改旗易帜不过是扭个头的事儿,你朱元璋还不好好待我?)虽然只是一句酒后狂言,但这话传到朱元璋耳中,就可能被无限放大。

为此,汤和付出了惨重代价。

平定中原后,朱元璋班师回朝,论功行赏。按说,汤和劳苦功高,应是重点封赏对象。但是,朱元璋却以

“汤和攻打福建时没有将陈友定势力彻底消灭,致使巴郡重受骚扰,而且还军途中,在兰秀山被山贼偷袭,致使两位指挥使丧生”

为由,拒不为汤和册封公爵爵位。当时,跟汤和资历相当的徐达,获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而汤和,只受封中山侯,岁禄一千五百石。

虽然没有得到公正待遇,但这次汤和没有表露怨言,反而在日后越发谦恭谨慎。

汤和伐蜀回来后,朱元璋在庆功宴上重提旧事,当面斥责汤和失语之罪,汤和当着文武大臣的面顿首谢罪。伐蜀庆功宴后,很多大臣由于酒醉未醒第二天没有按时上朝,包括一向谨慎的徐达,但是汤和却早早到达朝堂,令朱元璋颇为欣慰。六年后,汤和终于被封为信国公,俸禄提升到三千石。不过朱元璋到这时仍然没有完全释怀,他命人将汤和驻守常州时的过失,刻在汤和世袭铁券之上。

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

打工时,汤和是朱元璋的引路人;

创业时,汤和是朱元璋的追随者;

等事业成功后,汤和需要再次调整自己的角色了。

1388年,距离明朝开国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天下平定已久,汤和第一个站出来,请求朱元璋收回自己的兵权。

他对朱元璋说:

“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够返回故乡,为百年之后寻找一片容身之处。”

这一番话说得朱元璋大为宽心,连忙拨款替汤和在老家修建府邸,让汤和衣锦还乡,颐养天年。

不过,在汤和离开前,朱元璋又给他安排了最后一个任务——抵御倭寇。汤和当即跑到沿海地区进行考察,然后在沿海地区组织修筑了59座筑城,作为抵御倭寇的屏障。

修完筑城,汤和便正式进入退休模式,从此每年进京朝见一次,不再插手朝堂事务。而他的言行举止也更加低调谨慎,从朝中听到任何关于国事的议论,他不敢对外泄露半句;他本来有妾百余,后来全部打发走了;朝廷给他的赏赐,他也大多分给了乡亲。在他隐退朝堂后,许多老臣都因“奸党罪”,先后伏法,唯有汤和得以安享晚年。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汤和重病,已不能站立。朱元璋想见汤和,便安排他坐车前往觐见。见到汤和,朱元璋心疼不已,用手抚摸着他,与他详细叙谈家乡故旧以及这些年来兴兵的艰难。汤和已无法作答,只是不停地叩首。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汤和离世,享年七十岁,朱元璋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敕葬安徽蚌埠曹山南麓。

?在那一批开国老臣中,汤和是唯一一位没有疑议的善终者。

回顾他这一生,与其说他赢在审时度势,不如说他赢在一个好心态。面对昔日小弟的逆袭,他不嫉妒、不拆台,反而尽心尽力地帮扶;面对有失公允的封赏,他不抱怨、不赌气,反而专注于自身的修为;面对得来不易的权位,他不放纵、不贪恋,反而能在祸水殃及前全身而退。

可上可下,可进可退,可得可失。有这样一副好心态,谁能奈我何?

标签: 汤和朱元璋郭子兴徐达明朝平定

更多文章

  • 为何汤和晚年能善终?70岁向朱元璋要100美女,为自保声誉都不要

    历史解密编辑:羞羞的谈标签:朱元璋,汤和,皇位,起义军

    明朝开国功臣汤和主动离官,向朱元璋讨要100个美女,不仅保住了性命还得以善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汤和和朱元璋两人都是一个村子里的,年纪大的汤和总是对朱元璋百般照顾,虽然双方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关系亲近,当时战乱年代百姓过着民不聊生的生活,很多百姓都因为饥荒去世了,朱元璋的父母去世最直接的

  • 健康食谱推荐:猪脑枸髓汤和花生核桃猪骨汤

    历史解密编辑:湖北城事网选标签:猪骨汤,核桃仁,花生仁,猪脑,调料

    一、猪脑枸髓汤材料:猪脑1具、猪脊髓15克、枸杞子10克。调料:盐、味精、料酒、酱油。做法:1将猪脑、猪脊髓、枸杞子洗净,放碗中。2放入枸杞子、盐、味精、料酒、酱油等,蒸熟食用即可。营养提示:猪脑含蛋白质较高,因此有益脑健康。二、花生核桃猪骨汤材料:花生仁50克、核桃仁20克、猪骨500克。调料:盐

  • 喝汤能补钙?汤和肉哪个更有营养?看完这些,你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鸡肉,脂肪,煲汤,汤和

    天气越来越冷了,进入秋冬,很多人都有煲汤喝的习惯。他们觉得汤不仅好喝,也是营养滋补利器,不少人还认为“喝汤比吃肉还有营养,有利于抵御严寒”,这种说法靠谱吗?01为什么汤这么好喝?很多人喜欢喝汤,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汤好喝,味道鲜美。为什么汤这么好喝呢?煲汤,其实就让食材和水一起加热,所以煲的汤中很大一

  • 62岁汤和一日纳妾20人,朱元璋大笑:准!次日一验,没一个完璧女

    历史解密编辑:老金史说标签:汤和,徐达,太监,皇上,明朝,元朝,朱元璋,郭子兴,张士诚,小说家,平民百姓

    1388年,62岁的汤和,抱着一坛子酒,扑通地跪在一个太监面前,“我身体好着呢,让皇上别操心!”太监嫌弃地推开他,命人将20个女子拽进内室,由一个老宫女一一检查,果然,全部中招。太监冷哼一声,匆匆回宫向朱元璋复命,“皇上,20个美人,都非完璧之身。”朱元璋听罢,骂了两句,哈哈大笑,又赏汤和金银无数。

  • 健康食谱推荐:菠萝山楂汤和酱肉四季豆

    历史解密编辑:福建城事快看标签:四季豆,菠萝,山楂,大蒜,白糖

    菠萝山楂汤原料:菠萝1个,山楂20克调料:白糖、盐水各适量做法:1.菠萝处理干净,用盐水浸泡后捞出洗净切成片。2.锅内放入清水,放入白糖、山楂、菠萝片烧沸。3.转用小火煮半小时即成。养生心得:菠萝有生津止渴、助消化的作用,与开胃消食的山楂搭配功效更显著。酱肉四季豆原料:四季豆300克,猪里脊肉200

  • 同样是朱元璋发小,汤和善终,周德兴却被诛杀?都是好色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仲木笔谈标签:朱元璋,周德兴,徐达,傅友德,常遇春,平定,汤和,小说家,明朝

    前言:在明朝众多的开国功臣之中,有两位功臣比较特殊。一个是汤和,另一个是周德兴,他们都是正儿八经的同村发小。跟汤和不同的是,同样身为发小,汤和在朱元璋大杀功臣时得以善终,周德兴却被诛杀满门。实际上论少年时的情感,周德兴与朱元璋的感情更加深厚。根据《明史.周德兴传》记载:周德兴,濠人。与太祖同里,少相

  • 汤和上交兵权时,朱元璋问要何赏赐,汤和提1特殊要求逃过死劫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汤和,皇帝,兵权,皇上,元帅,元朝,明朝,朱元璋,小说家

    翻开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朱元璋是一位疑心病很重又很残暴的皇帝;他出身贫寒,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好不容易才爬到天底下最高的位置。当上皇帝之后,朱元璋生怕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被别人夺去,因此一直怀疑东怀疑西,连当初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都成为猜忌的对象;后来他大杀开国功臣,能幸免于难的少之又少。▲朱

  • 朱元璋:手下菜鸡不多,但是汤和的确是个中翘楚

    历史解密编辑:九门提督章鱼哥标签:朱元璋,汤和,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郭子兴

    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有一帮是家乡来的,这些人在明朝历史上也是榜上有名的人物,比如常遇春,汤和,郭兴和徐达等人,但是他们在朱元璋本人那里的评价却是高低不一的,其中汤和的评价直接是垫底的存在。汤和与朱元璋的关系可是不一般,他原是朱元璋的发小,比朱元璋还要早地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之后朱元璋也是在汤和的

  • 故事:汤和不愿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们不理解,汤:熊字拆开看

    历史解密编辑:混沌录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蓝玉,李韩公,李文忠

    洪武二十八年(1395)的一个春夜,明太祖朱元璋突然来到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都督、信国公汤和的府邸,“探望”这位重病中的硕果仅存的老兄弟。就在一个月前,朱元璋刚刚赐死了他的另一位老兄弟——宋国公冯胜,从这时起,明朝初年朱元璋亲口加封的“开国六公爵”全部离开了人世,曾经不可一世的淮西

  • 徐州有名的早餐店,饣它汤和八股油条是绝配,客人太多拼桌也排队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早餐店,油条,锅贴,牛肉,汤和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是听得耳朵起茧子了,毕竟不少网友的家里都有老人一起居住,这些老人经常会在大家的耳朵旁念叨这些事情。而早餐也是同样十分重要,因为早餐能够为大家提供一整天的工作能量,假如说大家不吃早餐的话,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一整天都没什么精神。因此,我们最好还是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早餐